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nnot load image Downloadables
Register Log In Contact Buli
慧灯之光网站 >> 正因为有您的初转法轮,才有今天我们的奔赴光明 Back

正因为有您的初转法轮,才有今天我们的奔赴光明

HDZGGW 慧灯之光网站 2019-08-04

佛陀初转法轮的鹿野苑,位于瓦拉纳西城外约十公里处。据《大唐西域记》记载,当时的婆罗尼斯国都城东北,有婆罗尼河流过。从婆罗尼河向东北走十余里便是鹿野苑。

《出曜经》中记载了佛陀过去世中曾为鹿王的故事鹿野苑原是一个美丽的地方,有许多人在此修行并达到了天眼、天耳、他心、宿命、神足的五通境界。因为环境清幽,许多鹿也在这里栖息。

有一天,迦湿国国王到此狩猎,有一千头鹿被困于猎网之中。那时尚处因地的佛陀是鹿王,行持菩萨道,提婆达多也在鹿群中。眼看鹿群将遭灭顶之灾,鹿王安慰众鹿,并与国王商定,每天献给国王一头鹿,以换取鹿群的生存。鹿王把一千头鹿分成两群,自己与提婆达多鹿各带领五百。

某天,轮到提婆达多鹿群献食时,被抽到的母鹿已怀妊数月,正要临盆。母鹿求提婆达多待产后受食,此次另选它鹿。但是遭到了提婆达多鹿的拒绝。母鹿只好转而祈求鹿王,鹿王悲悯母鹿,便宽慰它:“放心吧,不用害怕,我愿代你去献食!”群鹿不忍,纷纷表示由己代替,鹿王没有同意。

鹿王代替母鹿来到王宫,众鹿因不忍心而随着鹿王一起进宫。国王问鹿王其中原委,鹿王说:“因为国王同意一天只杀一头鹿,才使群鹿得以保存下来。今天国王杀母鹿便等于杀母子两头鹿,故愿代替母鹿就死。

这时,国王深深反省自己,因贪图口腹之欲而滥杀无辜,尚不及鹿王通情达理!他不仅没有杀死鹿王,反而下令全国官宦黎庶,凡游猎杀鹿者都处以死刑。他将鹿王及群鹿放回鹿林,让鹿群安全无忧地生息于鹿林。从此,这个地方便被称为“鹿野苑”。


如果你前往今天的鹿野苑,看到的只有断壁残垣,但在两千五百多年前,这里繁荣气派,已通达一切万法真相的释迦牟尼佛在此初转法轮,宣说了四谛等世间人从未听过的法门,为沉溺于轮回中的众生指明了脱离生死的出路,拉开了佛法流传于世的帷幕。而后岁月历经上千年更迭,世界早已沧桑巨变,但佛陀的教诲却未受损耗,其精神仍然熠熠发光,无数人遵照佛陀的指引前赴后继地奔赴光明之路。

今天是释迦牟尼佛初转法轮的纪念日。在这个殊胜的日子里,让我们忆念佛陀化身于五浊恶世、辛苦说法四十九载的深重恩德,重温佛陀传授的珍贵法门——四圣谛,发愿依靠佛陀留给我们的解决生老病死苦的甘露妙药,早日走向解脱。




佛陀在第一转法轮时,讲了四圣谛等内容。四谛在佛教中是非常重要的常识,如果能够了解,就会对自己的修行有一定的帮助。

何为四圣谛?就是苦、集、道、灭。为何不是五谛或三谛呢?因为一切所知,或所有存在的东西可以分为两种——涅槃和轮回,在这之间没有第三种存在可言。轮回有它的因果,涅槃也有因果,两对因果加起来就是四谛,佛教的四谛就是以因果来解释轮回和涅槃。

凡夫为什么流转于轮回,这是一个非常古老的问题,这个不朽问题的答案,只有佛才能阐释,即使其他人精通了世间的所有学科,在面对该问题时,脑海中都只能是一片茫然。

佛陀以其无碍的智慧,将这个问题的答案向我们一语道破:不论是做人或做畜生,都有各自存在的因,既不是偶然,也不是造物主的安排,这个因叫做集谛。而苦谛,就是轮回的果。为什么取“谛”字呢?“谛”就是真实的意思。这是否意味着轮回是真实的呢?并非如此。之所以称之为真实,是从圣者的角度而言的。因为凡夫的所见与圣者的所见有云泥之别,凡夫因被种种无明所遮障,看到的只是虚假的幻觉,而圣者看到的则是真实的,所以,“谛”字并不是依凡夫而取的名称。

那么,究竟有多少真实的东西呢?有四个。轮回的因是集谛,果是苦谛;涅槃的因是道谛,果是灭谛。灭就是通过修行之道而消灭所有的业障、痛苦,远离轮回一切不清净的现象。





弥勒菩萨在《宝性论》中,用了一个恰如其分的比喻来诠释四谛:从一个人生病、看病、吃药,到最后重获健康,医生治病的过程一般有四个步骤:

①必须知道病的本质;

②必须要断除病源,如果不将病源根治,想直接阻止病痛是没有用的;

③给药;

④药到病除。

任何医生给人治病,都必须经历这四个阶段。首先,如果不知病因就无法下药,知道病因但没有药、不懂药理,或下错药也起不到作用,所以这一系列的问题都必须从知道病因入手。同样,四谛也和治病的四个步骤相对应:“苦谛”是所知,“集谛”是所断,“道谛”是所修,“灭谛”是所获。




四谛中的每一谛都有四种行相,行相是《俱舍论》中的专用名词。四谛与行相是怎样的关系呢?我们可以打一个比喻,假如脸是四谛的话,脸上的五官就是行相。


苦谛

我们首先必须知道轮回到底是什么,人的生老病死以及这个世界究竟是什么。以上所有的问题都可归纳为两个字——苦谛。

苦谛有四种行相:无常、痛苦、空性、无我。其中无常与痛苦这两个行相能让我们生起出离心,无我与空性则让我们有无我的见解,这四种行相,将轮回的真面目彻底地暴露于光天化日之下,使我们能够一目了然,从而产生超越的愿望、勇气和能力。


集谛

了解苦谛以后,就对如何解决生老病死有了一定的认识,而它们的根源就是集谛。集谛有两种:其一,烦恼,诸如贪嗔痴慢等;其二,以贪嗔痴慢所造的业,无论是善业或恶业都是集谛。“集”的意思等同于全部、所有、一切,也就是说我们在轮回中所看到的所有东西,都是由业及烦恼产生的。


道谛

要断除集谛这个根源,该采取何种方法呢?生理上的病症需要适当的药物,医治生老病死则需要修习正法。道谛的主旨,都包含在宗喀巴大师的《三主要道》中,其内容涵盖了显密所有关键的问题。第一是出离心,就是不将物质生活的追求当成生存的目标。第二是菩提心,就是为了度化一切众生而生存。第三是证悟空性。道谛可以彻底断除集谛中所有的烦恼,如同病根尽除之后,病痛也随之而消失一样。集谛的烦恼断除后,痛苦也不复存在。


灭谛

灭谛就是断除了一切烦恼,就像乌云密布的天空被一阵风吹过后,露出清澈的蓝天一样。同样,当烦恼和业被出离心、菩提心以及空性的见解断除以后,剩下的就是佛的智慧——光明如来藏。这是灭谛,也是我们修行的最终结果。



世间的所有学科,都只是为了生存而已,对彻底解决生老病死的问题没有任何帮助,一旦生命受到威胁,都只有无奈以对。而佛陀则以无碍的智慧将轮回的真面目彻底地暴露于光天化日之下,使我们能够一目了然,从而产生超越的愿望、勇气和能力。





注:本文根据慈诚罗珠堪布相关开示编辑整理

素材来源:

《慧灯之光(一)》:《四谛——脱离生死的出路》

文中蓝字部分为小编语



推荐阅读

在这个殊胜的日子里,还记得佛陀最后的叮嘱吗?



• END •



【 官方网站:huidengzhiguang.com 】
【 慧灯之光禅修公众号:HDZG_ZE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