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花甲之年的“留学生”——法显法师(附《佛国记》)
法显为何西行?
今天主要让大家了解法显法师求法之路所历经的诸多苦行,这一点很值得现代修行人随学。如今,很多人在求法过程中稍微遇到一点寒冷,或者一两天晚上没有电、一两顿饭没有吃到、乃至在求法路途中所受的舟车劳顿都会觉得无法忍受。
以前我们从成都到喇荣要三、四天左右,那时候在路途中的疲惫和寒冷会觉得特别困难。但在《佛国记》里可以看到,法显法师一行人所经历的困难险阻,绝非常人所能想象。途经新疆沙漠的沙河地带时,在《佛国记》中所记载的当时的情形是:上无飞鸟,下无走兽,唯以死人枯骨作为标帜而行。在十七天当中没有什么吃喝,不知道他们当时是以什么样的毅力坚持下来的。他们唯一以一堆一堆的死人尸骨作为行路标志,并无其他的仪器。
作为求法的人要设身处地地思维一下:如果我们在那样一个无边无际的沙河之地是否有支撑下去的勇气?尤其对于一位六十多岁的人是什么样的感觉?
法显所在的时代距今已有1600年,比唐僧早200年,当时的印度,对中国大众来说是陌生未知的国家,不像现在,手机上买机票、预定酒店等相关安排都以简单方便的操作即能实现,当时远非如此。那时法显高龄之下,背负沉重的行囊、又要面对旅途中各种不可预知的风险,对他来说这确实是充满艰险又极其未知之旅。
今天,我们在座的各位虽然在听课、求法,但我觉得跟这些前辈高僧大德们的求法精神比较起来,很多人这方面的信心不足。比如,我们在路上如果走路到某个旅馆要两三天,确实很多人都没有这种勇气了。
但古代的大德却与此相反,以前玄奘说过:“宁向西去一步死,绝不东归半步生。”他宁可往西方求学过程中,走一步也死而无憾,绝不会东归半步求生存。他当时也遇到了九死一生的艰难困苦,但那时,他仍义无反顾地勇往直前。这种毅力,我认为这是值得我们学习的求法精神。
从法显的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出,不管遇到怎样的困难,在没有达成他的愿望之前,他一直坚持不退。整个传记中,我们也可以看到,他一路遇到了各种各样的艰难,沙漠﹑雪山﹑湍急的河流﹑过河的时候也是那么的艰难,还遇上了各种各样的野兽﹑恶龙、非人、强盗以及海啸。途中遇到了这么多危及生命、摧毁精神的因素,但是他一直有非常坚定、坚强的毅力。
前几年,有一本英文书很出名,叫《Grit》,意思是坚强坚定的毅力。里面讲,对一个人来讲,有时候智商和情商都不是很重要,更重要的是他的毅力(Grit)。如果没有毅力,就算情商和智商很高,逆商也比较不错,但其实在他修行、创业,或做任何事情的过程中,这种毅力更为关键重要。
每个人在求法过程中,应该说遇到一些违缘也非常正常。但我想我们现在个人遇到的这些违缘跟法显当时遇到的违缘相比,应该是不足挂齿的。
在座各位,以后不管是在佛法的修行方面,还是在世间的事业和创业方面,一定要坚持不懈、百折不挠。在任何一个成功者的传记中,我们都不难发现,不可能有谁可以顺顺利利地完成大事,纵览世界上任何一个世出世间的成功人士的历史,每个人遇到的艰难困苦不计其数,但有的人却能在这样的困难中,获得自己的成就,这就是他们异于常人之处。虽然我们与法显有一定距离,但我们要向他学习。当我们在生活中遇到一些挫折时,不要轻易放弃。
点击“阅读原文”可观看
《佛国记-法显西行》
心力有多大,就能走多远
恭录自索达吉堪布147次网络开示
《法显精神:不畏艰难,坚定求法》
文中图片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