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nnot load image Downloadables
Register Log In Contact Buli
求学足迹 >> 《地藏菩萨本愿经》笔记(17) Back

《地藏菩萨本愿经》笔记(17)

求学之足迹 求学足迹 2020-08-19


Ksitigarbha Bodhisattva Sutra


《地藏菩萨本愿经》


唐于阗国三藏沙门  实叉难陀  译
仁波切  汉译藏并传讲

祈祷发心



酿杰钦布作丹涅咪样
荣内门蓝钦波锕嘉达
巴嘎达锕灿图穴么夺
敦巴特杰坚拉香擦洛


内钦热卧贼诶样康色

蒋华特杰辛拉宜拉门

晋美彭措雅拉所瓦得

恭杰多巴颇瓦辛基洛

恭杰多巴颇瓦辛基洛

恭杰多巴颇瓦辛基洛



仁波切念藏文经文】

传讲录音







课前开示



下面讲《地藏经》,这之前说一下。首先,这边的法师们在管理僧团的过程中,感性与理性要相结合。不仅是法师们,不管是什么群体,有些管理人员,应该需要规则,我觉得很重要。像西方很多国家的法制性都特别强,东方有些国家有点太灵活了,负责人、有权力的人根据自己的主观意识,想什么就是什么,这就是规则、政策,这样不一定特别好。有些法制性特别强的话,条条框框一点都不能动摇,特别机械化,这也有缺陷。管理过程中,既要有规则,也要有灵活性、人情,这点很重要。

我最近碰到很多法师,都是按照规则来,但是有些规则不知道定得是否合理。比如你规定,两个月迟到了,要重新调班。文字上是两个月,哪怕是多一天也不行,一刀切断,当然这是规则。但真正的大原则上,多一天少一天也不是那么重要,有时候要掌握分寸,合理地管理,这点很重要。在管理的过程中,没有规则会乱,这样不行;但完全是规则,一点调整的空间都没有,也有一定的困难,尤其不是重大事情、或原则性的问题。我希望法师们除了讲经说法,管理上不要太死板,从人情、大局上都要考虑。否则,有些法师今天不一定在这里,当初你来的时候,也不是像文殊菩萨一样,什么都不违反。

还有,在管理过程中,有些负责人一直认为自己是大领导,有高高在上的领导性,这不一定真的是领导;应该有非常虔诚的服务心,才能变成名副其实的真领导。有可能是环境的影响,有些人一提起负责人,都是特别地高傲。

规则之外,还需要有慈悲心。比如说违反了什么,所谓的开除,原则上违背的话无法补救。不管出家人,在家佛教徒,每个人都非常不容易。自己作为管理者、领导者,不要轻而易举地让其他人走。所谓的管理学,在僧团中、其他任何群体,都需要有智慧与慈悲心,这两者相结合,所做的事情基本上能圆满。

我想,任何地方的管理人员,有的人管理得很好,哪怕几百人几千人,大家都心平气和、和睦相处,非常好!因为管理者的方法,横向纵向都非常好。但有些人,因为自己的人格,高高在上的傲慢姿态,哪怕三四个、五六个人都管不好,每个人都有意见,不开心。部门与部门之间也不开心。

所谓的管理,没有是不行的,不论出家在家团体,都是群体性、组织性地生存,像以前农民式、牧民式的,都是零散地积聚在自己空间。现在的工厂、寺庙等,都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生存方式,此时不可能所有人都平起平坐。如果要有领导者与被领导者,有些领导者对上上下下都管理得非常好,有些哪怕是几个人,互相都有各种各样的情况。选择管理者也需要智慧,只是跟自己关系好的人说:“你来负责”,但此人有没有能力、悲心、专业,这些根本不考虑,结果弄得很乱。

东方西方的社会群体,生活模式跟以前不同,大家都是依靠合作性的方式生存,人与人之间有一种依赖性的关系,这种关系有平起平坐、上下关系,有些人在任何群体里,口碑都很好;有些人则口碑很差,搅乱了所有的群体,到了哪个部门也不行。这种情况出家在家都有,尤其是出家人,极个别人的性格,刚开始认为是可以的,实际上也有各种情况。

所以我想,每个人在什么样的位置,人际关系如何?在人际关系上,我个人认为,不管是在喇荣,还是别的地方,到目前为止,没有一个我心里恨的人,没有一个我不愿意说话、共处、关系不好的人。我说这句话是不羞耻的。我接触的人比较多,有信仰没信仰的,各部门的关系都不错。做人需要有技巧,有些人并不是这样,对上下的人都有……像喇荣人,大的矛盾没有,破誓言的人一个晚上都不让住,不能让破誓言的人听受密法,这是上师在世时的规定。但是有些人的管理、人际关系比较差。藏族有种说法:儿子不用父亲来赞叹,别人来赞叹就对了。你的儿子好不好,看周围的人赞叹否。

有些道友自己认为很不错,但周围的人对你的看法、评价,应该知道自心如何。所以管理者应该观察自身,你对人与人之间、上下的关系如何?有些人,哪怕在一个小小的团体,经常讲是非,讲是非的道场说明没有闻思修行,真正闻思修行的道场会讲佛法真理,不会重视是是非非的流言蜚语。

今天讲得好像太长了,让我讲管理学,两个小时都可以。我看你们戴口罩好像都是比较好看的人,人的额头都比较好看,不太好看的人戴口罩好像看上去也不错。(师笑)你们看看,我有这个感觉。
 
今天讲《地藏经》之前,想说一下,每天的学习闻思都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希求解脱,做什么事情应该心里想:我是希求解脱者。仲敦巴尊者经常说,我是希求解脱者,莫为名闻利养缚。这教证以前在《开启修心门扉》当中引用过。

我们追寻佛陀的足迹,是希求解脱者。各种各样的名声、财富等世间八法,对我们而言是过眼云烟。也许刚开始因为世间的习气比较重,一下子看破比较困难,但总的来讲,世间的福报、名声、财富都没有什么实质,就像芭蕉树一样。

《大乘悲分陀利经》:人天福报,譬如疾风,无有住时,如水中月。

人间福报就像特别快的风,一吹就过了,不可能住很长时间。虽然显现,但没有实质,就像水中的月影,并不实有。有时候我们应该想一想,人们整天追求的一切,给我们带来什么利益,这点值得观察。



【相关资料】

一次,色顿山谷的信众迎请仲敦巴去传法。他对弟子吉祥自在说:“你代我去吧,我正在修舍弃世间之法,若去了会对修习舍弃世间不利。”然后就终日穿着一件缀满补丁的陈旧衣服,将上衣脱下,两只袖子搭在双肩,有时独自消逝于柏树林中,有时倚在藤杖上打杵休息,口中念着《亲友书》中的句子:“利无利苦乐,称无称毁讥,了俗世八法,齐心离斯境。”有时又喃喃自语:“我是希求解脱者,莫为名闻利养缚。”等全部文字,有时仅念出开头部分,有时仅念诵了一半,就已经安住。

他对弟子的唯一教言就是:“在短暂的人生当中不要希求世间法。”他的大弟子金厄瓦遵照教言,栉风沐雨,苦苦修习。终于平息了世间八法,达到“雷霆不能骇其念,火焦不能伤其虑”的境界。








感应公案



今天首先讲一下,在五代时期的荆州,有一个猎人,以杀生为生。他杀害了无数的生命,人们将他称为“雁雄”,可能他打雁子很英雄。51岁时,因障病而死,他的妻子可能跟他关系不好,把他的尸体扔到尸陀林一样的地方,没有埋,让虎狼食。过了3天,人活过来了,他站起来,回来了,好可怕哦。回来以后他的妻子吓一跳,认为鬼魂来了,他说不用怕,我是真的活了。讲了自己死后的经历。

他死了以后乘着一个熊熊燃烧的火车(不是现在的火车),身体骨肉被焚烧,这时遇到一个沙门,给他灌水,火焰熄灭,得到清凉。到了阎罗王跟前,以前杀过的众生--成千上万的牛羊猪等,都集聚那里,说这个人已经夺了我们的生命,是特别可恶的人,要求让阎罗王对他严厉惩罚。阎罗王回答,这个人应该是非常恶的人,但是他来阴间的时候,在火车上有沙门熄灭火焰,原因是他的祖先供奉地藏菩萨,所以他有一定的功德。

刚才那个“雁雄”看到那么多动物投诉他,有点紧张害怕,于是默默念地藏菩萨名号。当念得越发使劲时,那些动物慢慢地、各自相续当中产生了悲心,后来都变成了人的形像,刚才紧张的气氛渐渐消失。

阎罗王让他回去,他就醒过来了。醒来以后他舍弃了自己的家庭,云游各处,劝别人皈依地藏王菩萨,弘扬地藏法门。

这个公案并没有说他是学佛的,也没有说他信仰地藏菩萨,因为他是无恶不作的雁雄,但就像一人出家九族升天,不知道他前面多少代的祖先,因为信仰地藏菩萨,或者造地藏像的缘故,后来的子孙得到这样的利益。

我们可以观察一下,我们的父母、爷爷奶奶有佛堂、供奉佛像,这样的话他当时眼前的子孙,也许没有信仰,但逐渐对他们会带来利益的。因此这次讲《地藏经》,一方面像昨天一样,闻健自修,分分己获,自己修行获得全部的功德。还有一方面,就像前面的婆罗门女,或是光目女,是因为他们的善根令父母亲属得到利益。

我们在学《地藏经》时,用利他心来念佛、念经,或者造像,你所回向的对境,百分之百是得到利益的,是六分,七分还是一分跟此人的发心回向有关系,至少对方能得到利益。

我们造这样的善根,我们的下一代,或者其他众生也能得到利益。想弘扬佛法的人,自己实在没有能力讲经说法,若自己的家乡是很偏僻的地方,发愿造个一尺高的地藏菩萨的像,放在那里,希望当地见闻觉知的人们得到利益,你发此心,那三宝的加持、无欺因果的力量和发心都不可思议。以此因缘,偏僻的地方也可以得到很多利益。

在发心的过程中,大家应该发愿,以后因缘具足时,每个人至少也是为自己的家乡、亲朋好友造像。有些处境可能比较好,周围有寺院僧团,人有信仰。大多数人周围都是杀业比较重的,恶习气比较厉害,甚至连三宝的名称也听不到,圣像无法在眼根种下种子。我们应该好心好意造像、印经,这样放着也会有利益。
 


【公案原文】

续藏经《地藏菩萨像灵验记》记载:
五代时期,荆州有个猎人以打大雁为生,世人称他为“雁雄”。五十一岁时,触了瘴气疼痛而死。妻儿把尸体抛在坟间,让虎狼来吃。没想到三天后他苏醒过来,回到了老房子。妻子非常惊怖,说他是狂鬼变的。雁雄就具体说起复活的经历:
 “死的时候,有火车来接我,在那车上被猛火所烧。有个沙门用水灌在车上,火当即熄灭,身体得到清凉。我就生了稀有之心。等到了阎王那里,百千万数的猪、羊、鸡、野鸡等禽兽秉白阎王:‘我们不是被他夺掉性命吗?求阎王治罚雁雄。’阎王说:‘你们这样诉讼,雁雄决定是个恶人,应该治罚。但他的先祖信奉佛法,归依地藏菩萨,他是子孙的缘故,因此得大圣救护,免除了火车之苦。’ 我看着庭院里那些鸟兽,一心念起地藏菩萨,忽然它们都变成人的形像。阎王就放了我,于是我苏醒过来。”
雁雄得这次救度后,就舍家发心,自称佛奴,在人间游行,劝导有缘者都归依了地藏菩萨。






【相关公案】

黄檗禅师出家后,认为“必须放弃恩情,达到无为时,方才是真实的报恩”,因此过了三十年禅者的生活,从未回过俗家探望亲人,但他内心深处却非常记挂年迈的母亲。儿行千里母担忧,母亲也时常思念出家的儿子,可是毫无音讯,因此从早到晚都哀伤地哭泣,最后连眼睛都哭瞎了。

为了想念儿子,母亲就在村子旁设立一个司茶亭,不但亲自招待过往的云水僧,并且亲自迎到家中,为他们洗脚,以示礼敬。另外有一个原因,因为黄檗禅师左脚上有颗大痣,她眼睛虽瞎了,但希望凭万分之一的洗脚机遇,或可认出谁是他的爱子。黄檗参禅行脚三十年,足迹遍天下,就是不曾回到故乡。五十岁时,他在一次参访的旅途中,不自觉地往故乡的方向走去。

三十年的光阴,孩子的声音变了,母亲不再听得出来;母亲的容颜变了,额上布满了沟沟壑壑。黄檗望着近在咫尺满头白发的母亲,几乎不忍再看。老妇人低头替黄檗洗脚,耳里听黄檗讲道,手上毫不怠慢,一下一下沾水摸索,细心地把黄檗的脚洗得干干净净。当母亲为黄檗洗好了右脚,让他把左脚换过来的时候,黄檗赶紧把左脚藏起来,说:“阿弥陀佛!贫僧左脚带伤,碰不得水,施主好意,贫僧心领了。”老妇人楞了一下,没说什么,摸索着端起水盆,正要起身去倒,像是想起了什么,望空怔视了一会儿,摇摇头,蹒跚着出去了。

黄檗望着一跛一拐走进来的老妇人,心一紧,依旧放平了声音说:“善女人!一子出家,九族升天。人子出家,不是舍弃父母,而是对父母真正的孝爱,因为要与父母永生相守……”“佛陀出家,离开了父母,并不是舍弃父母。因为人子尽孝,孝有大小:衣食奉养是小孝;光宗耀祖不过中孝;而超拔父母永生,乃是大孝……”黄檗娓娓地向母亲讲述着。

黄檗禅师接连二次返家,虽然觉得难舍难离,但还是忍痛起程云游行脚,继续参访。黄檗走后,邻居们忍不住将这个事实告诉他的母亲说:“那个向你讲释迦出家故事的人,就是你经常盼望的儿子。”母亲听后几近疯狂似叫道:“难怪声音像我儿!”说着就拼命的追出去,一直追到大河边。不巧,这时黄檗禅师已经上船,而且船也开动了,母亲情急地跳到河里,不幸的淹死了。

黄檗禅师站在船上看到母亲失足落水溺死的情形,不禁悲从心起,即刻乘船返回,把母亲的尸体背上河岸,亲自捡木头,堆有一人高,然后把母亲的尸体放在木堆上。此时,全村庄的人都围过来,对黄檗禅师的举动疑惑不解。黄檗禅师沉重而庄严的举火点燃木堆,火焰顿时腾空燃起,他站立在旁边,双手合十,仰对虚空,高声唱言:“一子出家,九祖升天,若不升天,诸佛妄言!”
话音刚落,在熊熊的火焰当中,顿时显出一位天女,端庄秀丽,随着火焰之光徐徐上升,天女临别之前向黄檗禅师开口道:“孩儿啊!很感激你超度母亲升天,你为了成就道业,为了众生,割舍母子亲情,母亲现在才恍然彻悟,承蒙孩儿的慈悲超度,母亲今可升天受乐,就此禀白,后会有期!”天女说完,冉冉升天,不久没于虚空。

黄檗禅师随即说偈曰:“我母多年迷自心,如今华开菩提林,当来三会若相值,归命大悲观世音。”围观的村民看到这情况,都目瞪口呆,赞叹不已。





昨天前面讲到,说阎罗天子代表这些鬼神在地藏菩萨面前,依靠地藏菩萨,来到这里很幸运,但作为阎罗天子有疑问,冒昧地问释迦牟尼佛,你能不能宣说。




正式传讲







地藏菩萨本愿经

01

地藏菩萨本愿经卷中

阎罗王众赞叹品第八

佛告阎罗天子:“恣汝所问,吾为汝说。”


佛告诉阎罗天子,凭借你的想法,可以随意发问,我会对答如流,一点问题都没有,会很好地回答。

向佛陀问任何问题,实际上是无碍答复。

《大宝积经》: 一切诸群生,种种问难海,一音令悦解,无畏不思议。

众生问什么难题,佛的一种声音就能很愉快地解决,没有畏惧阻碍,非常不可思议。不仅是佛陀,前面的高僧大德,对佛教的理解非常深,回答的问题也不会有任何困难。

以前我刚来时,法王讲课是下午一点十五分左右。那个时候人不多,讲完课以后,法王说你们有什么问题同一时间问,下面堪布们有很多问题,法王一个一个回答,回答得特别好,很精彩,很有意思。

有一次我去一个学校,也故意学一下,让他们一次问很多问题。他们有一次最多问四个问题,我用心记下来,不是用笔,有些可以记得下来,有些不行。我们智慧不是特别那个吧?

其实问问题很有必要,有些法师、老师很讨厌别人问问题,觉得是不是刁难我?其实不是的,如果能回答就回答,不能回答就直接说不能回答、不愿意回答、不敢回答、不必要回答,你可以用各种各样的理由。

好比犹太人,不像我们,我们一般问孩子:“宝宝,你今天考了多少分?考了零分?宝宝好可爱哦!”犹太人对分数不在乎,他们会问:“你今天对同学、对老师问好的问题没有?”那里的老师最喜欢问题特别尖锐的同学。但是我们很多老师讨厌问尖锐问题的同学。所以问问题还是很必要的。

《萨迦格言》:不询不辩于学者,不知学识之深浅,犹如槌子不擂鼓,彼与余物有何异?

不问不知道学识的深浅,如同没有敲鼓的话,就没有声响。别人也不知道,像其它的茶壶分不出来。你没有问问题,看不出来是否有智慧。所以我们要知道智慧的深浅,问问题很重要。当然有些人问不出什么问题,说说而已,实际上这个没有价值。因此佛陀非常有智慧的原因,你想怎么问都可以。但有些人自己也不太会回答。







阎罗王众赞叹品第八

是时,阎罗天子瞻礼世尊,及回视地藏菩萨,而白佛言:“世尊,我观地藏菩萨,在六道中,百千方便而度罪苦众生,不辞疲倦。是大菩萨有如是不可思议神通之事,然诸众生,脱获罪报,未久之间,又堕恶道。世尊,是地藏菩萨既有如是不可思议神力,云何众生而不依止善道,永取解脱?唯愿世尊,为我解说。


是时,阎罗天子瞻礼世尊,及回视地藏菩萨,而白佛言:“世尊,我观地藏菩萨,在六道中,百千方便而度罪苦众生,不辞疲倦。



这个时候阎罗天子瞻礼世尊,同时也回顾看看地藏菩萨。有个老法师讲《地藏经》的时候说,因为地藏菩萨是他的老师,跟老师打个招呼。因为阎罗天子在中阴界,地藏菩萨经常到中阴界去,是他的老师、是他的朋友。回视一下很有情节,他先在佛陀面前顶礼,看到地藏菩萨也坐在旁边,看了他一眼。

白佛言,世尊,我看到地藏菩萨天天穿着袈裟在六道里,尤其是在地狱里跑。好多公案都说地藏菩萨在中阴界的时候出现。地藏菩萨在六道中,百千方便救度罪苦众生,不辞疲劳。地藏菩萨在那么多劫、那么长的时间当中,对难度的众生、六度的众生、刚强难化的众生、地狱的众生,一直不会感到劳累疲倦。菩萨的精神是不可思议的,我们稍微发心一两年,刚开始有热情,最后温度都没有了。发心的时候跟很多人发生矛盾而最终放弃了。最佩服地藏菩萨的地方,是他度化众生从来不会失望不会伤心,非常坚强。

发大乘心的人,弘扬佛法的过程当中,不管遇到什么困难,尽量地不要生厌烦心,一直非常坚定地做下去,就像世间当中说的工作狂。地藏菩萨不是几年,而是多少多少劫当中都如是发心,这种精神,世间有信仰没信仰的人应该值得学习。


是大菩萨有如是不可思议神通之事,然诸众生,脱获罪报,未久之间,又堕恶道。



大菩萨有如是不可思议的神通,但是众生不久之间又会堕落。因为众生业力深重,他获得解脱,不久的将来,又开始堕落,又落到恶道。

因为众生反反复复,他一会造善业,一会造恶业。一会恶业的习气现前,一会善业的习气现前。以前讲过,就像大象沐浴一样,一会到干地,一会到沼泽。像这样辗转不停,众生还是很可怜的。


尊,是地藏菩萨既有如是不可思议神力,云何众生而不依止善道,永取解脱?唯愿世尊,为我解说。”



世尊,地藏菩萨有如是不可思议的神通力,那么厉害,从来不疲倦,众生永远不退转多好,永取解脱多好。地藏菩萨那么辛苦,度完了又有一大批堕落的。地藏菩萨那么厉害、那么长的时间,他的发愿力那么大,那这些众生度完以后还要不断地度呢?一次性度完就可以了,何必呢?我一直想不通,唯愿世尊为我解说。

地藏菩萨度完了就可以了,就像监狱里空了就行了,为什么又要关犯人。其实不是这样的,人世间中,有些人在监狱里七八次,又犯罪回来了。就像吸毒的人,他上瘾后很难戒。世间人还是很可怜的。






阎罗王众赞叹品第八

佛告阎罗天子:“南阎浮提众生,其性刚强,难调难伏。是大菩萨,于百千劫,头头救拔如是众生,早令解脱。是罪报人,乃至堕大恶趣,菩萨以方便力,拔出根本业缘,而遣悟宿世之事。自是阎浮众生结恶习重, 旋出旋入,劳斯菩萨,久经劫数,而作度脱。



佛告阎罗天子:“南阎浮提众生,其性刚强,难调难伏。是大菩萨,于百千劫,头头救拔如是众生,早令解脱。



佛告诉阎罗天子,不是你想象的那样,不要觉得那么简单,阎浮提的众生,不像北俱卢洲的众生,阎浮提的众生确实刚强难化,恶的方面很擅长,善的方面很难调伏。有时候佛亲自出现都没办法,更何况其他的。

真的,我们遇到的有些众生,觉得特别刚强难化。

这个大菩萨,于百千劫当中,头头救拔如是众生化身成各种各样,一个一个地度化,每一个世界里面辛苦地度化,令他们早日获得解脱。


是罪报人,乃至堕大恶趣,菩萨以方便力,拔出根本业缘,而遣悟宿世之事。



但有些人,仍然堕在大恶趣当中,地狱里、饿鬼中。地藏菩萨依靠方便力,拔出根本业,想尽一切办法,斩断罪业,并且让他们能了知自己前世的一切一切事情。

很多众生通过这种方式来度化,地藏菩萨让他消业,然后让他了知前世的情况。


自是阎浮众生结恶习重, 旋出旋入,劳斯菩萨,久经劫数,而作度脱。



可是南阎浮提的众生结恶习重,《俱舍论》里面“九结”“三结”,结是烦恼的异名,烦恼恶业的习气非常重。很多善知识对我们也是这样,给我们开示了种种善道,让我们忏悔、认识本心,可是我们相续当中前世的业力特别深重,习气特别深重。

所以“旋出旋入”,我们很快的时间当中好像觉得解脱了,心情很好天气很好,吃得也很好。但过几天天气也不好,心情也不好,烦恼也出现。凡夫人有这样类似的习气。诸佛菩萨的加持力觉得自己有解脱的希望,尤其是讲中观空性、心性光明时,觉得我现在的烦恼荡然无存,你看看虚空,虚空就是无生无灭,那我的心也是如此,哇塞……再过一段时间,遇到外境时,像虚空一样的外境乌云密布,开始打雷闪电……各种情况会有的。

凡夫人的业力习气深重,时而出来时而入于轮回,所以这里意思是,给菩萨添了很多麻烦,劳烦菩萨。地藏菩萨确实很辛苦,这些众生今天很听话、很不错,明天又不行了。我们也是,以前在很多上师面前,我也讲过,有时候自己好像修行、闻思等各方面很好,有时候可能是很多方面业力深重,对前辈大德传承上师,也做了很多让他们不高兴的事情。

久经劫数而作度脱:因此地藏菩萨对前面的回答,为什么地藏菩萨不一次性全部度完。一次性度完那是很好的,但是不是那么容易,说得简单,但做起来不简单。以前有一个格西,他说我们凡夫众生的恶业习气犹如卷纸,纸拿下来又自然卷上去了。意思就是说,我们以前爱打架,尤其是世间当中的各种各样的习气非常严重。

我们这里很多出家人也是,刚开始“我一定要好好希求解脱”,“我是希求解脱者,莫为名闻利养缚。”但过一段时间,见到自己的亲朋好友,以前各种各样的习气又开始复苏,很难改。所以地藏菩萨也很辛苦,很多法师们也很辛苦,尤其是讲经说法,管理班级的法师们,有些心态比较沉稳的还可以,好像石头一样,解脱也可以、不解脱也可以,闭着眼睛讲完就可以了。但是有些心比较弱的,今天好像一个人闻思得不错,高兴得不得了;再过两天他不行了,莫名其妙这样那样,又伤心了,每天都此起彼伏。

所以,地藏菩萨很辛苦,很多度众生的法师也不那么容易。



【法相名词】

九结:
结缚众生使不出生死之烦恼,有九种也。一爱,二恚,三慢,四无明,五见,六取,七疑,八嫉,九悭是也。即于六随眠加取嫉悭三者。六随眠为根本烦恼,系缚之义强,故特立为结。但五见之中,唯身边邪三者,立为见结,又四取之中,唯见戒二取,立为取结者。

一爱结,贪爱也。二恚结,嗔恚也。三慢结,憍慢也。四痴结,不了解事理之无明也。五疑结,疑惑三宝也。六见结,身见边见邪见之三也。七取结,见取见,戒禁取见二种之取著也。八悭结,悭惜己身命财宝也。九嫉结,嫉妒他荣富也。

九种烦恼相,谓爱等九结。
①结的含义。
具有烦恼相的无明等,叫做结。
结就是系缚的意思,因为以无明等把众生系缚在三有当中,解脱不了,所以叫做结。《三藏法数》上说:“结即系缚之义,谓众生因烦恼妄惑造业,而为众苦系缚,流转三界不能出离,故云结也。”

②爱等九结是哪些?
九结就是:
①爱结;②恚结;③慢结;
④无明结;⑤见结;⑥取结;
⑦疑结;⑧嫉结;⑨悭结。

三结:
生死流转的三种关键束缚,即「身见(另译作『萨迦耶见、有身见、身见、我见、身邪结』,执着『永恒、不变、独存、自在、能主宰』的『真我』)、戒禁取(另译作『戒盗结』,誓守禁戒与禁忌)、疑(疑结,对正法的疑惑)」,为证得须陀洹果者必须断除者,《根有律》又译为「断三分结」。








阎罗王众赞叹品第八

“譬如有人,迷失本家,误入险道。其险道中,多诸夜叉,及虎、狼、狮子、蚖蛇、蝮蝎。如是迷人,在险道中,须臾之间,即遭诸毒。有一知识,多解大术, 善禁是毒,乃及夜叉诸恶毒等。忽逢迷人,欲进险道, 而语之言:‘咄哉!男子,为何事故,而入此路?有何异术,能制诸毒?’是迷路人,忽闻是语,方知险道, 即便退步,求出此路。是善知识提携接手,引出险道, 免诸恶毒,至于好道,令得安乐,而语之言:‘咄哉!迷人,自今以后,勿履是道。此路入者,卒难得出,复损性命。’是迷路人,亦生感重。临别之时,知识又言:‘若见亲知,及诸路人,若男若女,言于此路多诸毒恶, 丧失性命,无令是众自取其死。’


“譬如有人,迷失本家,误入险道。其险道中,多诸夜叉,及虎、狼、狮子、蚖蛇、蝮蝎。


下面讲一个比喻,譬如有个人,他迷失了方向,本来要回家,结果迷路了,误入险道。

本来想顺利地回家,结果入于特别危险的、类似悬崖森林等特别恐怖的地方中,这个险道当中有夜叉、老虎、狮子、蚖蛇、蝮蝎等,在有些经典里面讲,这些代表贪心、嗔心、痴心,各种猛兽有些嗔心很重、有些痴心很重、有些很傲慢。各种烦恼相当于这些恐怖的野兽。

如是迷人,在险道中,须臾之间,即遭诸毒。有一知识,多解大术, 善禁是毒,乃及夜叉诸恶毒等。


这个迷路的人,在险道当中,很快就会遭到夜叉、毒蛇的毒害,很危险的。他本来想回家,结果入于猛兽的窝里了。情况非常糟糕,很危险。

这个时候,如果有一个善知识,他特别精通法术,不管是对抗虎狼、毒蛇、夜叉,特别擅长,不管是夜叉、狮子等,一点都不会害怕。
 

忽逢迷人,欲进险道, 而语之言:‘咄哉!男子,为何事故,而入此路?有何异术,能制诸毒?’是迷路人,忽闻是语,方知险道, 即便退步,求出此路。



突然遇到这个迷路的人,想办法解救。他说:喂,你到哪里去?(藏语:གཟིམས་ས་ཨེ་བདེ།)他呼唤他,你为什么到这条路?你能懂得异术、制止毒害吗?

这个迷路的人,听到他的声音以后,才知道自己已经入于特别危险的路,想立即退步,找到真正回家的路。

是善知识提携接手,引出险道, 免诸恶毒,至于好道,令得安乐,而语之言:‘咄哉!迷人,自今以后,勿履是道。此路入者,卒难得出,复损性命。’是迷路人,亦生感重。


这个善知识,手拉手地把他从危险的道当中解脱出来,从非常毒恶的危害中解脱出来,安置于真正的道,让他获得快乐。并且告诉他:迷路的人,你从现在开始,再也不要入这条道,否则会很难解脱,甚至会危害生命。

这里面每个都有内容,当然大的内容是讲的地藏王菩萨,这里的善知识是指地藏菩萨。但我那天自己翻译的时候,自己也感觉得到,其实我们每一个众生都是迷路的人,如果没有遇到善知识,我们可能不断地走这条路,一直在虎狼和毒蛇的窝里,但我们遇到了善知识,没有遇到给我们开示解脱道的善知识,可能一直走这条路,一直在虎狼狮子的窝里待着。因为我们遇到了善知识,给我们讲,不要再继续这样下去,否则会堕入非常可怕的轮回深渊中。我们才知道,原来入的世间的道很危险。

善知识再告诉我们,从此以后不要再入这个道,应该寻找解脱之道。这是第二个善知识的教言。

第三个善知识的教言说,不仅你自己不要入这个道,也要让你的亲朋好友不要入,这个很危险,可能连生命都没有了。善知识要求我们不但自己希求解脱,而且应该让芸芸众生都要解脱,不然轮回的险道太可怕了,那么多烦恼的猛兽一直等着,而且时间极其漫长。

我那天在成都,感觉很深,当时想,如果我没有遇到善知识们,我还是跟这个迷路的人一模一样的,还自以为是。以前我学师范,认为老师的专业对自己很重要,短暂的人生当中根本遇不到解脱之路。想到我自己的人生,我第一个解脱的法,在23岁那一年春天,也就是85年藏历1月13号,当时德巴堪布给我们讲《大圆满前行引导文》。

这是我人生中第一次得到真正的解脱法门。再过一个月到了学院,法王如意宝开始灌列绕朗巴全集的灌顶和教授,这是在生命当中真正解脱道的课。世间的课跟解脱没有关系,现在很多人学到的法,不管是你服装设计、物理化学、天文学、地理、生物,这些是不是一个世间的知识呢?是。但是与解脱之道有没有关系呢?确实没有直接关系。

一些虔诚的居士佛教徒,特别真诚地哭起来,认为自己即生当中真正遇到了解脱道,否则会特别可怜。这个大家可以有目共睹。在我们的生命当中,没有遇到解脱法的上师们,也许可能一直轮回遥遥无期,你一直追求轮回之事。个人看自己对人生的定位是什么样的。世间老师对我们有没有恩德?有。但是真正对我们开示解脱道的是上师善知识。在我们生命当中出现的,给我们开示解脱道、非常有恩德的善知识们,如果没有遇到他们,我们可能一直轮回。

(善知识对这个迷路的人说:)你以后不要再踏入这条道,很危险,可能生命都没有了,你的慧命都没有了。迷路人也特别感激,因为迷路人如果没有遇到善知识,确实自己处境很危险。他特别感恩他。


临别之时,知识又言:‘若见亲知,及诸路人,若男若女,言于此路多诸毒恶, 丧失性命。无令是众,自取其死。’



临别的时候,善知识又告诉他:如果你见到其他的亲朋好友、过路人,不管男的女的,你应该要给他们讲清楚,这条路非常危险,会丧失生命,不要让这些人自取死亡,没有必要。这条路特别危险。临别的时候,善知识这样嘱咐。

我们的上师们离开这个世间时,给我们留下了类似的教言。虽然他们住世有一定的时间,最后离开时,也给我们说,你们自己应该好好取舍因果,他们以自己亲身的体会告诉我们,同时让我们告诉很多众生,这些众生也很可怜,让他们不要入于这种迷途,否则毁坏生生世世的解脱。

那天我想到这里时,很多离开我们身边的上师们,非常有恩德,他们……那个时候,上师们出去弘扬佛法很辛苦。现在成都和色达之间的高速公路已经修好了。我每次上高速公路和坐飞机时,就想起那时交通工具很差,上师们身体显现上也不好,为了和很多众生结上善缘,上去下去很辛苦。

现在我们要找到这些上师们的色身很困难。就像刚才这个善知识,在他的路途当中突然出现了一下,解救他,最后就离开了。临别的时候告诉他,你以后不要走这条路,让别人也不要走这条路。我们生命当中的善知识也是相同的,善知识虽然不愿意离开,但是一定会离开的。无垢光尊者在《窍诀宝藏论》中讲了,《大圆满前行》中也引用过。这些善知识们给我们留下了这样的教言,最后离开了。






阎罗王众赞叹品第八

“是故地藏菩萨具大慈悲,救拔罪苦众生,生人天中,令受妙乐。是诸罪众,知业道苦,脱得出离,永不再历。如迷路人,误入险道,遇善知识,引接令出,永不复入。逢见他人,复劝莫入,自言因是迷故,得解脱竟,更不复入。若再履践,犹尚迷误,不觉旧曾所落险道,或致失命。如堕恶趣,地藏菩萨方便力故,使令解脱,生人天中;旋又再入,若业结重,永处地狱,无解脱时。”


“是故地藏菩萨具大慈悲,救拔罪苦众生,生人天中,令受妙乐。是诸罪众,知业道苦,脱得出离,永不再历。



这里善知识主要是以地藏菩萨来说的,但我在人生当中,依止上师如意宝19年,在这个过程当中还是很努力的,也是尽量地让上师欢喜,但是有时候可能因为前世的业力,各方面也有关系,真正如何也不知道。不管怎么样,上师的恩德在这个世界上永远是第一的。

地藏王菩萨具有如此的大慈大悲心,救拔这些罪苦众生,让他们转生到人天中,让他们感受无比的妙乐。这些众生知道业道的苦以后,永远脱离轮回,永远不再入于轮回。


如迷路人,误入险道,遇善知识,引接令出,永不复入。逢见他人,复劝莫入,自言因是迷故,得解脱竟,更不复入。



就像迷路人误入险道,遇到善知识,接引他出离,之后有智慧的话永远不会再入的。

有些道友善根比较好,善知识一引导,自己马上用正知正念摄持,自己再不会犯错误,这些人应该算是善根福报比较大的。以前守戒律、修禅定、学智慧的时候,有误入歧途的,但后来遇到善知识,自己非常有福报,再也不会堕落。这是自利方面。

他利方面,劝别人不要再入于轮回。因为他自己以前失败过、迷路过,所以得到解脱后再也不会入。他不但自己不入,也劝别人不入于险路,他度众生的能力很强。


若再履践,犹尚迷误,不觉旧曾所落险道,或致失命。如堕恶趣,地藏菩萨方便力故,使令解脱,生人天中;旋又再入,若业结重,永处地狱,无解脱时。”



有少数人之前入于迷途,出来后又再次走到这个险道当中。我们世间有句话,好了伤疤忘了疼,还继续入于险道,不觉察之前曾经入于这个险道,甚至差点失去自己的生命,一点正知正念都没有。

这个比喻说,如堕恶道也是一样的。这个比喻比较难懂。意思是说,后面这个人,不断地还要堕入恶道当中,甚至失去生命,恶业深重的人,跟这个情况一样,遇到善知识,给他已经讲了,但是由于业力现前不断地犯,最后堕入恶道。就像刚才迷路的人,明明入过一次,又不断地入。就像监狱里的人,出去以后又不断地进来。

虽然地藏菩萨以方便力让他们获得解脱,暂时生于人天当中,很快的时间当中又入于险道,因为结的业比较严重,像入于无间地狱、破誓言等等,那永远没有解脱的时候,很可怕。

这以上讲到为什么有些人不断地堕落的原因。世间人本来一次性的、全部获得解脱都很好,但跟自己相续中的业力有关系。自己烦恼现前时尽量忏悔,地藏菩萨的加持不可思议,总的来讲不会有大的违缘。






阎罗王众赞叹品第八

尔时,恶毒鬼王合掌恭敬,白佛言:“世尊,我等诸鬼王,其数无量。在阎浮提,或利益人,或损害人, 各各不同。然是业报,使我眷属,游行世界,多恶少善。过人家庭,或城邑聚落、庄园房舍,或有男子、女人,修毛发善事,乃至悬一幡一盖,少香少花供养佛像及菩萨像,或转读尊经,烧香供养一句一偈。我等鬼王,敬礼是人,如过去、现在、未来诸佛。敕诸小鬼,各有大力,及土地分,便令卫护,不令恶事横事、恶病横病, 乃至不如意事,近于此舍等处,何况入门!”



尔时,恶毒鬼王合掌恭敬,白佛言:“世尊,我等诸鬼王,其数无量。在阎浮提,或利益人,或损害人, 各各不同。



这时候,恶毒鬼王合掌恭敬,白佛言:世尊,我等鬼王数量非常多,有些是利益众生的,像昨天讲到的主财鬼王、主施鬼王,是帮助人的,有些土地神还是比较厉害。还有些损害人,比如散殃鬼王。各自专业不同。


然是业报,使我眷属,游行世界,多恶少善。过人家庭,或城邑聚落、庄园房舍,或有男子、女人,修毛发善事,乃至悬一幡一盖,少香少花供养佛像及菩萨像,或转读尊经,烧香供养一句一偈。



这些鬼王各自的业力不同,眷属游行在世界各个地方,大多数鬼王的行为是恶的,善的很少,经过别人家庭、城邑、聚落、庄园、宿舍时,不管男人女人,修一些毛发许的少许善根,乃至悬一幡一盖,像昨天讲的经幡、幡盖、圣幢这些,还有在诸佛菩萨面前烧少量的香、供养少量的花,或者读《金刚经》、《地藏经》等,烧香供养经里面的一句一偈。

他说各个地方都有我们的眷属。有些人说“这里有没有鬼?”鬼其实在世界各处都有,只不过有些是莲花生大师加持过的地方会少一点,不多,鬼肯定有的,家里也有,屋里也有,晚上关了灯以后也有。尤其是关了灯以后鬼就出来了。我们以前读书的时候,很多孩子让我讲鬼故事,讲完以后他们就不敢回去,我就继续讲。


我等鬼王,敬礼是人,如过去、现在、未来诸佛。敕诸小鬼,各有大力,及土地分,便令卫护,不令恶事横事、恶病横病, 乃至不如意事,近于此舍等处,何况入门!”



如果家里房子中有供地藏像、念咒语、烧香,我等鬼王就特别恭敬这个人,把他看作过去现在未来的佛一样的。自己还是做一点善事,念经、供佛、供香很重要的。

他们派遣这些小鬼,各有大力,分配管理不同的地方,土地神、水神、树神、天神……各种各样的,让他们保护这个人,如果我们看到谁在念《地藏经》,哪怕是供养一个偈颂,那鬼王安排很多鬼神保护这个人,不能让他们出现恶事横事、恶病横病等,不如意的事情连他住处的周围都不会靠近,何况入门?

我们世间当中,很多不如意不吉祥的事情,其实有各种因缘,尤其是护法神比较少,没有得到保护的话,经常受到鬼神非人的危害。我昨天看到一个藏族孩子,他身上戴了好多袋子,里面有各种加持品。我给他开玩笑,这个是糌粑袋子,这个是酥油袋子,这个是奶渣袋子。没有信仰的人,认为这是很愚痴的行为,但其实尤其是现在地水火风有很多灾难的时候,自己有一些这样的依靠处很好的。







阎罗王众赞叹品第八

佛赞鬼王:“善哉!善哉!汝等及与阎罗,能如是拥护善男女等;吾亦告梵王、帝释,令卫护汝。”


这里有两个群体,一个是鬼神,一个是阎罗,有一定的安排。这次主要是阎罗王的团队,和鬼王的团队,两个代表已经发言了。佛陀赞叹,善哉善哉,你们阎罗王能如是保护善男善女,我也会告诉帝释天、四大天王,让他们保护你们。如果鬼神保护人,那天王也会保护鬼神。所以这些四大天王、帝释天也会间接地保护这个人。

为了保护自己和众生,应该自己好好地受持《地藏经》。原来说每个人要好好带着《般若摄颂》。现在不要求每个人都带着《地藏经》,要不然带的经书太多了。但是《地藏经》、《地藏十轮经》确实是很有加持的经书,能经常随身带着很好。这样有很多鬼神保护你,还有天王也在围绕,间接保护你,那你就不用怕了。

好,今天讲到这里。





公告
亲爱的读者:
如果希望及时听闻到当天的课程并参考简版笔录,可以关注“近在咫尺的温暖”公众号,本公众号的课程笔录是文字较为精准的版本,将于课程结束后的第二天早上发布。感谢大家的支持和关注!



往期链接



《地藏菩萨本愿经》笔记(01)

《地藏菩萨本愿经》笔记(02)

《地藏菩萨本愿经》笔记(03)

《地藏菩萨本愿经》笔记(04)

《地藏菩萨本愿经》笔记(05)

《地藏菩萨本愿经》笔记(06)

《地藏菩萨本愿经》笔记(07)

《地藏菩萨本愿经》笔记(08)

《地藏菩萨本愿经》笔记(09)

《地藏菩萨本愿经》笔记(10)

《地藏菩萨本愿经》笔记(11)

《地藏菩萨本愿经》笔记(12)
《地藏菩萨本愿经》笔记(13)

《地藏菩萨本愿经》笔记(14)

《地藏菩萨本愿经》笔记(15)

《地藏菩萨本愿经》笔记(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