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笔记|《前行广释》第33课-法师辅导
第一次法师辅导——加行教材2011版
课前开示
一
殊胜的前行法
(一)前行法非常殊胜,我们有缘遇到一定要珍惜并认真对待,并以欢喜心、恭敬心和信心来听闻。
(二)前行法文简意深,对每一个道理都不能停留在文字上,要长期串习和实地修行,因为有一定的修行体验才能真正理解前行法中许多公案和教证的甚深含义,法融入于自心需长期闻思修行不脱离。
二
受持无常法
(一)厌离心和出离心的来源主要是观修寿命无常。我们要明白万法无常的道理,要想获得真正的解脱唯有正法对我们才有利益。
(二)如今我们能值遇佛法、遇到善知识、并能听受甚深妙法,理应以欢喜心来受持,不应耽执于世间琐事,否则解脱就没有头绪。
本课继续学习思维各种喻义而修无常,观察我们身边有情众生而思维无常迁变之理。
正课开示
一
从家族的兴衰看无常的迁变
(一)历代宗亲
从我们家族看,祖辈父辈都相继过世,现在只剩下他们的名字,而有的人连名字都没留下:如我们爷爷的爷爷的爷爷的爷爷……他们具体是谁并不清楚。家族中也曾出现过皇帝或公主,但经过一代又一代已经慢慢被人淡忘。
(二) 同辈兄妹
我们今生今世同辈的兄弟姐妹,包括同班同学、邻居道友,有许多人都已经离开人世,我们全然不知道他们现在转生在何处。例如:我们在外面读书修学多年,回到家乡后就会发现有很多的变化。
(三) 理上宣说
无常何时何地都在不断上演。但凡夫人被障碍蒙蔽了双眼,始终把相续相同的事物执为常有,不说刹那变化的细微无常,就是一年一年变化的粗大无常,也很难认识到。
(四)公案启发
米拉日巴尊者学道后回家看到家园破毁、亲人亡散,并生起出离心发誓修行的公案(具体略)。
1、人生空幻无常,一切万法无可信赖;人们拼命赚钱、千辛万苦成家置业的结果,只不过是一个幻梦。
2、轮回犹如火宅, 只有看透人生、观修无常、生起无伪出离心并为利益众生而发殊胜的愿,修行才有可能成功。
3、立誓发愿时一定要发自内心地祈祷上师三宝、慈悲加持使自己的愿望能够实现;不能马马虎虎地发愿,力量不强功德就不大。
(五)无常观与修行的关系
1、真正生起生命无常观,就会对世间的琐事不耽着、也没有时间去散乱。
2、比喻:就像一个快被枪毙的人,明知道生命短暂而没有心情去看戏一样。
3、 所以真正的无常观对我们的生活有很大影响,也会让我们的修行容易成功。
二
从名望财势看无常之迁变
(一)反例宣说
1、美国著名的《福布斯》财经杂志每年都公布财富排行榜,由于金融危机的影响,每年财富上榜人数都逐年骤减。
2、亚洲著名女首富龚如心,为获得巨额遗产与其公公打了长达九年的官司,虽然最终获胜,但不久她因癌症却离开了人世。
3、江苏富翁包存林财产达6~8亿人民币,但他突然身亡,辛苦积累的财产都留在人间,自己空手离开人世。
(二)正例宣说
修行人跟世间人比完全不同,在上师隔壁住的老喇嘛70多岁,圆寂时正在念《系解脱》,告一段落后并以金刚跏趺而坐显示圆寂往生。
(三)教诫启示
1、财富和势力皆为无常没有任何可依靠,钱财再多对我们死亡也没有用,唯有正法对我们死亡才有利。
2、人生寿命无常,有时死亡来的很突然,是今天死还是明天死任谁也无法决定。面对死亡的到来我们要坦然面对,没有必要伤心,只有修行才能真正超越死亡轮回的苦海。
3、大家应经常思维大德的教言,若能对内在的身体、外在的财富看得淡,修行就不会感到困难。
三
用四种观察法看世事无常之迁变
(一)内外器情所涵摄的一切万法都可用“无常四际”来概括
即生际必死、积际必尽、合久必分、堆际必倒或高际必堕。仅对这几个方面进行思维也对我们的修行有不可思议的加持。
(二)生际必死:这个世界上无论任何人都会面临死亡,即便是
1、高如天空:在这个世界上有些人地位很高,像联合国秘书长、美国总统、中国的主席,还有历代的皇帝、各大宗教的教主等,可谓万人之上、权倾一时,但他们死时跟一般人没有两样。
2、厉如霹雳:有些人十分厉害凶残,如二战的头号战犯希特勒冷血残忍、杀人如麻。二战时他杀害了600多万犹太人,当时很多人连他的名字都不敢提,这么厉害的人他也逃脱不了死亡。中国的秦始皇、成吉思汗,也曾叱咤风云、不可一世。如秦始皇他吞并了齐国为主的六个邻国,真正做到了一统天下,他是中国的第一个皇帝,并给他的子孙序位排列,结果才到了第二世秦朝就灭亡了。纵然是这么厉害的人,也依然难逃无常之网。
3、富如龙王:世间上有许多富可敌国的富贵者,如比尔·盖茨、巴菲特等是举世公认的大富豪,但这些人最终也要面临无常。
4、美如天仙、艳如彩虹:像天人般的俊男美女,即便长得闭月羞花、沉鱼落雁受到无数人的爱慕,但随着年龄的衰老,皱纹也会日益增多,最后也没办法避免死亡。
(三)教理证成
1、教证
(1)《无量寿经》中说:“人在爱欲之中,独生独死,独去独来。”
(2)寂天论师在《入行论》也说:“因吾不了知,死时舍一切。”“命绝诸苦痛,唯吾一人受。”
2、例证:即使拥有数千计僧人的上师,如法王如意宝、宁玛派的辩论法王,他们圆寂的时候把所有弟子留在了人间,显现上也是一人离开了。
3、理证:
(1)不管什么样的人,当死亡突然来临时只能放弃一切,随业力飘往后世。这时候无论财产还是眷属一个都带不走,只能独去独来。
(2)历史是最好的无常教言,以无常来鞭策自己才能对世间的一切万法看淡、看破。
四
教诫应行
(一)万般带不去 唯有业随身
1、当我们面对死亡时,自己的受用、身体、财产都不能带走,唯有自己所造的业就像如影随形一样跟着自己。
2、因此我们必须懂得这个道理,要一心一意地修持佛法。
3、生时要好好忏悔自己往昔所造的恶业,尽量把恶业忏悔清净,依靠善业力才能让我们去向人天善趣或者清净的刹土。
(二)断除对身体的贪执
1、我们生时不要对身体过于执着,因为死后身体也同样要舍弃。活着时身体再怎么端严、可爱,到死时也会成为令人发呕之处。
例如:我们非常羡慕的影星张国荣、歌星邓丽君,他们死后尸体也是非常难看。
在中观《四百论广释》中国王对待死去王妃公案告诉我们:生前王妃再怎么被国王宠爱,死后被碎尸万段也没有任何端严、美丽而言。
2、人活着时不要过于追求舒服享受,死时什么都带不走。如:以前在世的时候躺在舒服的床上,身穿温暖的羔皮或者名贵的衣服、头枕柔软的皮毛,甚至稍有不适也会翻来覆去、辗转反侧。但是死后身体下面垫一块石头或者一个草坯、或者躺在硬硬的棺材里面,头上布满了灰尘。
3、死亡后要做对亡者有益的事情。现在殡仪馆里有专门为死人化妆的项目,其实把这些钱花在化妆上还不如给死人供一盏灯、挂一点儿经旗或者刻一个观音心咒的石头对亡人有益处。因为依靠三宝的加持护佑,亡者灵魂就不会害怕,这一点很重要。
(三) 面对死亡唯有正法才有利
我们应深刻认识到一切万法、器情世界都是无常的本性,每个人都会死,而在死的时候唯有正法对我们的死亡才有利益。所以从现在开始我们要抓紧时间励厉修持正法,看破世间、舍弃世间,真正的闻思修持正法,以无常来鞭策自己,这样才能让我们的修行成功。
第二次法师辅导——加行教材2014版
课前部分
一
大圆满和佛果是什么关系?
大圆满代表了法性、实相、如来藏的本体,也代表佛果。按照三转法轮的殊胜教义,每一个众生本具佛性,圆满具备佛陀的一切功德。大圆满并非是离开佛果之外的境界和状态,证悟大圆满也就是证悟实相,而圆满地证悟了实相就会现前佛果。
二
我们修前行是为了什么?
1、标准修行人:如果修好了前行,不管是前面的共同前行,还是后面的不共前行,我们的相续会具有很多和以前凡夫俗子完全不同的修法境界。暂时而言,修好了前行会让我们成为一个标准的修行人。
2、为现前佛果:大恩上师再再地讲,修前行不是为了得到听密法的资格,而是为了现证佛果、现证大圆满的实相。所以从深广来讲,修好前行可以让我们现证法界实相、成就佛果。
三
《前行引导文》是主观臆造的么?
1、《前行引导文》并非一般人臆造出来的,而是佛陀在经典中以及大德们证悟了殊胜的实相后,为了让我们能够趋向于解脱,在法本中开示的前行引导次第。
2、《前行引导文》主要是引导我们的心趋向于成熟,最后安住在殊胜的大圆满境界里。
四
学修寿命无常的引导,是为什么?
1、打破常执:无常和常二者是矛盾的,众生因为不知道世俗究竟的本体和实相,所以会执著自己常有、寿命常有等等,会安住在常执中。寿命无常或者总的无常可以让我们打破对一切万法的常执,尤其是打破认为自己不会死、会恒常安住的执著。
2、紧迫修法:如果了知了无常,就会知道现在所追求的一切实际意义并不大,求解脱道才是最殊胜的。通过观修寿命无常,我们就会更加具有紧迫感地去修持殊胜的正法,不会浪费丝毫的时间。
课程部分
一
以家庭为范围,应如何思维无常?
1、思维是爱还是害:家庭人员和我们有着特殊的因缘,我们要用理性、智慧和慈悲的观念来对家人,做一些深层次的爱护和关心,而不是通过执著的方式爱护亲人。庸俗的溺爱是害,智慧的慈爱才是爱。
2、思维父辈相继过世:我们的祖辈、父辈都已经相继过世,生、老、病、死,从小孩到成年、到衰老,再到死亡,“现在只剩下他们的名字而已”,乃至同辈也有许多离开了人世。他们是这样过的,现在我也是这样过的。慢慢地一个个很细致地观察,内心就会对这个问题有很深的体会,就会发生真实的转变。
3、思维不知转生何处:从总体的角度讲,我们没办法知道去世的亲人转生在何处,一旦分散之后就不知道转到哪里去了。我自己也是一样的,死了之后随着业风所吹而去投生,和今世当中的亲戚、朋友,显现上就没有什么关系了。
4、引发思考:整个轮回就是这种自性,没有什么恒常的,一切都是无常的,我们终会死亡。所以我们应该认认真真地把每一句话里面传递出来的信息通过图像、动画、回忆的方式在脑海中慢慢地去观想,一遍遍地深入它的意义。一边回忆一边观察,再和解脱、轮回、无常等等教义相结合,把我们的心引向殊胜的解脱道。
二
通过思维各种无常,我们明白了什么道理?
1、没有什么不变的东西,都超不出无常的本性。我们在《前行》中观察的主要都是粗无常,如果通过细无常来观察,其实当下就是无常的。
2、如果我们真正了知这一切是万法的本性,是自然规律,就会以一种殊胜的智慧来面对。
3、对于别人出现无常,我们将会油然产生慈悲心。
三
怎样归摄内外器情世界的无常
1、生际必死:生到了最后一定是死亡。
2、积际必尽:积累的边际,最后必然都是消尽。
3、合久必分:只要是因缘和合的,最终这个因缘都会散去。
4、堆际必倒:有序的堆放也好,无序的堆放也罢,这种砌起来的东西,必然会倒塌。
5、高际必堕:处于高位的,最后必定会堕落下来。
四
了解了器情世界的无常,我们应持何样心态?
我们应理性看待高位、堆砌之物、和合、积累和生,不要过度执着。有了理性的智慧,我们就会得到人生的殊胜智慧,再用这种殊胜的智慧看待一切万法,暂时来讲就可以让我们超然物外,虽然我们在做这些事情,但是不会执著。从修道的角度来讲,完全看透了一切虚假的表面下的真实本性之后,我们不会再耽著它,不会为了得到它而生生世世去努力奋斗,我们的目标由此而调整。
五
思维观修“生际必死”,你懂得了什么?
1、无论是任何人(高低、穷富、美丑等等),当死亡突然到来之时,他也没有刹那的自由。
2、只能赤身裸体、赤手空拳地离开人间,依依不舍没有用而且百害无利。
3、死亡的时候连我们最珍爱的身体也必须要舍弃,所以应正确认知对身体的执着。
4、应该放轻放缓自己的执著,认真地修法,这对我们来讲是最有必要的。
六
为什么修行人要提前观修寿命无常、财产无常呢?
世间人不存在解脱往生的问题,但对一个修行者来说,死亡的时候如果对财富等依依不舍,那么对这些东西的贪恋就会对解脱、往生有很大障碍。因为往生极乐世界需要义无反顾地抛下对世间一切的执著。
编写师兄:定解B26 定解B34
审核师兄:定解B07
档案编号B05033-定解B06-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