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灯小故事丨梁武帝与达摩祖师谈“崩”了
禅宗有个著名的公案,来自于梁武帝与达摩祖师的一段对话。
达摩祖师是印度人,也是佛教禅宗的第二十八祖,后从印度来到中国传法,成为中国的禅宗初祖。梁武帝是我国南北朝时期梁朝的创建者,笃信佛教,恭敬三宝,听说天竺高僧达摩来到中国后,便派人迎请,欲向达摩大师请教佛法。梁武帝修寺供僧,为佛法的传播做了很多事情,满心希望自己能得到大师的称赞,却不料被泼了一盆冷水。
梁武帝见到达摩祖师后,便问:我自登基以来,做了很多造寺度人、写经造像的事情,这有多大的功德呢?达摩祖师说:没有功德。武帝不解,再问:为何没有功德?达摩祖师回答:这些都是人天乘的小果,是有漏的,就像影子虽一直跟着身体,实际上却不存在一样。虽为善因,却非真正的功德。梁武帝问:那什么才是真正的功德?祖师回答:真正的功德是圆融无碍的佛法智慧,体自空寂,这种功德,非世间的有为法可以比拟。
梁武帝无法了悟达摩祖师的话中真谛,变了脸色,一言不发。达摩祖师知道二人心思没有契合,便渡江前往江北,在北魏开始了传法的历程。
如果彼时梁武帝能了解福德与功德的差别,明白佛法的真谛和终极的追求,也许就不会和达摩祖师不欢而散了。在达摩祖师看来,梁武帝虽做了很多好事,但追求的是人天福报,不够究竟,无法让他走向最终的解脱。
——本故事参考《慧灯之光(十)》:
《如何面对无明》及网络文摘
有福德无功德
功德和福德,在佛经里有时没什么区别,但有时就分得比较清楚。福德就是修福所得到的结果。比如说我们行善,如果这个善行是有漏的(有漏就是我们还没有证悟般若空性的情况下,去布施、持戒、忍辱等,包括做一些慈善等善行),这类有漏的善行就叫做福德。
而功德是无漏的。无漏的意思:从自身的角度来讲,证悟后就没有执著了,达到了空性的境界;虽然自己没有执著了,但还要为众生去行善、做好事。
无漏的善叫做功德,有漏的善叫做福德,可以这样简单理解。
莫求福德求解脱
从因果的角度来说,念佛、持戒、吃斋当然有功德,这一点达摩祖师不可能否定,所有的佛教徒都不可能否定。但达摩祖师在此处,是从更高层次的胜义谛角度去评价的,如果没有证悟空性的见解,这一切对解脱不会起到根本性的作用,所以达摩祖师才给梁武帝浇了一勺冷水。
也就是说,梁武帝所做的一切善根,可能和轮回没有冲突,和解脱也没有关系。
解脱指的是什么?
我们为什么要求解脱呢?
解脱是指用智慧去拔除轮回的根,这叫做解脱。
因为在轮回中,痛苦的成分很多,快乐的成分却相当稀少。普通的凡夫,未来的前途只有六种,就是六道。一旦堕入地狱、饿鬼或旁生道,因为愚昧无知,所做多是恶趣之因,就会长劫辗转其中,难得出离,那悲惨的境遇自不消说;即使生为人、天人或非天,也没有太大的幸福可言,天人的寿命虽然长一些,却比不了地狱、饿鬼有情的寿命,且善道难生,恶趣易堕,因而从整个的生命历程来看,众生受痛苦的时间很长,享受人天快乐的时间很短。
如果没有智慧,没有修行功德,轮回就是封闭式的,把所有有情众生关于其中,轮转不息,永远不能逃离,这就是轮回的真实状况。
从长远的角度看,在轮回里找不出一个值得向往的地方,所以我们要向往解脱。
注:本文根据慈诚罗珠堪布相关开示编辑整理
素材来源:
《慧灯·问道》第三季:《你知道功德、福德、福报的区别吗?》
《慧灯之光(一)》:《浅谈“如来藏”》
《慧灯之光(二)》:《加行的修法——轮回过患》
《慧灯之光(九)》:《解脱的原理》
《慧灯之光(十)》:《如何面对无明》
文中蓝字部分为小编语
配图来源于网络
推荐阅读
• END •
【 官方网站:huidengzhiguang.com 】
【 慧灯之光禅修公众号:HDZG_ZE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