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nnot load image Downloadables
Register Log In Contact Buli
零散收录 >> 宗萨钦哲仁波切:如果世俗的快乐并非佛法的目标,那什么是让人想要投入于修行? Back

宗萨钦哲仁波切:如果世俗的快乐并非佛法的目标,那什么是让人想要投入于修行?

骑着蓝色的狮子 2022-09-03
宗萨钦哲仁波切


作者简介:

当今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佛教上师之一,公认具有创新精神的年轻仁波切,曾引发中国知识分子学佛热潮。



我宁愿一个人


“祈愿一切众生获得快乐”自称佛教徒


而不希望他因吃素、持咒、禅定而自称佛教徒


本期阅读引导






如果世俗的快乐并非佛法的目标,那么,是什么东西让人想要投入于修行?一个富裕、开心又有强大个人安全感的人,很可能不会动念要踏入心灵之道。


当然,每个人——甚至富有的人——都会经验到短暂的悲伤或无助,也都可能有过冲动想要掉头拒绝这个世界能够提供的东西。


然而,这都不是真正“出离心”的经验,它与忧愁、无聊比较有关,就如被宠坏的小孩厌烦了玩具似的,我们只是迫切地需要一些改变而已。

蒋贡·康楚·罗卓·泰耶曾说,如果你的内心深处仍然相信轮回中有某个小部分可能还会有用,或甚至能对世俗问题提供究竟的解答。


果真如此,你就很难成为一个真正的心灵探寻者。若是相信生命中的问题会自动解决,相信一切损坏的东西都会自动修补,相信在轮回中有某些事物是值得奋斗的。


那就不可能培养出一种真诚的、完全投入的态度来修持佛法。对佛法修持者唯一有用的见地是:痛苦没有解答,轮回无法修补。

当我们思维死亡时,就很容易持守这个见地,因为死亡是绝大部分人类最恐惧的事情。从另一个方面而言,“生”却会引起非常不同的反应。


毕竟,“生”不就是关于美好未来的希望与允诺吗?然而,像印度学者龙树这种圣者就不这么想,龙树认为“生”与“死”同样的可怕。


因为“生”意即回到轮回,佛法修行者应该恐惧它,恰如恐惧迫在眉睫的死亡一般。


很重要的是要了解,这世俗的一生或即使是其中的一小部分,也许会看似有正面的品质,然而它终将失败,因为在轮回中绝对没有任何事物会真正的成功。


虽然这种心态非常难以培养,但是如果能够至少在知识的层次上去接受,它就会提供我们步入心灵之道必要的诱因。


然而,从根本上而言,只有真正领会到轮回其实是多么的毫无希望且缺乏目的,初学者才会在心中生起追随心灵之道的真正愿望。











添加个人微信




         宗萨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