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师开示】一生中,有多少时间在享受,多少时间在痛苦?
少无生财力,及长怎享乐?
财积寿渐近,衰老欲何为?
孩提时代,自己没有能力赚钱,所以不具享乐的条件;壮年之时,为了积聚钱财而忙碌,故没有享乐的时间;老态龙钟的时候,精力不充足,因此没有享乐的能力。
大家都知道,人在尚未成年时,一直忙着读书,再加上年龄没有成熟,无有积聚财富的能力,在财力不允许的情况下,怎么会有享乐的机会呢?刚才也说了“无酬不可得”,学生哪里有很多钱啊?
在《论语》中,孔夫子把人从十五岁到七十岁之间,分了几个不同阶段,比如十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七十而从心所欲等等。人在15岁左右,要一心立志于学习;30岁要安身立命,做各种事业;到了40岁,会不为世间所诱惑;70岁的时候,心比较宽容,做任何事情都会圆满。
说是这样说,但实际上,现在人有这样的精力、智力、体力也很困难。许多人在少年时,身体还没有成熟,想享受一些欲乐也不可能;成年后虽然有了钱财,但是没有时间,天天为了事业而操劳;到了老年,自己筋疲力尽,已经没有力气了。人们执著于幸福美满的生活,但这种生活有没有快乐可言呢?成过家的人恐怕最清楚。
人还没有结婚时,认为结婚最快乐,如同往生极乐世界一样,但真正结了婚之后,每个人的脸色上,好像写满了痛苦和无奈。尤其是女人生了孩子后,几十年中要为之服务,不但成了丈夫的仆人,而且成了孩子的仆人。同时还要应酬亲戚朋友,今天这家的人死了,明天那家的人要结婚……一个月的工资安排下来,所剩的寥寥无几。尽管自己很不想去,但不去的话,大家说你不近人情;去的话,诸多苦恼由此而生。所以回顾自己的一生,有多少时间在享受欲乐,多少时间在饱尝痛苦?
圣天论师说:“壮年自所作,老时不乐彼。”年轻时所追求的感情,老了以后不会再有兴趣了。当然,这是就大多数人而言,也有极个别的人,人老心不老,正如藏地俗话所说:“白发苍苍的老人也会发疯的。”南京有一个车管所长,虽已年近花甲,居然包养了13个情妇。有如此光耀的情场资本,使得他自豪不已,常在熟人面前情不自禁地自我炫耀:“《红楼梦》有金陵十二钗,我呢,有金陵十三钗……”得意之情溢于言表。
最近有一位著名的科学家,以82岁的高龄,娶了一个28岁的妻子,人们对此褒贬不一。不过我觉得这个年龄很凑巧,一个是82,反过来就是28,这样也挺好的。
总之,世间人的生活非常痛苦,为了赚钱,从早到晚忙忙碌碌、四处奔波,如宣化上人所说:“在家人很可怜,整天为贪欲而奔波,正是所谓的风餐露宿,披星戴月。”在这里,也不是说在家人不好,而是提醒他们,应将佛法的道理融入生活的点点滴滴,仔细体会佛陀所说的“一切感受皆为痛苦”。如果经常思维佛陀及高僧大德们留下来的殊胜教言,自己一定会得到不可言说的受益。
恭摘自索达吉堪布
《入行论广解》
回向偈
文殊师利勇猛智,
普贤慧行亦复然,
我今回向诸善根,
随彼一切常修学。
三世诸佛所称叹,
如是最胜诸大愿,
我今回向诸善根,
为得普贤殊胜行。
-普贤菩萨行愿品
每日箴言
人活在这个世界,不仅是为自己而活,最好还能多多少少为身边的人和其他众生做一点有意义的事情。
——《生命科学与价值观》
本月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