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解读|《佛说稻秆经详解》05:正论之四
本期摘要|Table of Contents
十二缘起,是佛教人生观的一部分。
痛苦的来源是什么呢?
🌾
“所谓无明缘行,行缘识,识缘名色,名色缘六入,六入缘触,触缘受,受缘爱,爱缘取,取缘有,有缘生,生缘老死、愁叹、苦、忧、恼而得生起;如是唯生纯极大苦之聚。”
十二缘起,是佛教人生观的一部分。佛教讲六道轮回,包括前世今生是怎样产生的,人类以及一切有情众生是怎样诞生的,等等。相对于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佛教对此有独到的见解。假设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能够成立,充其量也只能解释生命肉体的部分,而无法解释意识从何而来,向何而去。
佛教的独到见解是十二缘起。十二缘起关系到一个生命流转的整个过程,它包括十二个环节,或者十二个阶段。一种解释是,这十二个阶段涵盖了过去、现在、未来三世;也有一种解释是,这十二个阶段覆盖了前世和今生,而没有包括来世。它解释了我们今生为何为人,我们的意识、世界为何呈现出现在的样子,以及上述问题在前世的“因”是什么。
十二缘起的第一支,是无明。“所谓无明缘行”,行是第二支,因为有了无明,故在无明当中产生了行。“行缘识”,以行作为因缘,进而产生识。“识缘名色”,以识作为因缘,又产生名和色。“名色缘六入”,从名色中产生六入。“六入缘触”,六入中产生触。“触缘受”,由触产生受。“受缘爱”,由受产生爱。“爱缘取”,由爱产生取。“取缘有”,由取产生有。“有缘生”,由有产生生。
然后由“生”产生什么呢?“生缘老死、愁叹、苦、忧、恼”——老、死、愁、叹、苦、忧、恼都是痛苦的不同形式。“而得生起”,意思是前前为因,后后为果,有了前面的因和缘,必然产生后面的果。
再如,花由一粒种子逐渐变成一朵花,一直到它最后凋零,这一过程中也有十二缘起。又比如,地球从诞生到最后爆炸毁灭,其间也会经历十二缘起。当然,这与生命的十二缘起有些差异,但万事万物都有一个演变的过程,这个过程就叫缘起,它是事物内在的变化规律。
“如是唯生纯极大苦之聚”。“纯”,即纯粹。这句话的意思是,轮回中的诸多感受,都纯属于痛苦,包括生老病死在内的各种极大痛苦聚在一起。
那么,痛苦的来源是什么呢?虽然其中有许多因缘,但它的源头就是无明。我们的生命,其实就是在这样一个以无明作为开头,以极大的痛苦作为结局的轮回当中循环。在这个循环中,除了一些来去自如的证悟者,其他众生,无论是人、动物还是天人,无不是从无明中诞生,而后在痛苦中死亡。
诞生的因缘是什么呢?第一是无明,第二是欲望。欲望与前世有关,由于眷恋某个对境,再加上其他诸多因缘,就会投生到此处。这个过程中间有许多环节,也就构成了十二缘起。十二缘起按次第循环,就称为轮回。从无明开始,在痛苦中结束,如此周而复始、辗转不息,轮回就是这样无始无终。
以上简要介绍了缘起。
下期预告|Forthcoming
要让轮回停下来,就必须摧毁无明。
一定要争取在这一生中证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