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声读物 附录六| 《做才是得到》是否需要先了解怎么放下,再去放下呢?
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微信:athenatang1001
公众号: 動物樂傳心
《做才是得到》
作者:索达吉堪布
愿人人都能成就所愿:
索达吉堪布精彩开示录
48 是否需要先了解怎么放下,再去放下呢?
问:佛教有句话叫“看破、放下、自在、随缘”,那么,是不是我们需要先了解一下宇宙人生的真相,再去放下,才能做到自在、随缘呢?
堪布答:不了解佛教的理论,一开始就想看破、放下,是不太现实的。而且,“放下”也不能一概而论,比如行持善法、断除恶法,这些就不能放下,否则,很容易变成善恶不分,误入可怕的歧途。
其实,看破、放下,是修行比较高的一种境界。如果真达到了这种境界,对世俗完全看破了,那出家也可以、不出家也可以,一切都自在随缘,没有任何执著。
但如果是一个初学者,没有系统地学过佛法,也不知如何对治自己的烦恼,光是喊这样一个口号,在日常生活中却是烦恼、执著一大堆, 这可能会有点矛盾。
所以,能否做到这一点,需要分个层次。
49 佛教是否对行为的后果不够注重?
问:佛教讲用利他心来指导我们的行为,明显强调行为的动机。这样,是否对行为的后果不够注重呢?
堪布答:做任何一件事情,“因”才是最关键的。“因”好了,“果”自然就好;“因”不好,“果”也不可能好。就像农民种庄稼,种子颗粒饱满的话,才能结出沉甸甸的果实。同样,行为的动机正确了,行为的后果才会圆满。
所以,佛教中强调动机,并不是不注重后果,而是最有智慧的注重后果。
当然,有时候自己发心非常好,但事情却没有成功,这不是对结果不重视,而是由于因缘不具足。
50 企业家在利益与道德之间如何抉择?
问:我是做投资的,前不久刚接触了一个企业家,他遇到了利益与道德之间的抉择问题:
现在的市场充满竞争,他的产品用的原材料,如果对人体健康等方面合格,成本就比别人高出三到四倍。原来他的基础不错,是从房地产商转过来的,有一些资金积累,所以最初觉得要保证对人体的安全,一直坚持这样的理念。
但在市场两年之后,他发现自己的成本比别人高,而这种产品做出来之后,顾客在使用时,短期内又体现不出来产品的优势,从而导致企业很难再维持下去,现在只好也用对人体有害的原材料了。这样一来,他的成本就降低
了,从今年6月份起,资金就有了明显的好转。
我想请教一下,像他这样的企业家,在面临如此困境时,应该怎么选择才是对的?
堪布答:如今这样的现象比较多。但若仅仅是为了自己盈利,就不考虑大众的健康,这样肯定特别过分,逐渐是会受到报应的。
一个人不管在什么行业工作,这一辈子中,尽量不要去做危害其他众生的事。若能如此,就算你的待遇不太好、钱赚得不太多,至少也会心安理得,生活过得比较清净。
当然,完全清净的话,对凡夫人来讲也不太可能。毕竟现在这个社会,很多人无恶不作,我们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有时候的起心动念,难免会与恶业相连。但即便如此,也绝对不能故意去损害众生!
现在的很多不良现象,我们没有能力去一一揭露或制止。但你们有些人,以后肯定会有能力,有这方面的实力。所以,每个人一定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如果你的人生方向没有定准,今后就很容易危害社会。
51 学生学习知识的同时,积累福报有何必要?
问:对一个学生而言,在学习知识的同时,积累福报有何必要呢?
堪布答:作为学生,首先,学习知识是很关键的。然后在此基础上,若能行善积福,这是十分明智的选择。
前世没有福报的人,今生一切都会不顺利,运气也非常差。所以,古籍中说:“精勤如山王,不如积微福。”只有精勤地积累福德,做任何事情才会事半功倍,否则,仅仅是依靠精进努力,不一定就能如愿以偿。
就如同有些学生考试,福报不够的话,平时学习成绩再好,结果也考不上。所以,积累福报非常重要。佛陀也说过:“具有福德者,所求皆如愿。”
对你们学生而言,倘若造了很好的福德,即使没有特别勤奋,学业也会很容易成就,同时依靠福德力,心中的智慧能够自然开启。一般来说,有了前世的福德之果,再加上今生的努力学习,人生的前途就会很美好。同样,依靠这样的因缘,自己的上半生、下半生,乃至未来的生生世世,也会非常幸福快乐。
因此,长期护持这样一颗善心,以及上供下施的善举,并如理如法地行持,这一点极为关要,请大家牢记!
52 学佛是不是只要会念经就行了?
问:我是一名藏族人,父母都是佛教徒,在父辈的影响下,我从小就会背诵一些经文,例如《二十一度母赞》、莲花生大士教言等。我认为,一个人年轻的时候,在不影响学业和工作的情况下,背诵一些经文,是种很好的习惯。请问,您对此有什么看法?
不过,与此同时,许多人最缺少的是什么呢?就是没有了解这些经文的意义。如同汉地很多人去寺院只是求保佑,对佛教的真理却一无所知。同样,藏地也有很多人,包括一些知识分子,从小就信仰佛教,可是让他解释一下《二十一度母赞》的内容,好多人都讲不来,这一点是非常遗憾的。
所以,我们学习佛法,不能只停留在理论上,也不能只会念念经。汉地有些老太太很会念“南无阿弥陀佛”,我们藏地人也会背《二十一度母赞》,这些听起来很舒服,但如果不解经义、不懂内容,就会与真正的佛法相隔千里,根本无法一窥其堂奥。所以,理论与修行结合起来学习佛法很重要。
这是藏地的一种传统。如果在自己的人生中,随时随地多念这些经咒,无形中就会化解许多危难,增上各种吉祥。
53 学佛后什么是真正的境界?
问:生活已经很苦、很烦恼了,但有些人学佛之后,反而变得比以前更加执著或偏执了,他们修法是不是有问题?
堪布答:学佛是否有境界,关键看自己的烦恼是否减轻了,利他心是否增上了。
54 学佛没毅力怎么办?
问:我对生活的一些琐事很懊恼,经常心烦,但学佛又没毅力,总是三分钟热情,怎么办?
堪布答:要想制伏自己的心,灭除一切烦恼,修行很短的时间、只看一两本书,是远远不够的。就像一位重病缠身的病患,仅仅服了几颗药,便希望自己大病痊愈、健康如初,这无疑不太现实。所以,需要长期学习佛法,这样才能慢慢改变自己。
55 想修行,但没时间怎么办?
问:平时没有太多时间,应该如何修行?
堪布答:每天只要抽出一个小时,甚至半个小时,持之以恒地坚持修行,久而久之也会有效果。
56 学法和实修哪个更重要?
问:作为学佛的初学者,学习教义和实地修行哪个更重要?
堪布答:先学习教义,再实地修行,次第不能混乱,二者缺一不可!
57 修“自他交换”有危险吗?
问:若有非佛教徒、未皈依的,教他们修学自他交换法,有任何危险吗?
堪布答:没有危险,这是最有价值的换位思考。
58 念莲师心咒时专注在哪儿?
问:我一个人静下来念莲师心咒时,注意力是应集中在自己的声音上,还是集中在面前的莲师像上?
堪布答:最好是专注在莲师像上。
59 转经轮转反了怎么办?
问:我有一个朋友,她去了拉萨,转经轮转反了,回来碰到很多违缘,然后她对佛法就很敬畏。请问,转经轮转反了该怎么办?
堪布答:转经轮一般都要顺时针转,逆时针的话,确实有很大过失。如果她想要弥补,逆转了多少圈,再顺转多少圈就可以了。
一起阅读
我们现在启动爱心读书计划
学习内容:《你在忙什么》、《八万四千问》、《修行百颂》等著作
我们的希望:每位参加学习的小伙伴在学完一本书后,能够发表200字以上的心得体会
我们的奖励:参加阅读3本书及以上者,奖励精美佛像一尊。参加阅读1-2本书者,奖励平安结或金刚结一个。以上加持品均会请高僧大德进行加持
大家可邀朋友一起参加,加持品有限,请快快行动哟
每天学习一点点,为自己的心灵充充电、减减压。
詳細可以加紫瑩查詢
随喜关注
紫莹居士微信:athenatang1001
紫莹居微博: https://weibo.com/u/598920426
老中青义工协会网站: www.macaulonglife.org
老中青公众号:macau_longlife
动物乐传心公众号:bodhichitta
世界绿色健康研究协会公众号: GHWAZX
Facebook:动物乐传心
喜马拉雅_FM:紫莹心连心
- 未完待续 -
—— 动物乐传心 ——
随喜大家转发
图文|网络
编辑|Vivien
以上内容以公益分享为主,文中内容、图片、音乐源于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