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nnot load image Downloadables
Register Log In Contact Buli
求学足迹 >> 健康之道 | 让智慧的火焰烧得更猛烈些吧 Back

健康之道 | 让智慧的火焰烧得更猛烈些吧



身 · 心


来自RBQ大学演讲伏藏法的金刚语


健康之道
















心病五:痛苦

如何面对痛苦


最近我常说一句话:“得失从缘、心无增减。”什么意思呢?当你想要得到某个对境而没有得到的时候,如果懂得“这与我无缘”,从而随缘放下,也就没什么执著了;当你生病失去健康的时候,如果想到“我的病是有因缘的”,也就可以释然了。


从另一个角度认识“痛苦”,会为你带来从未有过的感悟和平静。



智悲的修法

关于怎样断除我执、生起利他心,在佛教中有许多方法。


假如有人觉得自己的利他心足够了,平时做人也特别慈悲,没有必要学这些,那不妨以此来衡量一下自己。


在修心的过程中,首先要修“上师瑜伽”——当然,这个名词你们也许不懂,但希求真理时不要怕这些,应该勇敢一点。就像第一个敢于吃西红柿的人,通过大胆尝试,才知道它到底是不是有毒。同样,任何真理都有一些专用名词,依此可开启未知领域之门,假如对此一直避而不谈,这也不是智者的选择。


修完上师瑜伽后,我们开始通过呼吸修自他交换:呼气时,观想自己的快乐、幸福、健康、荣华富贵变成白气,从鼻孔呼出,融入一切众生;吸气时,观想众生的痛苦、不幸、烦恼、疾病、魔障变成黑气,从鼻孔吸入自己的身体,融入心间的“我”。


听到这里,有些人可能就害怕了:“这样修,别人的传染病、痛苦会不会传给我啊?”这个时候,所谓的“我”很明显就跳出来了。一直认为自己修行不错的人,通过这个实验,也可以看看你们的“我”到底断除了没有。


以前,藏传佛教的有些瑜伽士在修“断法”时,认为自己的“我”已经没有了,于是故意到尸陀林中搞破坏,挖掘一些神山,或在非常严厉的对境前作种种损害。这些过分的行为,引起了护法或非人的极度不悦,致使天空突然出现打雷、下冰雹等异常。见此情景,他们心惊肉跳:“哎呀,这次我肯定完蛋了!”这时候,他们的“我”就原形毕露了。


那么,这样观修会不会真给自己带来痛苦呢?不会的。这一点,佛陀在诸多经典中再三地讲过,弥勒菩萨在《经庄严论》中也提到过。就像世间上的一位老师,天天帮助别人的话,他会不会很痛苦呢?绝对不会,反而他会有种说不出的快乐,社会也会对他非常认可。


如此修持自他交换,需要一个过程。通过再三的串习,当“我”的力量逐渐消失时,利他心的境界才会真正现前,这就是大乘佛教最精髓的东西。


除了这种修法,你还可以用智慧,观察万法的究竟实相。其实这个最简单,比如你学了中观的各种推理后,即可抉择万事万物是无我的、空性的。这种境界不是口头上说说,而要内心中生起牢不可破的定解。若能如此,你会深深感受到佛陀的伟大,追随佛陀的后代大德们,其智慧不是现在很多院士、教授、博导所能相比的。自己会有一种不同的感觉,这是用智慧抉择空性后得到的。


在慈悲方面,佛陀平等慈爱一切众生,2500多年前就有这样的精神,真的非常稀有。尤其是释迦牟尼佛出生于王族,贵为净饭王的太子,当时在种姓制度森严的印度,不同种姓之间差别很悬殊,但佛陀并没有因为自己是太子,就歧视别人,反而还以非常普通的身份,为一些病人、低贱的人服务。


相比之下,如今21世纪,人类关于平等、关爱、和平的理念,还没有达到佛陀所讲的万分之一。这一点不是我自吹自擂,你们可以用自己的智慧、用探索的眼光,去翻开《毗奈耶经》、《长阿含经》,看看那时候的佛教思想成熟到什么程度。现在许多人都认为,古代的思想过于陈旧、落后。在物质上可能确实如此,当时很难与今时今日相提并论;但在思想上,尤其是佛教的慈悲和智慧,却远远把现代人甩在了后面。关于这些问题,你们如果深入领会佛教的奥义,相信一定会赞成我的说法。


总而言之,佛陀所传讲的妙法,不管是智慧方面还是大悲方面,都可以涤荡我们烦恼的灼热,遣除我们的一切痛苦。


《付法藏因缘传》也说:“法为清凉,除烦恼热。”对这样的佛法若能经常听闻、全面了解,就会如《正法念处经》所言:“以闻智慧故,烧诸烦恼树。”依靠佛法的智慧火焰,可以烧尽无边的烦恼密林。






健康





方法总结


1、随缘

智者是随缘度日的。


随缘一词看似平常,却有很深的智慧内涵,当你不论走进任何一种生活情境,如果始终能保持随缘心态,快乐就不会远离你了。


很多人认为佛教是消极的,其实不是。佛教向来不鼓励懒惰或逃避,不是让你一学佛就什么都不管了。真正的佛教徒会全力投入,他会以知足少欲对待自己,满怀慈悲关爱他人,进而在不断省察内心的过程中,让心渐渐开放,进入一种谁也夺不走的快乐中。


我们都希求快乐,但有些快乐是不长久的。如果你到一个不健康的场合感受刺激,短暂的快乐之后,你的身心上会留下巨大的副作用,让你深陷痛苦。


所以,我们应该接受心灵培训,这样才会有智慧过好生活的每一天,甚至坦然地走过生老病死,这不是很快乐吗?


我不是来传教的,“佛教如何如何,你们一定要皈依,学佛会得到什么……”不需要。我是在真诚地、负责地为诸位介绍一味心灵妙药。


思想贫乏的人,如果不服用心灵妙药,即便你拥有全世界的财富,也不会快乐。否则,亿万富豪应该再快乐不过了,但实际不是,他们还是愁眉苦脸,有的连觉都睡不好,要吃安眠药。


你有了钱,钱没有带给你快乐,你也没有用它利益社会,那这个钱的价值,到底在哪儿?


所以,不是非要往外求,如果能从内心里找到快乐或满足的点,人生就是幸福的。我很随喜老师们讲授心灵方面的课程,这对年轻人是有益的,如果读书期间听不到这些,离开校园,有没有机会就难说了。


日后你们肯定会有财富、有地位、有名望,但那时候你会最关心什么?是自己,还是社会?我们从小到大想的都是自己了,最多也就是家人或亲戚,除此之外,不会太关心我们的周围或世界。这是自私的。自私不会带来光明前途,只有无私和利他的心,才会发出光芒照耀世界。

2、更完善的教育


现在有很多学生都不喜欢学习,每天只想上网。网络上虽然有各种各样吸引眼球的内容,但却不一定对健康有利。


网络上的那些暴力、恐怖的影片,会在学生们的心里种下暴力的种子,造成不健康的心态。因此,老师们最好能引导学生去追求一些更加健康的知识,比如儒家思想。但儒家思想也有一些限制,因为它只强调关爱人类,更完善的教育应该是佛教教育。


什么是佛教教育呢?就是从小懂得人有前世后世。


同学们可能还不知道,人的的确确有前世后世。我们的前世可能是一只动物,今生投生成人,而我们今生的所有行为又会影响到后世。今生结束以后,并不像人们常说的“人死如灯灭”,其实人还有灵魂,它随着业力在六道当中不断地流转。有些人通过修行,可以投生到天趣、人间,如果能够证悟空性, 就可以断除六道轮回的种子,获得解脱。但如果今生做了很多杀生、偷盗、妄语、嗔恨等十不善行,后世很有可能会堕入地狱、饿鬼、旁生等三恶趣。大家要懂得这个道理。


有些人认为,六道轮回仅仅是佛教的一种说法,但其实它更是真理,只不过在一些世间教育的影响下,很多人都没有接触到这样的真理,甚至被误导,不相信前世后世的存在。他们也因此在行为上不知取舍,为自他带来很多痛苦。


因此, 大家从小就要懂得前世后世的道理,懂得善恶取舍,懂得利他,有一颗真正愿意帮助众生的心。


我以前结合佛教思想讲过《弟子规》,也利用现代的教育手段进行过推广,还建议过藏地的一些老师和学生背诵《弟子规》,为的就是让大家种下利他的善根。即使今生当中善根没有发展,但如果能在心里种下这颗种子,也还是很有意义的。


因此,我也希望大家都能学习《弟子规》,种下这样的善根。













【提醒】行持任何点滴善法,要以三殊胜摄持哦~


上一篇:健康之道 | 制伏“杀手”之窍诀







文字整理 | 一心一意

排版 | 一心一意

图片 | 一心一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