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nnot load image Downloadables
Register Log In Contact Buli
零散收录 >> 智诚堪布(生西法师)辅导(102):大圆满前行引导文•普贤上师言-第一百零二课(2) Back

智诚堪布(生西法师)辅导(102):大圆满前行引导文•普贤上师言-第一百零二课(2)

智诚堪布 菩提如意宝珠 2017-06-01

(接上文)

铁轮的转速一秒钟是多少转,我们不知道,反正他就是发了一个菩提心,说愿我怎么样,可能也就是十几秒钟左右,他发了之后,就是很短的时间旋转之后,一下子就停了。这么长时间,保守的估计有可能一百万年左右的痛苦,就是一念的菩提心一下就终止了。有的时候我们想,以前我好像骂过、打过母亲,当然应该有的一种后悔心。惭愧心还要有,但是我们要看后面这一段儿,真实的生起菩提心消业的力量也很大。我们就再再的告诉道友们,我们有些时候走极端了,走极端是什么意思呢?就是对罪恶的力量很相信,对善业的力量不太相信,我这个罪业造了之后,感觉老是觉得清净不了。

我们要看佛菩萨讲的,尤其我们在后面要学习百字明,如果你很真实的念一百遍字明,什么罪业都清净了。比如说我造了很大的罪业,认认真真的念念一百遍或者一圈百字明,这个时候你造的罪业就清净掉了,我们一定要相信佛语,我们可能以前不孝顺母亲,不孝顺父亲,让他们不高兴了,可能造了一些罪业,但是如果我很认真的一座上面,念完一圈,这个罪业就会清净,这也是佛菩萨不共的愿力,和这种相应实相法界的一种缘起力,还有一个忏悔的力量而导致的。

我们一方面来讲要诚信恶业的力量,然后善业的力量也要诚信,尤其是佛菩萨的事业。什么叫佛菩萨的事业?通过百字明忏悔就是佛菩萨的事业,这是为了专门帮助我们,他们的智慧和大悲心显现出来的能够快速净罪的方法。所以我们对他们有信心,为什么不能清净?一定能清净,我们应该有这种信心。

第二个启示是什么呢?就是大乘种性,刚刚我们讲大乘种姓的优越处,优越的地方有时候我们体会不出来,这些大乘种性好像是在我们修行的时候,这个人悲心很强或者怎么样。你看着这里一受苦的时候,他的大乘种性一下就苏醒了,前面这个人他受的苦就是白白的受苦,反正就是忍受着,但是他一受苦的时候,他的种性一下子就苏醒,还有很多众生和我一样真的受苦,所以我要代他们受苦,这个就是大乘种性的一种体现。

大恩上师前一段时间讲了弥勒菩萨造的《大乘经庄严论·种性品》当中讲,大乘种姓的功德很多,比如说迟入速出。如果你是大乘种姓者,造了罪业之后迟入,就是会延缓堕地狱的时间,他不会速入。如果你没有对治,造了业马上就舍寿就堕落了。如果你是大乘种性,会延迟你堕入,延迟之后你就赢得了时间?你有一定的时间忏悔,即便是堕入下去也是速出,很快就出来了。因为大乘种性速出,从这里就体现出来了。因为大乘种性就这样,大乘种性也不是运气好,为什么叫大乘种性?他也是通过自己的训练来的?平时也是这样修持的,虽然可能也训练菩提心,像我们一样肯定训练菩提心,但有的时候可能相续当中的罪业没有清净,这个烦恼的种子现前也造了一些罪业,所以他也有堕地狱的情况。因为他有这个大乘种性的缘故,他修炼了菩提心的缘故,这种菩提心的力量即便是在地狱当中,也会体现出不共的加持不共的能力。

现在我们自在的时候要多串习自他平等,多串习自他相关的菩提心等等,当然我们并不是说为了在地狱当中用我就来串习这个,如果我们修得好根本就不用堕入地狱,你串过和不串过就是不一样,为什么他就生不起来,为什么他就能生起来?为什么会这样呢?这个果一定有前因的。退一万步说,我们如果这辈子修行菩提心,后来因为烦恼显前,退失菩提心堕入地狱了,即便堕入地狱了,我们现在所训练大悲心、菩提心仍然有用,到地狱当中也容易在受苦的时候生起自他相换的心,然后很快就解脱出去。因此说对我们来讲,平时不管怎么说,就要多串习,而且清净罪障的功效很强劲,这个已经属于成熟的业了,很真诚的自他相换的菩提心生起来之后,我们知道菩提心的力量非常大,一下子清净掉,就不用再受苦了,

菩提心对于我们清净罪业来讲非常有效。因此我们要修行自他相换,而且修的时候关键是很真诚的去修,真真实实想要观想到众生的痛苦,然后很真诚的想要他们所有众生的痛苦的罪业我来代受,把我自己所有的善根和安乐让他们去感受。内心当中很真诚修一次自他相换,其实就已经会清净很多的罪业了,何况我们长时间在座上观想自他相换菩提心的利益非常大。

这就是一个案例,对我们来讲可能有很多震动得地方,尤其是我们平时对父母的态度,还有他的一种善恶,导致安乐和痛苦的情况。还有一种修菩提心的巨大的功德利益,这方面都已经讲到了,所以一方面平时应该谨慎取舍因果,一方面来讲多修持对自他都有利益的殊胜的菩提心。

这样的自他相换菩提心是在修行菩提的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究竟正法,往昔噶当派的格西们也将这一自他相换作为修行的核心。

下面来讲,自他相换的菩提心,在修行菩提心的过程当中是必不可少的。我们如果真要想成佛,必须要修自他相换,这是必不可少绕不过去的。

“往昔噶当派的格西们也将这一自他相换作为修行的核心”,下面就要讲这个内容,第一个就是修行菩提心的过程当中必不可少,第二个就是噶当派把这个作为核心对我们来讲也是一样的,我们应该把这个作为核心,而且自他相换在我们的修行菩提心的过程当中也是必不可少的。

从前,对于新旧派众多教法以及因明经论无不精通的恰卡瓦格西,

修心七要的作者就是恰卡瓦格西。他对于新派和旧派很多的教法都很精通,也精通很多因明经论

一次来到甲向瓦格西家中,

他到了另外一个格西家中。

看见他的枕边有一个小经函,顺手打开翻阅,当看到了其中的“亏损失败我取受,利益胜利奉献他”,他觉得这实在是稀有的法,

他非常的震撼,这不是没见过世面,他对于新旧派众多教法,因明经论无不精通。他是一位广闻博学之士,法有时候就是这样,虽然他以前所精通的这些法当中肯定也有这方面的内容,但是他和这个法有缘,其他的法可能看了以后并没有生起大的震动。当看到这句话的时候,生起很大的震动。“亏损失败我取受所有的亏损失败我来取受,“利益胜利奉献他”,然后利益胜利奉献给他人,他看到觉得非常稀有。

于是便问:“这是什么法?”

他问:“这是什么法?”

甲向瓦格西告诉他:“这是朗日塘巴尊者所造的《修心八颂》(中第五颂的后半偈)。”

这就《修心八颂》,大恩上也翻译传讲过,也是很殊胜的,只有八个颂词。

他又问:“那么,谁有这一窍诀的传承呢?”

他又问,到底谁有这个窍诀的传承?一个是口传,还有讲解的传承和实修的传承。他为什么要问谁有这个传承,他对这个法很有兴趣,想求这个法,修这个法。

甲向瓦格西说:“朗日塘巴尊者本人有。”

甲向瓦格西说,这是朗日塘巴尊者写的他还住世,就有这个传承。

听到此话,恰卡瓦格西迫不及待地想去求此法,于是立即起程前往拉萨。

他一点都不想待了,听了这个话之后,立即启程,前往拉萨。

到了拉萨以后数日之中他一边转绕(觉沃佛像一边打听消息)。

他到了拉萨之后,一方面来讲,他休息一下,有可能转绕大昭寺,觉悟佛像,积累资粮,一边打探消息。

一天傍晚,从朗塘地方来了一位麻风病患者(,恰卡瓦格西向他询问朗日塘巴尊者的消息)。

朗日塘巴就是朗塘,朗塘就是一个地方。朗日塘巴,就是朗日塘的一个格西,就像我们说成都人、北京人。他就问朗日塘巴尊者的消息。

他告诉格西:“朗日塘巴尊者已经圆寂了。”

刚刚圆寂了。

格西问:“谁是尊者的继承人呢?”

既然他圆寂了,有没有继承人?

那人说:“向雄巴格西与多德巴格西,但是他们二人关于谁做法主之事意见不一。”

他有继承人,一个叫做向雄巴格西,一个叫做多德巴格西。虽然两个格西都是他的继承人,有法脉的传承,但是两个人现在好像意见不统一。什么事情意见不统一呢?关于谁做法主之事的意见不一。谁来做继承人?这个意见不一。

实际上,那二位格西并不是为了争取自己做法主而发生争执造成意见不合的,

二位格西争执谁做法主,并不是说想要争取自己做法主不让对方做,而导致意见不合的。

而是互相推让法主之位。向雄巴格西对多德巴格西说:“您年长,(经验丰富、德高望重,)请您做法主,我会像恭敬朗日塘巴尊者一样恭敬承侍您的。”

向雄巴格西像多德巴格西说,你年纪大,经验丰富德高望重,你来做法主,我会像恭敬我们上师朗日塘巴尊者一样恭敬您的。其实来讲,他们作为继承人的的确确,不单单是从名义上面继承,从他的修行层面来讲,也是完完全全继承上师的功德和修行,他就想把这个法主让给对方坐。

多德巴格西说:“您年轻有为、学识渊博,理应住持寺庙。”

多德巴格西也不愿意,说,你是年轻有为,学识渊博,你来住持寺庙更好。两位尊者就这样推来推去。

二位格西本来是这样互相观清净心的,但是恰卡瓦格西却错误地听成他们为继承上师的法位而不和,心想他们肯定没有此法的传承,现在谁还会有此法的传承呢?

实际情况刚刚也讲了,他们其实都是想让对方来坐法主之位受到恭敬,但是这个麻风病人没有表示清楚,只是说他们两位继承人,为了争谁做法主的事情,意见不一,正在争论,他没有讲清楚,恰卡瓦格西好像也没有听清楚,以为为了谁做法主来争论,亏损失败我取受,利益胜利奉献他这种精华他们似乎没有学到。我去依止他们肯定得不到什么法。既然是法位不和的话,他们肯定没有这个法的传承。虽然可能有这个口传,但是他想得到的传承不一定是指口传,口传的话可以随便找个有传承的人就求了,但他自己想得到的是修行的传承。真正来讲怎么样观修,怎么样在内心当中生起这样的境界,找一个有经验的人引导他生起来,所以说他就说他们两位这样态度指定是没有修好,不会有法的修心的传承。不知道现在谁还有此法的传承?

在藏传佛教当中,现在没有单独的噶当派,噶当派的法脉法义,都融入到格鲁派、宁玛派、萨迦派、噶举派等等,他们的法已经融入到这些教派当中去了,单独的噶当派现在没有了。噶当派修行者,其实我们从很多这些案例,在《菩提道次第广论》当中,有很多噶当派修行者的教言和案例,还有《开启修心门扉》《山法宝鬘论》《大圆满前行》等法本当中,都有关于噶当派格西怎么样调伏自心的教言。

噶当派修行者特别的调柔,非常非常的调柔,他们刚开始入门的重点就是人格贤善,一定要把人格修得很贤善。有些大德在考察弟子的时候,只是考察弟子的人格好不好,至于他智慧敏不敏锐,根本不考虑,就看人格如何,人格好的话就可以修持更高的法,人格不好的话可能也修不动。刚开始就是人格贤善作为核心,后来就把修持舍弃今生、看破轮回的法作为修行的重点,最后是以菩提心作为修行的重点。

基本上他们从修心的方面上来讲非常著重,早期出了大量优秀的修行者,噶当派的行者当时是非常受尊敬的。真正调伏内心、调伏烦恼的修心教授在噶当派里面非常多。我们可以看到很多的语录,比如《开启修心门扉》中有很多噶当派的语录,看了的的确确是不一样,他们在调伏自己的烦恼,让自己的心清净方面非常好,所以对我们来讲的话,应该多看一些这方面的教言,看了之后,我们逐渐就会受到加持和影响,也会习惯性的反观内心,让自己的心处在一个清净的状态。

大恩上师也是经常引用他们的教言、案例来引导我们修行佛法,真的来讲修行佛法主要还是调伏内心,这方面还是最为关键的。作为噶当派的修行者来讲,我看了以前这种描绘他们文字,当年很多噶当派修行者,仲敦巴、博朵瓦、金厄瓦等等,他们永远是把法作为首要位置,其他的衣着都是非常朴素,甚至于他们的寺院都是简单的。我看一些表述说,他们一盖寺院的时候,柱子和椽子,都是只用斧头劈的,上面斧头劈的痕迹还在,也没有做很多的装饰,非常简单,大家能够在里面修行闻思就行了。他们的寺院都是这种风格的,不是著重庄严、辉煌他们没有,反正一切以修法教法为主。

以前我们在学院的时候,我们自己班里有个小经堂,属于一个过渡的经堂,用木板钉的。因为噶当经堂就是非常简单的经堂,所以自己取名噶当经堂。真正来讲是不是噶当经堂?经堂是噶当经堂,人不是噶当人,人的内心当中欲望、烦恼很重,那个过度的经堂很破败的。我们当时取名自嘲,说这是一个噶当经堂,好像靠近噶当派修行者的样子。噶当派修行者是非常让人尊敬的。如果我们多看一些噶当派的教言,对我们修心有很大的帮助。《开启修心门扉》大量的教言,还有《山法宝鬘论》《道次第广论》里也有很多。

格西到处询问,有人告诉他夏日瓦格西有真正的传承。(于是他便前去拜见,)当时夏日瓦格西正为数千僧众传讲众多经论,恰卡瓦格西听了几天,但是对他所要求的法却只字未提。

因为有人告诉他夏日瓦格西有,所以他就前去拜见。这个时候格西正在为数千位僧众讲经说法,恰卡瓦格西在里面听了几天,觉得好像对我求的法,就是亏损失败自取受这些只字未提。

他想:不知这位格西到底有没有此法的传承,应当问清楚,如果有传承我就住下,假设没有传承我就离开。

他内心这样想的,讲了这么多天,到底有没有不知道,应该打听清楚。

一天,在夏日瓦格西绕塔的时候,他来到格西面前,将自己的披单铺在地上,请求夏日瓦格西在此稍坐片刻,有一问题请教。

一天尊者正在转佛塔的时候,他就到了格西面前,把自己身上披的披单铺在地上,请上师坐在这,有个问题请教一下。

上师说:“尊者,您有什么未能解决的事情,我是在一垫上圆满一切所愿的。”

他说,您还有什么没有解决的事情?所有的事情我在法座上都一一给你们解决完了。当年有什么事情,可能也像现在大恩上师一样,讲完课之后,看还有什么问题要问,一座上把所有的问题解决完,也就是平时不解决问题。他问,你有什么问题没有解决,我平时在一垫上圆满一切所愿的。

恰卡瓦格西说:“我曾看见‘亏损失败我取受,利益胜利奉献他’的法语,这一法与我的心很相应,不知此法深浅如何?”

他说,我看到这句话,觉得这个法和我的心很相应,不知这个法的深浅如何?有些传记说,他看到这句话内心很震动,所以他说看到这句话和他的心很相应,不知这个法深浅如何?

上师说:“尊者内心与此法相应也好,不相应也好,如果不想成佛也就另当别论,只要想成佛,那么此法必不可缺。”

他说,尊者你的内心和此法相应也可以,不相应也可以,如果你不想成佛,那就另当别论;如果你想成佛的话,这个法是必不可缺。有些地方说,他听到这句话的时候,和看到那句话震动一样大。他当时看到这两句话,内心很震动,现在听到上师说这句话的时候,就是不管你相不相应,不想成佛就算了,如果想成佛这是必不可少的,他特别特别的震动。

他又接着问:“请问上师您有此法的传承吗?”

上师说:“我确有此传承,这也是我所有修法中最主要的法门。”

他就问,你有没有这个法的传承。他说,他确实有,不但有,而且是我所有修法中最主要的修行法要。上师也观察到了他是一个真实的法器,所以才这样讲的。

他请求道:“那么请尊者赐给我传承。”

既然你有的话,就请赐于我传承。他求传承不是给他念一遍,就是引导他的意思,把所有的修行,怎么样观修的这些法,慢慢的传给他。他自己要在他的引导之下,自己生起这样的境界。

上师说:“如果您能长期住在这里,我可以传给您。

上师说,如果你打算长期住下来,那我就给你传;如果你短期住,我就不传你。

于是恰卡瓦格西在六年当中依止了夏日瓦上师,这期间上师唯一传授《修心八颂》,他也是一心专修,最后完全断除了珍爱自己的执著。

他当然是奔这个法来的,而且这个法对他震动很大,自己也是因缘苏醒,在这种情况之下,他就留下来了,在六年当中依止了上师,而且期间上师唯一传授《修心八颂》。《修心八颂》八个颂词,不多。他就在六年当中对《修心八颂》,一方面是听,一方面是思维,一方面是观修,而且在别的《修心七要》注释当中也是提到了,此处只是轻描淡写。其实他在六年当中经过了很多的考验,有时来自于上师的考验、道友的考验,有时来自各式各样的考验。你不是要修心吗?有很多很多的考验,打击我执的有很多很多,让自己难受的方方面面考验非常多,但是他遇到考验时都是以《修心八颂》的精神来面对,完全是内观自心,调伏自心,一心修持,最后完全断除了珍爱自己,就是我爱执完全断掉了,生起了真实无伪的菩提心。

这个上师把自他交换作为修法的核心,为什么他在给数千僧众传法的时候,听了几天一个字都没有提,这是什么原因呢?按照我们的说法来讲,既然你是这个法的传人,天天应该讲这个,有时他最珍爱的法不会轻易地传授,他要等法器,否则就像《药师经》里面,佛陀给阿难尊者讲,这个法这么甚深,千万不要给没有信心的。如果把法传给有邪见的人,会让法速灭。没有信心的人你给他传了之后,他不珍惜,然后就毁谤。随后这个法就灭了。虽然是显宗的法,但是这些大德把它当密法一样看待,这是他所修法的核心。他给很多僧众讲法时只字未提,好像没有学一样。后面具有法相的法器来了之后,就透露说这是我修行的重点。他说,请你传给我,他说,可以传,但是你必须长期依止,六年当中反复串习。

当时来讲,长期依止并不是说六年,这是他后来修成用了六年,刚开始上师并没有说要六年,反正说长期依止,什么时候修成为止。上师没有给他预测时间,他也没有预测时间,前前后后有五六年,事情就是这样。有些法需要很长时间的串习,要得到受用,有时我们还要得上师的很殊胜的窍诀,也是需要很长时间的磨练。一方面来讲,考验或者磨练,就是让我们的心性慢慢地成熟了,成熟了之后,这个法的加持容易入心。

如果随便求个法,说请你把《修心八颂》传给我,一分钟传完了,他听了也没有什么感觉。我们这些听法的道友当中,有多少人是看到“亏损失败我取受,利益胜利奉献他”产生震动的,其实不是很多的。我们对于《入行论》那么殊胜的法,真正来讲,产生震动的也不多。我们也不是说非要产生什么样一个震动,慢慢学习肯定会体会到它的殊胜性。

他的信心恨大,学这个法,也是长时间的依止上师得到的。法义必须长时间才能得到。有些人说我就学三年、五年,首先就把这个时间定了,就没有办法学好。上师说,成佛是生生世世的事情,修学佛法是生生世世的事情,不要说生生世世,甚至我们暂且定时间是一辈子学习。有些人说一辈子学习,好像太长了,我只有几年的时间了,如果提前说只有几年的时间,一定是学不好的。我们要有一个长期学习的心,也许你六年就学成了,也许你十年就学成了。如果首先你就把时间定下来了,只学三年,三年之后我就怎么怎么样,很多东西学不了。只有我们把心踏踏实实地落下来之后,心沉下来慢慢学修之后,这个平稳的心态对法入心是一个基础。如果很毛躁的心本身就不是一个法器,也是不行的。很急的心态,怎么样加持会显现,很快证悟不是谁急就会很快证悟,有的时候是越急越慢。反而是把心平静下来之后,菩萨打定主意要三个无数劫,他已经下了决心,不需要三个无数劫。

他的心平静下来之后,该做的做,在很平静的状态当中,才能落实每一个修行;你心不平静的话,比如说一个凹凸不平的地,你说我赖得挖地基了,就在上面修吧,地不平的话,看起来很快,但是很快就倒掉了。要是你把地基平好了,在上面修,就很平稳。

我们修行佛法,为什么佛陀告诉我们三个无数劫?其实我们是不需要的。三个无数劫是让我们心做好了准备,我有这么多时间做准备,任何事情我都可以面对,他有一个心里的预期,其实是让我们的心平静下来,任何事情心平静下来你才能做好,心急躁是做不好事情的。

不管怎么样,不要说我们生生世世三无数劫又怎么样?至少我们修学一辈子的心是要发的,不管怎么样是我们永远要修的,如果我们定下来之后,就没有什么好着急的了,并不是定下来了,开始睡大觉了。我定了三个无数劫还早着呢!并不是这样的,定了三无数劫其实每天都在精进。他把心平静下来之后,该做的做,该落实的落实,每个修法都很踏实地落实。他心很平静,觉得共同加行应该修好,然后心静下来把共同加行修好。他要把菩提心修好,就把心平静下来修菩提心,所以他的心很平静,什么法都会慢慢地落实的。如果心很急的,行了,这个跳过去算了,那个法也跳过去算了,我直奔大圆满,直奔密宗。我们基础没有打好的话,看起来很快其实很慢,这方面一定要了解。

这个里面给我们的提示也是一样的。很殊胜的法刚开始,面对很多僧众他也不传这个法,只是对法器才传,恰卡瓦格西也是这样的,学成之后回去也是把这个当密宗来传,只是给一些少部分去传,只是给少部分有信心人传自他相换。后来有些他教了一些麻风病人修了之后,麻风病都好了,就把这个消息传出去,很多麻风病人都来求,都通过这个法得到利益。他的转变主要是他的兄弟,他的兄弟偷偷地修,性格不好都修得非常好了,他就觉得这样的法普传是有利益的,他就开始普传了。他后面也造了《修心七要》,把怎么样断除我爱执,造了《修心七要》的法,《修心七要》很殊胜。

他最后完完全全断除了我爱执。《西藏生死书》中也讲了,恰卡瓦格西在圆寂的时候,有一天眼泪汪汪地让他的弟子帮助祈祷。他说这几天出现很清晰的梦,出现了一些预兆,预示到他要往生到净土去。他请大家一起向佛菩萨祈祷,让往生的事情不要发生。为什么不要发生呢?因为他的想法是要到地狱当中救度众生,所以往生净土对他来讲不是他的愿望,就请大家一起来祈祷,这个事情不要发生,一定要让我到地狱当中去救度需要帮助的众生,往生净土是不愿意去的。

他的内心当中没有我爱执了,完全要利他,即便是净土现前了,他自己不愿意去。他是一种示现,不是往生净土不对,是不是我们要改变方向,我昨天是发愿是要往生极乐世界的,现在是不是要学他老人家去地狱?法王如意宝也批评这种说法,如果不是菩萨不要发去地狱的愿。我们是凡夫,首先要发愿往生净土,在净土当中有了能力,再到地狱。我们和恰卡瓦格西的情况不一样,他已经修成了可以这样说可以这样做。我们还在路上,还没有修成,我们学他就像青蛙学老虎跳一样,虽然都在跳,但是老虎跳的地方青蛙是跳不了的。

他给我们体现的意思是什么呢?就是他这种精神,断我执之后的菩萨发自内心的菩提心,散在外面他们的语言、行为当中,的的确确地非常让人尊敬,没有我执的人,行为就是不一样。恰卡瓦格西在有些传记当中也是有这样的记载。

对我们来讲,就是应该认真地观修自他平等、自他相换,以前这是当密法来传的,现在大恩上师翻译了,也给我们传了,这个修法也是在这儿。我们自己通过一呼一吸当中可以修行,关键是我们心要真诚,越真诚效果越大,越不带功利思想效果越大。因为利他心本身就不是为了自己,所以我们尽量在修习的过程当中始终要契合自他相换的精神,自他相换的精神一定是利他的。如果我修的时候想,这个法对我有很大的功德,对我很有利益,马上就要转变思想。这是不对的,修持自他相换是利他的。我们越不考虑自利,越考虑利他得到的越多,这就是因缘法则。越考虑自己得到越少,越不考虑自己得到的越多。

寂天菩萨说不用多讲了,看看释迦牟尼佛和我们的差别就知道了,释迦牟尼佛从来不考虑自己现在成佛了,那我们一直考虑自己还在流转,苦苦地挣扎。既然是这样的,我们就要从现在开始奋斗了,怎么奋斗呢?和以前的方式完全不一样了,就是随学佛陀的方式,完完全全从现在开始放弃自己的利益,一心一意开始训练利他,逐渐放弃自我,对治我爱执,修持利他的心,慢慢地转变我们的心。

我们要猛烈地祈祷,把这个法经常性地观修,这是很重要的。我们最后也会像恰卡瓦格西一样,完全断除珍爱自己的执著,这是什么意思呢?一心一意地利他,如果我们一心一意地非常真实的菩提心生起来之后,什么法都容易成就,修金刚撅、大威德、大圆满都能成就。这就是所有高法成就的基础,一旦修成之后,别的法稍稍一精进就很容易成就了。

修持自他相换菩提心,今生中可以祛除病痛、解除忧苦,并且降伏鬼神、魔障等也再没有比这更殊胜的窍诀了,

修持自他相换的菩提心,最终会成佛利益所有众生,今生当中真实地去做,依靠我生病的因缘,观想还有很多众生和我一样正在感受疾病,正在造疾病的因,他们是很可怜的,就像我不愿意感受病痛一样,众生也不愿意感受,所以我就通过修自他相换,让我来替他们承受,他们不要再承受了。发起很真实的心来修自他相换,这样可以消除自己的病痛。也会解除忧苦。我们的抑郁症,就是很忧苦,如果我们把心量放开了,所有的抑郁忧苦自己承受,愿众生不要再抑郁了。心放开之后,就找不到抑郁的根本在哪里了,抑郁的根本就是我爱执,喜欢我自己。太在意自己了,就会抑郁。如果放开了,反而不在乎我自己了,抑郁根本就会不存在了。所有的抑郁我来承受,愿众生不要再抑郁,这样一修的时候自己的心态就已经放松了。只要我执一放松之后,慢慢忧苦也就不会有了。

并且降伏鬼神、魔障,自己在遇到鬼神、魔障的时候,最好就是修自他相换的菩提心,这是最好的降伏,而且没有什么副作用。虽然有大威德,金刚撅的降伏法,如果没有菩提心作为前提,这些威猛法会伤害自他的;如果有了这个菩提心,修自他相换的话遇到这些鬼神、非人障碍的时候,有些人问上师,非人附体了怎么办?上师很多时候都说,修大悲心、修自他相换。这里也讲了,如果我们遇到鬼神障碍、附体,或者魔障鬼神来障碍干扰我们的时候,就修自他相换,他的一种痛苦、业我来承受,愿我的安乐他去感受等等,这样真心实意地修持,自然而然就远离了,鬼神远离了,魔障也远离了,再没有比这更殊胜的窍诀了。

如果我们想要得到很大的善根,以很快的速度清净罪业,去掉病痛、解除忧苦、降伏鬼神、降伏魔障等等,就是真诚地修自他相换。华智仁波切他老人家也不是随便讲的,他说再也没有比这更殊胜的窍诀了,这是最殊胜的窍诀。这是过来人自己发自内心的对我们的教言,虽然我们现在还没有体会到底有多殊胜,觉得不一定有多殊胜,是不是就是他的说法而已。他们的大悲心已经成熟了,他们说这个很殊胜,我们就应该去体会,慢慢体会法义的殊胜性,没有比这个更殊胜的窍诀了。他们已经向你保证了,盖了章,啪,一个章盖下去,绝对不会变,这就是最殊胜的窍诀。像这样我们就要认认真真地依教奉行,把它的原理搞清楚,然后再开始观修。

在这个过程当中要特意地去想,如果生起了我修这个法我自己怎么怎么样,马上自己调整,我不能考虑我自己,要考虑众生,因为越要考虑众生,越不考虑自己的话,其实自己得到的越多,越考虑自己法的效率立马打折扣。像这样的话我们一定要体会修行的重点原理,真实发自内心地去修持自他相换,我不考虑自己的利益,就是要利益所有遭受疾病的,或者痛苦的众生,让他们远离疾病痛苦,所有的痛苦我来承受,这样修的话我们的菩提心慢慢慢慢地就生起来了。我们不考虑这些,所有的违缘逐渐逐渐地就走了。

越不考虑自己越得到的越多,越天天考虑自己反而得不到什么,越考虑自己的话,通过这种我爱执,还会贪嗔痴造业,就越来越不顺了,所以叫做奥秘,因果的奥秘也好,修行的奥秘也好,窍诀都在这儿。我们有福报能听到这个,就应该放在心上,正视这个窍诀,慢慢慢慢地去修,这么好的方法不修太可惜了。

所以我们应当随时随地将珍爱自己的恶心弃如剧毒,努力修持自他相换菩提心。

努力修持自他相换,自他相换就是抛弃珍爱自己的一种方法,珍爱自己的恶心像剧毒一样,我们要致力于去抛弃它,这个时候佛菩萨给我们一个很殊胜的窍诀,这就是自他相换的修法。

今天我们就学到这里。

所南德义檀嘉热巴涅 此福已得一切智

托内尼波札南潘协将 摧伏一切过患敌

杰嘎纳其瓦隆彻巴耶 生老病死犹波涛

哲波措利卓瓦卓瓦效 愿度有海诸有情

(待续见下文)

堪布更多文章:

《大圆满心性休息大车疏》音频 1-115课

《入菩萨行论》生西法师笔录(全部收藏版)

智诚堪布(生西法师)辅导:大圆满前行引导文•普贤上师言教-上师瑜伽速赐加持1

智诚堪布(生西法师)辅导:大圆满前行引导文•普贤上师言教-上师瑜伽速赐加持2

智诚堪布(生西法师)辅导:大圆满前行引导文•普贤上师言教-第一课

智诚堪布(生西法师)辅导:大圆满前行引导文•普贤上师言教-第二课1

智诚堪布(生西法师)辅导:大圆满前行引导文•普贤上师言教-第二课2

智诚堪布(生西法师)辅导:大圆满前行引导文•普贤上师言教-第三课1

智诚堪布(生西法师)辅导:大圆满前行引导文•普贤上师言教-第三课2

智诚堪布(生西法师)辅导:大圆满前行引导文•普贤上师言教-第四课1

智诚堪布(生西法师)辅导:大圆满前行引导文•普贤上师言教-第四课2

智诚堪布(生西法师)辅导:大圆满前行引导文•普贤上师言教-第五课1

智诚堪布(生西法师)辅导:大圆满前行引导文•普贤上师言教-第五课2

智诚堪布(生西法师)辅导:大圆满前行引导文•普贤上师言教-第六课1

智诚堪布(生西法师)辅导:大圆满前行引导文•普贤上师言教-第六课2

智诚堪布(生西法师)辅导:大圆满前行引导文•普贤上师言教-第七课1

智诚堪布(生西法师)辅导:大圆满前行引导文•普贤上师言教-第七课2

智诚堪布(生西法师)辅导:大圆满前行引导文•普贤上师言教-第八课1

智诚堪布(生西法师)辅导:大圆满前行引导文•普贤上师言教-第八课2

智诚堪布(生西法师)辅导:大圆满前行引导文•普贤上师言教-第九课1

智诚堪布(生西法师)辅导:大圆满前行引导文•普贤上师言教-第九课2

智诚堪布(生西法师)辅导:大圆满前行引导文•普贤上师言教-第十课1

智诚堪布(生西法师)辅导:大圆满前行引导文•普贤上师言教-第十课2

智诚堪布(生西法师)辅导:大圆满前行引导文•普贤上师言教-第十一课1

智诚堪布(生西法师)辅导:大圆满前行引导文•普贤上师言教-第十一课2

智诚堪布(生西法师)辅导:大圆满前行引导文•普贤上师言教-第十二课1

智诚堪布(生西法师)辅导:大圆满前行引导文•普贤上师言教-第十二课2

智诚堪布(生西法师)辅导:大圆满前行引导文•普贤上师言教-第十三课1

智诚堪布(生西法师)辅导:大圆满前行引导文•普贤上师言教-第十三课2

智诚堪布(生西法师)辅导:大圆满前行引导文•普贤上师言教-第十四课1

智诚堪布(生西法师)辅导:大圆满前行引导文•普贤上师言教-第十四课2

智诚堪布(生西法师)辅导:大圆满前行引导文•普贤上师言教-第十五课1

智诚堪布(生西法师)辅导:大圆满前行引导文•普贤上师言教-第十五课2

智诚堪布(生西法师)辅导:大圆满前行引导文•普贤上师言教-第十六课1

智诚堪布(生西法师)辅导:大圆满前行引导文•普贤上师言教-第十六课2

智诚堪布(生西法师)辅导:大圆满前行引导文•普贤上师言教-第十七课1

智诚堪布(生西法师)辅导:大圆满前行引导文•普贤上师言教-第十七课2

智诚堪布(生西法师)辅导:大圆满前行引导文•普贤上师言教-第十八课1

智诚堪布(生西法师)辅导:大圆满前行引导文•普贤上师言教-第十八课2

智诚堪布(生西法师)辅导:大圆满前行引导文•普贤上师言教-第十九课1

智诚堪布(生西法师)辅导:大圆满前行引导文•普贤上师言教-第十九课2

智诚堪布(生西法师)辅导:大圆满前行引导文•普贤上师言教-第二十课1

智诚堪布(生西法师)辅导:大圆满前行引导文•普贤上师言教-第二十课2

智诚堪布(生西法师)辅导:大圆满前行引导文•普贤上师言教-第二十一课1

智诚堪布(生西法师)辅导:大圆满前行引导文•普贤上师言教-第二十一课2

智诚堪布(生西法师)辅导:大圆满前行引导文•普贤上师言教-第二十二课1

智诚堪布(生西法师)辅导:大圆满前行引导文•普贤上师言教-第二十二课2

智诚堪布(生西法师)辅导:大圆满前行引导文•普贤上师言教-第二十三课1

智诚堪布(生西法师)辅导:大圆满前行引导文•普贤上师言教-第二十三课2

智诚堪布(生西法师)辅导:大圆满前行引导文•普贤上师言教-第二十四课1

智诚堪布(生西法师)辅导:大圆满前行引导文•普贤上师言教-第二十四课2

智诚堪布(生西法师)辅导:大圆满前行引导文•普贤上师言教-第二十五课1

智诚堪布(生西法师)辅导:大圆满前行引导文•普贤上师言教-第二十五课2

智诚堪布(生西法师)辅导:大圆满前行引导文•普贤上师言教-第二十六课1

智诚堪布(生西法师)辅导:大圆满前行引导文•普贤上师言教-第二十六课2

智诚堪布(生西法师)辅导:大圆满前行引导文•普贤上师言教-第二十七课1

智诚堪布(生西法师)辅导:大圆满前行引导文•普贤上师言教-第二十七课2

智诚堪布(生西法师)辅导:大圆满前行引导文•普贤上师言教-第二十八课1

智诚堪布(生西法师)辅导:大圆满前行引导文•普贤上师言教-第二十八课2

智诚堪布(生西法师)辅导:大圆满前行引导文•普贤上师言教-第二十九课1

智诚堪布(生西法师)辅导:大圆满前行引导文•普贤上师言教-第二十九课2

智诚堪布(生西法师)辅导(30):大圆满前行引导文•普贤上师言教-第三十课1

智诚堪布(生西法师)辅导(30):大圆满前行引导文•普贤上师言教-第三十课2

智诚堪布(生西法师)辅导(31):大圆满前行引导文•普贤上师言教-第三十一课1

智诚堪布(生西法师)辅导(31):大圆满前行引导文•普贤上师言教-第三十一课2

智诚堪布(生西法师)辅导(32):大圆满前行引导文•普贤上师言教-第三十二课

智诚堪布(生西法师)辅导(33):大圆满前行引导文•普贤上师言教-第三十三课

智诚堪布(生西法师)辅导(34):大圆满前行引导文•普贤上师言教-第三十四课

智诚堪布(生西法师)辅导(35):大圆满前行引导文•普贤上师言教-第三十五课1

智诚堪布(生西法师)辅导(35):大圆满前行引导文•普贤上师言教-第三十五课2

智诚堪布(生西法师)辅导(36):大圆满前行引导文•普贤上师言教-第三十六课1

智诚堪布(生西法师)辅导(36):大圆满前行引导文•普贤上师言教-第三十六课2

智诚堪布(生西法师)辅导(37):大圆满前行引导文•普贤上师言教-第三十七课1

智诚堪布(生西法师)辅导(37):大圆满前行引导文•普贤上师言教-第三十七课1

智诚堪布(生西法师)辅导(38):大圆满前行引导文•普贤上师言教-第三十八课

智诚堪布(生西法师)辅导(39):大圆满前行引导文•普贤上师言教-第三十九课

智诚堪布(生西法师)辅导(40):大圆满前行引导文•普贤上师言教-第四十课

智诚堪布(生西法师)辅导(41):大圆满前行引导文•普贤上师言教-第四十一课

智诚堪布(生西法师)辅导(42):大圆满前行引导文•普贤上师言教-第四十二课1

智诚堪布(生西法师)辅导(42):大圆满前行引导文•普贤上师言教-第四十二课2

智诚堪布(生西法师)辅导(43):大圆满前行引导文•普贤上师言教-第四十三课1

智诚堪布(生西法师)辅导(43):大圆满前行引导文•普贤上师言教-第四十三课2

智诚堪布(生西法师)辅导(44):大圆满前行引导文•普贤上师言-第四十四课

智诚堪布(生西法师)辅导(45):大圆满前行引导文•普贤上师言-第四十五课

智诚堪布(生西法师)辅导(46):大圆满前行引导文•普贤上师言-第四十六课

智诚堪布(生西法师)辅导(47):大圆满前行引导文•普贤上师言-第四十七课

智诚堪布(生西法师)辅导(48):大圆满前行引导文•普贤上师言-第四十八课

智诚堪布(生西法师)辅导(49):大圆满前行引导文•普贤上师言-第四十九课

智诚堪布(生西法师)辅导(50):大圆满前行引导文•普贤上师言-第五十课

智诚堪布(生西法师)辅导(51):大圆满前行引导文•普贤上师言-第五十一课

智诚堪布(生西法师)辅导(52):大圆满前行引导文•普贤上师言-第五十二课

智诚堪布(生西法师)辅导(53):大圆满前行引导文•普贤上师言-第五十三课

智诚堪布(生西法师)辅导(54):大圆满前行引导文•普贤上师言-第五十四课

智诚堪布(生西法师)辅导(55):大圆满前行引导文•普贤上师言-第五十五课

智诚堪布(生西法师)辅导(56):大圆满前行引导文•普贤上师言-第五十六课

智诚堪布(生西法师)辅导(57):大圆满前行引导文•普贤上师言-第五十七课

智诚堪布(生西法师)辅导(58):大圆满前行引导文•普贤上师言-第五十八课

智诚堪布(生西法师)辅导(59):大圆满前行引导文•普贤上师言-第五十九课

智诚堪布(生西法师)辅导(60):大圆满前行引导文•普贤上师言-第六十课

智诚堪布(生西法师)辅导(61):大圆满前行引导文•普贤上师言-第六十一课

智诚堪布(生西法师)辅导(62):大圆满前行引导文•普贤上师言-第六十二课

智诚堪布(生西法师)辅导(63):大圆满前行引导文•普贤上师言-第六十三课

智诚堪布(生西法师)辅导(64):大圆满前行引导文•普贤上师言-第六十四课

智诚堪布(生西法师)辅导(65):大圆满前行引导文•普贤上师言-第六十五课

智诚堪布(生西法师)辅导(66):大圆满前行引导文•普贤上师言-第六十六课

智诚堪布(生西法师)辅导(67):大圆满前行引导文•普贤上师言-第六十七课

智诚堪布(生西法师)辅导(68):大圆满前行引导文•普贤上师言-第六十八课

智诚堪布(生西法师)辅导(69):大圆满前行引导文•普贤上师言-第六十九课

智诚堪布(生西法师)辅导(70):大圆满前行引导文•普贤上师言-第七十课

智诚堪布(生西法师)辅导(71):大圆满前行引导文•普贤上师言-第七十一课

智诚堪布(生西法师)辅导(72):大圆满前行引导文•普贤上师言-第七十二课

智诚堪布(生西法师)辅导(73):大圆满前行引导文•普贤上师言-第七十三课

智诚堪布(生西法师)辅导(74):大圆满前行引导文•普贤上师言-第七十四课

智诚堪布(生西法师)辅导(75):大圆满前行引导文•普贤上师言-第七十五课

智诚堪布(生西法师)辅导(76):大圆满前行引导文•普贤上师言-第七十六课

智诚堪布(生西法师)辅导(77):大圆满前行引导文•普贤上师言-第七十七课

智诚堪布(生西法师)辅导(78):大圆满前行引导文•普贤上师言-第七十八课

智诚堪布(生西法师)辅导(79):大圆满前行引导文•普贤上师言-第七十九课

智诚堪布(生西法师)辅导(80):大圆满前行引导文•普贤上师言-第八十课

智诚堪布(生西法师)辅导(81):大圆满前行引导文•普贤上师言-第八十一课

智诚堪布(生西法师)辅导(82):大圆满前行引导文•普贤上师言-第八十二课

智诚堪布(生西法师)辅导(83):大圆满前行引导文•普贤上师言-第八十三课(1)

智诚堪布(生西法师)辅导(83):大圆满前行引导文•普贤上师言-第八十三课(2)

智诚堪布(生西法师)辅导(84):大圆满前行引导文•普贤上师言-第八十四课(1)

智诚堪布(生西法师)辅导(84):大圆满前行引导文•普贤上师言-第八十四课(2)

智诚堪布(生西法师)辅导(85):大圆满前行引导文•普贤上师言-第八十五课(1)

智诚堪布(生西法师)辅导(85):大圆满前行引导文•普贤上师言-第八十五课(2)

智诚堪布(生西法师)辅导(86):大圆满前行引导文•普贤上师言-第八十六课

智诚堪布(生西法师)辅导(87):大圆满前行引导文•普贤上师言-第八十七课智诚智诚堪布(生西法师)辅导(88):大圆满前行引导文•普贤上师言-第八十八课(1)

智诚堪布(生西法师)辅导(88):大圆满前行引导文•普贤上师言-第八十八课(2)

智诚堪布(生西法师)辅导(89):大圆满前行引导文•普贤上师言-第八十九课(1)

智诚堪布(生西法师)辅导(89):大圆满前行引导文•普贤上师言-第八十九课(2)

智诚堪布(生西法师)辅导(90):大圆满前行引导文•普贤上师言-第九十课(1)

智诚堪布(生西法师)辅导(90):大圆满前行引导文•普贤上师言-第九十课(2)

智诚堪布(生西法师)辅导(91):大圆满前行引导文•普贤上师言-第九十一课(1)

智诚堪布(生西法师)辅导(91):大圆满前行引导文•普贤上师言-第九十一课(2)

智诚堪布(生西法师)辅导(92):大圆满前行引导文•普贤上师言-第九十二课(1)

智诚堪布(生西法师)辅导(92):大圆满前行引导文•普贤上师言-第九十二课(2)

智诚堪布(生西法师)辅导(93):大圆满前行引导文•普贤上师言-第九十三课(1)

智诚堪布(生西法师)辅导(93):大圆满前行引导文•普贤上师言-第九十三课(2)

智诚堪布(生西法师)辅导(94):大圆满前行引导文•普贤上师言-第九十四课(1)

智诚堪布(生西法师)辅导(94):大圆满前行引导文•普贤上师言-第九十四课(2)

智诚堪布(生西法师)辅导(95):大圆满前行引导文•普贤上师言-第九十五课(1)

智诚堪布(生西法师)辅导(95):大圆满前行引导文•普贤上师言-第九十五课(2)

智诚堪布(生西法师)辅导(96):大圆满前行引导文•普贤上师言-第九十六课(1)

智诚堪布(生西法师)辅导(96):大圆满前行引导文•普贤上师言-第九十六课(2)

智诚堪布(生西法师)辅导(97):大圆满前行引导文•普贤上师言-第九十七课(1)

智诚堪布(生西法师)辅导(97):大圆满前行引导文•普贤上师言-第九十七课(2)

智诚堪布(生西法师)辅导(98):大圆满前行引导文•普贤上师言-第九十八课(1)

智诚堪布(生西法师)辅导(98):大圆满前行引导文•普贤上师言-第九十八课(2)

智诚堪布(生西法师)辅导(99):大圆满前行引导文•普贤上师言-第九十九课(1)

智诚堪布(生西法师)辅导(99):大圆满前行引导文•普贤上师言-第九十九课(2)

智诚堪布(生西法师)辅导(100):大圆满前行引导文•普贤上师言-第一百课(1)

智诚堪布(生西法师)辅导(100):大圆满前行引导文•普贤上师言-第一百课(2)

智诚堪布(生西法师)辅导(101):大圆满前行引导文•普贤上师言-第一百零一课(1)

智诚堪布(生西法师)辅导(101):大圆满前行引导文•普贤上师言-第一百零一课(2)

备注:点击下方‘阅读原文’可听闻辅导音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