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nnot load image Downloadables
Register Log In Contact Buli
显密佛网 >> 药师经王略修仪轨·甘露圣瓶 | 讲记20 Back

药师经王略修仪轨·甘露圣瓶 | 讲记20

益西彭措堪布 显密佛网 2020-11-21


药师经王略修仪轨·甘露圣瓶

第二十


全知麦彭仁波切 编撰
益西彭措堪布 译讲




本讲科判提示

<<  左右滑动,查看科判提示  >>


■ 癸三、随念大悲导师德而行礼敬


悲摄斗诤浊秽土,
五百誓愿如白莲,
仅闻尊名成不退,
大悲导师我敬礼。

修这一颂时由四个方面,随念大悲导师的圣德而作敬礼:一、大悲之发心;二、大悲之立愿;三、悲愿之譬喻;四、悲愿之作用,由此会认识到本师特别的悲心之王的德相。这样就想到,的确是拔济我们这些秽土众生的大导师,我们都是依着本师的引导才能趣入解脱和成佛,像这样怀着信心和感恩之心向佛礼敬。

一、大悲之发心
“悲摄斗诤浊秽土”。
这是建立五百悲愿的前因。当时的缘起就是讲到在无数劫以前,无诤念转轮王以及他的许多儿子,加上宝海梵志的徒弟们,都发菩提心要摄取净土成佛,遗留下许多不作摄受的善根烧灭的极苦众生,因为这些众生不行正法、颠倒而为,有非常重的邪见病、错乱病、烦恼病,等于是绝症病人,极难调伏。而世尊当时作宝海梵志时,有非常大的难忍的大悲,发现这个情况心都颤抖起来,他无法看到这些众生不得救度,因而,特别要摄取这样的具有斗诤苦相的五浊炽盛的秽土。当时是从这样一个大悲的发心开始,那么由此就有了进一步地发起五百大悲白莲花愿。
这里要明确,以悲心特别摄取的是“斗诤浊秽土”,而并非远离五浊的净土。“斗诤”,是这个娑婆世界特别大的苦相,表示众生都是为一己私利颠倒而为,争取的过程中当然是彼此斗诤,想压倒对方而求得私欲的满足。“浊秽”,就是指五浊特别浓厚,无论劫浊、见浊、烦恼浊、众生浊、命浊,都达到了非常高涨炽盛的程度。劫浊,是整个时代总的浊秽的状况;见浊,指种种的我见、常见、断见等等污秽不净;烦恼浊,就是贪、嗔、痴、慢等烦恼炽盛;众生浊,就是这样一个和合的五蕴体非常浊秽;命浊,人寿不过百年,石火电光转眼即无。像这样,与其他的刹土相比,充满了浊秽不净。那么,要净化这样的国土,来引导其中颠倒、杂染力量强度极大的众生,从中出离,归向于清净,这是非常困难的。好比把一条充满污染的江河还归清澈那样,难度极大。因此在立愿上面,很多佛的愿力不是要摄取秽土,而是要建立净土,把清净众生摄往而作教化,来引导成佛的。这就好像做医生各有立愿,假使是绝症,都是一些根本无法好的病人,有很多都不发愿做这一类医生的;但是也有特别的悲心大的人,不能舍弃这些绝症患者,特别要深入到这种大的传染病区里救度众生,这是特别的愿力。那么,与此譬喻相似,当时宝海梵志发大悲心,就是要摄取斗诤浊秽之土来成佛,引导那些以善根烧灭者为标志的无量众生,趣向解脱与成佛。这就可以看出这个悲的发心。

二、大悲之立愿
“五百誓愿”。
以这个大悲的发心作为根本,之后展开极深远的眼光,为了真正地摄取这个斗诤秽土,引导这样的绝症患者的众生趣入解脱,那就有一个极大的誓愿的规划,从中就发出了如同称赞为白莲花那样的五百愿王。也就是,在一个二恒河沙数劫之前,直至示现涅槃后舍利留住世间拔济众生,一个极其广远的时间当中,建立各阶段的誓愿。由前面的积资,到后面相续不断地与此土众生结缘,哪怕有多少的辛勤修行,或者在地狱代苦,都在所不惜,为了让众生种善根故。中期阶段,到了机缘即将成熟之际,需要充当仙人导师,其后上兜率内院,做补处菩萨。到了机缘成熟之际,从天宫降下,示现八相成道,宣说三乘法要利益众生,涅槃以后,再以舍利等如何救济众生等等。那么这样子,就是基于大悲的发心,而具体建立五百誓愿。这是一个摄取秽土成正等觉普度众生的全程规划。

三、悲愿之譬喻
“如白莲”。
白莲花的涵义,表明稀有之稀有、殊胜之殊胜,在《悲华经》中有具体的解释。
经中说到:宝海梵志发完大愿后,宝藏如来赞叹说:“善哉!善哉!大悲净行,你为无量无边众生,发起了这个大悲弘愿,能作大饶益,在世间中作大光明。梵志!譬如一片成就的花田里有好多莲花,各种色、香、触等以及种种花叶、花茎、花根等,都成就了各种的功德和药效。这众多的莲花,有的宽广一百由旬,有的宽广两百由旬、三百由旬,乃至像一个天下那么大的形量,所发出的光明和妙香也是与此等量的。如果盲聋喑哑等诸根残缺的众生,见到这些莲花的色相、嗅到香气等,诸根都得以具足。假使众生有四百零四种病,在发作的时候闻到花香,这些疾病当即就能除愈。或者众生有颠狂、放逸、狂痴、睡眠、心乱、失念等,闻到花香都能得到静定一心。
这片大花田里还生长了白莲花。这个花像金刚一样坚牢,以琉璃作茎,花台上有一百莲子,纯金作花叶,玛瑙作花茸,红真珠作花须,花高有八十四亿由旬,宽广度是十万由旬。这个花的所有色、香、触等都遍满了十方刹海,如同一个佛刹里的极微尘数那么多的诸佛世界,这可谓是其中的花王。如果众生四大不调,有非常重的疾病,诸根缺损羸弱,或者内心颠狂、放逸、狂痴、睡眠、心乱、失念等等,见到这白莲花的光明、嗅到它的花香,一切疾病都得以除愈,获得静定一心。假使众生才命终,身体还没有烂坏,被这个花的光明一照触、香气一熏到,随即就能恢复而重得命根,和眷属们一起在园观中游玩,以微妙的五欲彼此享乐。假使一定要命终,也不会生在其他地方,而是生在梵天,在那里长久安住,寿命无量。”
这个比喻是说,假使菩萨具有四法懈怠:一、愿摄取清净世界;二、愿在善心调伏的白净大众中施作佛事;三、愿成佛后不说声闻乘和缘觉乘的正法;四、愿成佛后寿命无量,这一类菩萨就像其他的莲花。假使有菩萨具足四法精进:一、愿摄取不净世界;二、愿在不净众生中施作佛事;三、愿成佛后宣说三乘法要;四、愿成佛后得中等寿命,不长不短,这一类菩萨犹如白莲花。
大悲世尊就是这样的白莲花。他的悲愿特别关注浊世无人救度的罪苦有情,一心要摄取秽恶世界,发了如花叶般的五百支分大悲愿海。而且,他宣说大悲不断善愿,给未来的诸菩萨成就大悲树立法幢。这样就知道,这个白莲花的极其广阔的大愿,覆盖到了佛刹极微尘数的世界。就此世界来说,这个周遍的大悲当然也就普覆到乃至娑婆世界的边际之间。
像这样赞叹五百大愿为白莲花愿。

四、悲愿之作用
“仅闻尊名成不退”。
五百誓愿都有无量不可思议的作用,这里仅举最具代表性的愿王而言。如《宝云经》说:有世界名娑婆,其国有佛,号释迦牟尼,若诸有情闻彼名,于阿耨菩提不退转,由彼如来本愿力故。
这可谓是五百大愿中的最胜愿,从中见到悲愿的力用不可思议。特别是我们这个具有斗诤苦难的五浊炽盛的秽土,即使如救头燃般地修行,也是障缘频频而来,致使屡屡退转,因而有“学道者如牛毛,得道者如麟角”之说。然而以世尊悲愿的作用,使得耳闻名号就成了不退转或者能证得不退转。行者得佛力的加持,从此唯进不退,速证菩提。
“大悲导师我敬礼”。
由之前的三句偈颂,随念了世尊大悲的发心、立愿、譬喻、作用四个方面,认识到无上大悲之德后,至心地称念“大悲导师”。心中想:这就是引导我们娑婆苦难众生趣向解脱、成佛的大导师,我们就是那个诸佛不摄、难以调伏的烧灭善根者,到今天是蒙世尊的恩德,才得以修学佛道。因此,以深度地恭敬和感恩,向佛敬礼。

■ 壬二、通修其余六支


“现今海会圣众前”等。

修法如前。 

  思考题

1.从大悲之发心、大悲之立愿、悲愿之譬喻、悲愿之作用四方面,解释释迦佛大悲导师的圣德。


相关链接
↓ 上下滑动翻看
•《药师经略轨》仪轨原文
•《药师经略轨》提纲音频01
•《药师经略轨》提纲音频02
•《药师经略轨》提纲音频03
•《药师经略轨》提纲音频04
•《药师经略轨》提纲音05
•《药师经略轨》提纲音频06
•《药师经略轨》提纲音频07

•《药师经略轨》提纲音频08

•《药师经略轨》提纲音频09

•《药师经略轨》提纲音频10

•《药师经略轨》提纲音频11

•《药师经略轨》提纲音频12

•《药师经略轨》提纲音频13

•《药师经略轨》提纲音频14

•《药师经略轨》提纲音频15

•《药师经略轨》提纲音频16

•《药师经略轨》提纲音频17

•《药师经略轨》提纲音频18

•《药师经略轨》提纲音频19

•《药师经略轨》提纲音频20

•《药师经略轨》讲记01
•《药师经略轨》讲记02
•《药师经略轨》讲记03
•《药师经略轨》讲记04
•《药师经略轨》讲记05
•《药师经略轨》讲记06
•《药师经略轨》讲记07

•《药师经略轨》讲记08

•《药师经略轨》讲记09

•《药师经略轨》讲记10

•《药师经略轨》讲记11

•《药师经略轨》讲记12

•《药师经略轨》讲记13

•《药师经略轨》讲记14

•《药师经略轨》讲记15

•《药师经略轨》讲记16

•《药师经略轨》讲记17

•《药师经略轨》讲记18

•《药师经略轨》讲记19

  点击“阅读原文”到显密佛网免费获取音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