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定能够断尽一切我执,达到极高境界的窍决
索达吉堪布 释
第五颂 自受亏损
愿我于诸以嫉妒,非理诽谤本人者,
亏损失败自取受,利益胜利奉献他。
(上)
他人出于嫉妒等烦恼恶心,而非理地辱骂、诽谤我及上师亲友等人时,我愿意将这一切吃亏、损害、失败等痛苦全部由自身取受,而将所有的胜利、利益、安乐奉献给他。
恰卡瓦格西为求这一颂的后两句,依止夏日瓦上师六年之后,才得到了传承。他一生依止修行,最后断尽了我执及我所执。现在在座的人当中,尤其是刚到学院的居士们,一到学院就立即得了《修心八颂》的全部传承,希望能够珍惜!
这一颂从字面上看很容易懂,然而内涵非常深广奥秘。行者如果能一直认真精进地修持,必定能够断尽一切我执,达到极高的境界。
颂词中讲,他人出于嫉妒、贪欲、嗔恚、愚昧以及粗心大意等一切不清净的发心来非理辱骂、诽谤我等,此“等”字包括我的金刚上师、金刚道友以及父母亲朋等人。
诽谤分两种:一是“非理诽谤”,二是“合理诽谤”。比如说,我本来戒律很清净,但别人说我戒律不清净;又比如,我本来没有偷东西,而被人指责做了偷盗行为,这些都属于“非理诽谤”,再比如,我本来不是外道,别人说我是外道……如是等等。凡是不符合事实的诽谤是“非理诽谤”,符合事实的诽谤是“合理诽谤”。
一般人都把诽谤自己的人看成是最大的仇人,但对于我们修学大乘法的人来说,诽谤辱骂等恰似如意宝一样,是生功德的宝藏,是迅速成佛的良机。
博朵瓦格西曾说:“别人诽谤你,是对你最大的恩惠。”我们应该观察自己的相续中是否能生起这样的心念。再深一层说,在修大乘的菩提道上,连自己的妻子儿女、自己的身体都要布施给一切众生,那么,这点诽谤辱骂又算得了什么呢?
曾经有位大德,因为他人的嫉妒而入狱多年,他说“这是我的业力”而甘受其报。再比如我们大家都很熟悉的米拉日巴尊者,晚年时,一位格西因为嫉妒将毒奶送给他吃,尊者观一切如梦如幻,坦然服下……这些都是大乘行者所应具有的珍贵品质,是将烦恼转为道用的具体表现。
遗憾的是,现在大多数修行人我执太重,对待他人几乎已经达到了寸步不让的地步,这样的修行岂不是南辕北辙吗?又有一些人,外表闭关多年,出关后,稍遇违缘就大发嗔心,这样,即使一辈子住山也没有多大益处。
萨迦班智达在《格言宝藏论》中说:“恶人住林亦粗暴,正士住城亦温柔,林中猛兽常发怒,市里良马亦驯顺。”学佛者应该具足善良的人格,在此基础上进行修行,才能有所成就。
藏族有句谚语,意思是说在平时,肚子吃得饱饱的晒着太阳,一切顺缘都具足的时候,大家都没有什么烦恼,像个好修行人,而一旦缺食少穿,打雷下雨,遇到一些违缘的时候,他们的修行就无影无踪了,这种情况在修行人当中经常出现。
要对治这样的违缘,应该常常观清净心,观一切都如梦如幻,观一切众生都具有如来的本性,现在,因受业力的支配来伤害我,确实是不得已,如同病人本不愿意生病,但不得已生病一样。
所以,我应该对他们生起大悲怜悯之心,心中一想开,就比较容易忍受别人的伤害了。接着再观想一切显现都可以用来转为道用,增上自己的修证功德,进而对众生生起感恩报恩之心。
世人常说“吃小亏占大便宜”,“失败是成功之母”。从世间人的角度看来,我们可以在吃亏失败的过程中总结出经验教训,以便在将来得到更大的利益和胜利。
从佛法的角度来看,为了究竟成佛,首先要将一切安乐送给他人,这样才可以得到最大的佛果。法王如意宝在《胜利道歌•天鼓妙音》中说:“若欲长久利己者,暂时利他乃窍诀。”
因此,我们应该毫不犹豫地承担他人的一切过失、亏损及痛苦,而将福德、安乐、胜利奉献给他人。
这个窍诀非常甚深,本想多讲一些,但是很惭愧,我自己没有这样的修持,只是稍稍有些体会和经验,依靠这个,我再给你们稍讲一点。比如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如果经常看他人的过失,久而久之,就会觉得世界上没有一个善良的人。而经常看他人的功德,常常思维他人对自己的恩德,习惯了,就会对人人都生起感恩之心。如同有眼病的人见到雪山是黄色,而没有眼病的人看雪山却是白色,如是一切都是自心所产生。了知这个以后,我们就应该把它融入到修行当中去。
炉霍县多芒寺中有一位拉雪堪布,他看任何人都是好人,从来不看他人的缺点。即便是看到了,他都说:“不能说他人的过失,这也许是佛菩萨的度生方便,有不共同的密意。”所以,他从来不与他人争辩是非。
(未完待续)
敬摘录《修心八颂略释》
1.婚姻家庭系列:公众号后台回复数字1
2. 真实因果案例:公众号后台回复数字2
3.不离连载系列:公众号后台回复数字3
4. 心经连载系列:公众号后台回复数字4
5. 金刚经连载系列:公众号后台回复数字5
温馨提示:公众号后台,不是留言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