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届净土学习笔记丨《藏传净土法》第93课
讲解笔记
编辑:定解D13
审核:定解D11
科判
食财亲友朋,无常如梦幻,愿毫无贪恋。
本课重点
1.了知贪执亲友、钱财、饮食、资具等的过患。
2.发愿断除一切贪执。
本课难点
如何断除贪执,并贯穿在实际修行中。
本课脉络
1.如何才能顺利往生极乐世界。
2.贪执亲友、钱财、饮食、资具等是往生极乐世界的障碍。
3.作为修行人,我们应该如何断除贪执。
脉络展开
一. 如何才能顺利往生极乐世界
1.为了顺利往生净土,我们应该发愿:愿我不贪执饮食、财产、亲友等世间的一切。
2.认真闻思修心才能和佛法相应。
上师教诫闻思修佛法时应注意的几点:
①学佛不要满足于形式和表面,要在佛法上面下一番工夫,真正感受到佛法的殊胜性,以善法功德庄严自身。
②以欢喜心、恭敬心、利他心听法。
③在听法的过程中,不要有厌倦心、满足心,更不要有傲慢心,应以清净心来接受佛法甘露。
④以感恩心等(值遇佛法很幸运)精进学佛。
二.贪执亲友、钱财、饮食、资具等是往生极乐世界的障碍
1.通过公案宣说贪执的过患。
①贪执亲友,死后将转生为亲友身边的魔鬼、旁生等可怜众生。
【公案】一个居士生前精进修行,因死时对妻儿生起贪执之心,死后转生为妻子鼻子里的小虫,后经阿罗汉为其说法后才超升天界。
②贪执饮食,死后会因此而遭受痛苦,内心不会寂静。
【公案A】老僧人生前贪执牛腿,死后总有狗追牛腿,后找到牛腿将其烧焦烟做佛事才平安无事。
【公案B】夭折小孩的神识一直贪执酥油桶里的烧饼,具证上师用烧饼烧焦烟做回向才超度他。
【公案C】印度沙弥贪爱奶酪,死后变成奶酪上的一只小虫。
③贪执钱财,也有很多过患。
【公案A】寺院监院死后现形,总去摸地藏王菩萨的华冠,后被发现里面有八十两银子,僧人用银子做佛事后,他才没再出现。
【公案B】舍利子尊者因往昔吝啬又贪执七个金瓶,数万年转生为毒蛇缠绕金瓶,后生起厌离心,想用金瓶供养僧众,在佛陀帮助下,将七个金瓶全部供养,欢喜死去后转生到三十三天。
【公案C】僧人贪执银币,将其藏在墙壁里,死后变成蜘蛛在银币上爬来爬去,后被一屠夫(有隐藏的大成就者)一口吞下而超度。
④贪执资具,有很多过患。
【公案A】比丘贪执自己的钵盂,死后转生为毒蛇,因贪执一日之内燃起几次大火——嗔恨之火、森林之火、地狱之火。
【公案B】比丘贪执松耳石,死后转为青蛙紧抱松耳石,别人只能往其身上浇开水才能拿到。
【公案C】藏地一老人因生前贪执松耳石,死后转为松耳石上的小虫,将松耳石供养超度上师后,他才得以解脱。
【公案D】比丘贪执法衣而转生为毒蛇。
【公案E】萨巴的妻子因贪恋自己的美貌,死后转生为毒蛇,在自己尸体的口鼻中钻来钻去。
【公案F】牧童贪执自己的石簧,死后转生为床下的一条石簧蛇。
【公案G】老人贪执打火器,死后转成乌龟,火铁的两端分别刺入乌龟的头部和尾部。
2.为何无贪者的生活非常快乐?
①佛法融入了他们的相续,内心贪执的疙瘩解开了,所以痛苦也就自然而然息灭了。
②贪欲是一切痛苦的根源,许多人刚开始觉得对人和物的贪执是一种快乐,可是这种快乐很快就会转变成痛苦。
三. 作为修行人,我们应如何断除贪执
1.认识到世间的一切都是无常的,如幻亦如梦,亲友就像市场上集聚的客人一样,迟早都要各奔东西,放弃对他们的贪执。
2.随学好的修行人(佛陀、莲师),放弃世间的享受,选择修行佛法之路。
3.发心求解脱,即便因暂时的违缘而舍弃家室,当遇到善知识和佛法后,通过修行也可获得成就。
4.追求内在的寂静,不贪执饮食,把心思放在帮助别人身上。
5.将佛法融入到自相续。
6.对自己贪执的东西,要么生前处理掉,要么死时不想它。
7.贪执任何事都很危险,努力断除一切贪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