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nnot load image Downloadables
Register Log In Contact Buli
澳大利亚佛学会 >> 【大学演讲】以公正的态度寻找真理 Back

【大学演讲】以公正的态度寻找真理

索达吉堪布 澳大利亚佛学会 2018-10-09

大学演讲

诸位若想了解佛教的价值,也并非轻而易举之事。包括世间规律也是如此,若想知道某件事或某个物质的价值,也是比较困难的。但如果真想对佛教一探究竟,首先要抱着公平正直的态度,不能说自己是佛教徒,对方是唯物主义和其他宗教,所以一概否认。而必须本着公正的立场善加观察,以寻求真理的态度详加决断。这,是佛教的关要,我们也一直坚持在往这个方向走。


正如《胜出天神赞》所云:“我不执佛方,不嗔淡黄等,谁具正理语,认彼为本师。”我不会顽固地执守佛陀的宗派,也不会以嗔恨的心态反对淡黄等外道宗派,谁的见解符合真理,我就将其认定为本师。我们也应该这样,无论汉族、藏族,科学家、唯物主义者,还是美国、日本、德国等任何地方的任何人,只要他的言辞符合客观真理,我们就拜其为师,并洗耳恭听其教诲。反之,如果谁的说法明明不符合真理,我们就不能黑白不分地硬说他的观点正确,并盲目崇拜恭敬。这才是寻求真理的态度。


寻求真理,一直都是佛教的主要特色,所以,我们应该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详加抉择。哪怕是佛陀的言教,也应该观察。包括佛陀的后学者怙主龙猛菩萨与具德月称菩萨等前辈论师的学说,也应该加以观察。佛经中也说过:“比丘或智者,当善察吾语,如炼砍磨金,信受非唯敬。”也即是说,即使身为出家人或在家智者,也应当首先观察、抉择、研究佛陀的言教,并作出决断,之后再认真修持。文殊怙主萨迦班智达也说过:“不询不辩于学者,不知学识之深浅。”对任一所学论典,都能以此观察,是十分重要的。


当然,我不知道在座的同学们,是否有条件在短短的时间内做到明查细审,但如果身为教师,则不能不仔细审验了。因为众多学生未来的前途和命运,都与老师们的认真负责息息相关。可悲的是,如今大多数老师与同学,已经将全副的精力,都投入到金钱财富上面了。如今的社会,不是文化教养挂帅的社会,而是政治经济大行其道的社会。谁要是稍有一点点政治地位,即使没有文化、品行恶劣,也会受到大众的恭敬谄媚;即使没有其他本事或长处,只要有钱,就能获得别人的阿谀奉承。在这种社会风气的带动下,很多学生未来的“远大志向”,不是“我要如何服务大众,利益众生”。整日的心思,都在盘算着“我将来能得到什么样的地位、权利等好处”等等。


最近,据一所学校的统计资料表明:所有大学生,都面临着三座大山的压迫。其中第一座山,是男女感情的大山,所占比重为32%;第二座山,是人际关系的大山,所占比重为27%;第三座山,是担心未来生存就业的大山,所占比重为25%;剩下的部分,则来自于其他压力。前段时间,我去了内地的某所师范大学。该校大多数汉族人询问的问题,也无非是“我将来能找到什么样的工作”、“我能买得起房子和汽车吗”等。这都是因为内心有这样的惶恐,才会问出来的。


如今的社会,真可以说是物质财富的社会。但即便如此,我们也应该像格言中所说“虽此大地满恶人,然当自持高尚行”,好好地自我掂量一下,看看自己能否往高尚与贤善的方向迈进。就如前面所言,像冶炼、切割、打磨金子一样观察抉择佛法,也是十分重要的。这样观察后就能发现,其他学说与佛法二者相比,后者无疑更为超胜。如《殊胜赞》云:“越发深思维,外道诸论典,越于怙主您,信心更增胜。”的确,越是观察外道等的论典,越能凸显出佛教论典的优越与特长。


就我个人而言,以前在学校里学习心理学、物理学,乃至量子力学等时,产生过各种各样的疑惑。后来学习佛教理论以后,佛陀独特的思维模式,不但让我以前积攒的所有疑虑迎刃而解,同时,也让我对佛陀生起了坚定的信念与无比的信心。


摘自佛教文化的价值观——青海师范大学演讲



本月藏历

致朋友:

澳洲菩提学会开始招生啦!

学会开设课程以来,经过多年的摸索和积累,如今已经建立了预科系和正科系并行的教学体系,满足了众多佛教徒学修佛法的需求。让佛法慈悲、智慧的甘露滋润我们的心田,通过系统次第的学修,消弭心中的烦恼、痛苦和压力,从改变自身开始,逐渐让我们的生命更加充实、欢喜、实现自他二利。更通过佛法的视角,解决我们生活中息息相关的问题。有意乐的朋友快来联系我们!

悉尼:

0423121173

墨尔本:

0401352062

阿德莱德: 

0403411556

布里斯班:

04206878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