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nnot load image Downloadables
Register Log In Contact Buli
動物樂傳心 >> 寂寞是什么? Back

寂寞是什么?

動物樂傳心 2023-07-07

寂寞是什么?

-A collection of questions-


宗萨钦哲仁波切


所以以上只是对
“是谁在寂寞”
这样的一个很短的小结。
所谓的“我”这个概念,
其实并没有一个
基础是你可以去贴(“我”)
这个标签的。
我们甚至都不知道
有“我”是真的存在的。
这就是寂寞的一点。




01 




寂寞是什么



仁波切

那寂寞是什么,我相信你是知道的。因为寂寞是一个非常主观的东西。有些人可能觉得寂寞是跟生物学有关的一点。

这样想法也是可以。但是究竟而言,如果你没有心的话,这个生物学就不存在了。

那就像之前说的,寂寞是非常主观的。而且我觉得很多的寂寞是来自于缺乏自信心。

为什么会缺乏自信心?我们已经讨论过了:因为我们甚至不确定说有这个“我”存在,我们就只是假装说有“我”存在而已。

比如假如说有一场party是只有女性可以参加的。然后你作为一个男人,然后你打扮的像女人,然后你去参加这个Party。

在整个party当中,你都会很紧张的,因为你随时可能被发现说,啊,你其实不是女的,却跑来参加这样的party。

这其实就是我们时时刻刻存在的方式。因为我们一直都不确定到底有没有这个“我”的存在,所以我们会缺乏自信。

因为缺乏这种基本的自信,我们就不知道怎么样跟别人相处。这是很大的一个问题。

不是吗?你可以去书店里面,一半的书店都是在讲说要怎么样跟别人相处。不管是经营管理、领导力方面的书,都是一样。

而且,不管你是很有魅力,或者是你的性格很好,或者你是所谓的非常和善的人,都无所谓,因为你还是会寂寞。你可能是非常吵闹的人,但是你还是会是寂寞。

然后最糟糕的一点是——你不是唯一寂寞的人。某方面来说这是最糟糕的一点。

因为如果你是唯一会寂寞的人,那你其实是很安全的。因为其他人不寂寞,所以他们都会在那里来回答你的很多问题。

但是大多数人——99%的人都是在寂寞的,所以这个世界上,基本上就充满着寂寞的人。

约翰·列侬(John Lennon)是寂寞的,伊丽莎白女王我相信她是很寂寞的。

BlackPink韩国女子团体是寂寞的,萨古鲁(Sadhguru)是寂寞的。我也是,我也是很寂寞的,我自己是很寂寞的。

因此,甚至有这样的一个讲法,我们是社交性的动物,要跟别人在一起是很重要的。

这就是为什么说……就是要保持社交距离,然后被封城呀,这些对我们来说是非常难忍受的,我们非常需要这种社交性的活动。

因此这就是为什么我们人类总是会想说:跟别人处在一起,基本上就是生存的一部分。然后被人放逐,基本上就是跟死亡有关系的。






02




生命中最重要的两件事情



01

最重要的两件事情


但是这是很重要的,在我们生命中最重要的两件事情:一件已经发生,另外一件即将发生,就是生与死。

我们怎么样做这两件事情?都是单独自己一个人去进行生和死的。除了可能双胞胎以外,出生的时候是一起的。

但是我不知道他们出生时有没有互相讲话。不过呢,我们大多数人在进行生和死的时候,都是独自一人。

事实上某种程度来说,更让人痛苦的是——像我看到的水瓶,你永远看不到我看见的这一瓶水(what I see,you never see.)。

当然我们都会同意说我们都看着同样一瓶水,但其实我们并不是真的在看完全相同的一瓶水。

科学上也是这么说的——我怎么样看这瓶水、我看到什么样的水、我怎么样去感知这瓶水,是你永远没法体验的。

那就是为什么说:你我之间,事实上没有一个共同可以交流的基础。但事实上,这也是我们交流就是这样子的。

一直以来我一直都在讲这个东西;然后你也一直在听我说的话;然后你解读我说的话。但其实我们俩之间并没有真正共同的基础。

你听我说的话,然后我假定你听懂我说的话,基本上就是这样。这就是我们所谓的交流。

但是,就像我说的,我们非常想要跟别人在一起,社交接触是很重要的。

但是呢,要怎么样跟别人好好相处的艺术,对我们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我相信你们知道的,不管是在家庭当中,在学校,在工作场所,在你的公司里跟同事相处,你90%的技巧,你90%的所谓成就,都来自于你跟别人相处得有多么好,多么融洽。

但是我又要提醒你,这其实很难做到的。就像之前说的,在根本上一直有这样的一个疑问:关于我的存在,这样的疑问。

但是我们作为人类,我们一直都使用很多很多的方法,很多的工具来证实自己的存在。

甚至会说我们90%的努力,做的90%的事情,都跟证实这个所谓我的存在是有关系的。包括像染发的颜色,你去刺个青,你怎么样体现自己,你说话的方式,那些都是。

其中一直都有一种矛盾存在:我们,一部分/某方面是非常想要跟别人交流,跟别人产生联系。

但是另一部分的我们呢?这就是为什么说,我们真的要好好地运用内观这样的技巧,来真的观照所谓的我。

因为这个“我”一方面,想要跟别人有所连接,想要跟别人好好相处;这个我不想要被别人拒绝,这个我想要希望能够收到别人的邀请,受到别人的接纳。

但是同时,这个“我”又希望是自己是独一无二的,希望自己是不同的。这个我是希望自己是出众的,会希望自己是独一无二的。

就是为什么像我之前说的会有发型、刺青,走路、讲话的方式,我们的穿著打扮,大家都可以观察得到。我们会做各种各样的事情,来让自己变得是特殊的。

来让自己跟别人相处的时候,能够获得注意力。像有些人讲话的时候,要有娃娃音,有些人讲话的时候,既使她们已经80岁了,她们还是用像婴儿讲话的方式在讲话。

我不知道,可能有些人觉得那样很可爱。某种文化,我不想讲太多那个文化,会觉得那种娃娃音的讲话方式是很可爱的,所以有些人就会那样讲话,来获取注意力。这些都会让事情变得很复杂。








03




现代化



现代化



然后还有另外一个挑战:是现代化。我觉得对我们很多人来说,其实是一种西方化的过程。

这代表什么呢?这表示说个人主义是很重要的,个人权利、个人思维,是绝对重要的。

对这些有完全绝对的迷恋。程度之高,以至于如果讲到这个责任的时候——大家会讲到责任,如果有人讲责任,这个人就会被打入冷宫。

觉得说你是属于过去的人。因为现在是提倡个人主义的时代。

这样的现象,就让事情变得很困难。因为我们在现在社会,就会非常注重别人的想法。

大家看看我们自己的IG账号,还有各种的图释,每一个图释,基本上都是像是比赞、比不赞等等,或者说微笑等这些图释,基本上都体现了我们多么的注重别人的想法。

有趣的事情在于,其实现代人越来越不了解别人。这其实是非常古怪的矛盾,一方面,我们关心别人在想什么。

但是同时我们却越来越不了解别人在想什么。不只是你自己而已,我们真的是不了解别人,但是我们又需要、我们要求别人来喜欢自己。其实是非常难的一种状况。

还有某种怀疑心。因为根本上,我们知道这个“我”是没有一个基础的,只是一个假想而已。

因为这样,所以我们就会有寂寞,然后因为寂寞我们就缺乏信任,包括不信任自己,不信任别人。

这就滋生出了很多的怀疑。我们不相信别人,我不相信别人的企图;

然后这就让我们变得越来越以自我为中心,所以整个事情就是非常复杂的。







04




[如何对治寂寞?]





受蕴



然后第三点,是我们对这个有什么办法呢?怎么样让自己不寂寞呢?

从佛教徒的角度来说:直到你发现,这个“我”的基础只是一个幻象为止;

直到你从这当中解脱出来为止。在这之前,要真的让自己不寂寞是非常难的。

如果你能够设法,即使只是有短暂的一个片刻,知道说这个“我”只是一个虚幻的,那对你来说也是某种解脱。

就像是当你做噩梦的时候,即使那一秒钟,有一秒钟你知道这只是一个噩梦,那个时候你也是解脱的。但是,假如你一直不知道这只是一场梦,它就会一直让你不安。

不过,我们至少能做的,就是这个是来自于佛教徒的修行:

首先,第一个很重要的事情,就是你需要知道寂寞,你需要能够认出寂寞。

这其实是很难的一件事情。这就是为什么在佛教导所谓的四圣谛的时候,第一个圣谛:苦谛。

它说的是——“要知道苦”。这其实是很难的,因为很多时候我们并不知道苦是苦。

我们并没有办法把苦认知为苦,把痛苦认知为痛苦。很多时候,我们甚至会看不到自己正在寂寞,我们并没有认出寂寞是寂寞。

因为我们忙着做一些评断,或者是我们忙着想要找出一个对寂寞的解决方式,以至于我们没有认出寂寞。所以要真的认知寂寞,事实上是很困难的。

在我们已经真正在觉得寂寞的时候,像是你在一个空空的公寓里,度过很无聊的周末。

或者你去了400次的植物园,都走在一样的地方。等到那个时候,已经是成熟为一种非常粗重的寂寞感了。

我们这边在讲的是说,在它还正在发生的原因的阶段的时候,就要去认出它。

这个虽然很难,但是可以被训练出来的,对此,佛教徒会说我们需要对它做一些讨论,需要来谈论它、需要去把它给挖掘出来、就要去把它曝露出来、需要去对这个寂寞做听闻和思维。

这就是为什么,像我们这样的讨论是很重要的。然后当然还要对它做思维,然后接下来是实修。

所以,通常我们感到寂寞的时候,我们会做的,就是会想要让自己变得麻木。对,我们会想要麻木自己。每个小时让自己缺乏知觉,有点像是普拿疼(panadol),吃止痛药这样子的一种策略。

我们也可能会去否认这种感受,我们会经常的去做这种否认的事情。我们使用的大部分的让自己麻木的方式:像是社交媒体、各种娱乐。

佛教徒会觉得说:这些都是让自己麻木的一种方式。

首先要认出寂寞,要观照寂寞,然后要观看寂寞的因。

然后,还有其他的修心方式,比如说——对大乘佛教来说很重要的一个修行就是菩提心。

像说,我和别人是平等的、是同样的。这个自他平等的修持真的是很有道理的。

因为很多寂寞的人会觉得说自己是唯一寂寞的人,其他人好像都是生活得很好的。

但是就像我之前已经讲过的,所有人都是寂寞的,从约翰·列侬,到伊丽莎白女王都是寂寞的。

这个时候,你就可以跟所谓的寂寞的群体,有很好的连接。这个时候你就会有比较大的心量、比较多的慷慨、慈心,来对其他人相处。

这个时候你的这种寂寞空虚的感觉,就比较要不会烦扰你了。这时候你也会明白,就像你感到寂寞一样,其他人也是在感受寂寞。

然后,如果你做得到的话,还有另外一种菩提心的修持,就是:自他相换。自他交换,就是把自己跟别人做交换。

这是一个非常特殊的大乘修法,基本上就是希望所有人的寂寞、别人的寂寞都来到自己身上。

它其实是一种力量非常强大的方式。因为它有点像是相反于你平常的习性。你平常的习性是说:我很寂寞,你就会变得更以自我为中心;或者是说你做事情来麻木自己。

但用这种修法,你就是用相反的方式来行动——当你寂寞的时候,你不是以自我为中心,而是希望所有人的寂寞都来到你身上。

所以这是一种修心的方式。而且很重要的是,你这么做的时候,你并不期待有任何的回报,这其实是很重要的一点。

因为期待,有所期望,是寂寞的一大燃料。不过这是一很大的一个课题,可能我们另外找时间再讲。

然后如果你有时间、有资源、有方式的话,你可以做一些菩萨行,菩萨的事业——动机和发心是希望别人能够证悟。

所以以这样的发心来做任何的善行,像是慈善活动、园艺、绘画等等的任何事情。

然后,如果你想要的话,也可以用一些比较特殊的方式来对治你的寂寞——比如说像是持咒、手印,还有修些仪轨。

尽管去做,仪轨是很重要的。甚至有些仪式、仪轨,可以自己创造出来的。

你可以创造出一套仪式;还有像是佛坛,创造出一个佛坛;或者插花;然后某种固定的,做一套固定的事情。很多寂寞的人不喜欢做这种固定的一套事情。

但是假如你有一套固定的、例行的一些事情来做的话——即使有时候它可能是非常荒谬的,像孩子气的一套例行你会做的事情,可能会有帮助的。








05





【寂寞只是一种概念】





寂寞



当然我刚刚在讲的所有的修心方式,包括刚刚讲的这种一套常规的事情,或者说像是运动、或者像是持咒、咒语;

还有像是布施、慈善事业等等。如果你能做到的话——做的时候要带某种特别的发心。

因为你的动机,或者说你的某种价值观,也可以决定你是不是寂寞的。很多时候,是因为你的价值观而你会感到寂寞。

各种的价值观,比如说像是你的友情——是的,我们是需要珍视友情,我们需要珍视友谊。

但是要到什么样的程度?可能有的时候,你珍视友情的方式是非常迷恋的,然后带着很多期望的——像是你发一个信息,你马上就期待他马上要回;然后他没有马上回,你马上就感到寂寞。

所以我们对一切事物,去评价它的方式都会为我们带来寂寞——我们评价一切,包括你的感情关系、你的家人。如果你能放下这些,就能够对抗你的寂寞。

最后我要说的是:作为佛教徒,我们应该要发愿能够——我们应该希望能够曝露出这个“我”的标签事实上是没有基础的。

因为,对于这个贴上“我”的标签的基础有所执着,其实是我们真正寂寞的一个来源、一个起因。

我可能讲太多了。假如有问题的话,大家可以提问。










好,今天就到这里,
希望明天再见到大家。


—— 未完待续 ——

随喜大家转发

图文|网络

以上内容以公益分享为主,
文中内容、图片、音乐源于网络,
有侵权联系后台删除。




敬请关注

紫莹微信①:athenatang1001
紫莹微信②:tangchiieng1001

动物乐传心公众号:bodhichitta

喜马拉雅_FM:紫莹心连心

扫描二维码联系紫莹老师助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