辅导01
降妖除魔
の
密部宝典
前 言
上师是在本月初(2019年9月2日)传讲《楞严经》这部殊胜法典。我们乘着上师的加持,在本月末(2019年9月28日),正式开始辅导学习《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楞严经》。
这是一部非常重要的经典。讲的是诸佛如来大总持门秘密心印。它统摄了五时三乘——关于凡圣真妄之境界的开演,讲述如何修行成佛之理。
这部宝典是佛教修行大全,因为它包含了显密所有的修行及各种道理。从宗派上说它横跨禅、净、密、律几大宗派之教义,包含了从开始——教令发心,中间——循循善诱、破惑鉴真、依性起修,最终——开示如何现证诸法实相之修行全部内容。
古德赞叹诸经时说:开悟的“楞严”,成佛的“法华”,富贵的“华严”。
这部《楞严经》并非单独属于哪一类典籍或哪一宗哪一派。五教三乘都需学习。但从此经主要讲首楞严三昧的角度而言,有大德将之归于禅宗;从此经是宣讲如来密因修正了义方法的角度而言,它又归于密续部,所以《楞严经》又成为破魔大全之宝典。
它是诸魔的克星,是末法年代无与伦比的照妖镜。我们相续中的贪嗔痴等各种烦恼、各种着魔的颠倒情况,都可通过它反观、修行并破除。
因此,一切修行人必须要学习《楞严经》!
古德说,在末法年代如果《楞严经》没有得到弘扬就是法灭的征兆。《楞严经》一灭,诸魔横行,一切邪魔外道、邪师邪说将肆无忌惮、横行无阻地扰乱三界。
这部宝典的加持力无与伦比、不可思议。所以,学习《楞严经》也是我们降妖除魔的使命。故起名为代表我们心愿的——降妖除魔的密部宝典《楞严经》。
憨山大师将本经归于灌顶部。在汉地的大藏经中,将其归于密续的窍诀中。《楞严经》是佛的真身、佛的舍利、佛住世的安住之所、佛的塔庙。修行人都要拿出自己的精力和时间来拥护、学习并弘扬这部宝典。
百丈禅师让汉地每天的早晚课要念诵首楞严咒。“妙湛总持不动尊,首楞严王世稀有,销我亿劫颠倒想,不历僧祇获法身。”通过祈祷顶礼的偈颂告诉我们,《楞严经》中的楞严大定是最稀有的法门。修行人持诵、忆念及修行首楞严陀罗尼咒语时,可消除无量亿劫的颠倒想,无需经历三大阿僧祇劫就可获证法身。
发愿
我们在学习《楞严经》之初,要发起这样的大愿:
第一:发愿护持正法,降妖除魔。只要世间有学修、弘扬《楞严经》的人在,就会遣除一切魔障。
第二:发愿深入学修这部宝典。此经涉及五时三乘所有的教法证法核心内容,并教导修行人如何开悟。修行人都想明心见性成佛,而这部宝典就是教导大家如何思、如何修、如何行。楞严宝典以最善巧的方便方法利益众生,可成就一切解脱功德和事业。
楞严之缘起
上师开讲《楞严经》时,首先传讲了本经的缘起及国内外大德弘扬《楞严经》的情况。包括智者大师求拜《楞严经》、般剌密谛尊者将本经嵌入左臂带到中土的故事,还有它的重要性。
上师讲《楞严经》当天,天空出现彩虹。
上师说,确实有时会有代表佛法兴盛的缘起之相出现,我们不能视而不见,但也不要太执著。就像法王如意宝在印度鹿野苑给僧众灌顶时天空出现祥云;回到学院,大经堂奠基时再次出现祥云。当时法王说依靠此缘起,喇荣的弘法事业会延续一段时间。时光荏苒,我们回过头看学院二三十年的发展及住持正法、弘法利生的事业,确实利益了非常多的众生。这就是法王的弘愿力。
当年虚云老和尚讲《楞严经》时,面前突然开出了非常大非常漂亮的优昙花,并长时间不枯萎。虚云大师住世120年,只对《楞严经》做批注过,并非常推崇重视,其手稿小心保存了几十年。但后来因云门事变手稿遗失。后面能不能有护法善神相助把它们找出来就不得而知了。
这部《楞严经》非常殊胜。虚云老和尚说:“看藏经,三年可以看完全藏,就种下了善根佛种,这样看藏经,是走马看花的看。若要有真实受用,就要读到烂熟,读到过背。以我的愚见,最好能专读一部《楞严经》,只要熟读正文,不必看注解,读到能背,便能以前文解后文,以后文解前文。此经由凡夫直到成佛,由无情到有情,山河大地,四圣六凡,修证迷悟,理事因果戒律,都详详细细地说尽了,所以熟读《楞严经》很有利益。”
我们虽然无法看到优昙花,但今天很多道友天没亮就采了这么多花,也是虚云老和尚加持的缘起,特别感谢!因为自己对法的重视,肯定可以获得很大的加持。我在备课时,有一次太累打了个盹儿。潜意识想:会不会有很好的加持或者感应?但醒来的第一念就是:自己会不会着魔?因为太着相了。
上师说不要学习《楞严经》之前就着魔了,耽著什么彩虹呀、梦境呀……
不过这部宝典确实有非常大的力量。通过大家这次共同学习,祈愿上师法体安康、长久住世、事业能遍及十方四隅、广利群生并没有任何障碍!
上师的金刚句能利益无量众生,让众生获得加持和开悟。这也是我们作为弟子最大的心愿。因为我们感受到了加持,所以也希望所有的有缘众生都能精进学修、获得法利并得到加持。
中外大德传讲、翻译、弘扬此经的情况
惟悫大师
在宋朝《高僧传》中记载,唐朝的惟悫大师在当时大名鼎鼎,一次他到宰相房融(房融是记录本经的)府上,因为他家有十卷《楞严经》,当时正好有十位僧人在场,可能是房融想与这些出家人结缘,于是送每人一卷。惟悫大师得到第四卷,打开此经,他看到文笔清婉、法理玄深而生起了极大的欢喜心。发愿要为《楞严经》做注疏。
古人著书立说非常谨慎,惟悫大师回去后,十年中不断祈祷文殊菩萨,终有所感。在梦境中他看到文殊菩萨骑着狮子入于自己的口中,接下来他便撰著了《楞严经疏》(共三卷,已佚),著完之后文殊菩萨离开。
文殊菩萨的示现非常不可思议,我们依此可见《楞严经》是诸佛菩萨非常重视和护持的经典。如果大家好好学习研究就可获得诸佛菩萨的加倍。
真鉴大师
明朝有一位真鉴大师,即交光大师。他最初看了《楞严经》之后有了特殊的感悟就出家了。他也特别想写此经注释,于是在十年中不断地读《楞严经》。
后来当西方三圣来接引时,他说:“往生极乐是我的愿,但如今《楞严经》注解杂乱,我想注疏,尚未完成。”于是向阿弥陀佛“请假”。阿弥陀佛回答:“确实杂乱。”就这样批了他的假。
此后,交光大师开始写《大佛顶楞严经正脉疏》,此注疏一经面世便广为流传、影响深远。即便当时部分人对此经典有所排斥,也难以掩盖其珍贵性。
我们前两节课所提到的圆瑛大师、续法大师等大德也以他的注释为基础。所以这部注疏在利益后代众生方面有着极广大的弘法因缘。
以上我们学习了《楞严经》的因缘。其实上师早在十多年前就想传讲弘扬这部典籍,如今因缘成熟,也是我们这个时代众生因缘福报成熟的缘故。
藏地弘扬
上师说在藏传佛教的经论中,此经目前只有九卷和十卷的传承。按布顿大师所著的《佛教史》记载,在前弘时期《楞严经》有圆满的版本,后来因郎达马灭佛只剩下第九和第十卷。
查考藏文资料可发现,如今的德格版、北京版、奈塘版(藏文《大藏经》)里都收录有两个古藏文译版,在吐蕃世纪三大古目里有记载,布顿大师的《布顿教法源流(布顿佛教史)》里也有记录。两本古藏文译本,经与汉文比对,发现确为“残本”,大致对应汉文本的第九卷和第十卷。这是非常可惜的事。
自布顿大师授记:五百年后会有从中文翻译来的圆满藏文版本。指的是在乾隆时期,由第三世章嘉国师主持译场,于乾隆十七年至二十八年间,历时十一年左右把《楞严经》译成了藏文、汉文、蒙文和英文四种版本的合集本。由此将整个《楞严经》翻译圆满。的确按布顿大师授记的,藏文有了圆满的版本。
汉地弘扬
从藏汉弘扬此经的因缘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在汉地因为章嘉国师的弘扬和推崇,所以《楞严经》即使在民国期间,经历了以日本学者为主、包括梁启超等人,一起辨《楞严经》真伪之风波,虽有不同说法但并没有阻碍此经弘扬的步伐。甚至有人因此还加入了学修行列。
我们在学修楞严宝典时,也要通过圆满的见解来产生正修正行,不要人云亦云。不能因自己孤陋寡闻就说它是伪经。
宣化上人说过,如果这部详细说明如何破迷见性的经典是伪经的话,那佛经中所有的内容都被间接驳斥了,这种人可能要下拔舌地狱。所以宣化上人希望通过弘扬这部典籍,可遣除人们的怀疑,不要落于不明真伪中,要真正诚信这部典籍。
海外弘扬
这部经典因汉地的弘扬因缘,加上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动荡,有很多国内的老法师纷纷前往欧美等世界各地弘扬。当时宣化上人到美国建立万佛城并弘扬《楞严经》,将之翻译成英文,有圆满的弘法记录。这部宝典被翻译成英文后,被广大的英文研究学者和修行人重视。
在宣化上人之前,1967年,斯里兰卡光明山普觉寺的陆宽昱居士等,也将本经翻译成英文,在西方国家有所弘扬但不广泛。虽有此经部分内容的弘扬,但没有广泛弘扬开来。
据《顿悟大乘正理决》记载,摩诃衍也曾依止《大佛顶首楞严经》修行,他后来去到藏地时,也曾携带着《金刚经》等禅宗诸多典籍,本来也想在藏地弘扬《楞严经》,但由于当时因缘尚未成熟而并未被接受。
总之,《楞严经》在藏地以及很多西方国家知者甚少。章嘉国师后来翻译的四种语言合订本,保存在乾隆大藏经中,因被乾隆皇帝供奉和推崇而得到广泛弘扬。
在英文中主要依赖宣化上人的力量和功德得以弘扬。
在1235年,即八百多年前在韩国有了韩文的《楞严经》版本,并有七十多部讲解和注释问世,可见当时的弘扬很兴盛。
公元八世纪时在日本也有古本的翻译,但因为没有详细的传讲和研究,弘扬得不是特别广。
上师在一次《楞严经》课后听道友讲考时观察一下缘起,觉得未来英文会有弘扬,但最为广泛的还是汉文,或以汉人为主的弘扬会比较广泛。
确实,汉人从古至今都非常重视这部典籍。尤其在各种语言的翻译中,汉语的表达最为优美、尽善尽美。
以上我们可以了解到,本部典籍带给人们的震慑。
智者大师求拜楞严十八年
这部典籍是如何从印度带到中国的呢?可以追溯到八百年前——智者大师的时代。
公元580年,有个非常著名的智者大师,他在汉地非常有威望,被人们称为“小释迦”。就像莲师在藏地被人们称为第二佛一样。当时,从印度来了一个僧人,他到中土后发现这里有特别出名的高僧大德,而且修行境界很高,他就去朝拜、交流。
当时,智者大师从止观在摩地修行上提出一些问题,印度僧人说,你所得到的境界,特别像《楞严经》中讲到的楞严三摩的境界,止观中三种观照的观点和《楞严经》中的意趣相符。一生弘扬天台止观的智者大师听闻此言,立刻对《楞严经》生起了极大信心。
据记载《楞严经》还藏于龙宫,据说龙猛菩萨到龙宫时曾想带回此经,因受到阻挠,菩萨便把经典通篇背诵下来,才得以带到人间。于是《楞严经》首先在印度流传开来。
交流过程中,智者大师还请教了自己在研读《妙法莲华经》时,关于六根功德来源于心方面的疑念,印度僧人也据《楞严经》中的法理一一作答,并解开了智者大师的诸多疑惑。僧人还告诉智者大师,《楞严经》关于这方面的义理,阐述十分详尽。
因此大师越发渴求得到这部法,但因当时边关管制特别严格,他无法出国留学。当时印度人也非常重视这部宝典,视为国宝。乃至法显大师、玄奘大师都无法带回中国。当年玄奘大师带回657部佛经,却没有带回此经。
公元580年,智者大师在天台山的华顶建造了拜经台,面向西方的印度方向顶礼拜求此经,十八年不间断顶礼,殷切盼望《楞严经》能早日传到东土来。但遗憾的是,一代佛门龙象的智者大师,直至公元597年圆寂也无缘见到这部经的真颜。
波剌密多尊者嵌经入躯臂携来中土
缘于智者大师拜经的缘起和发愿力,公元705年初,即神龙元年,武则天退位、其子唐中宗继位,此时有天竺国的比丘般剌密多——极量比丘,历经了千辛万苦终将本经典带到中土。
般剌密多尊者是如何把此经带到中土呢?他经历三次带经出境。第一次在出关时被查出来,因为当时印度非常重视佛经,所以遭遣返。
现在我们也可以看到,印度的科技,尤其在软文化方面做得非常好,被称为第二个小硅谷。印度的宝莱坞也非常出名,那里拍出来的电影很受欢迎。像《摔跤吧,爸爸》情节看似简单,却反映了一些社会、人文等问题,也是很了不起的。这是不是因为印度人历来非常重视知识、学习典籍的原因呢。
般剌密多尊者准备第二次出境前,决定把整部楞严经背下来。因当时交通特别不便,他历经了长途跋涉,跨越千山万水,终于接近边境线。抵达前,他想检查一下自己的背诵情况,如果背诵不成功,等到了东土才发现那就晚了。由于一路奔波劳碌、历尽艰难,加上体力不支,以及过境时心情紧张害怕,他发现自己遗忘了好多词句。他又试了好几次,结果仍然不尽如人意,心想:如果没有把《楞严经》完整地带走,这次即使是我人过去了,也毫无意义啊!于是,他只得再次返回印度。
当年玄奘大师翻译《大般若经》时,自认经文前后内容非常相似,决定干脆以简单归纳的方式翻译,结果梦中被佛菩萨“批评”了,告诉他:必须原原本本、一字不漏,不能随便以分别念作添减地翻译。
第三次,般剌密谛尊者从长计议。有人说他将经典写在羊皮纸上,有人说写在细绢上,总之用非常纤细的笔,书写之后卷好,剖开左臂皮肉,将经文藏在身体中带出国境。
这次终于将楞严经带到中国,从广州登陆。
试想一想:我们身体如果割一个小伤口都痛苦难忍,尊者是了不起的献身精神,令人极为钦佩、极为感恩。如果没有尊者的无私奉献,我们何时能学修到这部论典也不知道。现在懂得梵语的人少之又少,即便带拿来古本,也未必会被广弘。而且印度佛教经历了伊斯兰教多次毁坏,这本经能否保存至今也不好说。
我们从唐朝时便得到这部大法,也是殊胜的因缘。大家应再三忆念感恩般剌密谛尊者,随学他的这种弘法精神。
楞严经的重要性
宣化上人开讲《楞严经》前说:“在佛教里,所有的经典,都很重要,但是楞严经更为重要。凡是有楞严经所在的地方,就是正法住世。楞严经没有了,就是末法现前。楞严经是佛的真身,楞严经是佛的舍利,楞严经是佛的塔庙。所有的佛教徒,必须拿出力量,拿出血汗来拥护这部楞严经。”
《法灭尽经》云:“首楞严经、般舟三昧先化灭去,十二部经寻后复灭,尽不复现,不见文字。沙门袈裟自然变白。”就像《中观庄严论释》中讲的,当佛法接近隐没时,出家人的袈裟染不了色,头发剃不掉,只能用牛皮反过来当做红色袈裟。那就是《楞严经》消失的时刻。如果《楞严经》消失,佛教三藏十二部将次第隐没,最后佛法会真正衰败。
憨山大师说:“不知法华,则不知如来救世之苦心。不知楞严,则不知修心迷悟之关键。不知楞伽,则不辩知见邪正之是非。此三经者,居士宜深心究之。”《楞严经》就是破迷的。不管是居士还是出家人,这部典籍应被广泛学习弘扬。
圆瑛法师(是近代中国佛教协会第一任会长),他在24岁时第一次看到此经,生起极大的信心,并发愿一定要好好学修、广泛弘扬。他在读经中遇到很多疑惑。每遇到疑惑就写小条子,贴在禅房中。44年中他不断祈祷研究这部经典,到68岁时,房间的一个问题也没有了。因为每当遣除一个问题,就撕掉一个条子……最后所有的疑惑都没有了。于是,他开始撰著《大佛顶楞严经讲义》。
这个讲义文字虽不像白话文通俗,但内容详尽、义理分析贴近现代人思维,容易让人受益。所以憨山大师和圆瑛法师的讲记,我们都应好好阅读研学。
《大智度论》云:“首楞严三昧者,秦言健相(勇猛英勇义),分别知诸三昧行相多少深浅,如大将知诸兵力多少。复次菩萨得是三昧,诸烦恼魔及魔人无能坏者。”什么叫楞严三昧?就是勇猛英勇禅定之义。
这就是《楞严经》的简单提要。
课后思考题
1、《楞严经》怎么被带来中国?
2、《楞严经》在汉地弘扬的历史如何?
3、《楞严经》在藏地的弘扬情况怎样?
4、《楞严经》是属于哪一宗派的典籍?
5、有没有更多的证据,能更充分地证明《楞严经》不是伪经,而是真经?
文字 | 宝贝组合
排版 | 一心一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