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nnot load image Downloadables
Register Log In Contact Buli
澳大利亚佛学会 >> 【学员分享】十不善业有何危险?应怎样根除? Back

【学员分享】十不善业有何危险?应怎样根除?

17-悉尼地王霏 澳大利亚佛学会 2017-07-17

所谓的十不善业,指身体的三种不善业——杀生、偷盗、邪淫。语言的四种不善业——妄语、两舌、绮语。心的不善业——贪欲、嗔恚、邪见。《华严经》云:“十不善业道,上者地狱因,中者畜生因,下者饿鬼因。”所以,如果我们没有以正知正念来断除十不善业,就会堕入三恶趣。

 

身不善业,第一是杀业,在所有罪恶中,杀业是最严重的,即使是叫别人杀与我自己杀,业是完全一样的。以前,我自己曾因国内的朋友来澳洲游玩,就尽地主之谊带她们去吃澳洲特色的美食,比如到餐馆现点活龙虾,游水鱼等等。现在想来非常自责,忏悔自己的过往行为,只因满足自己的面子及口腹之欲,而造了杀业,实在不该。谴责后悔中,告诫自己以后尽量多吃素,不再造杀业,多布施,多放生。

 

第二是不与取,不与取就是偷盗。现在社会,物欲横流,攀比成风,很多人为了满足自身的虚荣心,通过不正当的手段窃取国家或他人的财物。比如有些医生,救死扶伤本是他们的职责,但在履行他们的义务时,却要收取不该有的金钱或物品。甚至一些国家的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之便,挪用国家的钱,或贪污国家的钱。这种把别人的财物归为己有,过失是非常大的,《正法念处经》中云:“观偷盗如火”。他们这种无视因果观念,后果将不堪设想,所以,我们尽量要多布施。

 

第三是邪淫。佛陀在《佛说大乘日子王所问经》中讲:“下劣淫欲行,直往于无间”。如果行持非梵行或邪淫,就会直接堕入无间地狱,甚至变成人时,也要在很多世中变成残疾人、聋哑人。因此,作为在家居士,断除邪淫,守持戒律,过清静生活。

 

语言的四种恶业,第一是妄语。《佛陀在正法念处经》中说:“若人妄语说,口中有毒蛇。”若经常说一些妄语、颠倒语,好比口里涌出毒蛇,其毒气无论谁接触都会传染,最后蔓延整个身体。做为孩子们的妈妈,在面对孩子的教育时,不能带有欺骗虚假的言语,我的言行是他们最直接的模仿对象,是他们的榜样,我若坦诚、真心的与他们交流,将来的他们就会说真实、真诚语言。

 

第二是离间语,就是两舌,指在人与人之间传播是非、制造矛盾。《正法念处经》中云:“何人两舌说,善人所不赞。”相对来说,女性朋友很容易就为一点小事而去嚼舌根,说三道四,或背后道人是是非非,这些是不合理的。所以,不管任何团体或佛教徒,都要断离间语,化解怨恨,不说是非。

 

第三是恶口,就是人们平常所说的粗言粗语。有些司机经常粗语,比如路上堵车了,他的路怒症就表现出来,恶口不断。记得读书时,同学间时常因某些同学的名字或外形或长相取外号逗乐,现在想来,那也是造了很多恶口,了知因果轮回,说一次恶口,就有可能在五百世中感受痛苦,以后,断除恶语,多说悦耳语。

 

第四是绮语,就是不接近解脱的无稽之谈。作为佛教徒,尽量不要把所有时间全部用在一些无有意义的谈论中,多说弘法利生和自己修行有关的生活。

 

意的不善业,第一是贪欲,所谓贪欲,就是心里执着人、财物等的心态。以前,若看到朋友买了某某名牌的服饰,自己就会嫉妒羡慕,希望自己也能得到这些物质,若未满足,则念念于心,所以,知足少欲,才能生起欢喜心。

 

第二是嗔恚,就是害心,也就是说,想危害对方,而在心里产生嗔恨。在所有罪业中,嗔恨是最可怕的,若生起一刹那的嗔心,多生累劫所造的布施、持戒等功德便摧毁无余。因此,我们要长期修忍辱心和慈悲心来断除自相续的嗔根。

 

第三是邪见,指心里产生三宝没有加持,轮回、因果不存在,佛教所讲的道理完全是错误的颠倒之想。因此,大家应通过真正的途径,闻思来生起正见。

 

总之,要精进忏悔十不善业为主的一切罪障,并励力闻思修行,争取在即生中成为一个有正信、有远见、有智慧的佛教徒,并在力所能及的范围中弘扬佛法,利益众生。

 

17届悉尼地方组学员 王霏




本月藏历



(向上滑动启阅)

致朋友:

澳洲菩提学会开始招生啦!佛学会开设佛学课程以来,经过多年的摸索和积累,如今已经建立了预科系和正科系并行的教学体系,满足了众多佛教徒学修佛法的需求。 让佛法慈悲、智慧的甘露滋润我们的心田,通过系统次第的学修,消弭心中的烦恼、痛苦和压力,从改变自身开始,逐渐让我们的生命更加充实、欢喜、实现自他二利。更通过佛法的视角,解决我们生活中息息相关的问题。有意乐的朋友快来联系我们!报名澳洲菩提学会加微信号:zhengtaoyuand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