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巴雅姆》格茸农布
编前语
二十一世纪的人们特别忙碌,有没完没了的需求,要房子、要车子、要漂亮、要尊荣、要长寿、要平安,每个人都在拼命追求着自己认为的快活人生。事实上,真正的快活,并非向外攀缘求取,而是一种内在的心态。这种心态,通过学习禅是很容易拥有的,科学研究也已证实,禅修对身心有诸多好处。当我们修学了禅,提高了心智,就能够游刃有余地工作生活,同时还可以利益他人,真正成为乐活达人。
禅修,让您身安
禅修虽然不能保证长生不死,却能有效地延缓衰老。在佛教徒当中,有不少经常禅修的人,随着年龄的增长,这些人不仅未显衰老,精神和气色反而越来越好。
法王如意宝晋美彭措上师,接近圆寂时虽然已有七十多岁,但传法时不断引用大量教证,如行云流水般滔滔不绝。不信佛教的公务员听了,都感到十分惊讶——“那么多丰富的教证,法王全部能背下来,好精彩呀!”
人的大脑如果不锻炼,就会慢慢退化。目前在美国,60岁以上的人当中,老年痴呆症患者非常多。中国正进入老龄化社会,这个问题也越来越严重。如果你有禅修的习惯,步入人生后半程时,不仅不会孤独,大脑也不容易衰退。
禅修还能治疗多种疾病。日本的长谷川卯三郎博士在《新医禅学》中说,通过禅修可以治疗高血压、胆结石、肺病、胃病等12种病。
身和心存在密切关系,科学家发现,糟糕的心态会影响健康,在极端情况下,甚至会直接导致疾病。曾经有这样一件真事:一个人去医院看病,本来没有患癌症,可是医生误诊为得了癌症。看到诊断书后,他万念俱灰,不久真的死于癌症。
在青藏高原,常可以看到年逾九十甚至百岁的老人,这些老人身体非常健康。说实话,从气候、物质等方面看,藏地的条件比汉地差得多,可是因为藏族人有禅修、持诵佛号与心咒的习惯,所以他们的心比较清净,由于心清净,直接或者间接避免了许多疾病,从而拥有了健康和长寿。
禅修,助您调心
禅修可以增强人的忍耐力。现代人的一个缺点就是缺乏忍耐力,许多人看似很成功,实际上内心的堪忍力非常差,工作中、生活中遇到一点点挫折,比如别人说一句、领导批评一次,老半天都想不开,甚至会做出极不明智的反应。
对于一个人来说,忍耐力是不可缺少的禀赋。若没有一颗坚强的心,即使外在的地位再高、事业再大、长相再好、钱财再多,也不可能拥有幸福。因此,大家可以通过禅修,让自己变得坚强起来。
禅修是化解烦恼的无上妙药。龙猛菩萨在《大智度论》中说:“禅为清净水,能洗诸欲尘,禅为金刚铠,能遮烦恼箭。”
虽然人人希求快乐,可是在生活和工作的巨大压力下,现在的人每天忙忙碌碌,不仅没有快乐可言,反而有一大堆说不清的烦恼。这个时候,如果能适当地禅修,就可以有效地化解烦恼。
作为凡夫人,不产生烦恼是不可能的,因此,我们应该像清洗身体一样,及时清除心里的垃圾。早上起来,不光要洗脸刷牙,也要禅修一会儿,这样的话,一天都会拥有放松、积极的心态;晚上睡觉前,不光要沐浴洗漱,也要让心静一静,这样的话,睡眠质量也会很高。如果每天坚持这样做,贪嗔等烦恼就会越来越轻。
长期处于重负下,对人的身心极为不利。如果我们有禅修的习惯,就可以有效地纾缓压力。
在当今的大气候下,人们像蚂蚁一样忙忙碌碌,拼命寻求地位、财富和名声,而且始终无有满足,好不容易实现了一个目标,马上又开始寻找新的目标。在此过程中,由于身心不堪重负,在我们的身边,许多人已经倒了下去,不知道什么时候自己也会倒下去。
在沉重的压力下,许多人甚至做出了最不明智的选择——自杀。有一份资料说:据不完全统计,自从1980年以来,中国已经有 1200 多位企业家自杀。
另据调查,我国每年约有10万青少年死于自杀。每分钟就有2个人死于自杀,还有8个自杀未遂。
因此,除了拥有财产、名声、地位等身外之物,作为一个人,更应该有应对压力的智慧,只有这样,才能面对人生的风风雨雨。
禅修,帮您立业
在人类历史上,涌现过无数哲学家、科学家、文学家,他们通过努力在不同领域有所建树。在我看来,这些人的成就,多多少少离不开禅。为什么呢?因为粗大的心只能了解简单的道理,只有心处于最微细状态时,才可能触及深邃之理。
因此,一个人如果经常禅修,波动不停的心就会平静下来,心静下来后,就容易见到事物的真相了。
美国有一个高盛集团,这是一家著名的金融投资企业。该公司有一名优秀高管——乔治先生,他的成功和禅修密不可分。乔治先生有30多年的禅修史,每当在工作中做重大决策时,他都要禅修一会儿。乔治有一部私人飞机,他经常利用乘飞机的时间禅修。不仅自己禅修,乔治还经常劝下属禅修,为此他设立了专门的禅修室。
此外,禅的思想还可以起到凝聚员工的作用。作为现代企业,只有具足有内涵的企业文化,才能形成强大的凝聚力。比如以禅的思想作为核心理念,对员工的心灵有所利益,就会对员工保持长久的吸引力。现在的人最缺乏精神财富,作为管理者,只有在精神上对人有所帮助,才能给员工带来真实的利益,才能调动大家的积极性。
禅修,让您与生活共舞
日常生活中也可以随时随地禅修。
前行:调整发心。你可以想:为了我的身心健康,或者是为了整个世界的和平,你要发这样一个比较好的心。当然,大乘佛教的精髓是一颗利他的心,不论做什么都是为了让一切众生暂时和究竟地离苦得乐。
正行:动中禅。我们可以在特定的时间、特定的场合当中,随心所欲地唱歌、跳舞,或者你心里面想着各种各样的。最后要观一观自己的心:心到底是怎么样的?你刚才所做的事情,在现实生活当中,它的本体怎么得到?它是怎样的因缘显示的?等等诸如此类的很多问题,自己去思考的时候,也许在没有想到的一种环境当中会得到不同的一种感受。
有一本书叫作《修行次第》,其中讲到我们的心实际上本体是空性的。怎么空呢?从过去、现在、未来三个时间观察的时候,心的本体是不存在的,就像虚空一样。从这个层面来讲,本体不成立,是空性的。
藏地著名的一个修行者叫华智仁波切,他说:我们的分别念虽然跟以前一样会显现,但认识它的时候就已经解脱了。所以现实生活当中的很多烦恼,认识它的时候就得到了解脱。自己特别愤怒、特别痛苦的时候,看看这个痛苦的心到底是在什么地方。
心其实不会真正被烦恼束缚,烦恼即菩提。当我们观察自己负面情绪的本体时,发现实际上它没有一个真正的本体。比如,产生嗔恨心的时候,观察一下嗔恨心的本体到底是什么样的?过去的这颗心现在已经不存在了,它的种子已经毁完了;未来的这颗心还没有产生,跟石女的儿子一样;现在的这颗心,就像虚空一样。
我们用心来观察这颗心的时候,确实它是很奇妙的。我们人很烦恼,天天痛苦,但是当你真正去观察自己烦恼的这颗心,其实是很容易认识的。
后行: 当您在完成禅修之后,可以将刚才动中禅修的利益分享给一切的众生,愿他们都能获得与您一样的喜悦和自在。
结语
《正法摄集经》当中有这么一句:心入定于正性当中则能了知一切实相;若能了知一切实相,则能于一切众生生起大悲心。意思就是说,如果我们很好地去禅修,就能见到一切实相;见到一切实相的话,我们就会对其他众生生起悲心。因为很多众生都没有认识到真相,因此沉溺在轮回当中,非常可怜,一直漂泊、一直执著,所以会对这些众生自然而然生起大悲心。
愿您通过学习禅、实践禅,不仅能以禅心收获人生的财富和喜悦,还能在力所能及的范围中帮助他人,成为乐活达人。
——恭录自堪布
《前行广释》
《动中禅:与生活共舞》
《禅与财富管理——北京大学汇丰商学院演讲》
友情提醒
回复"1":招聘发心人员
回复"2":法王如意宝晋美彭措略传
回复"3":门措上师略传
回复"4":堪布简介
回复"5":智悲讲堂闻法房间
回复"6":本周课程安排
回复"7":《放生仪轨甘露妙药》
回复"8":《转经轮的功德》
回复"9":《助念往生仪轨》
回复"0000":综合导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