求学足迹 >> 弟子规2 | 先有德,后有才
Back
收录于话题
#弟子规
4个



《弟子规》一共七个主题:首先是孝、悌,之后是谨、信,泛爱众、亲仁,最后是余力学文。“入则孝”。中国古代对孝是相当重视的,所谓“百善孝为先”“求忠臣必于孝子之门”,判断一个人是否有品性、有出息,首先看他孝不孝。“出则悌”。悌就是友爱兄弟姐妹。“孝”字是上“老”下“子”,意为做子女的要顶戴、敬养父母;“悌”字是左“心”右“弟”,表示哥哥心中有弟弟。很形象。“谨”。为人处世小心谨慎、认真对待,不肆意妄为,不敷衍了事。“信”。诚实守信,做事、说话乃至起心动念全都实实在在,不虚伪、不欺诈。“泛爱众”。普遍广泛地爱天底下所有人,就是以慈悲心关爱一切众生。“亲仁”。亲是亲近、依止,仁是有德之人,要亲近善知识或德高望重的人。“余力学文”。以上六点做好了,如果还有多余的时间和精力,可以学习六艺等各类有益的学问。
从这个总叙我们看到,古人重德。所谓德才兼备,也是先有德,后有才,德培养得差不多了,才开始学文。但今天好像是反的,很多人重才轻德,家长老师们只看分数,能学、能记、能考就是好孩子、好学生,至于言语行为如何,没人理会。这样等孩子长大了,也许会有才气、有才干,但做人不一定行。学历不低,学校名气也不小,但一做事就缺东西,不会沟通,不为别人着想,接触两下便暴露不少问题。所以,还是要学学传统。
小时候我有两家亲戚,现在回想起来,一家似乎总是在吵架,父母打孩子,孩子也互相打骂,一进帐篷就闹哄哄的,两个大人、十几个孩子,打骂声,哭喊声,让人待不下去。还有一家,孩子没有那么多,六个,但父母很慈悲,给他们讲道德,而他们之间也从不打架。后来的结果正好印证了这些古训:前一家的孩子没一个有出息的,连生活都困难;而后一家的孩子全都成了才,对社会作出贡献。

欢迎大家以学习心得方式参与打卡,刊登后即可获得精美礼物。邮箱收稿:qiuxuezuji2022@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