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nnot load image Downloadables
Register Log In Contact Buli
智悲学子 >> 法师辅导丨《藏传净土法》第07课 Back

法师辅导丨《藏传净土法》第07课

1.获得人身之际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学习佛法。

当今时代,有些人已值遇佛法,却声称“我无有空闲听法”,这些人虽然处于佛法住世的明劫,但是由于整日忙于世间法而没有空闲学习佛法,所以就像处于没有佛法的暗劫一样,这样的人十分可悲,就如同和如意宝擦肩而过一样。

如今获得人身,却没有空闲闻法,就会导致不懂得善恶取舍,将来只有堕入恶趣而别无出路,那时候就更加没有机会和空闲听闻佛法,而不懂这个道理的人也十分可怜。

经中说:“获得人身不闻法,乃为第九无暇处。”本来处于八无暇处才会没有机会闻思佛法,这些人虽然没有转生八无暇处,但被世间法缠缚导致无有空闲闻思佛法,这是处于经中所说的第九无暇处,这样也是十分可惜的。

2.包括在家男女居士以上都有弘法责任。

① 狮子背野猪尸体,狐狸随后吆喝的公案说明的道理。

A. 直接含义。

如果有讲法能力,就要承担起讲经说法的重担,这是弘扬佛法和护持佛法;如果没有讲法的能力,就要怀有恭敬心认真听闻佛法,并且要诚心地随喜赞叹,这也是护持佛法。

【延伸】任何人宣讲佛法,我们都应恭敬听闻。

对于上师讲法或者法师辅导,大部分的道友是以非常清净的恭敬心在听闻。但是,居士之间学习时,有些人是辅导员身份,在共修、辅导、研讨的过程中,如果自己总是用一种不信任的、挖苦的语言,说别人讲错了,或者说“我听他讲根本就没有用”,甚至有的时候去拆台,这样是不合理的。

哪怕对方在世间的身份非常普通,只要他口中讲的是佛法,我们都应该认认真真去听闻,并且要诚心地随喜赞叹,这是作为佛教徒应该要去做的。要想让佛法兴盛,在这些方面自己要有所修积,这也是护持佛法的方便。

B. 隐藏含义。

愚笨的狮子不肯叫喊,代表的是愚笨的人不能够讲经说法;而聪明的狐狸能叫喊,则代表有智慧的人可以讲经说法。

②弘扬佛法是每一个人的责任。

出家人的责任就是荷担如来家业,弘法利生。在家人(尤其是在汉地,居士占据了绝大部分)不能认为弘扬佛法是出家人的事,和自己没有关系,而应该明白,弘法利生是大乘佛法的核心,是每一位佛教徒的责任,无论自己能力如何,只要有机会,都应该弘扬正法。在所有涉及到弘法利生的方面,我们尽量起到顺缘、增上、帮助的作用是非常有必要的。

无论我们是什么身份,都不应该舍弃弘扬佛法的责任,也不应该有自轻凌懒惰的心态,而是要尽己所能地弘扬佛法、利益众生。哪怕是一个很普通的人,什么法都不会讲,一个眷属都没有,也可以对旁生念诵《心经》或者佛号、咒语,或者放生的时候念诵仪轨,这都属于法布施。

我们虽然不具足高僧大德那样的加持力和威德力,但是可以在能力范围之内尽可能地劝人皈依三宝、听受一堂佛法课的开示,哪怕是劝其行持一个善法(即使和佛法无关),使其种下善根,这些行为也叫做弘扬佛法。

学习净土的道友,如果没有闻思很多经教,只知道阿弥陀佛的功德、利益或者一些窍诀,那么劝他人念一句阿弥陀佛,使其种下未来解脱的种子,这也是利用善巧方便弘扬佛法。

作为凡夫人,有机会成办上师事业,就像一滴水融入大海,海不干涸,自己的功德就永远不会耗尽,这是从自身的角度来讲;从大乘佛子弘扬佛法的角度来讲,每个人都尽自己的一份力量,最终所有的人聚集在一起的作用是不可思议的,就如同一根筷子很容易折断,但十根筷子聚在一起不容易折断的道理是一样的。

3.在家居士要发愿护持如来教法。

在家居士要再再地发愿能够护持所有如来的事业、教法。《生生世世摄受愿文》中讲到,“怙主您于净秽刹土中,示现各种幻化戏舞时,愿我幸能成您胜随从,同时趣入菩提萨埵行。”意谓:我特别有信心的大恩根本上师在未来世当中,不管您是转生在清净刹土还是污秽刹土,不管您示现何种幻化游舞的身相,希望我都能够成为您最殊胜的随从,随从您一起去行持弘法利生的事业。又说到“何时自现清净刹土中,至尊显现获得正觉果,吾亦随从最初得安置,愿成增盛殊胜事业者。”意谓:在任何时候我最恭敬的大恩根本上师,在自现的清净刹土中显现获得圆满正等觉的果位,我愿意随从您,发愿成为能够增盛您事业的随从。《愿海精髓》中讲到,“未来导师九百九十六,与此刹中示现成佛时,恒时随行愿成胜弟子,愿获广弘事业威猛力”。意思是:未来九百九十六尊佛陀在这个刹土中示现成佛的时候,希望我能够恒时随行他们,成为他们殊胜的弟子,获得广弘未来九百九十六尊佛的事业的威猛力量,增盛佛的事业。我们平时也应如是发愿。

4.阿底峡尊者前来西藏弘扬佛法的公案。

①历史背景。

藏地佛教分为前弘期和后弘期,前弘期是“师君三人”(即莲花生大士,国王赤松德赞和静命论师)广弘佛法,那时佛法兴盛。后来朗达玛灭佛,使得佛法元气大伤,智光国王和菩提光国王叔侄二位三次迎请阿底峡尊者到藏地弘扬佛法,尊者被其虔诚的行为和无私的发心所感动,不惜自身寿命减少二十年,历经种种艰难最终到达藏地。借用尊者不可思议的威德力,藏地的佛法得到了兴盛、广弘,所以被称为后弘期(后弘期还包括米勒日巴尊者的上师——玛尔巴上师到印度用黄金求取殊胜的法义带回藏地)。前弘期只有宁玛派这一宗,所以也叫做旧派,或者前译派,后弘期有格鲁、噶举、噶当、觉囊、萨迦等等几个大的教派,叫做新派,或者后译派,都是在后弘期当中逐渐分出来的。

② 公案启示:

A.佛法的广弘住世需要依靠莲花生大士、阿底峡尊者、法王如意宝、上师仁波切等高僧大德不可思议的大威德力,同时,也需要无数人的努力。如果没有两位国王的护持和付出,阿底峡尊者到藏地弘法的因缘也无法成熟。

B.表面上看,我们现在学习佛法的因缘非常容易具足(包括法本、音视频等资源),其实,佛法是得之不易的,是前辈的高僧大德和护持佛法的有缘众生用生命的代价换来的,现今也是上师仁波切和很多发心人员付出了艰辛的努力才成就了我们闻法的因缘,我们作为佛弟子,一方面要怀有珍惜心、感恩之心和希求心来闻思修行佛法;另一方面,也要努力地、发自内心地、尽己所能地护持佛法、弘扬佛法。

5.必须要反复听受佛法。

我们不应该满足于仅仅听闻一两次佛法,必须反反复复地听受。殊胜论典《大圆满前行引导文》的作者——华智仁波切,是一位非常殊胜的修行人,他在上师面前听闻了二十五遍《大圆满前行》,后来有一位不认识他的喇嘛又给他讲了一遍,华智仁波切依然耐心地听受,没有厌足之心,高僧大德对佛法的无有厌足之心值得我们每一位后学弟子随学。

世间也有“大海于水不厌足,智者于法不厌足”的谚语”,更何况对于甚深的佛法,我们更不能只听一两遍就感到满足。真正的智者对于佛法学得次数再多,都不会说“我已经学过三遍了,我再不要听了”这样的话。佛法听一遍就会有一遍的加持、功德,而且每听一遍,都会有不同层面的理解,永远可以深挖下去,任何一个法都可以带给自己解脱和成就。

我们可以看到世人贪得无厌地积累无有实义的财食,正法是今生来世一切安乐的根本,怎么能对此有满足之心呢?财食可以满足世人的五欲受用,而正法不仅可以带来这些世间有漏安乐(比如布施属于六度之一,要想让自己的受用福报圆满,就要先作布施,有了布施这种功德,后世乃至生生世世都会成为一个福报广大的人),还能获得究竟解脱,所以,日夜追求世间法的人们为什么不追求正法呢? 

荒芜的田地,只降下一次雨水不能够彻底湿润干涸许久的土地。同样,对于我们无始以来六道中轮回,长久串习不善业的相续如同干涸许久的土地,佛法如同可以滋润土地的雨水,只降下一次雨水不能够彻底湿润,如同只是听闻一次佛法不能调伏顽固、刚强难化的相续,所以应该长期听闻佛法,不应生起厌足之心。

除了聋哑人之外,凡是具足知言解义这一法相的人,倘若反反复复听闻正法,必定能懂得少许法义。如萨迦班智达说:“即使嘱咐又催促,虽是旁生亦能知。”如果是聋哑人,无法对其讲法,除此之外,只要是能够知言解义的人,甚至是愚笨的旁生,通过反反复复地对其讲法,对方也能懂得少许,这是客观规律。由此也说明,对于佛法的学习不能浮于表面,应该反反复复的听闻和串习,并在佛法的内在意义上用功钻研,反复缘取,只有在相续中反复串习,才可以彻底改变在无始轮回中沾染的深厚习气,达到调伏相续的目的。

审核:定解G76

定解E01

定解E11


文章原始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