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nnot load image Downloadables
Register Log In Contact Buli
慧灯之光网站 >> 慧灯小故事|为何恶行得善报 Back

慧灯小故事|为何恶行得善报

HDZGGW 慧灯之光网站 2019-05-23

在佛教看来,善有善报、恶有恶报是一种因果规律、自然法则,它的客观事实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但是,从古至今,似乎又有很多事例让人们无法感受到因果的存在,有些人无恶不作,但却没病没灾,甚至一辈子都荣华富贵直至寿终正寝;有些人,一生行善,却穷困潦倒、疾病缠身。

为什么“好人没好报,坏人活千年”?因果真的存在吗?因果有可能发生错乱吗?答案就在慈诚罗珠堪布讲述的因果小故事里。


善有善报 恶有恶报

以前,有一个国王杀害了阿罗汉。第二天,他所辖的领土内开始下起珠宝雨。在以后的连续六天中,天降的宝物一天比一天珍贵,但第八天却降下铺天盖地的黄土,全国所有的人都被埋葬于黄土之下,一命呜呼。为什么国王杀了阿罗汉后反而感得天降珠宝呢?因为他过去世曾造过殊胜的善业,现在虽作了极大的恶业,但当两种不同的业相遇时,原来的善业先成熟,自然得到大的善报,当福报享尽后,立即恶报现前。

——本故事摘自《慧灯之光(一)》:

《浅谈因果关系》


慈诚罗珠堪布开示

经书中常用粮食的比喻来说明报应的早晚。粮食蔬菜品种繁多,它们成熟的早晚也不相同。有些成熟只需要一两个月,有些却需要五六个月甚至更长时间,这种差异来自于种子本身的不同,以及地理环境和气候等因素。

经书里讲因的成熟有四种情况:

一是很快显现的果,即今生报应。比如年轻的时候造业,中老年时得报,有时甚至更快,当下就可以看到果报。这是什么原因呢?某些特殊因缘可以使果迅速出现,这个很快成熟的业,来自于它的对境和动机,《百业经》中就汇集了很多这样的公案。比如说,僧众和普通人是两个完全不同的对境,如果偷僧众的东西或毁谤僧众的情形很严重的话,就有可能在当下或今生见到报应;如果对境是一般人,果报肯定是有,但不一定马上或在这一生显现。这种差别是由对境不同而产生的。另外是动机的差异,如果杀生的念头非常强烈或蓄谋已久,以这样的动机去杀生,它的报应就会很快成熟,若杀生动机不那么强烈,则虽然有果,但不会很快显现。

二是下一世一定会成熟的果,比如造五无间罪之类的大恶业或大善业,在下一世一定会报应。

三是虽然肯定有果报,但成熟期不定,或许三四代以后,或许更长时间。

四是也许有果报,也许没有果报。从因果不虚的角度来看,这是什么原因呢?这是因为,如果这个因(或业)的能力很微弱,当它遇到强大的对治力时,它的果就不一定发生。

前面三种称为定业,第四种叫做不定业

业的这四种不同的能力唯有佛是全知的,其他的普通人乃至具有神通的外道和小乘阿罗汉也不能彻底了解。佛出世时,印度有许多外道,他们用神通亲眼看到一个一生行善的人,死后却去了地狱、做了饿鬼或堕为旁生,如果因果是真实存在的,那么为什么善无善报呢?于是他们认为因果之说完全是骗人的。

一个一生行善的人为什么会堕落呢?因为,虽然他今生行善,没有造什么恶业,但是,我们并不知道他过去世是怎样的。也许他今生是行善之人,他的上一世和上上一世还是行善之人,但再往前推就不一定了,可能在很多世以前他造了恶业。从三种定业分别来看,他今生所做善业不属于现世报应和下一世报应的业,而是属于第三种定业,即它有果报,但也许在几千年、几万年,甚至几百万年之后才会发生。

所以,不要说一点正知正见都没有的人,就连修证比较不错的那些外道仙人,他们在因果知见上都是迷惑的。这是因为因果循环错综复杂,贯穿三世,唯有佛彻底知道前后的一切来龙去脉,而其他人只能知道中间的一部分。


现代人在这方面也出现了类似的问题。有些人没有偷盗、杀生或伤害他人,并且持戒行善也做得不错,然而他的工作、生活却处处不如意。于是,有人就想不通:如果因果存在,善良的人怎么会遭到不幸呢?对因果或《俱舍论》没有深入了解的居士也会有这种看法,甚至有人这样说,我参加了法会,又念了那么多经,就不该有这样那样的病痛或灾难。这种观点是错误的,因为参加法会、放生及所做的一切善举,已经存入我们的阿赖耶识中,没有显果是因为因缘没有成熟。就像一个农民春天种地,他把仅有的粮食都播了种,家里就没有粮食了,要等五六个月以后才会丰收,而现在他却是一个没有饭吃的穷人。有人觉得奇怪:你种了那么多地,天天辛勤劳动,为什么没饭吃呢?这种疑问是没有道理的。谁都知道,播种和丰收之间是有一段时间间隔的,现在没有粮食是因为他去年没有好好种地,没有获得丰收,所以把种子播下去后,便没有余粮可吃,这与他今年的辛勤劳作没有直接关系。同样,参加法会或放生与现在的病痛灾难也没有直接的联系,因为病痛灾难是过去世所造恶业成熟的显现。

如果想更多地了解因果方面的问题,可以看《俱舍论》第四品,其中阐述的因果道理十分清晰明了。如果对因果没有一个正确的观点和取舍,则所做的多半是错误的,由此而感受的,将是意想不到也不愿接受的苦果。




注:本文根据慈诚罗珠堪布相关开示编辑整理

素材来源:

《慧灯之光(一)》:《浅谈因果关系》

文中蓝字部分为小编语



推荐阅读

因果人人说,却非人人懂

悬崖上的诱人果实

看似活得挺真实,其实不过是梦幻



• END •



【 官方网站:huidengzhiguang.com 】
【 慧灯之光禅修公众号:HDZG_ZE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