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教你如何出离轮回的上师,他的位置...
| 前行笔记之耕耘心田 |
依止上师
节选,标题为方便阅读所加
如果我们希望自己能遇到一位好上师,最保险的办法就是先让自己成为真正求解脱的人以配得上这么一位好上师。
华智仁波切在《普贤上师言教》中,以及其他很多上师在讲解前行时, 都把“上师”这一部分放在暇满难得、寿命无常、轮回痛苦、因果不虚这四种厌离法之后,我认为这是有深意的,一个细心的学生应该会从这样的前后排序上得到一些启发。
首先,你会明白你需要有出离的愿望,才谈得上真正开始跟上师学法。
上师是为我们传授解脱之道的人,这一点务必要再三提醒自己,我们与上师之间最紧密的连接是解脱,而不是其他。
如果我们对世间追名逐利、情仇爱恨的循环仍然恨不能身陷其中更深一些,根本不想出离,所谓“学佛”“修 行”不过是为把现有的生活打造得更美好坚固,更多一层保障而已,这样的诉求又何必惊动一位传授解脱之道的上师呢?很多世间法的老师也都能帮上忙,而且能给出更具体实用、立竿见影的解决办法。
只有自己开始对当下的生活有所怀疑,开始问为什么这样过,对生命在日复一日的劳碌奔波焦虑烦忧中流逝开始感到有些悲伤,你想要寻找出离之路,这时,上师才变得无比重要和珍贵。
不是说,在这之前你不可以有上师。你当然可以有上师,任何时候你都可以有上师,而且你可能还会一再说 “上师对我很重要、最重要”之类的话,但如果你完全没有出离心,这种话就只是嘴上说说而已,有太多的东西都是你损失不起的,而一位教你如何出离轮回的上师,他的位置总是可以往后排的。
当你萌生出离心时,你会逐渐意识到自己懂的、会的大部分是用来加深轮回的,而想撼动无始以来熏习坚 固、牢不可破的轮回习气,只有跟着上师从头开始学。
这个时候你才真正体会到为什么说上师重要,因为你完全指望他、依靠他来教你如何出离。
不要把上师看成一个全能的神(或者说服务员),随请随到帮你解决生活中所有难题。可能他的确什么都会,但他不会在你面前展露出来,即使展露出来,也是以你察觉不到的方式。
佛法中非常高深的见地和修法,就是当你的心安静、敏锐、开放到相当程度时,你的确会察觉到上师三宝无处不在。
但在那之前,在你的内心还满是浮躁驰求的时候,不要期待上师总能满你的愿。
如果我们希望自己能遇到一位好上师,最保险的办法就是先让自己成为真正求解脱的人以配得上这么一位好上师。
一定程度的出离心也能让我们不那么容易遇上错误的上师。所谓错误, 是指不具备资格和功德,没有能力引导他人解脱。
在如今这样一个时代, 鱼龙混杂的现象比以往更加严重,如何辨别上师成为一件非常重要的事,你不能只靠“眼缘”或某些听上去很玄的“感应”。
实际上关于合格上师的标准,许多经论里都有明确讲述,我们后面也会讲到,但无论如何,自己有出离心,目的就会比较单纯,你只是为了解脱轮回而学佛,所以你判断一位“上师”时,关注的也主要是他的言传身教是否能帮你树立正见、减少烦恼,你不会太容易被外在华而不实的东西吸引,至少给你足够时间,你还是能看到那些东西与解脱的偏离。
这个时间当然越短越好,因此一定的出离心之外,我们还需要有一些佛法的见地,才能据此判断一个人,听其言、观其行,看是否符合佛法,然后我们再决定要不要跟随他学。
而观修四种厌离不仅是培养厌离轮回、寻求解脱之心,也是实实在在建立佛法基本见地的过程。
暇满、无常、苦、因果,这些见地若能深植于心,就好比是穿上了护身的铠甲,可以帮我们抵御不正确见行的侵蚀,不论这些见行出自何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