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nnot load image Downloadables
Register Log In Contact Buli
澳大利亚佛学会 >> 【大学演讲】心的秘密 Back

【大学演讲】心的秘密

索达吉堪布 澳大利亚佛学会 2019-04-14

大学演讲

其实,佛陀在两千五百多年前,对我们现在所研究的心灵早已觉悟,已经说得很清楚。我并非因为是佛教徒而故意赞叹,仅是公正地叙述。我对东西方文化都很感兴趣,早年也看了许多著名的心理学著作,但一直觉得有些地方心理学没有搞清楚,直到学佛以后,才在佛法里找到了满意的解答。

 

佛教讲,我们的心识有六种: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心理学家称之为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和意识。意识,在科学和佛教里没有什么不同。这六识不能少,否则很多事情说不清楚。

 

唯识宗和大乘中观瑜伽派,则承认八识:在此六识基础上,再加末那识和阿赖耶识,共为八识。不过,阿赖耶和阿赖耶识并不相同:阿赖耶是心没有任何分别念的部分;而明明清清的部分则叫阿赖耶识,无分别的同时又是明明清清的。意识和染污意识(末那识)有什么不同呢?眼识、耳识等五根识取对境后第一个刹那叫做意识,跟随前五根识都有相应的意识;而根识取对境的第二刹那,执著我和我所的意识,则称为末那识,也叫做我执。

 

按照密法或者其他论典的一些修法来讲:心识不动摇的部分叫阿赖耶,也经常被称作藏识,因为阿赖耶就像仓库一样,藏有各种各样的善恶种子习气,包括色声香味等,我们在世间的很多习气都藏在里面。当明了觉知显现境而不分别时,则是阿赖耶识。眼识中也有阿赖耶识的成分,比如,眼睛看到色法的时候,看色法取对境的部分叫做眼识,而看色法的明清部分叫做阿赖耶识。

 

关于这一点,佛教有一个比喻:在六面不同颜色的镜子中间有一只猴子,它往不同方向看,都会看到自己的某一个侧面。同样,意识在眼耳鼻舌身里面,可以接收来自四面八方的显现,当它接收的时候,任何一个识,在意识的层面上都没有变化,都是明知明觉的一种心识。

 

阿赖耶识相当于大海的底层,比较深,而其他六识比较浅,就像海面的波浪一样,人们能直接发现。海面波浪依靠什么而产生呢?按照《楞严经》讲,是依靠风的吹动。当它波动特别厉害的时候,会跟脑细胞以及身体其他部位起不同的反应,但是大海的底层部分从来没有动摇过。我们的很多习气藏在底层部分,一旦因缘成熟就会浮出水面。

 

对于这些心识的道理,认知科学如果能结合起来进行研究,便可进入更深的层次,因为毕竟心识才是主体。否则,心识只是由人脑产生的话,那按照神经学的观点,人从年轻时开始,每天都会有十万个脑细胞死亡,直到全部死掉,我们的记忆也必然以此而灭尽,再加上人死的时候身体已经处理完了,记忆更应不复存世。但世界上又有很多能回忆前世的人,这两者之间没办法对接。

 

回忆前世的现象的确存在,很难否认。比如,史蒂文森博士、塔克尔博士等列举的诸多案例,其中很多人根据前世的记忆,甚至可以说出无人知道的秘密。虽然科学界对这些现象也有一些辩论,但至今没有找到任何可以推翻它的可靠依据。

 

还有濒死现象,医学界也作了很多研究。他们发现很多受试者,虽然临终时心识离开了身体,但依然能毫无错误地看到并指出隐藏在天花板上的东西。如果这些现象全都用迷信、神秘或者奇怪来说明,可能不太合理;反过来,如果我们能在心识上研究,再结合脑科学的理论,也许会有突破性的进展和发现。

 

简而言之,在认知智慧的方向上,我认为既要研究心,也要研究脑;更重要的是,要从东方文化,尤其是佛教知识中,了解心的重要性。


摘自浙江大学演讲



附:索达吉堪布大学演讲系列视频和文本链接 (请长按识别维码打开链接)



本月藏历

致朋友:

澳洲菩提学会开始招生啦!

学会开设课程以来,经过多年的摸索和积累,如今已经建立了预科系和正科系并行的教学体系,满足了众多佛教徒学修佛法的需求。让佛法慈悲、智慧的甘露滋润我们的心田,通过系统次第的学修,消弭心中的烦恼、痛苦和压力,从改变自身开始,逐渐让我们的生命更加充实、欢喜、实现自他二利。更通过佛法的视角,解决我们生活中息息相关的问题。有意乐的朋友快来联系我们!

悉尼:

0423121173

墨尔本:

0401352062

阿德莱德: 

0401677855

布里斯班:

04206878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