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入大乘愿文讲记 07
众生心为大痴暗覆蔽,
弃舍正道而为魔摄持,
我皆令其自心发慧光,
疾速易脱缠缚吾祈愿。
众生的心都被大愚痴黑暗严重地覆盖、障蔽了,无论是哪种人天善道还是解脱正道都被舍弃,反而被魔摄持继续流转在轮回的道中。所以,这里就要发愿:
愿我能让所有的众生自心发出智慧光明,能够快速地、非常容易地得到解脱。
众生的心,内在被厚重的愚痴盖住,外在被各种各样的邪魔控制。今天来说,不只是有人类见不到的天魔,实际上在人世间,魔还以各种各样的邪师邪论的方式出现,众生的心很容易就被摄持。所以,只有众生的内心发出智慧的光明,才能明见事实的真相,识破魔王的伎俩,才能够从魔网中获得解脱。因此,这里祈愿的重点就是,要以我的力量让众生都能从内心里发出智慧光明。
比如说阿弥陀佛,他自身成就了十二光佛,乃至光明无边的功德、作用,能使众生一接触到佛光,就得到解脱、安稳、清净。比如说解脱光,能使众生从边见中获得解脱,这就是佛力的加被。现在的众生一直被缠缚在魔网当中,所以我们发愿,以自己的力量使他们的心都能发出智慧光明。一开智慧,就能看到诸法的真相,而一看到真相,就能从一切愚痴的黑暗,从各种魔王的控制中脱出来。
总之文殊普贤观音等,
彼诸佛子勇士之行海,
愿我一切自在能度越,
当成无量群生之吉祥。
这里是要发愿:
文殊、普贤、观音等这些大菩萨们所行持的无边的菩提行海,愿我都能自在度越。也就是说,任何一种菩提行,在我自身上都没有艰难,能非常自在地行持,而且全部行持到量,这叫“度越”。无边的菩提行海就是菩萨的庄严、大乘的庄严,愿在我身上一切都能够非常自在地行持。就像寂天菩萨那样,他对于一切佛子行海都已经获得自在,是这样的意思。
这样,当自身已经度越了诸大菩萨无量菩提行海的时候,那就将成为无量群生的吉祥。也就是说,无论在哪一个世界里,哪一个众生群体当中,哪一种众会道场,他都成为众生界当中的吉祥,就像群星捧月那样,也像无量的大小山峰围绕须弥山王那样,是一切众会的上首。由于他内在已经圆满了菩提行海,功德巍巍,就像世间的太阳,所以他也叫“吉祥”。世间自从有了太阳,它的光明就不断地普照大地,大地上的万物都因为得到阳光的照耀和温暖,而得以成熟。
我们现在就要开始这样发愿来入大乘,现在就要开始建立这个大愿,就要完全跟诸佛菩萨因地的时候一样。我们读一读弥陀愿海、释迦本师的五百大愿以及药师佛的十二大愿等等,就会很清楚作为大乘行者都应当首先从心里发出这样的大愿,只有这样才能够建立佛道。
三世诸佛菩萨大悲力,
愿我运转普度尽空际,
一切群生尽于未来劫,
常作利乐施与胜解脱。
过去、现在、未来三世一切诸佛、诸菩萨大悲的力量,愿在我的心中出现,愿我运转起这样的大悲力量,普度尽虚空边际范围中的一切众生,在尽未来劫海的时间里,恒时不断地作利乐,给予他们殊胜的解脱果位。
为什么要发这样的愿呢?因为能够普度尽虚空际的众生,而且尽未来劫相续不断做利乐,施与殊胜解脱果的根源,就是这个大悲的力量。
能救度是悲的力量,所救度是整个时空界当中的一切有情。救度的时间是尽未来劫海,救度的作用是念念不断地常作利乐,救度的结果是全部施与殊胜解脱。为了达成这一点,就要从现在开始不断地祈愿:自己也能转入这样不可思议的大悲力量,能运转起这样的大悲力量,或者说能发挥出这样的大力量。圆满的行愿是要无余覆盖一切范围,这才称合本性。其实,我们的本性是法界真心,它遍入一切时处,没有一处不在它里面。而本性上悲的力量也是遍入的,因此称合本性的发愿就决定如是。因此,空间上就用虚空来作代表,因为一切世界都住于虚空中,有情住在世界里。这里的发愿是:尽虚空边际范围里的一切众生,都是我救度的对象,而且是没有区别地无一遗漏地完全普度。这个悲的力量没有一点保留,不会染著我和我所的色彩,也没有亲怨、自方他方的偏执,因此它能完全无碍地遍入到一切的时间和空间中。我们本具的悲的力量,被我们心中的人我执和法我执给障蔽住了。一旦把这一切偏执的垢染完全清除,它自然就会遍入一切时、处、入在一切众生心中起最大的作用。从时间上说,以这个悲的力量能尽未来际在一切劫当中,恒常相续不断地给有情作利益安乐,而且给予他们殊胜的佛果解脱,这是无上的解脱。因此念这一颂时,要着重祈愿得到诸佛菩萨的大悲力,誓愿成就这样的悲力,来完成尽一切时空际普度众生的大业。
大乘深密之义愿遍知,
大悲普度大任吾担荷,
大功德之身力愿满足,
大圆满之胜地愿亲履。
这里有四个“大”,前三个说的是智悲力,第四个说的是一切智悲力在本性中不二的大圆满本地风光。
我们要这样发愿:首先,愿我成就文殊的大智慧,也就是对于大乘甚深、秘密的义趣,愿我全部无碍地遍知。所谓大乘,按照《起信论》来讲,大乘就是指众生心(也就是真如本心),这个心上具有体大、相大、用大。体大就是一切法的真如本性,这是平等不二、不增不减的;相大就是如来藏具足无量性功德法;用大就是能生一切世出世间因果。这是“大”的涵义。诸佛菩萨都是乘这个法而到达如来地,所以是“乘”。这不是语言分别所能达到,凡夫和二乘都没有发现它,所以是深密之义。而我们要发愿彻底地见到这个大乘的甚深秘密义,也就是发愿要得到有文殊的大智慧。其次,是发愿要具足观音的大悲心,祈愿以悲心普度一切苦海众生的大任我都能全部担荷。悲心到量的时候,就成为增上意乐。这并不是旁观的态度,或者是看着众生很可怜,仅仅发出几声叹息而已,这是一个最大的担子。这个担子并不是只照顾一家几口人,也不只是一个小领导、小官员,甚至也不只是一国之君,而是要成为无量众生的至亲,把一切众生都视为自己的独子,把普遍救度一切众生离苦得乐的重担全部一肩担起。这就是起了悲心普度的力量。有了这个悲的愿力,在任何处都不违诺言,决定要行持救度众生的事业,这是一种无尽的事业,是永远无疲厌,念念相续的实行。就像太阳每天都在不断运行,每天都光照整个天下,它从来不会喊“我累了、疲倦了、厌烦了,我该休息了”,因为它的本性就是要发光的,就是要以热力成熟万物的。同样,我们的本性有大悲的力量,有大悲的功能,它本身能够遍入到一切众生海,而且就是以这个悲来拔济众生的。再次,要发愿具足金刚手菩萨的力量,也就是发愿成就大功德身的力量,丝毫不缺地具足“力”,就是使自己所修的智悲日新月异,使它具足大力量。大力就是在生了根以后,再加努力,让它坚固不可夺、能破一切障碍。“大圆满之胜地愿亲履”,最后是发愿能最终到达本性大圆满的胜地。所证的地方就是法界,不是别的,也就是显教里说的真如妙心,密教里说的大圆满。对于这样的殊胜之地,也就是我们的本地风光或者说真如法界。“愿亲履”,就是愿亲自证到这个万法的本源。最后一切的大乘都会归大圆满,一切无不还归此法界。整篇《入大乘愿文》,最终全部摄归到亲证大圆满上,“大圆满”就是自己的心地。
如斯善愿此等一切义,
愿仗三宝谛实无欺力,
增胜心力因果缘起力,
自然智力毕竟皆圆成。
最后是总的祈愿以上所发的愿都能究竟圆满地实现。“如斯善愿”就是指以上种种入大乘的行愿。“此等一切义”还包括里面含摄的无量无边的支分,最终的结愿就是祈求通过四种力量的和合而让所愿究竟圆满地实现。
哪四种力量呢?第一个就是佛法僧三宝谛实无欺的力量。所谓三宝,是指法界中一切能开显如来藏的真实力量,任何时处也不会欺骗众生,这是法尔的规律。“增胜心力”指意乐的力量,增胜心就是增上意乐,是一种彻底从自己心里起来的非常强胜的欲乐,不是还在犹豫当中,已经到了心里非这样发愿不可的程度,就像真正发起菩提心前的增上意乐那样。意乐到量的时候,对于入大乘的各种行愿他决定要发誓了,这叫增胜意乐。就像法藏菩萨因地的时候,他已经决定了,并且发了誓愿,所以虚空雨花,天神赞叹,而且说他毕竟当证无上菩提。意思就是愿已经结成了,所以未来必定会按这样得果。这就是我们自身增胜的心力。“因果缘起力”就是说:以因果律范畴里的诸多因缘和合的时候,就会现起这样的果。“自然智力”就是归于本性,归于法性。我们自身有大乘的行愿,但是它最终能够完全成就,关键还是在于我们自己有个自然智,万法的根源就是这个自然智。随着我们的发愿,依靠自然智的力量,就自然而然地按照所发的愿来施展。那么以这样的四种力,就会使得这一切发愿最终都毕竟圆满地成就。
此文乃为令吾侍者哦萨心入大乘义,而如其自身所祈愿般,麦彭撰于床榻间。铁鼠年十一月二十五日。芒嘎朗(愿增吉祥)!

点“阅读原文”,免费下载音频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