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幸福很近》学习笔记|08.信心是最好的财富
脉络梳理
简略分析
缘起:对三宝生起正信特别重要,为什么这么讲呢?
1、现在社会很多人都缺少道德教育和宗教教育。
2、技能和财富不能解决生老病死苦等重大问题。
3、因此,很希望大家能对三宝生起真正的信心。
一、不信三宝的过患
1、人若没信心,善法方面的功德就不可能获得。
2、人因先天不足,前世因缘不够而生不起信心。
3、的确有许多这样的众生,根本无法调化他们。
二、信仰三宝的功德
三、一则发人深省的公案
四、来自哲学、医学、心理学的佐证
五、依教奉行生起信心
1、有什么办法让自己生起信心?
2、学习佛法要有信心。
展开分析
引言
一、信自;二、信他;三、信因;四、信果;五、信事;六、信理。如果六种信心都具足,那就成了最殊胜的信心。
什么叫信心?《阿毗达磨杂集论》云:“信者于有体、有德、有能,忍可、清净、希望为体。谓于实有体,起忍可行信;于实有德,起清净行信;于实有能,起希望行信,谓我有力能得能成。”
十一种善心所里,以信心为首位。因为“信为道源功德母”,有了信心就能产生和长养一切白法,所以把信心放在首位。
那么信心是什么体性呢?就是对真实义、功德和功能这三方面,有深深忍可于心、爱乐希求和内心清净的状况。
信心的作用是:能对治无信心,或者爱乐希求善法。
缘起:对三宝生起正信特别重要
为什么这么讲呢?
1、现在社会很多人都缺少道德教育和宗教教育。
2、技能和财富不能解决生老病死苦等重大问题。
3、因此,很希望大家能对三宝生起真正的信心。
一、不信三宝的过患
1、人若没信心,善法方面的功德就不可能获得。
《宝积经》云:“若不信之人,不生诸白法,犹如烧种子,不生根芽等。”释义:就像种子已被火烧坏,则不可能产生根芽等一样。有些修行人就是因为生不起信心,任何功德都生不起来。
2、人因先天不足,前世因缘不够而生不起信心。
《佛说如来兴显经》云:“如日照天下,生盲不能见。”又云:“众生失本净,不信如来慧。”释义:就像盲人看不见阳光普照大地时的美景一样。
3、的确有许多这样的众生,根本无法调化他们。
佛陀在《增一阿含经》中讲:跟悭贪的人讲布施,跟没有信心的人讲佛法,这两者都非常困难。
二、信仰三宝的功德
1、自古传承上师的传记,能在短暂的时间中获得成就,就是因为有信心。
2、《金刚经》,都了知“信心清净,则生实相”。释义:如果我们有清净信、欲乐信、胜解信(不退转信心),就能生起真正的实相。实相就是证悟一切万法的本来面目。
3、显宗当中,禅宗、净土都是依靠信心而往生、开悟的;密宗里面,大圆满、大手印、大威德等高深法要,也是依靠信心获得成就的。
4、人若有信心,不管身体、心理遭受多么大的痛苦,也心甘情愿。若心力不够,或信心不足,即使一点一滴的小事,也不愿意实行。
5、《华严经》云:“信能生长菩提树,信能增益最胜智,信能示现一切佛。”
6、如果有信心,经常观想、祈祷、顶礼佛陀,佛陀就会现在我们面前。
三、一则发人深省的公案
一位老妇女依靠狗牙而成佛
有一位老妇女叫第一次去印度的儿子,从释迦牟尼佛示现成道的金刚座上带一个佛的加持品回来,好天天磕头,日日顶礼。
第一次儿子因为忙着生意,把这个事情给忘了。第二次去的时候儿子又给忘了。第三次,虽然他去时很想买一个加持品,但回来的时候又忘了,接近住处时才想起这件事。
他想:好多次都没给母亲带加持品,这样空手而返,母亲一定会死在我面前,怎么办呢?他东看西看,正好看见旁边有一具腐烂的狗尸,牙齿全部暴露在外。他就拔下一颗狗牙,用在印度买的绸缎包好。回家后,哄母亲说:这次我给您带回来了特别殊胜的加持品——佛牙。母亲信以为真,认为是真正的佛牙,便天天礼拜。后来狗牙出现很多舍利,母亲往生时也瑞相纷呈。
很多高僧大德解释说:这并不是狗牙有加持,而是她以信心祈祷后,佛陀的加持融入狗牙,使她得到佛的加持而获得成就。
四、来自哲学、医学、心理学的佐证
1、十六世纪,意大利最著名的哲学家蓬波纳齐(PietroPomponazzi),通过多年研究,得出了一个结论。他说:医学界和哲学界的人完全明白,不管什么样的病人,只要让他确信我们为他找到了一块圣徒的骨头,他的病情就会有所好转。从哲学和医学的角度来讲,人的信心也很重要。
2、《俱舍论》来讲,信心是一种善妙的意识,但只要生起它,其作用就不可思议。
3、华智仁波切讲:对上师三宝有上等的信心和恭敬心,就能获得上等的加持和利益;有中等的信心和恭敬心,就能获得中等的加持和利益;有下等的信心和恭敬心,就能获得下等的加持和利益。如果对上师三宝毫无信心,那就一无所获,任何真实的利益都得不到。
4、《潜意识的力量》一书中说:如果医生诊断错误,说病人患了癌症,或其他绝症,病人很快就会因恐惧而死亡。相反,如果我们在遇到一个身患绝症的人时,以语言让他生起向往和勇敢之心,也许还会有救。
五、依教奉行生起信心
1、有什么办法让自己生起信心?
(1)多学一些佛教的经典和论典。
(2)通过对经论的闻思与研究。
(3)信心自然而然就会生起来。
2、学习佛法也要有信心
(1)龙猛菩萨《大智度论》中说:“佛法大海,信为能入。”即唯依信心可以入于佛法的大海。如果没有信心,就不可能进入。
(2)有邪见、成见、常见、断见的人很多,印度非常著名的哲学家陈那论师说过:“邪见无边故,一一难破尽。”虽然如此,我们还是要铲除自己的邪见,培养清净的信心。因为只有依靠信心,才能通达一切万法的本来体相。
(3)《宝性论》云:“唯依信心,才能通达胜义谛。”《法句经》云:“信能度河,其福难夺,能禁止盗,野沙门乐。”
六、护持正念闻思修行
1、止住散乱,抵制欲妙的心念。
2、珍惜短暂几十年人生,多想一想这样的因果道理追求五欲的积极性就会减弱。
3、也不能太极端,首先要明白真理不要盲目。
七、睁开慧眼维护信心
1、《大庄严论经》云:“能信三宝者,是名第一富。”意思是,谁能信仰三宝,他就是世间第一富人。《大庄严论经》还讲:“于诸财宝中,信财最为上。”
2、我们的修行与前世的福报有一定的关系。如果没有福报,就没有做善事的机会,而做恶事的机会却相当多。
3、应好好观察,看自己的方向到底是什么样的。因为,在短暂的人生中,造的业太不可思议了,之后必将感受漫长而剧烈的苦果。
4、作为一名佛教徒,那就应该有一些修行,大家都要有信心,生起信心才能利益众生。即使文化程度不是很高,但有信心后,境界就会越来越增上,利益他众自然而然就会成功。
5、《喜马拉雅大成就者的故事》中有一则公案:
有一天,藏地北方有一家人死了家长,但苦于找不到出家人念破瓦。此时,正好来了一位像乞丐一样的瑜伽士,便请他超度。他说:我一个字都不认识,也不会念破瓦,只会念“噶玛巴千诺”(意为祈祷噶玛巴,或上师噶玛巴知、上师噶玛巴垂念我),不过这也可以超度。于是他每念100遍“噶玛巴千诺”,就用念珠打一打死者的尸体,不久奇迹就出现了——死者的梵净穴出现了破瓦的相,并出现光等往生瑞相。
后来,那位瑜伽士在西藏见到噶玛巴,噶玛巴对他说:在北方,我们齐心协力超度那个灵魂,还真不容易。而且还用念珠打一打身边的人。当时瑜伽士会心而笑,并更加坚信法王噶玛巴。
八、信心坚固的标准
对佛法要有的信念
1、坚不可摧。
2、颠扑不破。
3、不可退转。
《佛说广博严净不退转轮经》云:“信诸牟尼尊,以法施众生,我亦应随学,是名为坚信。”帮助众生最好的方法,就是以佛教的甘露妙药,医治众生无始以来非常严重的贪嗔痴病。
九、殷重嘱咐
不要自欺欺人,只有生起坚固的信心,才能真正获得正道。《出曜经》云:“信财乃得道。”既然信心的财富是唯一得道的途径,那想获得一系列成就者,就要依靠坚固的信心。
汉地有个荼陵郁禅师,他有视师如佛的清净心和欢喜心,依靠上师的加持,开悟时自然而然流露出一个偈颂,云:“我有明珠一颗,久被尘劳关锁,今朝尘尽光生,照破山河万朵。”意谓:我本来就有像水晶般透明的心性如来藏,但因自己的业力,很长时间都被尘垢覆盖,今天依靠上师的加持和自己的信心,明珠上面的尘埃一扫而光,其光芒自然而然照破千山万水,乃至整个世界。
教证
1、《宝积经》云:“若不信之人,不生诸白法,犹如烧种子,不生根芽等。”
意思是:人如果没有信心,想获得传承上师、诸佛菩萨和护法神的加持,以及无形的法利、道心、证悟,是非常困难的;就像种子已被火烧坏,则不可能产生根芽等一样。
2、《佛说如来兴显经》云:“如日照天下,生盲不能见。……众生失本净,不信如来慧。”
意思是:没有信心,就像盲人看不见阳光普照大地时的美景一样,浩如烟海的佛法甚深道理,以及传承上师们难以想象、不可思议的教言都无法了知、享受,每天只有在特别狭隘的分别念中感受苦楚。
众生忘失心性本来清静的道理,对佛法尤其如来的智慧生不起信心。
3、佛陀在《增一阿含经》中讲:佛告比丘教人之道,无信之人勿强说信,悭贪之人勿强教施,说之无益反生伤害。
意思是:跟悭贪的人讲布施,跟没有信心的人讲佛法,这两者都非常困难。
4、《金刚经》云:“信心清净,则生实相。”
意思是:如果我们有清净信、欲乐信、胜解信(不退转信心),就能生起真正的实相,什么叫生起实相?就是证悟一切万法的本来面目。
5、《华严经》云:“信能生长菩提树,信能增益最胜智,信能示现一切佛。”
意思是:对佛法产生真正的信心,就能获得或显或冥的加持。如果有信心,经常观想、祈祷、顶礼佛陀,佛陀就会现在我们面前。论典上说:我们在自己前方观想阿弥陀佛、释迦牟尼佛,并一心一意祈祷、忆念,佛陀就会现身加持。如果对任何一位健在或圆寂的上师,以信心经常祈祷、呼唤,上师不可思议的加持自然而然就会融入相续,自己的心态、行为也会转变。
6、华智仁波切讲:对上师三宝有上等的信心和恭敬心,就能获得上等的加持和利益;有中等的信心和恭敬心,就能获得中等的加持和利益;有下等的信心和恭敬心,就能获得下等的加持和利益。
意思是:虽然三宝具有不可思议的悲心与加持,但要想使之融入自相续,唯一依赖自己的信心和恭敬心,对上师三宝有不同的信心和恭敬心所得到的加持和利益也不相同。
7、龙猛菩萨在《大智度论》中说:“佛法大海,信为能入。”
意思是:要学习佛法也要有信心,没有信心或缘分,也不可能入这道门。即唯依信心可以入于佛法大海。
8、印度著名的哲学家陈那论师说过:“邪见无边故,一一难破尽。”
意思是:我们身边的邪见、成见、常见、断见无量无边,逐个破除是破不尽的。就是我们身边持邪见的人也相当多那就不要说整个世间了所以要一一破掉他们的邪说既没有这个时间也没这个兴趣和精力。
9、《宝性论》云:“唯依信心,才能通达胜义谛。”
意思是:因为只有依靠信心,才能通达一切万法的本来体相。
10、《法句经》云:“信能度河,其福难夺,能禁止盗,野沙门乐。”
意思是:信仰可使人渡过人世苦难之河,其拥有的福报他人难以抢夺;能够禁止他人盗取人生之宝,这便是旷野僧徒拥有的快乐。
11、《大庄严论经》云:“能信三宝者,是名第一富。”
意思是:谁能信仰三宝,他就是世间第一富人。因为,一般的财富通过努力就能获得,而没有福报的却得不到信心,甚至多生累劫当中都得不到。
12、《大庄严论经》讲:“于诸财宝中,信财最为上。”
意思是:诸财宝中,最好的是信心。
13、《佛说广博严净不退转轮经》云:“信诸牟尼尊,以法施众生,我亦应随学,是名为坚信。”
意思是:对释迦牟尼佛升起真实信心时,会把他的佛法看作自己的生命一样来保护、护持,并想通过佛法来帮助众生。
14、《出曜经》云:“信财乃得道。”
意思是:信心的财富是唯一得道的途径,那想获得一系列成就者,就要依靠坚固的信心。
15、荼陵郁禅师云:“我有明珠一颗,久被劳尘关锁,今朝尘尽光生,照破山河万朵。”
意思是:我本来就有像水晶般透明的心性如来藏,但因自己的业力,很长时间都被尘垢覆盖,今天依靠上师的加持和自己的信心,明珠上面的尘埃一扫而光,其光芒自然而然照破千山万水,乃至整个世界。
本课重难点
本课重点:
1、依教奉行 生起信心
我们都应想尽一切办法让自己生起信心。要多学一些佛教的经典和论典,通过对经论的闻思、研究,信心自然而然就会生起来。
本课难点:
1、护持正念 闻思修行
现在散乱的因缘特别多,很诱惑人心。如果自己没有抵制欲妙的心念,不要说其他的,就是玩手机,在手机上打游戏等。整个世界已变成了这样。藏地很多修行人都特别担心,但也没办法,众生的共业。
从表面上看,21世纪的人应该比古人的福报大。但实际上,再美妙的受用,拯救不了生生世世的轮回,没有解脱之前,就要跟随善恶业继续不断地漂泊。所以要懂得,自己的前途如何?现在应该怎么做?
2、睁开慧眼 维护信心
一定要对佛法有信念,而且这种信念愈加坚不可摧、颠扑不破、不可退转,也就是说,要以正理了知,佛法在所有理论中是最殊胜的,而非人云亦云。
《佛说广博严净不退转轮经》云:“信诸牟尼尊,以法施众生,我亦应随学,是名为坚信。”
帮助众生最好的方法,就是以佛教的甘露妙药,医治众生无始以来非常严重的贪嗔痴病。所以,在有生之年乃至生生世世中,一定要随着释迦牟尼佛的足迹去走、去学,要从心坎深处、骨髓里面,生起坚定不移的信心,不要停留在口头上、表面上、文字上。哪怕成千上万人来批判你,说你的行为不对,也不会退转,这才叫真正坚固的信心。有了这样的信心,在弘法利生过程中绝对会成功。如果没有这样的信心,表面上作再多文章,也不过关、不及格。
名词解释
三宝
佛宝、法宝、僧宝。一切之佛,即佛宝;佛所说之法,即法宝;奉行佛所说之法的人,即僧宝。佛者觉知之义,法者法轨之义,僧者和合之义【《佛学常见辞汇》陈义孝编】
清净信
我们偶尔步入佛殿里,或者听到念佛的声音,不知道什么原因,心里特别欢喜,这就是清净信。有些居士来到这里,听到念诵《大自在祈祷文》、阿弥陀佛名号,他也不知道为什么,一直眼泪汪汪的,其实他正在生起清净信。【《前行广释》索达吉堪布著】
欲乐信
当听到恶趣轮回的痛苦之后,自然生起渴望摆脱的心态;当听到善趣与解脱的安乐时,油然生起渴求获得的心理;而一旦听到善法的功德,会生起想要修行的心念;当现见罪业的过患之后,也会立即生起想要断除的决心。这些都属于欲乐信。【《大圆满前行引导文》华智仁波切 著】
胜解信
了知三宝的不共功德与加持之后,从内心深处生起信解,知道一切时分无欺的皈依处就是三宝,想到无论是苦是乐,是病是痛,是生是死,任何事情,无欺的皈依处——三宝都会知晓,除了三宝之外,自己没有其他可依赖的、可指望的靠山,这种坚定不移的信心,就称为胜解信。【《大圆满前行引导文》华智仁波切 著】
唐卡
西藏特有的美术形式之一,指裱褙为卷轴式的佛画。又译汤卡。【《中华佛教百科全书》蓝吉富 主编】
加持
梵语地瑟娓曩,译言加持。加附佛力于软弱之众生,而任持其众生也。【佛学大辞典(丁福保 编)】
善星比丘
善星比丘虽承侍佛陀已有二十五年(也有说二十四年)之久,但对佛陀无有丝毫信心,唯生邪见,他认为:“除佛有一寻光之外,悉皆与我相同,根本无超胜处。”并说:“二十四年为汝仆,除身具有一寻光,芝麻许德吾未见,知法我胜莫为仆。”因此离开佛陀。七日之后,他在花园中堕为饿鬼。【《前行广释》索达吉堪布著】
提婆达多
(人名)Devadatta,又作提婆达兜、禘婆达多、地婆达多、地婆达兜、调婆达多、调达、达兜,译曰天热,天授。斛饭王之子,阿难之兄,佛之从弟也。出家学神通,身具三十相,诵六万法藏,为利养造三逆罪,生堕于地狱。【佛学大辞典(丁福保 编)】
邪见
《俱舍论》、《大乘阿毗达磨》中都讲过,若认为行持善法没有功德,造恶业没有任何过患,前世后世不存在,三宝没有功德,佛没来过这个世界,上有天堂、下有地狱是谎言……这就称为无有因果的邪见。【《前行广释》索达吉堪布著】
总的来说,邪见可以分为三百六十种或者六十二种等等(《如意宝藏论》中有详述)。但如果将所有的邪见归纳起来,完全可以包括在常见和断见当中。【《大圆满前行引导文》华智仁波切 著】
常见
常见派认为佛教的观点是错的,他们承许,尽管前后世是存在的,但并不是由因果中产生,而是另外的一个作者造的,是谁造的呢?是永恒常存、独一无二、自由自在的大自在天创造的。如果用小孩和黄牛的肉供奉他,自在天就会欢悦,于是赐给世间安乐,如果自在天不悦,就会给世间带来不安。所以,苦乐是另外者造作的。他们认为,在解脱时,心里有一个不可思议、拇指大小的常我。他们声称:这个身体就像罐子一样,心犹如小鸟,一旦身体毁灭时,那个心识在拥有自由的同时可以随意行去。【《前行备忘录》堪布阿琼仁波切 著】
断见
断见派认为:佛教和常见派的观点都是错误的,万法是由本性而生。就拿现在这个身体来说,它就像空中出现的彩虹或者草地里长的蘑菇一样,身体好似雪,心宛若狼的脚印,当雪融化的时候,狼的脚印也就不复存在了。单单是今生今世一次显现,而前后世、解脱通通不存在,人在死时,身体消失在四大种界中,心也随之消失在四大当中。【《前行备忘录》堪布阿琼仁波切 著】
三有
三界之异名也。生死之境界,有因有果谓之有。【佛学大辞典(丁福保 编)】
上师瑜伽
瑜伽是“相应”之义,上师瑜伽即上师相应法。这里的上师是特别指具有三种密法传授恩德之一的密乘金刚上师。为了得到上师的加持获得证悟,经常地祈祷上师修“上师瑜伽”特别重要,具体的修法可详阅华智仁波切大师所著的《大圆满前行引导文》。【《佛教科学论》索达吉堪布著】
五欲
色声香味触也,能起人贪欲之心,故称欲。【佛学大辞典(丁福保 编)】
妙欲
(同五欲)
共业
各人共同之善恶之业,随而各人感共同之苦乐果者。【佛学大辞典(丁福保 编)】
开许
戒律之语。开者许可之义。【《佛光大辞典》(第三版)】
给孤独长者
给孤独长者,具足很大的福报,是佛陀座前首屈一指的大施主。他常常对佛和僧众做广大、丰盛的供养,同时又布施许多贫众,但他的财富却越来越多,怎么也用不完。有人心生嫉妒,想和他比试财富,却是望尘莫及。因为给孤独施主累世修积善法,成熟广大的福德因缘,能任运自在地开取世间宝库,取不之竭,用之不尽,无与伦比。【《格言宝藏论释》(上)索达吉堪布 译讲】
破瓦(颇瓦)
又名转识成就法、迁识往生法。为西藏佛教的修行法之一。“颇瓦”为“迁移”之意。【《中华佛教百科全书》蓝吉富 主编】
往生法在藏文里叫“颇瓦”。意思是迁识,迁移心识。……在台湾、美国、新加坡那边,说到往生法,大家常称作“颇瓦法”,当然也有称“往生法”的。其实它的本意是迁识,就是通过修行将神识迁移到别处。……现在有个别愚痴的人认为,人死了就什么都没了,其实不是这样。我们的心识还要在业力的支配下流转六道。为了止息这种流转,修行人用迁识法可以趋入清净刹土,不堕恶趣。【《前行广释》索达吉堪布著】
梵净穴
梵净穴的位置,在两个耳朵向上的两条线,与前额中间向上的一条线,三条线交叉的地方,也就是头顶的中间。【《前行广释》索达吉堪布著】
贪嗔痴病
又名三毒。贪是贪欲,嗔是嗔恚,痴是愚痴。(参见:三毒)【《佛学常见辞汇》陈义孝编】
如来藏
三转法轮的了义经典《如来藏经》中亦云:“一切众生,虽在诸趣烦恼身中,有如来藏常无染污,德相备足如我无异。”世尊第三转法轮中宣说了常有的概念,但这是从光明显现分而言,并非表明诸法实有存在,而是强调显空无二的如来藏光明显现,也是最了义的空性。【《金刚功德经》索达吉堪布 口译】
从现相上说,众生都是未来的佛,而在实相上,每个众生都具有如来藏,都具足如来的功德庄严,本师释迦牟尼佛在成道时说:“无一众生不具如来智慧德相。”在《大方广如来藏经》中说:“佛观众生类,悉有如来藏。”【《入菩萨行广释》中册 索达吉堪布讲著】
如来藏的观点是佛陀在第三次转法轮时所着重宣讲的内容,释迦牟尼佛面对最利根的众生,向其广讲了有关清净显现方面的法门,而龙树菩萨的《赞法界论》以及弥勒菩萨的《宝性论》则是对如来藏观点的最全面及权威的解释。【《藏密问答录》 索达吉堪布著】
发心师兄:定解B27 定解B23 定解B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