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入大乘愿文讲记 06
做“具足方便力”的发愿,共有五颂内容。此处讲第四、五颂:第一至三颂讲解点击此处查看>

愿我等如殊胜妙药王,
唯以见闻便令一切众,
身心常愚怖畏诸过患,
毕竟除灭常享于大乐。
这里是要发愿:
愿我成为就像殊胜的妙药王那样,仅仅以见到我的形象,听到我的声音的因缘,就能使众生身心长期陷在愚痴、怖畏里的一切过失,都彻底地寂灭。从此,他身心上的怖畏、愚痴都无余地解脱,恒时享受永远不会失坏的大安乐。
只要按照这样发愿和串习,结果必定会成为这样的心。一定要有这个志愿,不能退缩。有志者事竟成!如果非常有意乐,不断地串习,常常这样发愿,要不了多久,自己也就有诸佛因地的行愿了。诸佛都是这样成就的,我也完全具有如来藏,一点都不缺,为什么我还要做小人,整天为自我做打算,弃如母众生于不顾呢?我也要有大乘的志愿,做大乘行人。
仔细观察一下我们周围的世界,你就可以看到很多让人悲愍的事,因为众生恒时都处在愚痴当中,身心上有各种各样的怖畏,怕死、怕病、怕贫穷、怕孤独、怕失败、怕没面子、怕受冷落、怕受伤害、怕被看不起、怕遇到灾难、怕堕落等等,有好多好多的担忧。众生身心上的各种恐惧病、愚痴病是非常深重的!想要依靠世间的药物来解决这些病苦,是根本没有希望的。但是,如果成就了诸佛那样如殊胜妙药王般的功德,那它的殊胜就远远超过了世间的救助方便,众生只要一见到他,或者一听到他的声音,马上就能消除怖畏、愚痴的业障。这不是世间的治疗,要经过医生开方,然后再抓药、煎药、服药等一系列的繁琐程序,是仅以见闻就寂灭了过患。当然,在没有完全证到的时候,还没有这么大的力量,但是一定要相信,这是决定可以办到的。就像金刚萨埵往昔的发愿:“业障深重的众生太可怜,他们没办法解脱。愿我将来成就佛果时,如果有众生造下了五无间罪、毁坏了誓言,只要闻到我的名号、作意我、念诵百字咒王,一切罪障都可以无余清净。这条愿不成就,我就誓不成佛。愿我住在破戒者前,一切罪障都能清净。”这就是他的悲愿,而且现在完全实现了。或者观世音菩萨,众生有苦向他祈求,他现前加持,就让众生的各种苦厄顿时消除。这也是往昔悲愿成就的结果。在《观音感应录》里,有很多观世音菩萨寻声救苦的事迹。众生在遭受各种苦难、无法摆脱的时候,就一心一意地祈求观世音菩萨。有的时候菩萨直接现身,有的时候示现在梦里,一见到就很快脱离苦厄,并不需要费很多周折。只是以虔诚的信心祈求菩萨,跟菩萨的心一感通,问题就很快解决了。所以我们要相信这是完全能实现的。虽然现在我们力量还很差,但是我们要有这个志愿。在讲菩提心时常常会说到,一个人有了菩提志愿,他就成了佛子。就像转轮王子一生下来时,那些功勋卓著的老臣都比不上他。因为他是太子,种姓尊贵,将来一定继承王位,成为一国的君主。发起了菩提心,就是已经成了继承佛法的王子,远远超过其他种姓。所以我们现在一定要这样发愿。打个比方,比如,一个五岁的小孩跟一个三十岁的成人相比,成人已经在世间有了相当的能力,取得了一定的成功。而五岁小孩却根本办不到,因为他还没有长大成人。但是这个孩子的志愿是:“长大了我要利益一切众生!”一语惊人!显然超过了那个三十岁的成人。这是譬喻具有无上菩提志愿的人,他就像迦陵频伽鸟,还在蛋里的时候,传出来的声音就已经超过众鸟了。这里发愿时,我们先要想到世上有特别多的众生恒时都处在愚痴、恐怖等的病态当中,所以我们要用悲心发愿成就如同药王树的境界,使得众生一见到自己、一听到自己的声音,就能立即遣除过患,然后恒时享用安乐。一定要按这样不断地发愿。

愿我视谈随现贪嗔相,
种种威仪作此及行彼,
无勤便成有情诸义利,
诸难调众亦皆轻易调。
这里是要发愿:
愿我无论是用眼睛注视还是用口谈论,或者无论显现贪欲、嗔恚等哪种相,包括傲慢、嫉妒、散乱、幽默、不修边幅、持戒严谨、精进修行等各种各样反面和正面的表现,无论做什么、表现什么,言谈举止、嬉笑怒骂等等,都成为殊胜的利益众生的方便,根本不必要勤作,顿时就能成办有情的利益。
这就是发愿要使智慧的起用达到极其灵妙的地步,无论显现什么,都成了利益众生的方便。这么显现一下,就让很多非常难以调伏的众生,都被轻易地调伏。
我们希求入大乘的一个原因,也是因为大乘有极大的方便,能做到非常善巧、便利的利益众生。当方便度的功德圆满成就时,就成了无论做什么、说什么、显现什么,做任何的行为,都成为把众生引向无上菩提的善巧。这是我们最希求的地方。所以现在就要开始发愿。 

点“阅读原文”,免费下载音频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