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nnot load image Downloadables
Register Log In Contact Buli
文殊密语 >> 释迦牟尼佛广传 (111-1)| 智光处处显 Back

释迦牟尼佛广传 (111-1)| 智光处处显

文殊密语 2021-09-11


释迦牟尼佛广传



点击边框调出视频工具条
   










九智慧品/


智光处处显






释迦牟尼佛转生为国王善抉时,有普行外道问他心识之因为何。国王就到净目如来前请教,自己通达此理后再答复普行外道,令其亦明此理。


当释迦牟尼佛转生为察行婆罗门时,某日于空中听闻“万法均为刹那毁灭性”之音声,自此之后便对有为法之对境再不关心,只一心寻求不灭法。他最终对无取、无贪、无执之法生起定解,并精通对一切众生以大悲心无执著利益之法。


又净目顶如来出世时,释迦牟尼佛转生为狮慧菩萨,他于成千上万无数年间承侍、供养如来,并同时获心识刹那灭尽法门。


当释迦牟尼佛转生为畏顶国王时,已获无生法忍。其时有一寻找佛果之国王,名为善慧。当畏顶见到他时,就为其宣说赞叹如来文,使他发心并亦获如来授记。



释迦牟尼佛转生为胜名国王时,一直苦苦寻觅解脱轮回之道。他后于法云殊胜妙音如来前以偈颂作赞叹,向如来询问过所疑问题后,他对解脱轮回法门已全部通达。


释迦牟尼佛又曾转生为熄念大臣,当时有一国王名为净慧,他将所有大小事情全部委托熄念处理。而熄念则以如法调解,平息众人所有争论、不和,同时亦了知所有声音皆为无常性。他遣除整个国家不如法之行为,使国家繁荣昌盛,并广泛成办自利利他之事。


释迦牟尼佛转生为稻秆王子时,于无垢顶如来前广积善根,并为获无上菩提而发愿。


当释迦牟尼佛转生为无住妙香胜解安稳菩萨时,曾于千百万年中承侍法云雨满足国政如来。如来对其非常欢喜,他自己亦守持佛法。不过因他对菩提心有贪执,故而未获如来授记。



梵师如来出世时,释迦牟尼佛转生为明觉菩萨,他已通达受觉本义——证悟受觉即可生生世世拥有调柔行为。明觉菩萨以神变显示如来诸刹土,在如来刹土中,于漫长时日内度化不可思议之众生。他以言语宣讲佛法,无遗度化具足贪、嗔、痴之烦恼众生。


释迦牟尼佛曾转生为月施国王女儿,名为无数,相貌秀美。国王欲为其寻一丈夫,无数却不愿婚嫁,因她已断除一切贪欲,安住于无贪法乐中。


释迦牟尼佛还曾转生为一体态娉婷、面容姣好之美女,当时有一婆罗门苦行者相貌极其丑陋,但他却大胆前来索要美女为妻。美女父亲暗想女儿未必会答应这门亲事,故而拒绝了婆罗门求婚请求。不过女儿为圆满父亲布施心愿,也为令婆罗门心满意足,她自己答应愿嫁与此人为妻。在两人生育过小孩后,美女又出家证道。


又释迦牟尼佛曾转生为一普行恰嘎,当时有一世间导师据传精通世间心性,并于大小城市中为众生宣说抉择心之根源法门。普行恰嘎听其传法后不由想到:此种世间知识实不应为众人宣说,我应真正了悟世间根源。他便前往寂静地一心观察世间心识从何而生,并最终了知所谓世间实乃五蕴聚合而已,而五蕴又不离生等痛苦,故而所有众生真是可怜无比。为解脱自他痛苦,他就开始精进修行,并终获五神通。然后又对众生宣说此等法门,从而令其皆入正道。



释迦牟尼佛转生为大悲商主时,具足善巧方便。当时有五百商人一同前往大海探宝,他对众人说道:“十方无边世界中,众生好坏有别,种姓亦各不相同……”他即将有关世间之法向众人广为传讲,令其均对世间学处通达无碍。


当释迦牟尼佛转生为慈魔商主时,有次与五百商人同去大海,其后在航行中不慎将落入鲸鱼之口。众商人慌乱之中纷纷祈祷梵天、大自在天、水天等各自所信奉之种种世间天尊,并顶礼、哀哭不止。商主则冷静想到:这些人均将非皈依处当成皈依处,非众生怙主当成众生怙主。正如有一以色为生之随顺者,他总依自己所拥有之美色而随顺他人,只要能令他人欢喜。别众言不净,他亦许以不净;别众说净,他则也同声相和,此随顺者即以此度化众生,而众生却根本不知他本来面目。同理,众生各随业而行。每个众生行为、想法皆不尽相同。万法本无定准,亦无有实质可言。若有众生执著于净,则需以不净对治;执著于相,则需以无相对治;执著于束缚,则需以无常观令其得解脱;执著于我,又需以无我法破其执;执著于安乐,就应以空性法破除……应如是掌握、通达各种不同之应对措施。


当时正逢摧暗如来出世传法,商主便令众人皆祈祷“南无佛”,众商人于是都念诵三遍“南无佛”。鲸鱼闻听后紧闭起嘴巴,商人们于是得以脱离险境。


又释迦牟尼佛曾转生为婆罗门胜持,他通过观察了知一切过患之根源在于烦恼,而一切功德之根本则在于善法。依自己观察了悟后,他即开始弘扬善法、禁戒恶业,并于其后获等持境界。他随即于六十万劫中不堕恶趣,并利益无量众生。


释迦牟尼佛转生为光贤仙人时,为守持禁戒而将头发梳理成五法髻。他对寒冷及酷暑均不作意,不顾自己身体而精进苦行。光贤不惧怕任何邪魔鬼怪;对他人之妇从不邪淫;亦不饮酒;心也从不散乱;总能护持他人心;自己断尽妄语胡言,总之具有种种功德。


光贤后获五神通,并对工巧等世间事业样样精通,且对正法、世间、自我、善巧法等无数学问全部通达无碍。他此时则想到:我虽精通此等道理,但从不知这些学问如何灭尽,亦不通达能了知这等学问本性之智慧。于此世间,有哪位沙门、婆罗门可为我开示所疑?他整日如是苦苦思索。


为求无上道,光贤又以乞讨者之形象去往普行外道处。他们见到这位乞丐后,种姓再低劣者亦纷纷给他布施,但光贤并未接受。不久,他以乞讨为生(但又不接受布施)之名声便传遍各地。


此时于大雪山地方,当燃灯佛正处因地菩萨位时,有位普觉仙人具足五神通。他入于辨别一切世间等持之中时,能了知所有众生心与行为。当时他即以天眼观照到光贤正以乞讨方式求道之情况,于是他便立即对之生出悲心。他想:光贤尚未有了知理与非理之智。接着便于大勇士伸手之瞬间,普觉就从大雪山来到光贤面前。


光贤向他顶礼后问道:“如何才能拥有知晓众生心与行为、通达理与非理之智慧?”普觉回答说:“通过无吝啬之布施及自心专注于禅定,且需以欢喜心布施、摄受智者,广闻博学、上下寻觅智慧,如此方能获得殊胜智慧。”



又释迦牟尼佛还曾转生为见灭国王,他看到所有产生法均灭尽之本性后,就对很多众生宣扬此法门,令其皆趋入正法。


释迦牟尼佛转生为知味过国王时,凡感觉任一法味道均知其过,但就不知从何解脱,于是他便苦苦思索到底有谁能知晓解脱法门。当他边想边欲睡眠之时,具三十二相之如来对他说道:“善哉!唯无为法方能令人获得解脱,有为法定不能使众生摆脱束缚。”待如来宣说完毕,他已通达菩提正道。


释迦牟尼佛又曾转生为根天婆罗门,以外道修行而离于贪欲,并具五神通及威严。他劝请成千上万众生以学习通达智慧,并依第一禅而了彻五通。然后他又想到:第一禅亦不离禅味,当然无法摆脱禅味之过;众生若执著于佛法中所言内外所摄法之感受,同样过失很大;真正摆脱之道乃在于无味,无味即无过失。如是思虑过后,他开始如理作意,并终获无生法忍。又将自己所得向众生宣讲,令他们亦同获无生法忍境界。


释迦牟尼佛转生为誉贤国王时,正值无量光如来出世传法。如来为众人宣说以七菩提支为主之佛法,国王闻法后即获无生法忍。目犍连后于释迦牟尼成佛时曾就此事问过如来:“既如此,为何还要说释迦牟尼佛在燃灯佛前获无生法忍?”释迦牟尼佛对此回答说:“目犍连,因众生根基不同,有关如来获取无生法忍授记之说法亦有种种。”


释迦牟尼佛转生为天贤国王时,以外道法门而远离贪欲。当其于寂静地观修禅定时,以观心而知下至地狱、上至非想非非想天之众生,皆因各自所作业及烦恼之不同而拥有今世之不同身相,若能灭尽烦恼,则再不会有业产生。他随即获有顶等持,并入于受觉灭尽定及心识灭尽定。他认定必有从痛苦中获解脱之道,并于出定后将此等道理广泛为众生宣说,使其皆获不退转菩提果。




更多精彩请点击“阅读原文”



终生学习

终生修行

终生利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