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达吉堪布】如何面对时光老去
轮回中任何一件事情,都无有实质性可言,也始终没有完结的时候,人们正在吃喝玩乐、享受生活时,不知不觉就会步入老年,感受到了衰老的痛苦。虽然世人都喜爱青春韶华,却不曾想暮年易至,青春时光刚刚谢落,衰老就会现于眼前,虽然世人都想青春常在、永远不老,但青春与衰老就像赛跑一样,刹那不停地就流逝了。有些人一老就特别伤心,始终没有面对的勇气,这就是没有学过佛所致。真正对生老病死了解的人,当衰老甚至死亡降临时,内心会非常坦然,既不会忧愁,也不会难过。
现在大城市的许多人,思想极其空虚,故一定要用佛法来滋润,否则,他们对无常的很多环节都无法接受。其实,生老病死就像春夏秋冬一样,是种自然规律,每个人身上都会发生。然而特别愚痴的人,却不了解这一点,一旦衰老来临,他们就面对不了,痛苦万分。
因此,老年人最需要的就是佛法。倘若心灵有了归宿,懂得念佛的殊胜、了解佛法的基本教理,即使物质条件不具足,他也会快快乐乐、欢欢喜喜,脸上总是带着微笑。所以,引导老年人学佛非常重要,这远远超过金钱的供养。
人到了垂暮之年,周身体力会逐渐衰退,再香再好的食品也消化不了,随着年龄的增长,眼部肌肉也变得越来越无力,眼睛的聚焦能力开始下降,这时候视力减退,老眼昏花,根本看不清远处的景物或细小的物体。老年人耳根衰退,无论别人说话多大声,都听不清楚。人的内耳中有毛发细胞,可接收一切声波的振动,从而使人能听到声音。此外,老年人舌根衰退,品尝不出饮食的味道,说起话来也口齿不清。老年人意根衰弱,神志不清、非常健忘,总是昏昏沉沉。
但极个别的高僧大德,即使老了,脑细胞依然很旺盛,好像没有减少一样。比如,法王如意宝圆寂前两年,那时候已经七十多岁了,但讲《大圆满前行》、《宝性论》时,引用佛经、印藏大德的教证滔滔不绝,不信佛的领导从收音机中听到后,特别惊讶:“啊?七十多岁的老人,还能背出这么多教证,真是太精彩了!”
前不久,我看了本焕老和尚103岁时的一段演讲,感觉真的很了不起,世间人根本做不到。在过去,荣索班智达活了119岁,虚云老和尚是120岁,在这样的末法时代,这些高僧大德以其高龄,显示了对四大已获得自在。所以,对真正的修行人而言,脑细胞衰退得不是很严重。像德巴堪布 ,最近在写《窍决宝藏论》的注释,他什么资料都没参考,只拿了一本《窍决宝藏论》,在汉地某城市以闭关的方式撰著,这两天可能就写完了。这种造论方式,不像世间人写一本书,需要翻阅大量典籍,他们这些老修行人,一生中积累的智慧不可思议,以文字的形式留给后人很有必要。
现在许多老年人,不懂生老病死的规律,一味做些毫无意义的事,真的特别愚痴!其实,衰老一旦已经降临,你再怎么躲避也无济于事。我认识一个很有钱的老年人,身边许多人常吹捧她越老越年轻、越老越漂亮,她听了以后美滋滋的,很受用。但实际上,谁都看得出来,这只是恭维而已。然而,就是为了这些恭维,她自己饱受了很多痛苦。所以,不懂万法规律的人,行为总是非常可怜。同时,老年人也要知道,自己时日不多了,应该多修往生法,为来世做好准备。
听说老年班的法师很慈悲,老人们想什么都能理解,说什么也能去照办。我们安排法师时就是这样考虑的,挑一些脾气好、忍耐心强、慈悲心重的人,可以照顾老菩萨们,希望他们长久住世。据说重阳节之所以定在九月初九,也是因为与“久久”同音,取生命长久、健康长寿之意。但无论这个愿望有多好,关键还是要在各方面对老年人给予帮助。
——恭录自索达吉堪布《前行广释》
回向偈
文殊师利勇猛智,普贤慧行亦复然,
我今回向诸善根,随彼一切常修学。
三世诸佛所称叹,如是最胜诸大愿,
我今回向诸善根,为得普贤殊胜行。
-普贤菩萨行愿品
每日箴言
别人评赞你的功德,此时不要骄傲自满,而应认识到别人是了知功德者,是观清净心、有修养的人。千万不要沾沾自喜,认为自己真有如是的功德。倘若为此自我陶醉,那是极愚蠢的表现。
——索达吉堪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