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nnot load image Downloadables
Register Log In Contact Buli
慈诚罗珠堪布慧灯之光系列 >> 太多的思维负荷 Back

太多的思维负荷










【编者按】


如果把大脑比作电脑,那么,每天起床,本应是我们精力最充沛、状态最佳的时刻。

 

但如今,有多少人一起床,想到的,是「又要面对一整天的烦心事了」,是房贷、车贷,吵闹的小孩和絮叨的长辈,是一整天望不到头的喧嚣、忙碌和琐碎……

 

这就像什么呢?电脑一开机,就已经加载了一堆自启动的程序,侵占了大量内存。

 

大脑也是一样的。太多的思维负荷,会造成认知资源占据,这就叫做思虑过载(Cognitive load)。

 

我们知道,作出任何思考、决策、行为,都要占用一定的认知资源。认知资源可以分为显性和隐性,就像电脑的前台和后台。这些想法,虽然没有进入「显性认知」,但已经占据了大量的「后台资源」。

 

这些囤积在后台资源的念头,时不时会突破意识的封锁,涌入我们的思维中(ruminations,难以自制的思维涌动),打乱我们的日常工作。

 

更糟糕的是,这些念头会带来压力和负担,降低唤醒状态,让我们每一天都从压抑开始,从而造成整天工作效率的降低。



我执

01















堪钦慈诚罗珠仁波切在《慧灯之光》系列中讲到:

 

每个人生下来就有一种与生俱来的观点,也就是“我执”,它是一种没有根据的、盲目的执着,这种执着是从哪里来呢?


既不是父母教的,也不是老师传授的,但每个生命都有这种执着,它来源于“无明”。


有了无明,就有了我执。从光明的如来藏到现在的烦恼是有一定过程的,这个过程在密宗里讲得很清楚,而在显宗里就讲得不是很清楚。

 

总的来说,万法的本性是光明,但由于其它因素,产生了很细微的念头,这种念头本身就是执着,这就叫“法我执”。


有了这个法我执,也就有了人我执,有了我执以后,就产生了贪、嗔、痴等烦恼。有了这些烦恼,人就会去造业,造善、恶的业。有了业以后,就形成了山河大地等等外境。


外境我们眼看得见,手摸得着,耳听得到,从一个普通人的角度来说,都是实实在在的物质,但这些只是我们凡夫的观点和见闻。


现在我们所要做的,就是要推翻这些从无始以来沿袭下来的看法、说法和习惯,包括世间人觉得了不起的知识都要推翻,若不推翻,将永远在轮回中流转,将永远都是凡夫。

 


自然规律

02















很多现代人自鸣得意地认为,人类已经进入很文明的时代了。但是,什么是文明?


所谓的“文明”只不过是凡夫在轮回中生存的方法而已,这些生存方法的根源也是从无明中产生的。我们将无明推翻,就能把所有凡夫的看法、想法推翻。


原来从光明如来藏中产生的念头,一直在随着轮回往前走。现在推翻了就可以往回走,回到原来最清净、最原始的状态,真正地回归大自然。


很多人都杞人忧天地担心这会不会是倒退?是否与社会的发展、人类的进程等相违背?是否违背了自然规律等等。

 

但什么叫自然规律?我们经常想的、做的都不是真正的自然规律,而是一种错误想法。我们在佛学里所学到的东西,就是用来推翻这些根深蒂固的错误观点的有力武器。



推理方法

03















有些人对佛教抱有极大的成见,认为所有的宗教都是教条,并大张旗鼓地对其加以贬斥。当然,有些宗教里面会有教条,但不能一概而论,并不是所有的宗教都是教条。


无论是唯心者还是唯物者,如果自己的提法拿不出证据,却要让别人全盘接受,这就是教条。企图用教条来推翻自他的观点,是不可能的。


所以,要想推翻任何一个观念,就只能用每个人都能接受的、理性的、符合逻辑思维的一种推理方法。


佛教有各种各样的推理方法:如中观的、唯识的等等。但殊途同归,最终的目的,就是要推翻我们自己原有的错误观点。

 

进入如来藏的方法

04














进入如来藏的几种方法之区别:

 

“光明”就是无垢、纯净的意思。污垢即指我们的执着。修行时,“恶”、“善”的念头都要断掉。要进入这种状态,需要一定的方法。


(1)首先有推理的方法,这个方法常常易于理解;


(2)在密宗中有修气脉明点的方法,也能进入这种状态,而且还比较快;


(3)还有大圆满、大手印的修法,特别是大圆满所讲的上师的加持和窍诀,也能同样进入这种状态,而且可以飞速进入,这是最快的速度。

 

这三种进入方法,第一种是中观的思维方法,这是最慢的,但比较踏实;


第二种是修“气脉明点”,速度中等,但有些危险性,因为气、脉轮和人的思维有密切关系,若修不好则精神都会不正常,会遗患无穷;如果有正确的引导就可放心大胆地修习;


第三是上师的诀窍,出错少,危险小,没有弯路,并且收获大,见效快,但是需要无伪的信心,没有信心是不行的。


以上三种方法都可进入这种“不可言不可说”的状态。

 


图|来自网络

褐色字体为编者按

黑色字体选自《慧灯之光》系列



慈诚罗珠堪布

慧灯之光系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