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达吉堪布】若能受持不杀生戒,发愿很容易实现
佛经中说:“戒杀之补特伽罗所发何愿皆会实现。”因此,若能受持不杀生戒,则不管发愿往生极乐世界,还是发愿利益众生,都很容易实现。在座的道友都欲求往生极乐世界,如果有些人以前造过杀业,首先一定要忏悔罪业:一一忆念自己造的杀业,再以猛厉的悔恨心念诵忏悔文;如果以前杀生非常多,无法一一忆念造的杀业,可以这样想:凡是以前造的杀生罪业,一切均在上师三宝前发露忏悔。清净往昔的杀业之后,再从内心深处郑重立誓:今后再也不杀任何众生。在此基础上,若发愿往生极乐世界,则毫无怀疑必将如愿往生。
道友们一定要懂这些道理,如果不懂这些道理,一边口中念阿弥陀佛,一边毫无顾忌地杀蚊子、苍蝇、蟑螂,这是绝对不可能往生极乐世界的。修持净土法门的人要切记:只有断除一切杀生的行为,在此基础上精进念佛,方有往生净土的机会。《佛印禅师戒杀文》中说:“贪他一脔脔还他,古圣留言终不伪,戒杀念佛兼放生,决到西方上品会。”“脔”是指切成一块一块的肉。禅师苦口婆心地劝诫我们:不要贪执众生的血肉,如果贪执众生的血肉,现在你吃他身上一块肉,将来也得用自己身上一块肉还他,这就是古圣先贤留下来的甚深教言,这个道理是永远也不会欺惑的;因此奉劝各位,从今以后戒杀、放生并且念佛,这样必定会上品往生到极乐世界。
这里有一个问题:本来佛经中说杀害一个生命的罪业都是非常深重的,那为什么有些人以前杀过很多众生,后来通过一念忏悔就能清净这些罪业,甚至往生极乐世界呢?对于这个问题,在《那先比丘经》[ 《那先比丘经》:佛陀圆寂后,有一位名叫弥兰的国王,他与那先比丘进行了佛法方面的问答,这部经典就是他们之间的问答记录。在这部经典中,那先比丘以种种比喻善巧地回答了国王对佛法的诸多疑问,讲了许多非常殊胜的道理。]中有很好的答案。
弥兰国王曾经问那先比丘:“你们沙门说,有人在世间造恶业一百年,临终前在短暂的时间念佛忏悔就能获得解脱,我不相信这种说法。你们沙门还说,一个人平时没干过什么坏事,仅仅杀害一条生命,死后就会堕入地狱,我也不相信这种说法。”那先比丘问弥兰国王:“比如一个人拿一块小石头放在水面上,这块石头是浮在水上还是沉入水中?”国王回答:“沉入水中。”那先比丘又问:“如果拿一百块大石头放在大船上,船会不会沉没?”国王回答:“不会沉没。”那先比丘便以此理启发国王:“一百块大石头虽然沉重,但因为船的浮力而不会沉入水中,同样的道理,虽然有人一辈子造恶业,但临终时依靠念佛忏悔,不但不会堕入地狱,反而能往生天界。就像小石头入水即没一样,有些人由于不知道念佛忏悔,所以仅以一个恶业也会堕入地狱。”弥兰国王听后茅塞顿开,连声赞叹:“善哉!善哉!”
大家应该知道,善法有不可思议的力量,即使罪业再深重的人,只要能诚心悔过,精进行持善法,再发愿往生极乐世界,也会有往生净土的机会。喇拉曲智仁波切说:只要能忏悔以前的杀业,发誓不再杀生,并发愿往生极乐世界,则必定能如愿以偿。莲池大师在《戒杀放生文》中也说:放生兼念佛可以增长福慧,最终能往生极乐世界。
——恭摘自索达吉堪布《藏传净土法》
回向偈
文殊师利勇猛智,普贤慧行亦复然,
我今回向诸善根,随彼一切常修学。
三世诸佛所称叹,如是最胜诸大愿,
我今回向诸善根,为得普贤殊胜行。
-普贤菩萨行愿品
每日箴言
太阳照耀每一个人,不会有分别;镜子映现每一个人,不会有取舍。我们的心也是如此,只有摘除一切“凭主观喜好对事物评判好坏”的标签,才能爆发出本有的潜质,彻见最真实的自己。
——索达吉堪布
本月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