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nnot load image Downloadables
Register Log In Contact Buli
零散收录 >> 心向内求不是逃避 | 学诚法师答问十分 Back

心向内求不是逃避 | 学诚法师答问十分

学诚法师 龙泉寺龙泉之声 2018-04-11

图 | Hiroyuki Yamada

心向内求并不等于整天坐在屋子里“修心”,不去做任何事情,这是一种不正确的理解。我们仍然需要努力工作,积极进取,用心来指导身语造善业。今生的勤奋工作也是缘,有这个缘,才能润发过去的善因感果。但是这个努力跟“向外求”的努力又不一样,重点是放在自己的业上,而不是追逐外境,甚至不择手段谋取利益。

——学诚法师


顶礼师父!阿弥陀佛。弟子极其在乎别人对自己的看法,老是怕别人伤害我,老是回忆过去做的丢脸的事情,觉得很难堪。不知道为什么会这样,求师父开示。

网友

学诚
法师

沉浸在过去的痛苦中,一遍又一遍自我否定,令自己内心变得自卑、敏感和脆弱。越是这样,就越希望获得外境的肯定,来填补内心的空洞;但是,越是向外求,内心的空洞会越大,变成恶性循环。
对过去要观“空”,内心反复重现的只是自己心里放不下的一个执念,一切早已消失,时过境迁。要多去想,那一页早就翻过去了,每天都是新的一天,新的自己。好好地活在当下,做好每一刻的自己。止息妄想后,还要不断充实自己,培养自信,开发内心的阳光。给自己制定一些小计划,比如每天做三件善事,一周读完一本书,一个月参加一次慈善活动等等。


阿弥陀佛,顶礼师父!我知道世间的快乐是不究竟的,所有的快乐都是虚假的,只是苦暂时得到了缓解。但是我对快乐迷茫了,到底怎样才算快乐?在平常,我是不悲不喜,如如不动?还是不执著所有的快乐?请师父开示。

网友

学诚
法师

净除了内心烦恼,是真正的快乐。吃得好、穿得好也快乐,吃得简单、穿得朴素也快乐。心安了,时时处处都快乐。


顶礼师父!我因遇到困境学佛。在师父的指引教导下如今困境已经解除,我学修的心就淡了,共修也少去,定课也坚持不下去,又开始安于现状。请问该如何做才能提升心力?感恩师父!

网友

学诚
法师

你不懂学佛究竟通向哪里了。一切法均是因缘所成,刹那生灭,不得自在,解了一时之困,还会有其他的困、苦。你只看到眼前的安乐,却没看到这一切都是建立在流沙之上。对无常思维得越深刻,学佛的动力越强。


师父,我是个女生,因为长得丑,常常没自信,感到很自卑,该怎么办?

网友

学诚
法师

常常在佛前供灯、供花,布施他人鲜洁衣物,是感得相好庄严之因。
和颜悦色,温和有礼,脸上常常带着笑容,这些都是美的。


顶礼师父!我看《了凡四训》里写“一切福田,不离方寸;从心而觅,感无不通。”我想问下,在照看好自己内心的前提下,还需要在外境上努力争取,向外求吗?比如在外境上努力求升迁、赚钱?还是说,只要照看好内心,按照《了凡四训》里写的“修身以俟之”就可以了?恳请师父慈悲开示!

网友

学诚
法师

深信业果,则不求于外而求之于己,因为一切乐果都是由自己的业所感召的。但是,心向内求并不等于整天坐在屋子里“修心”,不去做任何事情,这是一种不正确的理解。我们仍然需要努力工作,积极进取,用心来指导身语造善业。今生的勤奋工作也是缘,有这个缘,才能润发过去的善因感果。但是这个努力跟“向外求”的努力又不一样,重点是放在自己的业上,而不是追逐外境,甚至不择手段谋取利益。


弟子想向师父请教,于皈依时,听师父或是老菩萨讲佛法,或者来到三宝地,心里的不安都会消失。但在别的情况下,心里会经常没有缘由的不安,想倾诉,却觉得没什么可说的,那时候心很孤单,很沉重。恳请师父慈悲开示,这是为什么?感恩您!

网友

学诚
法师

皈依心没有真正在内心建立起来,只是受到外境触发时有,但离开了这个环境,就没有了。我们内心的烦恼太多了,当这些沉渣泛起时,就又把从三宝那里得到的一点点光明遮蔽了,心力又低下来。所以必须常常去亲近三宝地、串习佛法、勤修皈依,多熏习清净善良的种子。


顶礼法师!想请教您,念佛时到底要不要计数呢?末学现在理解的是,计数是种方便,有时可以帮助静心,如果心已经比较静了,是不是就可以只口里念耳朵听了呢?感恩法师!

网友

学诚
法师

初学者需要借“相”来辅助修行,不要高估自己的根基。


法师,这几年也看过许多佛教的书籍,道理也懂,但就是“它是它,我是我”。该怎么做?

网友

学诚
法师

这是因为缺乏一个修行的环境、氛围。修行就是转变内心的心路历程,要靠人来体现和传递法的内涵。多亲近正法团队,从师友身上看到“原来佛法是这样用的”,慢慢才能把理论变成真实的身心体会。


精选自2018年04月10日学诚法师微博

点击“阅读原文”可向学诚法师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