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nnot load image Downloadables
Register Log In Contact Buli
智悲学子 >> 学习笔记|《前行广释》第22课-隐藏窍诀&名词解释 Back

学习笔记|《前行广释》第22课-隐藏窍诀&名词解释

隐藏窍诀


什么样的人才能领悟佛法境界


龙猛菩萨的《般若赞》中有一句是:“您身皆无过,无过者得见。”也就是说,般若佛母是无过失者的行境。的确,佛教最高的无我境界,具足贪嗔痴分别妄念的凡夫俗子难以通达,只有平息了世间之心、不被各种贪执扰乱、遣除了自相续的障碍、拥有最高智慧的人,才能真正趣入。


莲师于末法时代有特殊因缘


现在末法时代,魔障违缘极为猖狂、猛烈。此时,祈祷其他佛菩萨并非不灵验,但因为莲师于末法时代有特殊因缘,出现再大的滔天浊浪,依靠他的发愿和加持,也会全部销声匿迹。像菩提萨埵那样的大菩萨,刚来藏地弘扬佛法时,也遇到人与非人的百般刁难。那个时候,他显现上唯有借助莲花生大士的威力,方才遣除了一切障碍。


传播佛法是每个三宝弟子的责任


因此,我们平时遇到任何人,只要有因缘,就应把佛教的殊胜教义传递出去,让他们接受。不但自己要明白佛教的道理,而且应全力以赴地让身边的人接受佛法如意宝,真正感受到佛教不可思议的微妙法理。我想,这是每个三宝弟子应有的责任。


体会上师的隐藏意思


因此,大家要分析这十八种修法条件是否真实具足。假如一个不具足,表面上问题不大,但它很重要的话,也会让其他条件全都失去意义。例如,倘若你没有趋入佛门,就算其他条件都具足,也没办法修行。

若不明白这些道理,纵然你自认为修行很了不起,是从极乐世界或莲花刹土派下来的,相续中有不可一世的增上慢,恐怕你也只是形象上的佛教徒而已。所以,学习佛法、修行佛法,最重要的就是要懂得次第,而不是奢望一步登天。

上师的表达方式很婉转。什么是趋入佛门?上节课讲到了相似的佛教徒和真实的佛教徒,如果仅仅是求乐救怖的心,没有真正的想出离轮回或者帮助众生出离轮回的心,严格来讲连佛教徒都不是,更别提能真正的修行了。但是这种人往往自视甚高,以为自己是佛菩萨转世,根本没有发现实际的自己和想象中的自己差距有多大。


如何对治暂生缘八无暇


(一)总原则


以前的修行人,完全了解哪些是违缘、哪些是顺缘,一直用正知正念守护根门,所以修法无论遇到什么障碍,始终不会被束缚,而能做到善始善终。我们今后也要如此,不但对违缘要学会分析,更要时时保持警惕。


(二)具体对治


1、五毒粗重——贪心的对治法是修不净观,或如《宝鬘论》所说,用剖析无常和无我来对治;嗔心的对治法是修慈心,或以《入行论·安忍品》里的教言来观察;痴心的对治法,则是观修缘起法……不管怎么样,当这些烦恼刚刚萌生时,要以正知正念及时对治,立即根除,以防毁坏自他一切善根。如云:“贪等烦恼初生时,立即铲除佛子行。”


2、愚昧无知——要对治愚昧无知,必须进行忏悔;同时,还要祈祷智慧本尊;其实,愚者更需要求智慧,即生中若再不好好闻思、求知识,生生世世将难以摆脱愚痴的命运。


3、被魔所持——要对治被魔所持,首先要观察所依止的上师具不具足法相,是魔知识还是善知识?如果是善知识,就要生起欢喜心,并以三喜来依止;如果是魔知识,最初就不能接近他,这是很关键的;断定魔知识、善知识的唯一方法,即是看有无菩提心;当然,上师有没有菩提心,不具备他心通的人很难以彻知,只能从他的行为中略知一二。


4、懈怠懒惰——要对治懈怠懒惰,必须忆念死亡无常。只要一观修无常,发现自己的时间不多了,又岂敢轻易懈怠?


5、恶业涌现——学法一定要有恒心;我们修行遇到大违缘、大障碍时,不要怨天尤人,应当想到这是在消业,务必对因果不虚生起坚信,进而对以往的恶业进行忏悔。


6、为他所转——对被他所转、无有自由的人而言,必须要找一个良策,力求摆脱这种处境。


7、求乐救怖——要对治求乐救怖,就应想尽一切办法生起出离心和菩提心。


8、伪装修法——要对治伪装修法,必须认识到谋求现世利益的过患,进而予以断除。

编写师兄:定解B18

审核师兄:定解B06

档案编号B02022-定解B06-004



名词解释


非人

(杂名)对于人而谓天龙八部及夜叉,恶鬼之冥众,总为非人。法华经提婆品曰:“天龙八部,人与非人。”药师经曰:“无有非人,夺其精气。”(出处:《菩提佛学辞典》)


违缘

指违逆于吾人身心之事缘,如盗贼、水、火等灾难。又作逆缘。与“顺缘”对称。又指将恶师、恶友等遮难(障碍)与诱惑,及诽谤正法等逆事,视作入道之缘者。(出处:《佛光大辞典》第三版)


极乐世界

(术语)界为界别之义明其为极乐之净土,非在秽土之限界者也。(出处:《菩提佛学辞典》)


增上慢

(术语)言我得增上之法而起慢心也。如未得圣道,谓为已得是也。七慢之一。俱舍论十九曰:“于未证得殊胜德中,谓已证得,名增上慢。”法华经方便品曰:“此辈罪根深重,及增上慢,未得谓得,未证谓证,有如是失。”(出处:《菩提佛学辞典》)


根门

(杂语)眼等六根为漏出种种烦恼,入种种妄尘之门户,故曰根门。杂阿含经十一曰:“善关闭根门,正念摄心位。”(出处:《菩提佛学辞典》)


三喜

《功德藏》亦云:“若有财物供上师,身语恭敬承侍事,何时一切亦不毁,三喜之中修最胜。”(出处:《前行广释》第75课)


末法

(术语)正像末三时之一。谓去佛世长远而教法转微未之时期也。法华嘉祥疏五曰:“转复微末,谓末法时。”三时有四说。一说正法五百年,像法一千年,末法一万年,多取此说。(出处:《菩提佛学辞典》)


浊世

(术语)五浊恶世也。阿弥陀经曰:“娑婆国土五浊恶世。”法华经劝持品曰:“浊世恶比丘。”往生要集上本曰:“往生极乐之教行,浊世末代之目足也。”(出处:《菩提佛学辞典》)


本课教证


1、《中观藏论》:“依靠正法光明,了知十八暇满,真正修持佛法,人身方具意义。”(2册P2)


详细观察自己是否具足十八种暇满。……倘若真正具有暇满人身,有了修持佛法的机会,那么活在这个世间上,才有重大深远的意义。

 

【正法】谓正确、真实的道理。指佛所说的教法而言。又称白法(śukla-dharma)、净法或妙法。(中华佛教百科全书)


2、《般若赞》:“您身皆无过,无过者得见。”(2册P3)


般若佛母是无过失者的行境。……只有平息了世间之心、不被各种贪执扰乱、遣除了自相续的障碍、拥有最高智慧的人,才能真正趣入。

 

原文:“您身皆无过,无过者得见,无量无分别,般若我礼敬。”(《般若赞》)


3、《如意宝藏论》:“五毒愚痴魔所持,懈怠恶业如海涌,随他救怖伪法相,暂生缘之八无暇。”(2册P7)

 

暂生缘:指在修行过程中,暂时或偶尔时时或经常出现的修法违缘。


五毒粗重:对怨敌恨之入骨、对亲友爱恋贪执等五毒烦恼十分粗重的人,虽然偶尔会生起修持正法的念头,但大多数时间都被强大的烦恼所控制,而不能修成正法。


愚昧无知:毫无慧光、极其愚痴的人,虽然已经步入佛门,受了居士戒,甚至出了家,但对正法的句义丝毫不能领悟……这种人没有闻思修行的缘分,无法品尝到佛法的美味。


被魔所持:有些魔知识宣扬前后世不存在、因果不存在等邪见倒行……如果被他所摄受,自心将与佛陀的教法背道而驰,入于歧途而无法趋入解脱正道。


懈怠懒惰:尽管渴望学修正法,但每天都懒洋洋的,丝毫也不精进,这样懒惰的人明日复明日,对求学一拖再拖,绝不可能实现修法的心愿。


恶业涌现:罪障深重之人,恶业的大海波涛汹涌澎湃,即使兢兢业业地修法,可是自相续却生不起功德


为他所转:虽有修法的愿望,但由于受到他人控制,而得不到修法的机会。


求乐救怖:有些人最初步入佛门,是为了今生的温饱,或者害怕灾难临头,这种人虽然学佛了,但由于对正法没有深信不移的定解,一旦旧习复苏、故态复萌,又会重操旧业,行持非法。


伪装修法:贪求资具、名闻利养的人,虽在他人面前诈现威仪、道貌岸然,装腔作势地摆出一副修行人的模样,可是自心所追求的目标唯是今生今世的利益,而距解脱正道有千里之遥。


上述这八种人,无有修行正法的机会。

 

一、五毒粗重:分别是指贪欲心、嗔恨心、愚痴心、嫉妒心和傲慢心很粗重。


二、愚昧无知:愚昧无知就是“毫无慧光”——内心当中没有智慧光明。


三、被魔所持:“魔”是指邪知识。我们修学佛法需要一个引导者,能够引导我们修学佛法的叫做善知识,把我们引向歧途的叫魔知识或者邪知识。


四、懈怠懒惰:懒惰就是拖延、不精进、对正法没有兴趣。和精进相对的一种西方式的懒惰,就是很紧凑的时间安排。


五、恶业涌现:恶业涌现是指前世的罪障很深重。


六、为他所转:这种障碍是身不由己地被他人奴役。古代是地主和仆人,奴隶主和奴隶等;现在受制于上级、工作的环境、家庭成员。


七、求乐救怖:主要是求乐和救怖,为了解救自己的怖畏,追求今生的快乐而进入佛门。


八、伪装修法:外表上看起来是道貌岸然的修行者,在他人面前装腔作势,摆出一副真修行人的样子,内心当中却追求今生今世的目标和利益。(《前行广释》第22课第二次法师辅导,生西法师版本)


4、《如意宝藏论》:“紧缚现行极下劣,不厌轮回无少信,行持恶业心离法,失坏律仪三昧耶,断缘心之八无暇。” (2册P7)


(将在下节课中具体阐述)


5、无著菩萨:“贪恋亲方如沸水,嗔恨敌方如烈火。” (2册P9)

 

对父母、亲友、家属等,时时生起强烈的贪染之心,犹如滚滚沸水般翻腾不息。对嗔恨自己的人、抢夺自己财产的人、毁谤自己的人、与自己关系不好的人,生起熊熊烈火般炽盛的嗔恨,刹那间焚毁了自己的善根。(《佛子行》讲记第一课)


6、如云:“贪等烦恼初生时,立铲除佛子行。” (2册P10)


当这些烦恼刚刚萌生时,要以正知正念及时对治,立即根除,以防毁坏自他一切善根。


众生具有贪嗔痴等八万四千烦恼,在分别念的诱导下,逐渐在相续中串习成熟,积习难改。因而,一定要执持不能忘记善法的正念、经常观察三门的正知之宝剑,一旦烦恼刚开始萌生,马上用这种武器斩草除根,阻止它在相续中继续蔓延,毁坏自他的善根。所以,立即铲除一切烦恼,就是大乘佛子的行为。(《佛子行》讲记第八课)


7、萨迦班智达说:“愚者因无智慧故,彼等不愿求学问,若善观察无智故,愚者更应勤求学。” (2册P11)


愚者更需要求智慧,即生中若再不好好闻思、求知识,生生世世将难以摆脱愚痴的命运。现在的人很颠倒,觉得自己没智慧,就不愿意去闻法。其实恰恰相反,你没有智慧的话,就更应该听法了。


8、如云:“是因前世未求学,今见终身成愚者,因恐后世成愚昧,今生再难亦勤闻。” (2册P12)


愚者是因为前世没有求学,今生才变得愚不可及,为避免后世继续成为愚昧之人,今生再困难也要精勤地闻法。


9、《窍诀金钥》:“不具菩提心窍诀,浊世多诩学密者,口头高法漫虚空,纵称善妙亦魔宗。” (2册P12)


在末法浊世,很多人不具足菩提心,却自诩为密宗行人,甚至声称已开悟了,但就算他自我标榜的语言漫布虚空,别人对他再赞叹、再恭敬,然由于不具足菩提心,他的法跟魔法也没有差别。


10、《金刚经》:“是人先世罪业,应堕恶道,以今世人轻贱故,先世罪业则为消灭。”(2册P14)


一旦在修行过程中生病了、出违缘了,绝不能认为自己修不成,或对三宝起怨恨之心,而要知道:“正是佛法的殊胜加持,使我来世的恶报在今生成熟了。” 所以,我们修行遇到大违缘、大障碍时,不要怨天尤人,应当想到这是在消业,务必对因果不虚生起坚信,进而对以往的恶业进行忏悔。

 

原文:“复次,须菩提,善男子、善女人,受持读诵此经,若为人轻贱,是人先世罪业,应堕恶道,以今世人轻贱故,先世罪业则为消灭,当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金刚经》第十六品 能净业障分)

 

佛陀告诉须菩提:“善男子、善女人,在受持、读诵《金刚经》的过程中,若遭人轻毁、损害,这是因为他以前所造的恶业本应堕入恶趣,但通过《金刚经》的功德,今生中只需感受这些痛苦,便使罪业得以清净,并很快获得无上圆满正等觉的果位。”(《金刚经》开示)


      编写师兄:定解B23,定解B30

审核师兄:定解B06

档案编号B02022-定解B06-003

文章原始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