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学解惑|第37期
“如理思维的最好方法就是辩论,大家通过互相提问、答疑、探讨,就可以遣除相续中的怀疑。”
——Khenpo So Dargye
QUESTION(200)
问:请问五部大论有没有次第说一定要先学哪个?有同学有争议,特来请教!
答: 没有严格要求次第,如果对其中的一部论有特殊的意乐,可以学习。初学者,可以按照层次递进学习。比如,戒律、俱舍、因明、中观、现观。
QUESTION(201)
问:八关斋戒中的不坐卧高广大床戒,慈诚罗珠堪布要求床脚高度不超一肘,不是豪华,好床。
请问:1 .一肘的高度具体是?网上搜一肘45cm到55cm不等。如果是指自己的一肘,每个人的一肘肘长也不一样,那标准是否不一样?
2.床脚不超一肘,现在的席梦思床都没有床脚,是否是指席梦思床垫下的床体不超就可以?如果连席梦思床垫也算那都超了。
3. 高广大床,此系西域僧人行头陀行之绳床。吾国此法不行,但不宜坐贵重珍妙之床榻耳。此绳床,同今之马札子,用绳穿之,可开可合。高不过一尺六寸,广不过四尺。尺系周尺,比今尺小二寸。此床非睡眠之床,乃坐禅之床榻也。(文钞续编卷上·复崔德振居士书五(民国二十一年))
学习这篇印祖文钞,文中所指高一尺六寸的周尺比今尺小两寸,那就是1尺四寸,可否理解不超一尺4寸,即46.666cm就没问题。文中说高广大床是指坐禅之床,不是我们睡眠之床。怀瑾大师也说过不坐高广大床的意思是要求不坐上位,要谦虚的意思。
如何理解高广大床及很好守持戒律。
答: 古时称为坐禅之床。守此戒主要是断除贪心与傲慢心,如果没有条件按标准行持,不以贪心及慢心摄持守戒。
QUESTION(202)
问: 请问上师瑜伽修法中提到的四瓣莲花是只有4个花瓣吗?图是什么样子的?
答:是指四瓣莲花。可参考上师瑜伽观想视频。
QUESTION(203)
问: 请问中观问题,
1. 26品中,以眼识为例,根增识和合产生眼识,也叫眼触,识等于触吗?如何理解。
2. 又说由触生受,触分为悦意不悦意中庸,受有乐受苦受舍受。举个例子,我耳听到一个音乐,感觉比较舒服,这是触,进一步快乐的感受,这是受。是吗?
3. 中论第五品20课中第一个颂词,科判,观察因色果色是否相同而破。颂词下面第二段中,上师说地水火风的因色都属于五境当中的触境,因色是组成果色五境的因,意思是因色果色相同不合理。俱舍论中说因色地水火风是组成果色五根五境无表色的因,问题是,四大是因,五境是果,那四大因色的触境跟五境果色中的触有何区别?
答: 有部宗对于“触”的观点:在五蕴的某个阶段上安立触,通过眼根取外境,有了触觉。
经部宗的观点:前一刹那,境、增上缘的根及等无间缘等作意三者聚合,第二刹那生起具相之识,而安立为了知或见到境相的名言。经部在心所上安立,识依靠眼根见到外面的东西就叫做“触”。
由三个因缘和合产生触,之后产生乐受、苦受、舍受。
听到音乐是触,之后产生欢喜,是受。
地大坚硬,水大潮湿、火大热性、风大动摇,属于身根之所触。
QUESTION(204)
问: 请问“悲心”和“大悲心”有何区别?
答:普通人对待可怜的对境,生起怜悯心可以称为悲心。以空性智慧摄持的悲心称为“大悲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