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nnot load image Downloadables
Register Log In Contact Buli
文殊密语 >> 【1802辅导】《中论广释》 3-4课 Back

【1802辅导】《中论广释》 3-4课

文殊密语 2019-07-12

点击蓝字关注我们

1802辅导

点击边框调出视频工具条





01

上堂课内容回顾




不生亦不灭,不常亦不断,

不一亦不异,不来亦不去。


Q
A
&


《中观根本慧论》的所诠义是什么?

如何了知万法无生?

观慧=闻思修三慧

丙一、总品关联:


     《佛护论》与《无畏论》 中的见解认为:在全论之二十七品中,前二十五品宣说如何趋入大乘之道,最后二品宣说如何趋入声闻之道。而清辩论师则不承认最后二品为宣说如何趋入声闻之道。阿阇黎月称菩萨也持相同之观点。 


Q
A
&


1.《无畏论》的作者是谁?

2.对《中论》27品全论结构有哪些不同观点?


分三:

1

以《佛护论》、《无畏论》、青目及吉藏大师观点说明

2

以清辩论师、月称论师观点说明

3

以索达吉堪布仁波切的观点说明

丙二.(分品关联)共分二十七品:


        一、观因缘品;二、观去来品;三、观六情品;四、观五阴品;五、观六种品;六、观染染者品;七、观三相品;八、观作作者品;九、观本住品;十、观燃可燃品;十一、观本际品;十二、观苦品;十三、观行品;十四、观和合品;十五、观有无品;十六、观缚解品;十七、观业品;十八、观我法品;十九、观时品;二十、观因果品;二十一、观成坏品;二十二、观如来品;二十三、观颠倒品;二十四、观四谛品;二十五、观涅槃品;二十六、观十二因缘品;二十七、观邪见品。


Q
A
&

1

 八不都是大空性之义,讲其中的一个无生即可,为何讲八不?而且还要宣讲27品?

2

结合“八不的顺序、数目决定与二谛的中观见解”说明二十七品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以上师仁波切科判说明

  1. 主要特法:

    第一品——破对境的生&灭。

    第二品——破有情心识的来&去。

    前两品抉择了从色法到一切智智之间

    无不是空性的道理。

  2. 其他特法:五个方面:

    ①教证成立:诸比丘,过去世、未来世、虚空、涅槃、补特伽罗,此五法唯有名言而无实体。

    这五点含摄了五个其他特法。


    ②与“八边”对应,

    观主要特法——侧重不生亦不灭、不来不去

    (破二我执,内道);

    观法我——侧重不常不断(俱生法执遍计法执,外道执著);

    观人我——侧重不一不异(俱生我执遍计我执,凡夫)、

    观有实法为空性——总结八不

    (18品精华品,所有人)。


    ③时间、轮回第二轮

    不生不灭、不常不断、不一不异与不来不去



02

本堂课学习内容

第一品  观因缘品 



解释品名:观因缘品

  • 观:

                能观之智=圣者入定的各别自证智

                【在如实证达缘起性的圣者根本智慧】,

                或 凡夫的闻思修三慧=分别妙慧

  • 因:六因

  • 缘:四缘          


  • 观因缘= 于因缘显现如实而观

                = 能说是因缘,善灭诸戏论

                    = 无因无缘无生

                    = 中道

  • 品: 章节划分单位

诸法不自生,亦不从他生,

不共不无因//,是故知无生。


以《青目释》说明观因缘品的意思:

1、上三句正破于生,下一句结明无生。

2、上三句明无生即是中义,下明无生即是观义,为众生说之,即是论。论主  闻八不即如说行,今此一偈即如行而说。自有中发于观,观发于中。中发观者悟中道发生正观,观发中者众生见诸法是自是他,则非中道。今以观捡自他毕竟不可得,则是观察中也。

3、又上三句明诸法无生,下句明无生忍。

4、又上三句是境界性,次句是观智性。如是三波若等,万义可知。


Q
A
&

龙猛菩萨为什么在《中论》中首先破斥因缘品?


  • 从“能说是因缘”来讲,小乘行人执着六因四缘(由于不了解《阿含经》的密意),凡夫执着因灭果生,所以顶礼句说到“能说是因缘”,并且在第一品首先开演缘起义,说真正的“缘起义”是离戏、空性的意思。


  • 从众生、宗派的执着来讲,不管是有实宗还是外道、凡夫最易执著的就是对诸法生的执著,生是万物的病根,不生是妙药,如果破了“生”,则遍破了内外道的执着。


  • 从“不生亦不灭”来讲,顶礼句中首先宣说的就是不生不灭,此为主要的缘起特法,如果将主要的特法破斥后其他的也容易抉择为空性。


  • 后面的七个边都是从生展开的。“佛虽说八不,则皆归一无生”,将生破除后,后面的灭常断等七边也容易理解。如果诸法连生都没生,何来其本体、来去及建立在诸法上的常断一异等见?为了对治这一根本邪见,龙树菩萨首先抉择无生的因缘品。


麦彭仁波切注释

戊一、经部关联:


【部,量词,以二部佛经的教证所诠的内容无生作为本品的关联】 



《无热恼龙王请问经》

《无热恼龙王请问经》云:“何者缘生则无生,不具彼生之自性,何依缘起则空性,若知空性不放逸。” 


  •  释义:任何一法如果是因缘聚合而生,则其必定是无生,因为这样的生不具有任何实有的自性,所以任何依靠因缘聚合而起现的法必定是空性,如果菩萨了知这一空性之理,他的行为就不会放逸。


  • 不放逸:指以空性见解摄持不堕于有、无等偏执、不散乱于有所缘


《般若经》

《般若经》中也以“色法无生”等详细阐释了无生之理。


  • 释义:《般若经》中也以色法乃至一切法都是无生等教言,详细阐述了无生之理。


戊二、品关联:【上下品的关联,通过八不顶礼句中的无生之义理首先关联第一观因缘品】


前面顶礼句中【指不生亦不灭,不常亦不断,不一亦不异,不来亦不去】已经将无生的了义之理,以理证【诸法不自生等】进行了宣讲,以下各品均以此二关联【经部关联(教证)、品关联(理证)】进行详细阐述。

下面每一品都会运用教证、理证做详细阐述。在佛教中,若想完整论述一个观点,必须有教证和理证。


教证,就是作为立论之依据的佛经论典中的词句。在佛教当中若想立论,  就必须用佛经论典中的教言来对所立之论加以印证。【圣教量】


理证:则是有理有据的推理,比如因明和中观中的推断,它们并不是毫   无依据的凭空想像,都有确凿充分的理由。


己一、破四边生:


诸法①不自生, ②亦不从他生,③不共④不无因, 是故知无生。


任何法都不是从自己而生,如果是自己产生的,则有无义生、无穷生的过失;也不是从 他法而生,否则,即有火焰生黑暗等一切生一 切的太过;也不是从自他二者中产生,因为有前两种过失的缘故;也不是无因生,否则有结 果恒时存在或恒时无有,以及因缘之勤作无有 意义的过失。 


此颂要点:

一、颂词释义

二、万法明明有生,中观宗为何却说无生?妈妈明明生了孩子为何却说妈妈没有生过孩子?中观宗到底在观察什么?所破是什么?

三、结合长行文介绍四生等宗派观点及遮破自生、他生、无因生等意义,详细说明如何以理遮破四生(重点、难点)

四、结合长行文说明自续派、应成派的差别(难点)


01

颂词释义

己一、破四边生:


诸法①不自生, ②亦不从他生,

 ③不共④不无因, //是故知无生。


释义:


一切万法不可能有产生【对应八不中“不生”】,为什么呢?因为诸法不是自生,亦不从他法而生,也不是自生和他生两者共生,更不是无因而生,由此可知,一切万法根本无有产生。


1、此颂的重要性


  • 顶礼句是整部论的总结,它抉择了万法的胜义实相和世俗现相;这个颂词也是全论27品的纲要,并且是开创甚深见派所依据的偈颂,明白了龙树菩萨是按入根本慧定的境界宣说。


  • 中观宗在此处因为对此颂解释不同分成了应成派和自续派



2、八不中,为什么首先破生抉择不生?

《中观论疏.吉藏大师》


问:八谬何故偏列计生?

答:凡有二义。一者生为万化之根。若伐其根则枝条自坏。

二者上列八不则明于药。今叙八生次陈其病。若无八生之病则无八不之药。良以诸法未曾生与无生。


问:云何贤圣皆悟二谛无生。

答:以了世谛故一切性实有所得心毕竟不生。以了真谛故知因缘生即无生。于一切假生不复生心动念。总摄生病无出假实。于此二处不复动念。即悟无生法忍。故有一切贤圣也。



3、八边如何归摄在有、无、二俱、非二俱等四边中?

生果的方式

有因:因果一体=常(自生)

            因果他体 =  断(他生)

无因: 无边

共生:  (自他共生=亦有亦无边)

非有非无=非无(有)非有(无)


《青目释》:自体生是有,他生为无,共生是亦有亦无。



4、此颂“不自生不他生不共生/不无因生”如何与“不生/不灭、不常不断、不一不异、不来不去”的八边对应?

不自生、他生、共生=不生

=不常(常是自生)、不断(断是他生)、不一、不异

不无因生=不灭



02

万法明明有生,中观宗为何却说无生?妈妈明明生了孩子为何却说妈妈没有生过孩子?中观宗到底在观察什么?所破是什么?



1、需了知现空二谛

(详见PPT 35-41)



2、从根本中观角度,所破是不是显现?

是!因为以圣者入定的根本慧为正量,抉择宣说诸法空性时,必须遮破显现,不破显现法,现空无法双运,从显现的角度,无法安立现空是一味无别的大双运。



3、(1)如何理解能破胜义理证?

  • 你如何证明你存在?你如何证明这个世界是真实或者虚幻?

  • 能破也叫因,即能破除戏论的理由,包括共同五大因和不共四大应成因。

  • 凡是不符合诸法实相的戏论,都能运用正因推出它在逻辑上不能成立的地方,这样推翻以往的邪分别,远离相续中覆盖缘起真相的执有执无的耽著,从此能开始和实相相应。从显宗来说,不依靠正理观察,就再没有一法能认定四边是不符合实相的戏论,进而对离戏的空性产生定解。

  • 抉择法无我的理论是中观自续派与应成派共同运用的“五大因(理论)”,以及应成派独有的“四大应成理论”。

  • 此颂胜义理证观察方法:金刚屑因 

        “金刚屑因”是详细观察因的理论。它的得名,是众生执著诸法自生、他生、共生、无因生,其邪见如山,而金刚屑因以其强大的威力彻底地破除了这四边生,如同金刚杵将其邪见的山击得粉碎,化成了极细微的碎屑,故以此比喻而得名。它的方法是以芽、果为例,观察诸法产生的因。



3.(2)中观宗到底在观察什么?所破是什么?能破的理证是什么?胜义理证观察结果是什么?


中观的观察方法(真实胜义量)


  • 观察角度(以凡夫的分别心相似抉择圣者入定位各别自证智所证的大中观实相)

  • 为何观察(破实有执著)

  • 如何观察(从四边生观察万法到底有没有产生?)

  • 观察重点(显现诸法)

  • 观察结果(诸法无生,让众生明白我们生活在虚幻中,凡夫见的这一切在诸法实相中根本不存在,从来没有产生过,我们见的一朵花开、一个小孩的出生都是凡夫众生习气成熟如同梦中花开、石女儿梦见梦中生子)

  • 比喻说明(凡夫把白色海螺误见为黄色海螺还以为自己所见真实)



03

结合长行文介绍四生等宗派观点及遮破自生、他生、无因生等意义,详细说明如何以理遮破四生(重点、难点)


(PPT 48: 大图请点击文章底部“阅读原文”,下载PPT原件。)


(PPT 49: 大图请点击文章底部“阅读原文”,下载PPT原件。)


①任何法都不是从自己而生,如果是自己产生的,则有无义生、无穷生的过失;

②也不是从他法而生,否则,即有火焰生黑暗等一切生一切的太过;

③也不是从自他二者中产生,因为有前两种过失的缘故;

④也不是无因生,否则有结果恒时存在或恒时无有,以及因缘之勤作无有意义的过失。



1.结合长行文说明受持四生观点的宗派及以理遮破、遮破的意义


①任何法都不是从自己而生,如果是自己产生的,则有无义生、无穷生的过失;

1.结合长行文【任何法都不是从自己而生,如果是自己产生的,则有无义生、无穷生的过失;】说明受持四生观点的宗派及遮破的意义、以理遮破


阐述数论外道与自生观点如芝麻与芝麻油的比喻并以胜义理观  察说明自生的过失



Q
A
&


为何要破自生?遮破自生的意义是什么?


一、我们每个人都有外道的遍计种子(在登地以前,所有众生的相续中均具此遍计种子。),一旦因缘成熟,有可能去随学外道,所以务必要通达他们的观点并学会遮破


二、数论外道的观点与执著假相唯识(省略)、密宗大圆满的观点有相似之处,必须善加辨别。


(详见PPT 53—57,请点击“阅读原文”,下载PPT原件。)


②也不是从他法而生,否则,即有火焰生黑暗等一切生一切的太过;


  • 不仅外道胜论派执许这种观点,就内道的小乘、随理唯识等亦有如是承许,有部、经部、唯识宗与他生如种子芽果并以胜义理观察说明他生的过失,

(详见PPT 60—65,请点击“阅读原文”,下载PPT原件。)


③也不是从自他二者中产生,因为有前两种过失的缘故;


  • 裸体外道许共生,并以胜义理证观察说明共生的过失


裸体派【(一)苦行:①一丝不挂裸体而行,②不进饮食③依于五火,④受持畜生之禁行……此派的外道徒主张万法的共同实相时间、地点、数目多种多样,而自性却是独一无二的。】


裸体外道观点:一切外境虽然单独无有,但唯一的识本身显现为各种各样有实法的行相,因此一切的一切均是整体独一无二的我——识之自性,而识是亘古不变、恒常、唯一实有的自性。


④也不是无因生,否则有结果恒时存在或恒时无有,以及因缘之勤作无有意义的过失。 


  • 顺世外道与无因生并以胜义理证观察说明无因 生的过失


因为依顺世间随心所欲而行持,又叫做顺世派;

唯一追求今生的快乐、秉持现世乐观主义,所以叫做现世美;




2.再次以米、饭比喻为例说明四生观点不合理,诸法从来没有生过


若①因果一则因自生因,果自生果,米自生米,饭自生饭。

(②因果异)若异者,米饭无有两体,云何得异?若饭异米而饭从米生,饭亦异土应从土生。若米异饭而生饭,土亦异饭何不生饭?

(③因中先有果)若米中已有饭,饭中已有不净食不净物也。 

(④因中先无果)若米中无饭,虽复用米终不成饭。又米中无饭而生饭者,亦无衣物何不生衣物?

(⑤自体生)若饭还从饭自体生,则不从米生。

(⑥从他生)若米是饭他而饭从米生,米中无饭自体,待谁为他耶?  

(⑦共生)   若饭从饭体生,复从米生,则二俱有过。

(⑧无生)   若言饭从本无生者,则转无作有。

( ⑨有生)  若以有为因从有生者,有因复从谁生?

是故九计决定不成有生,诸法无生。



3.观察结果:以妈妈生孩子为例说明诸法无生与缘起生

  • 妈妈到底有没有生孩子?胜义中没有生,名言世俗中有生,如同做梦生孩子,醒过来没有生孩子,所以,生孩子的“生”本体就是“无生”的空性,


  • 缘起生与无生


    这时应防止的一个误区是:我们不能因破了四边生,便进而把佛法在世俗中的因果、轮回、善恶果报等世俗定律也一并否定了,重新堕在了无边。


  • 那么应成派是如何看待万法产生的呢?


    应成派认为,在世俗分别心面前只能承认是缘起生,缘起生因为是假立的,不成实有,故不落四边。


  • 这缘起理论有两个前提:


        第一是从现法的角度,

        第二是面对世俗分别心尚未消亡的众生。


因为应成派抉择的无生无灭的法界本性中,包括缘起生在内的一切万法都已寂灭,也就是缘起生在法界中本不成立。但世俗中有无明的众生已经把无生的法界空性看成了森罗万象、错综复杂的万法,并且他们粗重的分别心见到了万法的生灭,见到稻种长出了稻芽,长成了稻谷,父母生出了子女,并认为这一切浑然天成,本来就是如此,也只会如此。

在抉择法界本性时没有任何承认,但为随顺有分别心的众生时,可以说胜义中为空性,世俗中有缘起的万法。这也有许多教证。


如寂天菩萨在《入菩萨行·智慧品》中说:“于见闻觉知,此处非所遮,是处应遮者,苦因执谛实。”即世俗中眼识所见,耳识所闻,意识觉知等这些不是所破的对象,此处所应破除的是苦谛的因,即众生的实有执著。可见寂天菩萨在随顺众生时,也分开了二谛。


又《入中论》中“真实不生世间生”一句,即胜义本性中无生清净,在世俗众生分别心前,可说有缘起生,依靠外的种子可产生出芽果,依靠内的无明可产生出行等,外内的缘起待因缘聚集都可产生果。



重点!

我什么时候才知道妈妈生孩子是个幻觉?或者是场梦?


从梦中醒过来的时候也就是分别心消亡的时候


对你现在而言,学了中观能够知道自己生活在梦中就算清醒了



04

结合长行文说明自续派、应成派的差别(重点)

(PPT 83:请点击文章底部“阅读原文”,下载PPT原件。)



1.自续派与应成派的释词:取名为“自续”与“应成”的原因:

《中观庄严论释》


之所以取名为“应成”与“自续”,其原因是:自己站在依据二谛各自量所衡量分别承认的立场上,而在他宗面前,主要通过运用量成自续因的方式来推翻反方的辩论,即称做自续派;


       自方立足于远离四边戏论、无有一切承认之地,而通过(“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的方式)用立论者自己所承认的推理攻破他宗具有承认的反驳,打破对方的颠倒妄念,故称为应成派。 因为法界本性本来就远离四边八戏,故应成派本身对法界的本性不作任何的承认,只为随顺无明深重的凡夫才作了诸如缘起法等不了义描述。对他派(人)的任何有承认之说都以“应成立某种过失”——即“应成”这一金刚杵来遮破。



2.(1)为何在此处突然讲到自续派、应成派?(2)掌握自续派、应成派二派观点对我一个凡夫人有何必要?举例说明回答此问


(PPT 85:大图请点击文章底部“阅读原文”,下载PPT原件。)


(1)为何在此处讲到自续派、应成派?


为诠释佛陀第二转般若无相法轮的真实密意,龙树菩萨分别造有中观六论,圣天菩萨造有《中观四百论》,彼诸论中皆已抉择了轮涅所摄的一切内外诸法无论何时、何地、何派皆无四边生,从而安立了中观本来清净的自空观点。


    中观分为总基中观(根本中观)派与分基中观(随持中观)派。


根本中观派的大论师主要是龙树菩萨与圣天菩萨,这是应成派与自续派共同承认的。


   其次在分别解释二大菩萨的密意时,则印度圣境出现了中观应成派与中观自续派的差别与分歧,此总概为随持中观派。


在抉择胜义谛时自宗不作任何承许、仅随世间名言的中观应成派,其主要大论师有佛护菩萨、月称菩萨、寂天菩萨等。


         佛护菩萨主要以应成派的观点于《中论注释》中简略抉择了胜义谛的大空性。


        月称菩萨为解释《中论》而分别造有句、义两部论著:


       详解《中论》字句的是《显句论》,详解其它中观论字句的注释造有《中观六十正理论释》、《中观四百论释》,这三部论著被称为三大广释。


       主要详解《中论》究竟意义的广释是《入中论颂》及《入中论自释》、《入般若波罗蜜多论》(归纳中观的根本修法),月称菩萨在这些论著中皆以应成派的观点抉择了胜义谛的大空性。


        寂天菩萨亦是主以应成派的观点在《入菩萨行论•智慧品》中抉择了胜义谛的大空性。


自续派的论师主要有印度的清辨论师、智藏论师、菩提萨埵、莲花戒论师等。


        其中清辨论师与菩提萨埵在以理论着重抉择胜义谛的单空(相似胜义)时无有区别,其差别仅在于抉择世俗谛时所随持的宗派略有不同。


        清辨论师持随经部中观派(经部行中观派),亦就是依随了小乘经部派的观点来抉择世俗谛,为此亦分别著有详解《中论颂》句、义的两大注释,其句释即《般若灯论》,义释即《掌珍论颂》及其自释以及《归摄中观修法精要论》。


       菩提萨埵持随瑜伽部中观派(瑜伽行中观),亦就是依随了唯识的观点来抉择世俗谛,并造有《中观庄严论》及其自释、《二谛论难题释》等。


(2)掌握自续派、应成派二派观点对我一个凡夫人有何必要?举例说明回答此问


Q
A
&


请你们盯着这朵花,然后看看下面哪种说法符合你的想法,请在公聊中回答:


A.我眼前的花存在, 在胜义中是无生空性


B.二谛中根本没有花,只是离戏大空的法界,你看到的花只是你的幻觉


C.花嘛,不经胜义理观察只能说是缘起生,一经胜义理观察根本没有花,胜义中就是单空


进一步回答,以下属于自续派与应成派正确说法的选项分别是(   )


A.我眼前的花自相存在, 在胜义中是无生空性


B.二谛中根本没有花,只是离戏大空的法界


C.花嘛,不经胜义理观察只能说是缘起生,一经胜义理观察根本没有花,只是单单的空



结论:


若直接将应成派无生大空性讲解出来,则对绝大部分根性不高的众生来说无异于对牛弹琴,使他们如聋如盲,无从下手,无法理解。


因此佛菩萨们退而求其次,先宣说了因果等前行法,待众生修行慢慢上路,根机相对成熟,但尚未有能力理解无生大空性时,便从众生所见所闻所觉所知的角度,将众生所执为实有的生灭法与无生大空性折衷,留取了众生所见的生灭之相,去掉了众生额外安立上去的实有执著,此即应成派所承认的缘起法,自续派、宗喀巴大师的单空见。


待众生了达了缘起后,执著已大半去除,根性已完全成熟,这时诸佛菩萨便直接宣说出了无生无灭的大空性法界,这时应成派才呈现出其遣荡一切、超然卓立的独特风采。如此随顺众生的根机与意乐,渐次迂曲,而最后使众生回归本原,登上法王的宝座。



3.(1)结合长行文说明此颂二派的区别主要是什么?


(2)此颂以二派如何解释?解释方法有何不同?   

自续理论:《中观庄严论》:


自他所说法,此等真实中,

离一及多故,无性如影像


应成理论:诸法,无生,离四边生之故,如瓶子


(详见 PPT 95-97:请点击文章底部“阅读原文”,下载PPT原件。)



4.解释长行文

(详见PPT 98-108:请点击文章底部“阅读原文”,下载PPT原件。)



5.辨析:诸法明明有产生为何此处却说无生?尤其如何看待你的房子?通过此颂及二派如何确定你对万事万物的认知?


二种认知与二种态度:


房子  胜义中无实有,名言中存在


房子 二谛中皆无生,故不取舍房子装修与否?不分别房子好坏、


壬一、(宣说他宗)


因缘次第缘,缘缘增上缘,

四缘生诸法,更无第五缘。



其中生起苗芽等果实的种子为因缘;


生起眼识的所缘外境色法等为所缘缘;


在因灭尽的无间刹那产生果,为等无间缘(次第缘),如以种子灭尽的缘,立即生出苗芽;


增上缘即除去其他三缘之外,因某法的存在而能使某结果产生,如生起眼识的眼根等。


除此之外,不存在诸如恒常不灭的大自在天等第五缘。 


(详见PPT 114-120:请点击“阅读原文”,下载PPT原件。)


资料来源:智悲佛网

(本文为小编根据法师PPT编排整理,有删减。完整资料请点击“阅读原文”下载。)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查看更多

一起学中观

不生亦不灭, 不常亦不断,

不一亦不异, 不来亦不去。

能说是因缘, 善灭诸戏论,

我稽首礼佛, 诸说中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