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圆满心性休息92 | 依靠TA,刹那间就能圆满数劫的二种资粮
传讲时间:2015. 9 .14
丙五、行菩提心之利益:
行心利益更无量,真实行持遍布故,
“行心利益更无量,”在愿菩提心和行菩提心当中,行菩提心的利益是更大的。前面讲了,仅仅是缘众生痛苦的愿菩提心就有那么大功德;下面讲,行菩提心的利益更是无量无边,《入行论》当中也是这样讲的。
《入行论》:“仅思利众生,福胜供诸佛,何况勤精进,利乐诸有情?”
“真实行持遍布故,刹那行持遍胜心,圆满数劫二资粮。”为什么呢?因为行菩提心是真实行持,而且这种行持遍布所有众生。所以,刹那行持行菩提心就能圆满数劫的二种资粮。
我们经常讲大悲商主的公案,实际上,大悲商主不仅有发心,而且在实际行为当中也去行持了,就算知道自己会堕入地狱也无所谓。这个公案在《大密善巧方便经》和《宝积经》当中也有。
实际上,密宗里面的“降伏”跟显宗公案中大悲商主的行为比较相同。在汉传佛教的有些经文中,是将“大悲商主”译为“大悲导师”,但公案的内容是一样的。
《大方便佛报恩经》中还讲了一个公案。有一个婆罗门子与五百人结伴出行,途经五百个盗贼出没的地方,即将遇难。其中一个负责打探消息的盗贼跟婆罗门子是好朋友,就给婆罗门子报信说:“今天晚上你和那五百个人会遇难的,你自己要提前离开。”婆罗门子想:“这个朋友对自己很好,好心好意地给自己报信。但是,如果我把这件事告诉那五百个同伴,他们就会一起来杀他,这样的话,那五百个同伴就会堕入三恶道感受无量痛苦,非常可怜;如果我不告诉同伴,那些盗贼就会一起来杀害他们,那些盗贼又会堕入三恶道感受无量痛苦。”想到这里,婆罗门子就把报信的盗贼杀了,宁愿自己堕入三恶道。
从世间角度来看,这件事好像有点说不过去:别人好心好意地给你报信,你却把他杀了。但实际上并非如此。
后来,婆罗门子告诉五百个同伴:“这个人是我的好朋友,但我把他杀了。”他们问:“你为什么杀他?”他说:“如果我不杀他,你们五百个人就会遇难。我杀了他以后,我肯定会下地狱的,为了报答我的恩德,希望你们发菩提心。”于是他们都发了菩提心。
《大方便佛报恩经》:“尔时贼中复有一人。先与是婆罗门子亲善知识。以亲善故先来告语。善男子。当知于初夜时当有贼发。当时愦闹恐相伤损。故来相告语。汝密自作方便。远舍而去勿令伴知。尔时婆罗门子闻此语已。譬如人噎既不得咽又不得吐。欲告语伴。惧畏诸伴害此一人。若害此人惧畏诸伴没三恶道受无量苦。若默然者贼当害伴。若杀诸伴贼堕三恶道受无量苦。作是念已。我当设大方便利益众生不自为己。三恶道苦是我所宜。思惟是已。即便持刀断此贼命。使诸同伴安隐无为。尔时众伴异口同音而作是言。大婆罗门子。卿是胜人。亦是纯善之人。云何今日作此大恶。尔时婆罗门子。胡跪合掌心生惭愧。而我今日不应作恶。为利众生及诸同伴。尔时众伴复作是言。汝自杀人于我何益。答众人言。此是恶贼欲谋害众伴。为是伴故断此人命。令伴安隐还家。而我罪报甘受地狱。尔时五百伴人举声大哭。悲喜交集而作是言。天下所重无过于命。所畏无过于死。所以然者。一切众生皆舍金银珍宝国城妻子衣服饮食为救身。命我等众伴便为更生。作是语已。此婆罗门子。为众生故不辞众苦及三恶报。我等今日当念重恩。报重恩者。今当速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作是语已即令发心。尔时五百群贼复作是言。卿是胜人纯善之人。云何乃能作是大恶。婆罗门子言。我诚知不应作是大恶。为欲利益一切众生。并护汝等身命故。尔时群贼而作是言。卿自杀人于我何益。时婆罗门子报诸贼言。我先知汝等在此。但我默然。不告语国王及我诸伴。以是故令汝等身命安隐。尔时诸贼闻是语已而作是念。我等身命便为更生。即前合掌向是童子。善哉大士修大悲者。愿敕我等何所作为。答曰。我所作者。唯当速发无上菩提之心。尔时诸贼为报恩故。寻声即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然后,他又去了盗贼住的地方,对剩下的四百九十九个盗贼说:“我已经把你们当中的一个人杀了,我希望你们不要再干这样的坏事,不然生生世世都会非常痛苦的。”通过他的劝说,这四百九十九个盗贼也发了菩提心。
对于这个公案,《大方便佛报恩经》跟《宝积经》的说法稍微有点不同,这个婆罗门子跟大悲商主是同一个人还是不同的人,不是非常清楚。但不管怎么样,这些都是佛陀因地的一种示现。
我们以前也经常引用世尊因地(星宿婆罗门)和婆罗门女的公案,如果真正有利他心,以大智慧和大方便摄持的话,那么降伏也好、贪心也好,不但不会构成罪业,反而会成为积累资粮的因缘。这一点大家也要很好地去思考。
而且,降伏、双运并不是藏传密教当中独有的做法,其实在显宗当中,如果智慧到了最顶点也会有的。但是一般凡夫人的确不能做,如果做的话,就很可能掺杂自私自利的心。有了自私自利心,修行是不会成功的,这个道理大家应该明白。
丙六、圆满资粮之理:
三大劫等诸说法,义为速圆或久圆,
“三大劫等诸说法,义为速圆或久圆,”显宗当中经常讲三个阿僧祇劫后能成佛,如果真的这样算,那要经过无数万年才能成佛,这个时间是非常长的。但是三个阿僧祇劫、七个阿僧祇劫、三十三个阿僧祇劫等说法,其实际的意义是:有些人在很短的时间内会圆满资粮,从而获得即生成就,这在禅宗当中也有,在密宗当中也有;而有些人确实要经过久远的时间才能圆满这些资粮。
“一生解脱依智力,”因为人的智力不同,有些人能够在一生当中获得解脱。
《宋高僧传》中讲,有一个人从小智力出众,12岁出家,后来去向大寂上师求窍诀。他问上师:“‘心即是佛,佛即是心’的道理是怎么样的?”大寂上师给他讲了很多直指的窍诀,于是他当下开悟。他就是在一生当中依靠自己的智力获得解脱的。
在《宋高僧传》和禅宗的公案当中,有非常多即生成就、即生开悟的人。所以,三个阿僧祇劫等说法实际上是根据不同人的智力而言的:有些人需要三十三个阿僧祇劫,有些人需要七个阿僧祇劫,有些人需要三个阿僧祇劫,有些人连三个阿僧祇劫也不需要,在短暂的一生当中就可以获得解脱。
如果有人说即生成就不合理,那他可以看看无垢光尊者的观点:“一生解脱依智力”,能否在一生当中获得解脱,其实是取决于智慧的力量。
“方便精进及胜智,”修持的时候,需要方便、精进和胜智。有些人具有方便方法,就像大悲商主一样;有些人非常非常精进,在短短的一生当中把好几生的事情全部做完了;有些人的智慧非常超胜,无论是天生的智慧还是后天的智慧,都特别殊胜。
“以此三者而修持,则有无上广大力。”通过修持这三者,有些人确实能在短短的时间当中成就。他们有无上的力量,有了这种力量以后,解脱是非常容易、非常快速的。所以,所谓的阿僧祇劫也并不完全是无量无边的,有因缘的人在短短的时间当中都可以成就。
我们应该把这些经论学好,一定要懂得这些道理。现在在汉地也好,在藏地也好,很多佛教徒都是迷信者。虽然他们有信仰,也皈依了,也做供养,但是很多人都不知道佛教是一种智慧,是一种教育。没有受过这些教育的话,遇到问题的时候确实会产生很多邪见。
其实,我们佛教不像其他宗教那样全部依靠信心来接受,而是既要有信心,也要有智慧,而且更重视的是智慧——有了智慧的话,怎么样去观察,它也不会不究竟。
从小接受佛法教育是很重要的。现在在很多道场里面,有些上师讲经说法时非常讨厌小孩参与,有些同修共同学习的时候也规定,所有的孩子都不能带到道场来,因为他们会哭、会闹、会调皮的。
但我不建议这样,大家可以修一点安忍心。其实,从小感受佛教熏陶是最重要的一种教育,孩子跟妈妈爸爸一起去听课是很好的。我到老乡那边去的时候,特别喜欢他们把所有的孩子都带过来。藏地的孩子也比较多,有时一个人就带五六个孩子,怀里抱一个、背上背一个,左手牵一个、右手拉一个,再让大孩子在前面领路——虽然藏地也搞计划生育,但在这方面的贡献还是比较大的。很多孩子一起来的话,我还是很愿意。虽然孩子有时候会哭,但我们可以把他的哭声当作歌声,也可以把他的调皮想成跳舞。一边讲课、一边听歌、一边看舞,可以享受很多节目,也是有意义的。
更重要的是,如果孩子们从小就接受佛教教育,长大之后就不会像有些半路出家的人那样,从小接受了很多唯物论的思想,根深蒂固、转变不过来——虽然身上穿着袈裟,头已经剃得非常光、非常亮,但是内心当中还是有各种各样的习气种子,这些都不是很好的。
所以,我还是建议孩子们从小就听课,虽然他们听不懂,但是处在佛教团体当中也是很有意义的。
丙七、当生欢喜之理:
此乃悲心之果树,肩负有情之重任,
“此乃悲心之果树,肩负有情之重任,”意思就是说,菩提心的根本是大悲心,菩提心相当于大悲心的果树,这样的菩提心肩负着度化众生的重任。
“梵等世间前皆无,为己梦中尚未梦,”而世间的梵天、帝释天、国王、国家总统,都没有这种菩提心。
潘基文有没有菩提心?可能没有。我看奥巴马也肯定没有菩提心,可能他连梦中都没有想要度化众生,最多是想我们美国怎么怎么样。也不好说,也许他是佛菩萨的化现。
“何况利他菩提心,”如果为了自己的利益,连梦中也没有产生过菩提心的话,那怎么会产生真正利他的菩提心呢?根本不会的。
“前无新生当欢喜。”所以,我们现在生起了前所未有的菩提心是非常稀有的,应该感到特别欢喜。
希望大家做任何事情时都先生起菩提心。如《入行论》中所讲,世间的父母、仙人、梵天等都没有产生过菩提心,而我们依靠善知识等各方面的因缘,即生当中有了菩提心,的确是非常稀有的。
《入行论》:“是父抑或母,谁具此心耶?是仙或欲天,梵天有此耶?彼等为自利,尚且未梦及,况为他有情,生此饶益心?他人为自利,尚且未能发,珍贵此愿心,能生诚稀有!”
如果有了菩提心、大悲心的话,哪怕是做很小很小的善行,功德和果报也是非常大的。以前我看过《大丈夫论》,其中说:“悲心施一人,功德如大地,为己施一切,得报如芥子。”如果以悲心对一个人布施,功德也像大地一样,是非常大的;如果为了自己对南赡部洲的所有众生做大布施,所得的果报也像芥子一样,是非常非常小的。
所以,光看善和恶的形象还不能确定其真正的功德。有些事表面上看功德很大,“哇,今天大布施,供万僧斋、千僧斋……”,“我今天花了十万、二十万、八十万……”,但是,如果你不是为了天下所有众生而供养的,功德就不一定很大。如果你用菩提心来摄持,哪怕是给可怜的众生十元钱、二十元钱,功德也是非常大的。所以,用菩提心摄持善根确实非常重要。
佛经中说:福德浅薄的人不会遇到珍宝雨,同样的道理,福德浅薄的人也不会遇到大乘佛法,在无量佛面前做过善事的人,即生当中才会生起菩提心。
表面上看,你们遇到大乘佛法是个偶然的机会。我原来写《智海浪花》(即《没什么放不下》)的时候,很多人说:“我以偶然的机会遇到了上师。”“我以偶然的机会遇到了《入菩萨行论》,因缘巧合……”看起来是偶然的,但也许你在很多世中做过善事,今天才有了这样的机会。
比如一个人很有钱,可能不是今生种下的因缘。表面上看他是一夜暴富,但实际上,在此之前有很多因缘。否则,为什么不是每个人都能发财?
所以,我们在修持菩提心的过程当中一定要有欢喜心。遇到了大乘佛法,遇到了即生当中生起菩提心的机会,确实应该很欢喜。我自己感觉,在即生当中遇到如佛陀般的善知识是我的一个福报,遇到了如宝珠般的大乘佛法也是我的一个福报。虽然菩提心修得不好,但是它对自己的言行举止等很多方面都非常有意义,所以我在有生之年乃至生生世世都不会退转,菩提心这个法是非常重要的。
因此,我们在座的人在这段时间应该好好地修菩提心。
如果各方面因缘具足,我们大概在十一月中下旬或十二月份左右继续讲《大圆满心性休息》,具体时间现在还定不下来。我希望在座的各位以后还要很认真地听。
在这次传讲过程中,有一部分人从开始到现在一直听下来了。我希望下一阶段的课开始时,你们在座的人都还真正地活着,“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这样就不太好。虽然有些人是活着的,但是他“不在线”,或者不在现场的话,也有点让人伤心。希望大家珍惜这个因缘,因为我们大家共同发愿、一起修行是非常不容易的。
另外,《大圆满心性休息》后面部分涉及密法的一些窍诀,如果没有修五十万加行,暂时的确没有办法传授。所以我希望,没有修完加行的人还要继续修。修加行不是那么容易的,这是一种考验,如果你真的想学密法,最好圆满五十万加行。所以在这一两个月当中,大家要尽力地修五十万加行。
如果大家对密法有信心,可以在明年金刚萨埵法会或者其他时间,接受无上密法的灌顶。以后,如果各方面因缘具足,我也想给大家传授智悲光尊者的《大圆胜慧》等其他密法,但条件是,除了极个别发心特别忙的人以外,都一定要真正地修完加行,希望大家对此重视。
颂词背诵打卡
行心利益更无量,真实行持遍布故,
刹那行持遍胜心,圆满数劫二资粮。
三大劫等诸说法,义为速圆或久圆,
一生解脱依智力,方便精进及胜智,
以此三者而修持,则有无上广大力。
此乃悲心之果树,肩负有情之重任,
梵等世间前皆无,为己梦中尚未梦,
何况利他菩提心,前无新生当欢喜。
【知识类】
1、菩提心的本体是什么?请结合比喻说明,愿行菩提心有何区别?按照不同经论中的说法,菩提心产生的因有哪些?
2、如何理解“经过三大阿僧祇劫等获得成就”的说法?能否即生成就的关键是什么?要想迅速获得成就,修持时需要具备哪些条件?
【修行类】
1、愿行菩提心的自性分别是什么?在行持菩提心时,应注意哪些方面?对此你有什么体会?
2、愿菩提心有什么利益?如何以比喻说明?我们应如何行持?
3、行菩提心有什么利益?《大方便佛报恩经》中婆罗门子杀掉送信者的做法是否有些不近人情?你是如何理解的?
【生活类】
1、对于子女从小接受佛法教育,你有哪些好的经验可以分享?
2、遇到修学菩提心等大乘佛法的机会时,如何思维可以生起欢喜心?你打算如何修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