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nnot load image Downloadables
Register Log In Contact Buli
智悲讲堂 >> 流浪父母 Back

流浪父母


古代曾有过一个伦理学问题:当洪水到来时,一个只能救走一个人的男人,是去救他的父亲呢,还是去救他的儿子?在这个时代的人看来,提出这个问题很不可理解。


——刘慈欣 《流浪地球》






作为一部“现象级”影片,《流浪地球》最主要的人物情感落点,是刘启与远在空间站的父亲刘培强之间相爱相杀的父子关系。导演郭帆在接受采访时谈到:“中国式的父子关系特别有意思,俩大老爷们不太说话,我记得我爸只有在喝点儿酒以后才会跟我说点儿话,我看到最多的就是他的背影。”制片人龚格尔谈到,他在写台词时问在场的编剧们和爸爸的关系怎样,他们都说,自己和爸爸从来不说话。


这就是典型的中国家庭。


为什么在外面我们可以圆融通达地处理复杂的人际关系,回到家却无法和颜悦色地面对最亲密的爸妈?



愈亲密愈伤害?


在心理学分析中,不论是自我认知、人际交往还是婚姻问题,最终都要追溯到原生家庭,尤其是幼年时期的亲子关系上。这是一个人安全感、自信、信任、自我期待、对他人的期待等一系列价值观的根本来源。


因为幼年是一个人的性格形成期,而幼儿最大的渴求就是爸妈给的安全感与归属感。也就是说,儿童最执著的是爸妈,在爸妈日常言行举止中,如果安全感给得不足,或过于溺爱,都会导致成年后的性格错位。


所以,最深的伤害往往来自于最亲密的人。因为靠得太近,任何尖刺与棱角都无处躲藏。



还有什么放不下


万事万物,都是我们内心的投射。那些心里解不开的结、跨不过的槛,实际上都是虚幻的一场大梦。

 

父母对子女的爱深如大海。在汶川地震中,一位母亲拱起身体扛住垮下来的房子,孩子被她保护在身下,奇迹般地活了下来。其实,又有哪个父母的爱不是这样呢?自己省吃俭用受苦受累,把最香甜的东西给孩子吃,最暖和的衣裳给孩子穿,即使孩子长大了,也时刻牵挂他身体是否健康、家庭是否安乐、工作是否顺利,几十年如一日。

 


俗话说:“母心如水,子心如石。”父母的心很软,爱就像流水一样毫不停息,而子女的心肠就像石头一样坚硬,能天天惦念父母的人没有几个,好几年不打一个电话却大有人在。

 

父母是我们形体生命之本,是我们获得人身的增上缘。《心地观经》中说:“若随顺慈母之教而无违者,诸天护念之,福德无尽。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为欲报母恩,一劫之间,每日三时,割自身肉,以养父母,亦未能报一日之恩。”

 

即使有时爸妈确实行事不当,固执难以沟通,但这么一个对自己恩德无量的人,我们还能有什么要求呢?难道,不值得去包容他的一切吗?



流浪爸妈


有一天,我们也会发现自己年华老去,习惯了只惦记孩子,却忘记惦记自己。身体开始衰退,眼看不清,耳听不到,牙齿脱落,味觉和嗅觉也迟钝了,外界的一切都变得模糊。病越来越多,三天两头跑医院,吃药的量和吃饭差不多。身体开始不听使唤,行动艰难而缓慢,感觉忽冷忽热,非常不清爽。退休后好像被社会遗弃了一样,人际关系也慢慢淡化,头脑昏沉,智力衰退,有时会控制不住情绪,被儿女嫌弃思想跟不上时代,没法交流。最恐惧的,是担心自己快要死去,面对一天天的衰老,感觉无助和恐慌,像一片落叶般飘飘忽忽,无着无依。


其实,老年人体力和心力都很虚弱,感觉无依无靠,会变得像小孩依恋爸妈一样依恋子女,渴望子女的陪伴。而子女并不理解这一变化,认为爸妈永远是那样顶天立地的强悍着,不但没觉得需要多给予他们照顾和陪伴,反而觉得他们逐渐变得无理取闹,拖后腿,惹人厌烦。



拿什么爱你


古人言:“少年休笑白头翁,花开能有几日红?”人总是要衰老,所以“当少壮之时,需念衰老的辛酸”。为人子女者自当孝养双亲。佛陀倡导弟子:“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四重恩中父母恩排在第一位,看一个人对父母是否孝敬就可推知他佛学修持的深浅。

 

儒家的《礼记》中言:“孝有三:大尊尊亲,其次弗辱,其下能养。”最下等的孝敬是赡养父母,为父母养老送终;中等的孝顺是行为上让父母心情舒畅,对父母的唠叨不厌烦,过失不责备,缺点不抱怨;大的孝敬是发自内心地尊敬父母,在心里把父母放在很高的位置上,知恩念恩。但在现代社会,很多子女仅仅是给些钱物,就以为自己已经很孝顺了。

 


对于我们佛教徒而言,最上等的孝养就是帮助爸妈了知佛法的智慧。莲池大师在教言中说:“大孝之中的大孝,就是引导父母念佛,最终往生净土。”在现代社会环境中,老人有大量的时间可以自由支配,如果找不到自己的兴趣所在,就会觉得很空虚。虽然社会上也提供了适合老年人的各种活动,但引导老人在面对记忆力、敏锐力、体力、心力都衰退的老化的自己时,仍能保持一分安于当下的睿智;面对衰老、病痛、甚至死亡,仍有一颗坦然勇敢的心,没有什么比这个更重要了!哪怕能借用佛学的思想,放下尘缘,做到“一心”,不挂念儿孙,活出自己的精彩,这也是很好的。

 

岁月流逝,当爸妈年华老去、步履蹒跚时,希望春风不仅拂过他们脸上的皱纹,也能拂进他们的心里,让他们的心不再流浪彷徨,在温暖中度过余生。



世若无佛,善事父母,

事父母即是事佛也。

——《大集经》



——恭录自《格言宝藏论释》

《藏传净土法》






 友情提醒


回复"1":招聘发心人员

回复"2":法王如意宝晋美彭措略传

回复"3":门措上师略传

回复"4":索达吉堪布简介

回复"5":智悲讲堂闻法房间

回复"6":本周课程安排

回复"7":《放生仪轨甘露妙药》

回复"8":《转经轮的功德》

回复"9":《助念往生仪轨》

回复"0000":综合导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