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nnot load image Downloadables
Register Log In Contact Buli
澳大利亚佛学会 >> 【索达吉堪布】世间一切不离痛苦,没有一个安乐永恒不变(附殊胜日提醒) Back

【索达吉堪布】世间一切不离痛苦,没有一个安乐永恒不变(附殊胜日提醒)

索达吉堪布 澳大利亚佛学会 2017-12-06

本日藏历火鸡年十月十八,阳历12月6日。观世音菩萨节日,作何善恶成千万倍。

观音心咒:嗡嘛尼呗美哄


人们现在所拥有的片刻快乐,可谓瞬息万变,转眼就会变成痛苦。比如,身体本来健康无病,但突然就会感冒、流鼻涕,无有自在;或者,享用对身体有利的饮食,正当吃饱喝足、心情愉快之时,没想到胃肠生了寄生虫,突然染上严重的浪踏病 ,痛苦不堪。(我在十几岁时,也得过这种病。那时我还没有上学,一次在山上放牛忽然发作,差点就离开了世间,多亏旁边几个牧童发现,才把我救了过来。)这就是变苦,有些经典也称为坏苦,即世间上的快乐并不可靠。

 

《金色童子因缘经》中也讲过,妙耳商主财富盖世、举世无双,与多闻天子富饶相等。但他儿子降生之后,具足十八种丑相,家中出现诸多不吉祥,并且房子突然起火,将一切财物焚尽无余。本来这一家无忧无虑,快乐如天人,但一瞬间的变化,就让他们沦为最卑下的乞丐,过着极其凄惨的生活。

 

这种变苦,在生活中也常能发现。前几天我就遇到一个穷人,她说几年前家里房子起火,丈夫也被关进了监狱。多年来,她只有带着孩子四处流浪,孩子现在没办法读书,问我能不能让他入智悲学校,后来我就答应了。

 

现在许多人都是如此,本来家庭状况不错,自己也年轻、富有、聪明,但一瞬间什么都改变了。所以,大家学佛以后应该明白,不管是自己还是他人,谁的身上都可能出现变苦。《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幽赞》中也说:“世间诸乐,必归坏尽,缘合缠忧,俱名坏苦。”世间的一切快乐,最终必归于坏尽。看看一些名人、富人,他们昔日风光无限、一手遮天,最后却以非常悲惨的方式离开了人间。所以,变苦是每个人皆无法摆脱的规律。

 

在座的很多人,如今虽然身体完好无损,家里比较快乐幸福,修行等方面也不错,但我们毕竟转生于有漏的轮回中,总有一天,这一切都会灭尽的。正如有首道歌中所唱:“美色,宛如夏天的鲜花;财富,好似秋天的白云。”因此,表面上绚丽多彩的事物,实际上禁不起风吹雨打,很快就会毁坏无余。当然,学过大乘佛法的人,对于任何挫折、变化都能理解,也能坦然接受。而没有学过佛的人,面对这一切时,总会觉得老天对他不公、社会对他不公,以致怨天尤人。

 

其实,世间上处处都是变苦,一个人正当快快乐乐时,也许忽然就被怨敌赶走了家畜、大火烧毁了房屋、病魔缠身、听到别人恶语中伤等,顷刻之间乐极生悲,痛苦纷至沓来,想都想不到。例如,2008年的“5•12”汶川大地震,下午2点27分还一切正常,但到了2点28分,突然间风云变色、天翻地覆,短短几分钟之内,无数人就家破人亡,美丽的家园化为废墟,哀嚎遍野,惨不忍睹。

 

可见,人类的生命极其脆弱,身体和感受都不可靠,即便是暂时拥有的安乐、幸福、名誉,也没有一丝一毫恒常、稳固,终究都离不开痛苦。有些道歌中形容:“安乐如毛发般细微、脆弱,什么时候断掉,谁也无法确定。”《正法念处经》亦云:“于生死中,多诸过患,无坚无常,变易破坏。”因此,轮回中的痛苦、不顺多之又多,安乐、幸福、愉悦却少之又少,就算偶尔有一点,也是不坚固的,刹那间就会变成痛苦。

 

当然,没有学过佛、不了解轮回状况的人,一遇到变故,就会觉得天昏地暗、万念俱灰,而稍有修行境界的人,则绝不会如此。所以,我们作为修行人,每天要好好思维这些道理,通过以上的比喻、案例,真正体会到人间的痛苦。倘若你能从心坎深处认识到“世间一切不离痛苦,没有一个安乐永恒不变”,从而息灭对世间万法的贪著,乃至对整个轮回都生起恐怖心、厌离心,那你的修行肯定会成功。否则,不了解三界轮回的真相,只是表面上用些高深莫测的术语维护自己、安慰自己、赞叹自己,恐怕没有多大意义。

 

所谓修行,一定要想方设法改变自己的心。只有对轮回生起出离心,刹那也不愿意呆在这里,就像胆病患者厌恶油腻食物、犯人厌恶黑暗的监狱一样,修行才会圆满成功。《四百论》中云:“于此大苦海,毕竟无边际,愚夫沉此中,云何不生畏?”轮回是一个无边无际的大苦海,愚昧无知的凡夫沉于此中,以苦为乐、把不净粪当美食,始终看不清万法的真相,对此应当心生畏惧。 

 

——恭摘自索达吉堪布《前行广释》


回向偈


文殊师利勇猛智,普贤慧行亦复然,

我今回向诸善根,随彼一切常修学。

三世诸佛所称叹,如是最胜诸大愿,

我今回向诸善根,为得普贤殊胜行。


-普贤菩萨行愿品


每日箴言


若要了解一位善知识,并不是一天两天就够了,必须要经过长期观察。而且,在观察善知识时,不能以神通强、长相好、口才棒、财富多、威望高、名气大为衡量标准,关键要看他能否引导众生断恶行善。

——索达吉堪布

本月藏历

(向上滑动启阅)

致朋友:

澳洲菩提学会开始招生啦!佛学会开设佛学课程以来,经过多年的摸索和积累,如今已经建立了预科系和正科系并行的教学体系,满足了众多佛教徒学修佛法的需求。让佛法慈悲、智慧的甘露滋润我们的心田,通过系统次第的学修,消弭心中的烦恼、痛苦和压力,从改变自身开始,逐渐让我们的生命更加充实、欢喜、实现自他二利。更通过佛法的视角,解决我们生活中息息相关的问题。有意乐的朋友快来联系我们!报名澳洲菩提学会加微信号:zhengtaoyuand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