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声读物|《你在忙什么》六 | 人类最大的痛苦源于自私
点击蓝字关注我们
微信:athenatang1001
公众号: 動物樂傳心
请
输入
《你在忙什么》
但愿由此你能得到宁静的心灵
请
输入
正
请输入正文
请输入正文
书名:《你在忙什么》
作者: 索达吉堪布
身体的忙碌
根本在心
请输入正文
01
不同时期,人们对幸福的定义不同
知道前世后世存在,就会明白一切皆有因果,有些事情无法强求。佛教说缘聚则生,缘散则灭。因缘具足时,不管怎样都会发生;因缘不具足时,无论如何也挽留不住。懂得这一点,很多痛苦就不会有。
有些年轻人在恋爱时,根本不讲因缘,只是一味追求。结果越是执著,失去越快,就像手握沙子,抓得越紧,流失越多,最后可能什么也得不到。若能明白凡事都有前因,那在面对有些问题时,心态和处理方法,会跟没有这种概念的人完全不同。
你们在学校里学到的知识,以后在人生中能用上的不一定多,据统计只有15%左右。关于如何调心,教科书里也讲得比较少,但这些是最基础、也是最需要的知识。
年轻人一定要补充这部分内容,若能掌握其中的窍诀,就会减轻很多压力,而且是从根本上解决。这种缓解压力的效果,是看书、听音乐等其他方式所达不到的。
此外,还有一种减轻压力的方法,就是要常有满足感。
现在许多人喜欢攀比,其实,很多东西并不是你真正需要的,攀比和虚荣导致了过高的需求压力。比如,普通的房子、车子就够用了,但多数人认为这些要越贵越好,为了满足虚荣心,给自己造成巨大的压力。
相比之下,也许农民更快乐。虽然他们物质上可能不如城市里的人,但也没有那么大的压力。城里人住豪宅、开好车、穿名牌,内心却没有安全感,他们的幸福不一定真的多。
当然,不同时期的人,对幸福的定义也不同。
有人曾问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家莫言,刚开始写作的原因是什么。
莫言说,当年他听说济南的一个作家比较“腐败”,一天竟然吃三顿饺子那是1957年的中国,多数人一年吃不上一次饺子。他想,作家的生活这么幸福,如果自己能写本小说,是不是也能一天吃上三顿饺子。这就是他写作的起因,也是当时对幸福的理解。
几十年前,物资匮乏的时候,人们觉得最幸福的事就是随时可以吃上东西,各种食物唾手可得。但物质所带来的幸福,一旦得到就会变淡,甚至慢慢消失。这种幸福,是相对且不恒定的。
1993年我去美国时,50%以上的美国人有私家车,去哪儿都自己开车,我觉得他们很幸福。但后来跟更富有的人聊天时,发现这些人也有苦恼,因为没有买私人飞机的能力。
人的物质生活水平越高,对自己的要求就越高,这时候,压力会越来越重。或许对有些人来说,只有到死的时候有希求才能真正放下。
当然,佛教讲“放下”,不是让你什么都不做,而是让你别太执著。
有一则寓言说,有只狐狸看见一个院子里有葡萄,很想进去美餐一顿,可是因为太胖,钻不进栅栏,就三天三夜不吃东西,最后终于钻了进去。到了里面,它大吃特吃,可当要离开时,又钻不出来。只好故伎重施,三天三夜不吃东西。结果,出来的时候,肚子跟进去时一样。
人何尝不是如此,赤条条地来到人间,又两手空空地前往后世,没有人能带走一生苦苦经营的名与利。
所以,适当的时候,我们还是要学会放下,让自己有一种随缘的心理“得之我幸,不得我命”。得到了,是自己的幸运;得不到,要么是今生能力不行,要么是前世业力所致,有因才有果,也没必要特别痛苦。
02
让人生不那么苦的第一步,是看破放下
我们的痛苦大多来自压力,而压力,往往是自己制造的。有一个大学生,对自己要求非常高。他的目标是,毕业后,一定要进入世界五百强企业,月薪八千至一万;三年内,一定要事业有成;三年后,一定要买辆好车…他给自己设定了很多的“一定”。
事实是,毕业后好长时间,他连份工作都找不到。朋友劝他:“要求先别太高,从月薪两千做起。等有了基础,慢慢才能越来越好。”现实让他明白了理想和现状之间的距离,如果没有一颗随缘心,这个距离中间存在着的,就是巨大的压力。
人生这几十年,压力无处不在。因为学业压力,学生想尽快毕业;毕业进入社会后,工作、感情、生活等方方面面的压力接踵而至,又开始怀念学生时期的生活…如此心态反反复复,压力起起伏伏,确实正如佛教所说,人生皆苦。
让人生不那么苦的第一步,是看破放下,这时,压力才可能减小。若再深入,生起了佛教中的出离心,自我解脱也不会困难。
减压还有一种方法,就是要经常帮助别人。
有个成语叫“助人为乐”,这种表达很到位。加拿大麦吉尔大学的研究人员也发现,人在利他的过程中,痛苦能够明显减轻。
或许有人说:“我又没钱,怎么帮助他人呢?”其实,帮人不一定非要钱,哪怕只说几句关爱的话,或者用表情鼓励,也能够帮到人。
美国有本畅销书《29件礼物:一个月的布施如何改变你的人生》,故事大意是,一个女士由于长期的工作压力,患上了神经系统疾病,多方求医不见起色。
后来遇到一位非洲医生,医生给她开了个奇怪的“药方”—29天内捐赠29件礼物。她感觉很为难:“我连床都下不了,怎么给别人送东西?”医生告诉她:“礼物不需要是物质的,说一些关爱的话语也算。”她抱着试试的想法,开始每天做一件力所能及的布施,当然,你们肯定也猜到了,她的身体慢慢好了起来。
所以,当你不只关心自己的得失时,压力和痛苦会越来越少。
03
人类最大的痛苦源于自私
人类最大的痛苦源于自私。有些女孩特别爱哭,但有多少眼泪是为悲悯他人而流的?是为非洲儿童的饥饿哭泣吗?是为遭受飓风的灾民难过吗?恐怕不是,绝大多数人的眼泪都是为了“我”。某人对“我”态度不好、对“我”不公平…“我”字当前,很难不痛苦。
因此,佛教极其珍视无私的慈悲心。这种心,不管是西方人、东方人、非洲人都需要。世间上的绝大多数理念,往往只能盛极一时,但有一种理念,不会因时代的变迁而褪色,它就是慈悲。
慈悲是人类最珍贵的宝物。没有慈悲心的人,在任何一个时代、任何一个群体中,都是大家想要远离的。有慈悲心的人,且不说能给别人带来利益,自己的压力也会减轻。比如,当你身体不好、心情不好时,如果忙于帮助别人,自然会忘记烦恼和痛苦。
还有一种减轻压力的方法,是具有无我空性的智慧。
佛教讲“万法皆空”,现代物理学将量子力学与空性对比后,也证明了2500多年前佛陀宣讲的这个道理是正确的。当然,这并不是说量子力学所推断的物质的终极属性,与佛教讲的空性完全相同。
事实上,物理学家只抉择了空性的一部分理论,并非全部。但对于只接受科学的人来说,这种对比,或许可以帮你们找到一个了解佛法的入口。
若真懂得空性之理,对减轻压力有很大帮助。地位也好、名声也好、财产也好……当我们用智慧观察、抉择后,会发现全是假象,包括“我”也并非真实,万法就像虚空一样。有了这种心态,一切痛苦自然会消失。
所以,现在西方,包括日本,很多人喜欢修行佛法来减轻压力。他们的修行有两种:一是学习空性法门,通过理论认识到万法不真实,如《黑客帝国》里的虚幻世界。还有一种就是通过禅修,让心安住。一切痛苦从心上解决,这个方法特别管用。
很多人常会感到身心疲惫不堪,这时,依靠禅修就可以调节。
我们每天早晚可以抽出点时间打坐,或者,一年中抽出几天参加禅修。不少高校都有禅学社,禅修对修心养性有很明显的效果。若能懂得调整心态,不仅自己身心安乐,也会给周围的人带去温暖。
下面给大家讲两种禅修方法:
一是有缘的禅修,即观佛像的方法。
在面前摆上释迦牟尼佛的画像或塑像,身体端坐,两手结成释迦牟尼佛的手印,或者结定印,专注凝视佛的身相。凝视一会后,闭目观想佛像。当印象模糊或心散乱时,睁开眼睛继续看,再闭眼观修……如是三四天后,原来烦躁的心态,就会慢慢改变。
二是无缘的禅修。
当你感到痛苦时,当下观察它的本体,寻找这颗痛苦的心在哪里—在身外还是身内?如果在身内,又在哪个部位…最后,心也找不到,痛苦也找不到,在这样的境界中安住。经常这样修,到一定时候心态就能恢复。
调心对现代人来讲非常重要。心态摆好了,无论遇到什么样的压力,都不会痛苦、崩溃、受折磨。
04
心静下来时,想法会自然呈现
许多人希望事业成功,若懂得佛法,成功的可能性也会大大增加。
“苹果”创始人乔布斯就是非常虔诚的佛教徒。一个日本禅师曾跟他讲,千百年前,有两个僧人针对风吹幡动进行辩论。一个僧人说,是风在动;另一个说,是幡在动。六祖听了他们的争论后说,不是风动,也不是幡动,是心在动。
如果没有佛教基础,会很难接受这种说法。事实上,六祖讲得很有深义,这就是“万法唯心”的道理。简单说,当你讨厌一个人时,他做什么都让你看不惯,而当你对他的看法改善了,他做的一切又会让你觉得顺眼。再比如,当你心情烦躁时,看桂林山水也没什么感觉,心情好了,看到一般景致也会觉得很美。所以,外境上没有绝对的好坏。
禅师的提醒让乔布斯了解到,一切都是心在作怪。此后,在工作和做决策时,他尝试用一颗禅心去完成,结果收获了许多天才的创意,创造了与众不同的“苹果”帝国。
日本“经营之神”松下幸之助也是一名学佛的商人。他在95岁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像我这种才能的人在这个世界上比比皆是,我之所以能成功,其中关键一点就是对禅的领悟。”
有位日本禅学家听到他的言论后,总结成了两句话:“不通禅理,生活乏味;不明禅机,难成大业。”意思是,生活中一定要有禅的妙味,否则,每天忙碌、盲目、苦闷,这会活得非常乏味;若能通达禅的智慧,用禅来调整心态,可以成就广大的事业。
依靠这些道理,希望你们能够减轻压力和痛苦,获得真正的快乐。
- 未完待续 -
—— 动物乐传心 ——
图文|网络
编辑|七筒
以上内容以公益分享为主,文中内容、图片、音乐源于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
启动线上读书计划
学习内容:《你在忙什么》、《八万四千问》、《修行百颂》等著作
我们的希望:每位参加学习的小伙伴在学完一本书后,能够发表200字以上的心得体会
我们的奖励:参加阅读3本书及以上者,奖励精美佛像一尊。参加阅读1-2本书者,奖励平安结或金刚结一个。以上加持品均会请高僧大德进行加持
大家可邀朋友一起参加,加持品有限,请快快行动哟
每天学习一点点,为自己的心灵充充电、减减压。
參與的朋友可以聯繫紫瑩老師
随喜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