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nnot load image Downloadables
Register Log In Contact Buli
求学足迹 >> 《圣大解脱经》笔记(15) Back

《圣大解脱经》笔记(15)

求学之足迹 求学足迹 2020-10-03






【小编提醒】

为了让大家更好的学习《圣大解脱经》,会同一个内容,分享两个版本,字体大的是《流通本》版本,字体小一些的是《大正藏》版本。大家可以按照老师讲课时的方法,对照学习。





藏文念诵。


课前开示

春乏秋困是吧?乏,什么乏呢?批发?OK。

今天继续讲《圣大解脱经》。《圣大解脱经》讲得不太多,总共分三卷,分上中下卷,上卷今天会讲完,有15堂课,这个过程当中没有出现任何违缘,非常顺利。

今年年初时,因为疫情等各方面的情况,有没有这样的因缘,当时觉得很难说。但是今年有几部小经典,《赞僧功德经》、《父母恩重难报经》、《地藏经》等都圆满了。《圣大解脱经》也是临时安排的,今天上卷结束,非常圆满,我本人也很开心!这个过程当中,也特别感谢所有的发心人员,文字、声音、音像及各方面的管理,各种各样的事情都需要道友们的发心。大家都是默默无闻地为在座的各位提供各方面的方便,确实是机会难得、来之不易。如果没有大家各方面的努力和配合,现在浊世听闻大乘佛法确实不那么容易、简单。

我们这几堂课虽然不算特别多,像我以前一年三百六十五天,一个月当中除了两三天以外都在讲,但是现在可能也没有那么简单。一个是身体,一个是各方面的琐事,等等。但是总的来讲,应该算比较不错。像我这个年龄的堪布、法师,一直努力地参与管理和讲课的,也不算特别多,我自己也在努力当中,也有这种满足感。道友们也特别听话,各方面都很努力,大家学法的意乐应该算不错。这样各种因缘促成,上面的这些课都圆满。后续课程还定不下来,可能一个月后继续,具体现在定不下来,到时候再看情况。大家会关注、重视的,对吧?

接下来继续讲菩萨们的名号,这些名号以后能念最好是念,不能念的话,今天光在现场听到藏文或汉文的菩萨名号,也是非常荣幸的。在浊世的此时,能听到这么多各经典都有记载的大菩萨名号,从某种意义上而言,获得人身是非常有意义的。

这些菩萨的名号,我主要是对照《佛说佛名经》,这是最主要的。同时看一下敦煌本、《大正藏》、还有藏文等不同版本。有些菩萨的名号没办法解释,就看其它经典有没有,给大家比较粗略地作个介绍。接下来大家自己最好也要了解一下,这些菩萨的名号。


正式传讲





大通方广忏悔灭罪庄严成佛经

   卷  

南无种种庄严菩萨。



南无种种庄严菩萨 


种种庄严菩萨《佛名经》有。又称种种庄严法王子菩萨有好几个名称。


南无释幢菩萨。



南无释幢菩萨


释幢菩萨释迦幢菩萨,菩萨善戒经》当中有的,这位菩萨的特别之处,是把众生的痛苦一一遣除,非常关心。

【相关资料】

释幢菩萨言。世尊。我能令彼受苦众生常忆苦事。不可思议解脱菩萨言。世尊。我能令彼饿鬼众生远离饥苦。圣光菩萨言。世尊。我能令彼不调者调。
——《菩萨善戒经》

南无顶生菩萨。




南无顶生菩萨

顶生菩萨《佛名经》当中有,比如说顶生法王子菩萨。顶生,以前有些转轮王也是从肉髻当中降生的,此名号可能与生处有关。


南无明王菩萨。



南无明王菩萨

明王菩萨《佛名经》当中没有,其它经典有记载。


南无大光菩萨。



南无大光菩萨

大光菩萨一些经典说,他是一位北方的上首菩萨。


南无奢提菩萨。



南无奢提菩萨


奢提菩萨藏文当中有,《佛名经》当中也有。奢提是无畏的意思,无有畏惧、无有热恼。


南无无畏菩萨。





后人加的,不用。


南无密积菩萨。



南无密积菩萨

密积菩萨《佛名经》当中是密疏菩萨,“疏”是注疏的“疏”。


南无华睒菩萨。



南无华睒菩萨

华睒菩萨《佛名经》当中有。


南无上首菩萨。



南无上首菩萨

上首菩萨此名号也有。


南无普现色身菩萨。



南无普现色身菩萨

普现色身菩萨大家都记得吧,《维摩诘经》当中有这位菩萨,他问维摩诘居士:“你的父母妻子儿女是谁?”当时维摩诘居士以偈颂回答:“智慧是我的母亲,方便是我的父亲,法喜是我的妻子,慈悲是我的子女。”有这样的回答。

【相关资料】

  尔时,会中有菩萨名普现色身,问维摩诘言:“居士父母、妻子、亲戚、眷属、吏民、知识,悉为是谁?奴婢、僮仆、象马、车乘,皆何所在?”

  于是维摩诘以偈答曰:

    “智度菩萨母, 方便以为父,

   一切众导师, 无不由是生。

   法喜以为妻, 慈悲心为女,

   善心诚实男, 毕竟空寂舍。

   弟子众尘劳, 随意之所转,

   道品善知识, 由是成正觉。

   诸度法等侣, 四摄为妓女,

   歌咏诵法言, 以此为音乐。

   总持之园苑, 无漏法林树,

   觉意净妙华, 解脱智慧果。

   八解之浴池, 定水湛然满,

   布以七净华, 浴此无垢人。

   象马五通驰, 大乘以为车,

   调御以一心, 游于八正路。

   相具以严容, 众好饰其姿,

   惭愧之上服, 深心为华鬘。

   富有七财宝, 教授以滋息,

   如所说修行, 回向为大利。

   四禅为床座, 从于净命生,

   多闻增智慧, 以为自觉音。

   甘露法之食, 解脱味为浆,

   净心以澡浴, 戒品为涂香。

   摧灭烦恼贼, 勇健无能逾,

   降伏四种魔, 胜幡建道场。

   虽知无起灭, 示彼故有生,

   悉现诸国土, 如日无不见。

   供养于十方, 无量亿如来,

   诸佛及己身, 无有分别想。

   虽知诸佛国, 及与众生空,

   而常修净土, 教化于群生。

   诸有众生类, 形声及威仪,

   无畏力菩萨, 一时能尽现。

   觉知众魔事, 而示随其行,

   以善方便智, 随意皆能现。

   或示老病死, 成就诸群生,

   了知如幻化, 通达无有碍。

   或现劫尽烧, 天地皆洞燃,

   众人有常想, 照令知无常。

   无数亿众生, 俱来请菩萨,

   一时到其舍, 化令向佛道。

   经书禁咒术, 工巧诸伎艺,

   尽现行此事, 饶益诸群生。

   世间众道法, 悉于中出家,

   因以解人惑, 而不堕邪见。

   或作日月天, 梵王世界主,

   或时作地水, 或复作风火。

   劫中有疾疫, 现作诸药草,

   若有服之者, 除病消众毒。

   劫中有饥馑, 现身作饮食,

   先救彼饥渴, 却以法语人。

   劫中有刀兵, 为之起慈心,

   化彼诸众生, 令住无诤地。

   若有大战阵, 立之以等力,

   菩萨现威势, 降伏使和安。

   一切国土中, 诸有地狱处,

   辄往到于彼, 勉济其苦恼。

   一切国土中, 畜生相食啖,

   皆现生于彼, 为之作利益。

   示受于五欲, 亦复现行禅,

   令魔心愦乱, 不能得其便。

   火中生莲华, 是可谓希有,

   在欲而行禅, 希有亦如是。

   或现作淫女, 引诸好色者,

   先以欲钩牵, 后令入佛智。

   或为邑中主, 或作商人导,

   师保及大臣, 以祐利众生。

   诸有贫穷者, 现作无尽藏,

   因以劝导之, 令发菩提心。

   我心憍慢者, 为现大力士,

   消伏诸贡高, 令住无上道,

   其有恐惧众, 居前而慰安,

   先施以无畏, 后令发道心。

   或现离淫欲, 为五通仙人,

   开导诸群生, 令住戒忍慈。

   见须供事者, 现为作僮仆,

   既悦可其意, 乃发以道心。

   随彼之所须, 得入于佛道,

   以善方便力, 皆能给足之。

   如是道无量, 所行无有涯,

   智慧无边际, 度脱无数众。

   假令一切佛, 于无量亿劫,

   赞叹其功德, 犹尚不能尽。

   谁闻如是法, 不发菩提心?

   除彼不肖人, 痴冥无智者。”


南无神通菩萨。



南无神通菩萨

神通菩萨也有。

 

南无海德菩萨。



南无海德菩萨

海德菩萨《涅槃经》里面有,得十地的一位菩萨,《佛名经》里面也有。


南无无边身菩萨。



南无无边身菩萨

无边身菩萨《涅槃经》当中有,《地藏经》当中也有。他幻化成无边身,发出无边光的身相,此时世间的天王已经逊色,其光不显,文殊菩萨说:“你们不用害怕,人天的光只是一般的光,无边身菩萨的光是非常特殊的。”如是安慰人天众生。这个名号在《佛名经》当中也有。


【相关资料1】

是人更能三七日中。一心瞻礼地藏形像。念其名字满于万遍。当得菩萨现无边身。具告是人眷属生界。——《地藏经》

【相关资料2】

尔时,无边身菩萨及其眷属,所设供养倍胜于前,来至佛所,稽首佛足,合掌恭敬白佛言:“世尊,唯愿哀愍受我等食。”如来知时默然不受,如是三请悉亦不受。

尔时,无边身菩萨及其眷属却住一面。南、西、北方诸佛世界,亦有无量无边身菩萨,所持供养倍胜于前,来至佛所,乃至却住一面,皆亦如是。

——《南本大般涅槃经》


南无医王自在菩萨。



南无衣王自在菩萨

医王自在菩萨《涅槃经》里面没有看到,这一段下面的菩萨都在《涅槃经》当中有。


南无迦叶菩萨。



南无迦叶菩萨

迦叶ye菩萨《宝性论》的注释里面经常引用,《涅槃经》专门有一个《迦叶菩萨品》,讲佛性常有的道理。

【相关资料】


大般涅槃经  第三十三卷

迦葉菩萨品第十二之一

迦葉菩萨白佛言:“世尊,如来怜愍一切众生,不调能调,不净能净,无归依者能作归依,未解脱者能令解脱,得八自在,为大医师,作大药王。善星比丘是佛菩萨时子,出家之后受持读诵分别解说十二部经,坏欲界结获得四禅,云何如来记说善星是一阐提、厮下之人、地狱劫住、不可治人?如来何故不先为其演说正法,后为菩萨?如来世尊若不能救善星比丘,云何得名有大慈愍、有大方便?“

佛言:“善男子,譬如父母唯有三子:其一子者,有信顺心,恭敬父母,利根智慧,于世间事能速了知。其第二子,不敬父母,无信顺心,利根智慧,于世间事能速了知。其第三子,不敬父母,无信顺心,钝根无智。父母若欲教告之时,应先教谁?先亲爱谁?当先教谁知世间事?”

迦葉菩萨白佛言:“世尊,应先教授有信顺心,恭敬父母,利根智慧,知世事者。其次第二,乃及第三。而彼二子虽无信心、恭敬之心,为愍念故,次复教之。”

“善男子,如来亦尔。其三子者,初喻菩萨,中喻声闻,后喻一阐提。如十二部经修多罗中微细之义,我先已为诸菩萨说;浅近之义,为声闻说;世间之义,为一阐提、五逆罪说,现在世中虽无利益,以怜愍故,为生后世诸善种子。善男子,如三种田:一者、渠流便易,无诸沙卤、瓦石、棘刺,种一得百;二者、虽无沙卤、瓦石、棘刺,渠流险难,收实减半;三者、渠流险难,多诸沙卤、瓦石、棘刺,种一得一,为藁草故。善男子,农夫春月,先种何田?”……


隋人写经大般涅槃经迦叶菩萨品手卷
纸本 20.9x380.3cm
美国弗利尔博物馆藏。

南无无垢藏王菩萨。



南无无垢藏王菩萨

无垢藏王菩萨,《涅槃经》当中有,《佛名经》当中也有。


【相关资料】


《涅槃经》


尔时众中有一菩萨名住无垢藏王。有大威德成就神通。得大总持三昧具足得无所畏。即从座起偏袒右肩右膝着地长跪合掌白佛言。世尊。如佛所说诸佛菩萨所可成就功德智慧。无量无边百千万亿实不可说。我意犹谓故不如是大乘经典。何以故。因是大乘方等经力故能出生诸佛世尊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时佛赞言。善哉善哉。善男子。如是如是。如汝所说。是诸大乘方等经典。虽复成就无量功德。欲比是经不得为喻。百倍千倍百千万亿倍乃至算数譬喻所不能及。善男子。譬如从牛出乳从乳出酪。从酪出生稣。从生稣出熟稣。从熟稣出醍醐。醍醐最上若有服者众病皆除。所有诸药悉入其中。善男子。佛亦如是。从佛出生十二部经。从十二部经出修多罗。从修多罗出方等经。从方等经出般若波罗蜜。从般若波罗蜜出大涅槃。犹如醍醐。言醍醐者喻于佛性。佛性者即是如来。善男子。以是义故。说言如来所有功德无量无边不可称计。

 

  迦叶菩萨白佛言。世尊。如佛所赞大涅槃经犹如醍醐最上最妙。若有能服众病悉除。一切诸药悉入其中。我闻是已窃复思念。若有不能听受是经。当知是人为大愚痴无有善心。世尊我于今者实能堪忍。剥皮为纸刺血为墨以髓为水折骨为笔。书写如是大涅槃经。书已读诵令其通利。然后为人广说其义。世尊。若有众生贪着财物我当施财。然后以是大涅槃经劝之令读。若尊贵者先以爱语而随其意。然后渐当以是大乘大涅槃经劝之令读。若凡庶者当以威势逼之令读。若憍慢者我当为其而作仆使。随顺其意令其欢喜。然后当以大般涅槃而教导之。若有诽谤大乘经者。当以势力摧之令伏。既摧伏已然后劝之令读大涅槃经。若有爱乐大乘经者。我躬当往恭敬供养尊重赞叹。


南无持一切菩萨。



南无持一切菩萨

持一切菩萨,在《涅槃经》当中也是有的。


南无救一切菩萨。





这是后人加的,持也有救的意思,他们按藏文的意思没有理解到,藏文当中没有。藏文看来是救一切菩萨,救和持是一个意思,汉文是持,也是救的意思。因为持有受持、接受、接纳这个意思,所以救护的时候有这个意思。有些字眼不同时,害怕中间缺了,他们后来加的,这个不用。


南无高贵德王菩萨。



南无高贵德王菩萨

高贵德王菩萨《涅槃经》当中有一品叫《高贵德王菩萨品》,大家记得吧。


【相关资料】


《涅槃经》第10品 光明遍照高贵德王菩萨


尔时,世尊告光明遍照高贵德王菩萨摩诃萨言:“善男子,若有菩萨摩诃萨修行如是《大涅槃经》,得十事功德,不与声闻、辟支佛共,不可思议,闻者惊怪,非内非外、非难非易、非相非非相、非是世法,无有相貌,世间所无。何等为十?

“一者、有五。何等为五?一者、所不闻者而能得闻,二者、闻已能为利益,三者、能断疑惑之心,四者、慧心正直无曲,五者、能知如来密藏,是为五事。

“何等不闻而能得闻?所谓甚深微密之藏,一切众生悉有佛性;佛、法、众僧无有差别,三宝性相常乐我净;一切诸佛无有毕竟入涅槃者,常住无变;如来涅槃,非有非无、非有为非无为、非有漏非无漏、非色非不色、非名非不名、非相非不相、非有非不有、非物非不物、非因非果、非待非不待、非明非闇、非出非不出、非常非不常、非断非不断、非始非终、非过去非未来非现在、非阴非不阴、非入非不入、非界非不界、非十二因缘非不十二因缘。如是等法甚深微密,昔所不闻而能得闻。复有不闻,所谓一切外道经书,四毗陀论、毗伽罗论、卫世师论、迦毗罗论,一切咒术,医方伎艺,日月薄蚀星宿运变,图书谶记。如是等经,初未曾闻秘密之义,今于此经而得知之。复有十一部经,除毗佛略,亦无如是深密之义,今因此经而得知之。善男子,是名不闻而能得闻。

……


尔时,世尊赞光明遍照高贵德王菩萨摩诃萨言:“善哉!善哉!善男子,汝今善知一切诸法如幻、如焰,如乾闼婆城、画水之迹,亦如泡沫、芭蕉之树,空无有实,非命非我,无有苦乐,如十住菩萨之所知见。”


南无琉璃光菩萨。



南无琉璃光菩萨

琉璃光菩萨《涅槃经》当中出现过,《佛名经》当中也有。


南无无畏菩萨。



南无无畏菩萨

无畏菩萨《涅槃经》当中有,《佛名经》里面也出现了。


南无海王菩萨。



南无海王菩萨

海王菩萨《佛名经》当中有。


南无师子吼菩萨。



南无师子吼菩萨


师子吼菩萨,《涅槃经》当中专门有一品叫《师子吼菩萨品》,此中的师子吼菩萨是非常善巧破除众生的疑惑网、怀疑网。师子吼菩萨问释迦牟尼佛:“佛陀说了,人就像庵摩罗果一样,内外成熟,内外不成熟,内成熟外不成熟,外成熟内不成熟,总共有四种人。第一种比较容易观察,内外不成熟也比较好分析,其余两种如何辨别?”佛回答:“对上述情况,通过四个方面观察:共住--与他一起住;久住--共住并与他长期接触;依智--依靠智慧去看;深察--深入地了解、观察。”通过这四方面能辨别其内外是否成熟、是否破戒、行为是否如法。

我们刚刚跟有些人接触时,并不是特别了解此人,别人说得特别好,到底是否如此?有些人从外表看确实特别差,但其内心并不是外在表现那样,这两者并不是容易分析。要分析的话,日久见人心,路遥知马力,世间人也是这么说。慢慢接触,这个人行为不怎么样,但内心很好;这个人说话不太注意,但人不坏;这个人说得天花乱坠,说得特别好,但心很坏。像这样,依靠智慧深入观察,跟他要更多的方法去接触。

所以师子吼菩萨对人心的观察,这方面非常善巧。

【相关资料】

大般涅槃经卷第二十八
北凉天竺三藏昙无谶译
师子吼菩萨品第十一之二
尔时师子吼菩萨摩诃萨白佛言。世尊。如先所说庵罗果喻四种人等。有人行细心不正实。有人心细行不正实。有人心细行亦正实。有人心不细行不正实。是初二种云何可知。如佛所说。虽依是二不可得知佛言。善哉善哉。善男子。庵罗果喻二种人等实难可知。以难知故我经中说。当与共住。住若不知。当与久处。久处不知。当以智慧。智若不知。当深观察。以观察故。则知持戒及以破戒。善男子。具是四事共住久处智慧观察。然后得知持戒破戒。善男子。戒有二种。持戒亦二。一究竟戒。二不究竟。有人以因缘故受持禁戒。智者当观是人持戒。为为利养为究竟持。善男子。如来戒者无有因缘。是故得名为究竟戒。以是义故。菩萨虽为诸恶众生之所伤害不生恚碍。是故如来得名成就毕竟持戒究竟持戒。

南无陀罗尼菩萨。



南无陀罗尼菩萨
南无那罗延菩萨。



南无那罗延菩萨

《佛名经》当中是有的。

陀罗尼菩萨那罗延菩萨藏文里面这两个名号都没有。敦煌本里面也没有找到。但是《大正藏》当中是有的,所以我们还是不删,留着。因为此二名号前面是出现过,而在这个位置,藏文当中没有,看看怎么样,到时候再研究。
 
南无信相菩萨。



南无信相菩萨

下一品会讲的,信相菩萨很有代表性,他在这部经当中比较出名,《佛名经》中有,在《金光明经》当中也比较出名。


【相关资料】

 佛学大词典
词汇: 信相菩萨
释义:(菩萨)金光明经信相菩萨疑释尊之寿命,不酬往昔之因位(仅八十寿命),因而四佛世尊,各说山斤,海滴,地尘,空界之一喻,以示释尊之长寿。

南无持地菩萨。



南无持地菩萨

宝信陀罗尼经》当中说,这位菩萨以女人的形象度化众生,他的心像大地一样,能受持很多现象。人的智慧还是有差别的,有些人只能接纳部分的东西,例如有些人对密法很有信心,但是对显宗不行;有些人俱舍学得很好,但中观不行;有些人做工程还可以,但是让他背书不行;有些人炒菜还可以,但是扫地不行。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特长,但非常全面、什么都能干的人,比较少。持地菩萨什么方面都可以,而且有一种特点,以女人的形象度化众生,让很多人欢喜。

南无光严菩萨。南无光明菩萨。



南无光严菩萨 南无光明菩萨


光严菩萨光明菩萨前面出现过,《佛名经》里面也有。

南无大辩菩萨。



南无大辩菩萨

法护翻译的《正法华经》与此经中,好多菩萨的名称都比较像。《正法华经》、《妙法莲华经》实际上都是白莲花,《妙法莲华经》是鸠摩罗什翻译的,《正法华经》是法护翻译的。在鸠摩罗什翻译的《妙法莲华经》中,大辩菩萨叫乐说菩萨,喜欢说话、喜欢辩论,都一样的。

有些法师特别喜欢说,疫情期间,她经常找不到人说话,特别痛苦;不喜欢说话的人很快乐,他们觉得这次是很好的机会,有很多机缘不用说话。大乐说也好,大辩菩萨也好,在这些经典里都出现过。


南无慈力菩萨。



南无慈力菩萨

慈力菩萨《佛名经》当中有。

 

南无大悲菩萨。



南无大悲菩萨

《悲华经》记载,大悲菩萨在宝藏如来面前,发愿度化五浊恶世的众生,此菩萨名号,跟海尘婆罗门也许是相同,也许是不同经典里面的不同名称。

【相关资料】


《悲华经》


“善男子,大悲菩萨过七日已,与八万四千人俱共出家,剃除须发,著染袈裟,于宝藏佛般涅槃后,随顺等心炽然正法满十千岁。复令无量无边阿僧祇众生,安止住于三乘法中,及三归依、五戒、八斋、沙弥十戒,次第具足大僧净行。复更劝化无量百千万亿众生,安止住于神通方便四无量行,令观五阴犹如怨贼,观于诸入如空聚落,观有为法从因缘生,劝化众生令得知见,观一切法如镜中像、如热时炎、如水中月,于诸法中皆知无我、无生无灭,第一寂静微妙涅槃。复令无量无边众生,安止住于八圣道中。作如是等大利益已,即便命终。寻时复有无量无边百千诸人,以种种供养,供养大悲比丘舍利。其所供养悉如转轮圣王之法,如是大众种种供养大悲舍利亦复如是。大悲比丘命终之日,宝藏如来所有正法,即于其日灭尽无余。彼诸菩萨以本愿故生诸佛土,或生兜术、人中、龙中,或夜叉中,或阿修罗,生于种种畜生之中。


南无依王菩萨。



南无依王菩萨

依王菩萨《佛名经》中也有。


南无依力菩萨。



南无依力菩萨

有。


南无依德菩萨。



南无依德菩萨

也有。


南无普济菩萨。



南无普济菩萨

也有。


南无普摄菩萨。



南无普摄菩萨

《佛名经》中也有。


南无定光菩萨。



南无定光菩萨

有。


南无普光菩萨。



南无普光菩萨

普光菩萨在《般若经》中出现过,《佛名经》里面有没有?不是很记得,好像没有?你们看看。有些人在上面写“有”,又写“没有”。呵呵,开始远离四边八戏了,有、无,二俱。这样讲比较乱是吧?写“有”,又写“没有”,又"也许有,也许没有",呵呵。


南无真光菩萨。



南无真光菩萨

有。


南无拘楼秦菩萨。



南无拘楼菩萨

拘楼秦菩萨,佛名经》里面“秦”字没有,是拘楼菩萨。

藏文里面怎么说的?ལོག་པར་དད།对邪有信心。 ལོག་པར་དད་སེལ།除邪信,除掉邪的信心。
 
南无天光菩萨。



南无天光菩萨

有。


南无宝王菩萨。



南无宝王菩萨

宝王菩萨《佛名经》里面没有找到,《菩萨璎珞经》里面出现过。


南无弥光菩萨。



南无弥光菩萨

《佛名经》当中有。


无教道菩萨。



南无教道菩萨

教道菩萨佛名经》里面是导师的“导”。


南无导师菩萨。



南无导师菩萨

导师菩萨藏文本没有,敦煌本里面教道菩萨导师菩萨都有,《大正藏》当中也有。教道菩萨可能用导师的“导”合理一点,佛名经》里面也是导师的“导”。敦煌本里面也有这样的“导的意思在《净印法门经》当中,导师菩萨说过一句话,我想跟大家说一下。他说:若不了知正道之法。修行邪道。斯即不能护持正法。这句话很重要。现在很多人不知道什么是正道,因为自己没学,没有系统全面地闻思。只看了一两本佛法的书,只是冰山一角、沧海一滴,根本不能衡量千经万论的佛教藏书。现在个别佛教徒、研究者只是看一两本书,就认为自己很精通佛教。其实不是这样的。如果不了解真正的道法,会修错。你引导别人也只是误人子弟。护持佛法,是真不能出错的。有些人想护持正法,应该先做到非常认真地闻思。导师菩萨说得非常对。如果你不了解佛法,那护持、弘扬佛法,利益众生是很难很难的。

有些学佛的道友,对讲课、辅导,一直是为法师学,“我看了一本书,你开不开心?你是不是要给我发个奖品?”其实你调伏自己的烦恼,这是学佛法很重要的一点。你护持正法,不是为了法师。现在佛教徒的综合水平,不算很高,尤其是显密、五部大论全部精通的人越来越少。像我昨前天所说,现在很多人因为手机等各种散乱的因,每个时代都不同。现在很多人,我听说有些出家人也有玩抖音、快手、直播、吃播,什么都有。如果修行人天天搞这些,没有多大意义,真的会耽误很多时间。作为出家人,有些网民也在说,这样的话你不应该出家。抖音里有些内容,可能年轻人不知道取舍、随意玩。你从中得到了什么样的真理和智慧,可以想想。这时我们要尽量制止散乱,尽量让正法融入自心。

今天我们开会,对于现在新的、年轻的出家人,手里拿念珠的越来越少,他们说这可能是一种趋势。在喇荣来讲,以前老的修行人,念珠和转经轮,一般是不离身的。但现在的年轻人,经常说一些网络用语,或者爱看电视剧的人,就用一些电视连续剧里面的语言来沟通。爱看电视剧的人们有不同的机缘,因为大家有共同的语言吧。但你如果是特别爱闻思的人,没办法跟他交往。

有些法师、管理人员,对此稍微知道一下,也好一点。今天开会时,我跟管家说:“你们自己如果不会被外境诱惑,看一下抖音好一点。这样在管理过程当中,你们会知道为什么那些人会喜欢玩。对这种事物,是完全制止,还是想另一个办法?新时代新事物的产生,我们作为佛教徒,包括教育界的人,各方面又发现新的问题时,新的问题需要新的解决方式,解决方式需要合情合理。老传统的人,认为什么都不行,像根敦群培说的:“旧的东西都是魔,新的东西都是天人用的。”这种说法不对。我们对这一切,要一分为二地分析,这样会知道很多问题。要是完全以老旧的观念来管理,这世界都变了,是没办法;你想回到二三十年前的生活,更没办法,因为整个生活都变完了。但是如果你义无反顾地随着时代去走,大多数人非常迷茫地往前走,我们也跟着他们人云亦云,也许到最后会走投无路,自己也思之不悟,有这个危险性。

【相关资料】

根敦群培,20 世纪藏族史上的佛门奇僧、学术大师、启蒙思想家,在西藏和印度的历史、语言、宗教、考古、地理、医学等领域都高深的学术造诣,并有论著传世。

这位启蒙者自幼好学,4岁时能读写藏文,7岁时父亲不幸染病去世。家产被贪婪无厌的叔叔骗走,母子二人流落四方,过着饥寒交迫的生活。然而,根敦群培坚持学习,9岁时出家入雅玛扎西曲寺,并被认定为亚玛札西曲寺多扎活佛的转世灵童,从古得班旦活佛学经,掌握了藏文文法,学会了作诗、绘画和写文章。13岁被送进日贡寺,正式剃度为僧,从师傅取名为根敦群培。

他的笔从未停息,曾任中国藏学研究中心总干事的多杰才旦1983年提出过:“根敦群培在藏族学术史和启蒙思想史上的地位和影响,相当于国学大师王国维和法国启蒙思想家伏尔泰。”无数不朽文字之外,画作亦是他表达自我的重要方式。循着这条路,或许我们能更直接地抵达他的心,了解一位真正的修行者。

玛旁雍错
       ——根登群培

    在如今已久被遗忘的时代
     在其他时代的夜晚
     事情不像现在这样
     奠定地球无生命的身体,
     冷酷而坚强,
     就像无梦睡眠的女仆一样,
     不受生命萌芽的春日气息的影响,
      是太阳的光辉呼唤她。
    天空低头看着她。
     然后轻轻地隐身下降,

 在暮色的玫瑰中
     弯下腰,沉睡中亲吻她。
     看着她年轻的心在起伏,
     脉动脉动,眼皮张开
     那双眼睛都充满了惊奇
      流下了她的热泪。
      玛旁雍错,我就这样诞生了这个湖,
      圣洁恒河之母。


尤其作为修行人,有时候很有必要看看这个世界,不被外境所转、所夺,特别重要。这位菩萨讲要学习正道,不然修行会搞错。很多人问修行怎么修?其实这样的人是没有好好闻思。如果好好闻思,就知道这个问题诸佛菩萨、传承上师们已经回答过N多次。非常多次,对吧?(师问现场听众)说错了?形容词?新的?带着口罩说话,我听不清。

南无大忍菩萨。



南无大忍菩萨

《佛名经》当中有。


南无华王菩萨。



南无华王菩萨

华王菩萨《华手经》里面有。


南无华积菩萨。



南无华积菩萨

也有。


南无慧光菩萨。



南无慧光菩萨


大集经》当中的慧光菩萨,当时他在释尊面前说:愚痴之人不能护法。我今修智故能护法。教证出自大集经》。因为修智慧,所以智慧广大,护持佛法。这与我刚才讲的内容基本上是相同的。大家应该修智慧、学智慧、增加智慧。我们以前是世间的智慧,现在修出世间的智慧很重要。

世间的智慧,像多数人学的达尔文进化论,人类历史大多依此而有,到底合不合理呢?我们不能完全否定。比如说人类的起源,佛教说人类刚开始非常圆满,人也特别高大,逐渐到了现在的末世众生,整个世界都已经变成这样。像基督教说整个人类是由亚当和夏娃所造;达尔文的说法认为,人类由动物变成,人越来越聪明,最后像佛一样。藏地有些古代的历史认为,藏族人是从猿猴变来的。汉地也有人从元谋人进化而来的说法。这些学说,现在虽然变成了一个主流文化,但再过几百年是否还可靠,也很难说。现在科学界都认为人类的起源是这样的。

【相关资料】



    1858年,达尔文和A.R.华莱士在林奈学会上宣读了他们关于进化论的论文,1859年达尔文出版了《物种起源》,他通过对大量动物的观察以及化石的研究,认为物种是可以进化的并且自然环境对进化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这就是后世所说的“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达尔文的进化论发表于1859年,导致新的科学界产生。但是对于这个理论,我们还要去研究和观察。到底人类是怎么样的?越来越笨还是越来越好?都不好说。如果真的是从动物变人这样越变越好,那两、三千年前的文明、化石、考古学家发现的非常美丽的城市,这些现在他们都无从考证。如果这个理论真的成立,那当时的孔子、柏拉图、释迦摩尼佛,其存在的合理性就值得怀疑,应成现在我们的智慧远远超过他们,因为当时的人类从动物变化过来的时间,没有现在那么久远。

所以今天我既不站在佛教的立场,也不站在其它立场。其它宗教,有成千上万的人承认。比如基督教,全世界有二三十亿的人都承认其说法。没有任何信仰的人,会承认科学和达尔文的说法作为主流文化。还有其它宗教也是各有各的说法。我们也不能把民间说法当成一种神话,有时候民间说法很有智慧,像印度、伊朗也有不同的说法。如果研究全世界最早的文明,各有不同。如果完全依靠这个,也许现在认为是这样的,但这不一定正确吧?

以前我说过,整个宇宙当中,暗物质是百分之九十七点几,明物质只有两三个百分点。科学家发现,明物质有液体、固体、气体,还有等离子,它所占的有百分之九十九点九,液体、固体、气体只占0.01%。对于人们完全认可的“眼见为实”,对此我们不能完全否认。我们自认所知很多,但不说暗物质,不说神秘的东西,不说天体宇宙,对于无量世界的状况,我们完全如盲如聋。人们认为完全合理的东西,科学家也在不断地揣测、研究、分析,也没有完全定论。

所谓科学的名称,我们解释时,只是一个不断研究的过程,而不是完全确定的智慧。提到佛名号、宇宙空间,有些人的思维模式变成僵智,已经固定了。这世界就是这样,人类就是这样来的,因为我从小所学的就是这么说,肯定是这样。但在你所学的知识当中,这只是一部分的说法,也许我们现在是承认。比如说现在的进化论,大多数科学界承认,但是宗教界或其他思想家不一定承认,他们各有各的想法。再过一段时间,也许主流文化又会改变。原来的地心说、日心说,人类一直这样认为,后来也被打破了。就像当今经典物理学和量子物理学观点的冲突,大家也应该清楚。

学到诸佛菩萨名号、宇宙的奥秘时,我们要有比较包容的思想,应该想:我的小小的眼界肯定没办法容纳全宇宙包罗万象的法。我们要以这种包容的心接纳。不然,在学校里非常狭隘的传达,他的老师一辈子是这样认为。可能老师的老师不这么认为,但这个老师就是这么认为。而老师对学生的知识传授,如装在竹筒里的蛇,没有什么发挥、创意,这样的思想特别狭窄。

我也并不是说佛教所说都千真万确,因为佛教中也会有神秘的东西,佛经常讲密意、了义不了义等的分析。

刚才讲到有些菩萨需要智慧,没有智慧很难与人接触。

南无海慧菩萨。



南无海慧菩萨


海慧菩萨《大积经》里面有一个公案:海慧菩萨和佛陀在一起,讲一些破魔的事业。这个时候魔王波旬不高兴,派来了一大堆魔众。海慧菩萨说:“这些魔王波旬的眷属,我准备把他们送到庄严世界里去。东方有一个庄严世界,那位佛特别厉害,专门给魔转法轮,调伏魔众。”这个时候波旬不想去,想马上逃跑。但因为佛和海慧菩萨的加持,魔跑不了,隐身也隐身不了,被卡住了。那个时候,魔王对佛陀说:“救我,我现在不能动了。”佛陀说:“你求我没用, 你让海慧菩萨救你。” 魔王不愿意出差,海慧菩萨给他加持,说:“没事,我们只是去看看。”然后为他摸顶,依菩萨的神通力,魔王到了佛的刹土。此刹土的很多菩萨嫌弃魔王,这么难看、这么脏的众生,是哪里来的?佛说是魔王来到这里,是海慧菩萨介绍过来的。

这时,很多菩萨劝魔王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他勉强发了。他们让魔王讲《大集经》,陈设一个特别高的法座。此魔王,因为海慧菩萨的加持力,坐在法座上,一字不漏地讲了完整的《大集经》,就回来了。

可见魔王受到诸佛菩萨加持时,他也会说法的。这些情节在文殊菩萨的故事里面,也比较多。既然魔王能在海慧菩萨的加持下好好说法,那我们好心好意给别人讲法,祈祷海慧菩萨,他肯定会加持的。但也许海慧菩萨的专业就是调化魔众。

【相关资料】


《大方等大集经 (11)》:尔时世尊告海慧菩萨言。善哉善哉。善男子。善能分别宣说魔业。善男子。至心谛听。吾今当说坏魔业道。善男子。一切诸法其性空寂。若知诸法其性空已。亦知一切众生皆空。既知空已而修慈心调伏自身。是名菩萨破坏魔业。……

说是法时。天魔波旬庄严四兵来趣宝坊。如先趣向菩提树时。如来见已告海慧言。汝说魔业,我说坏魔。以是因缘魔王波旬。庄严四兵而来至此。欲设何计,以当御之。

海慧菩萨言。世尊。我今欲持魔王波旬及其眷属置庄严国。我身当住魔所住处。

尔时舍利弗言。善男子。庄严世界去此远近,佛号何等。

舍利弗。在此东方过于十二恒河沙等世界。其土有佛号破疑净光。今现在世为诸菩萨说净菩萨行。彼国三千大千世界有一亿魔。一一魔王有十千亿人兵眷属。其佛初坐菩提树时。如是诸魔悉共庄严至菩萨所。尔时菩萨先为诸魔讲宣正典。令其得住不退转地。然后乃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转正法轮。彼佛世尊。其大弟子及侍使者亦悉是魔。如是等魔悉能教化调伏众生。是故我今取魔波旬安置彼土。为欲坏其所行魔业。庄严如来无上正法。

时魔波旬闻是语已心生恐怖。四望顾视,欲求退处。四方障碍不得从意。复欲灭身亦不能得。方计不立,倍复生懅。白佛言。世尊。唯愿大慈,少见救护。

佛言。波旬,我于此事不得自在。汝当归向海慧菩萨求哀忏悔。

时魔波旬即向海慧合掌而言。善男子。我从今日不敢复作如是魔业。唯愿仁者听我忏悔。

海慧菩萨言。我于汝所都无瞋心。菩萨之法常应忍辱一切众生。波旬。汝可往彼礼觐彼佛。汝身当得无量利益。

尔时菩萨即以右手摩其顶上,作如是言。若诸菩萨于诸法中无贪吝者。以我神通令汝必至彼佛世界。言已波旬即至彼土。既至彼土见佛敬礼却住一面。彼诸菩萨白佛言。世尊。何等国土有如是等不净之人而来至此。

佛言。善男子。西方过十二恒河沙等诸佛世界。彼有世界名曰娑婆。佛号释迦牟尼。为过数量诸菩萨等说大集经。彼有菩萨名曰海慧。说魔业时。是魔庄严四种兵众来至会所。海慧菩萨以神通力移来至此。彼世界中诸菩萨等语波旬言。善男子。汝今宜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远离魔业。我当与汝共为同学。

时魔波旬闻是语已。即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时诸菩萨即请波旬升师子座。问波旬言。承彼如来为诸大众说大集经。斯有何事惟仁说之时魔波旬。以海慧菩萨神通力故宣说所闻。乃至不失一句一字。


南无坚意菩萨。



南无坚意菩萨

《首楞严三昧经》中有此教证:若人得闻一句之法。即解其中千万亿义。百千万劫敷演解说。智慧辩才不可穷尽。是名多闻。

首楞严三摩经》中说,坚意菩萨和文殊菩萨对话:什么叫多闻,闻一句话能解释千万意义,千万劫当中言说,智慧和辩才不可穷尽,像这样就是多闻。

不像我们今天学这个,明天学那个。文殊菩萨这里的教言是说,多闻是指听了一句,却可以举一反三,所讲的内容完全通达。比如我听到《妙法莲华经》,对此道理,多少时间都讲不完。但这要有坚意菩萨和文殊菩萨那般的辩才,才能做到。我们有时候想讲一个道理,过一会就没有讲的了,不知道讲什么。比如说让我演讲,我提前要作准备,要讲多少小时,若是讲两个小时,我要考虑两个小时的内容,两个小时以后就没什么讲的了,我们一般是这样的。

但菩萨的多闻不是这样的,一句话可以讲多少多少劫,当然这是菩萨的幻化,很难的。可见多闻有不同的说法,我也想在这里给大家提供一下。


【相关资料】

《佛说首楞严三昧经》
尔时佛告坚意菩萨。首楞严三昧。非初地二地三地四地五地六地七地八地九地菩萨之所能得。唯有住在十地菩萨。乃能得是首楞严三昧。

南无释摩男菩萨。



南无释摩男菩萨

藏文当中是释迦族的意思,敦煌本里也有释摩男菩萨,有些经典里面“释摩”的“摩”是“魔王”的“魔”。


南无金光明菩萨。



南无金光明菩萨


《金光明经》中有。有一个《金光明忏斋天仪规》:“一心顶礼金光明菩萨摩诃萨,一心顶礼金藏菩萨摩诃萨,一心顶礼常悲菩萨摩诃萨。”这后面的三位菩萨在仪轨中都有。

《佛说佛名经》中好像没有看到金光明菩萨

【相关资料】

     金光明忏斋天仪规

  一心顶礼尽金光明经中及十方三世一切诸佛。
  一心顶礼大乘金光明海十二部经(三礼)。
  一心顶礼信相菩萨摩诃萨。
  一心顶礼观世音菩萨摩诃萨。
  一心顶礼大势至菩萨摩诃萨。
  一心顶礼金光明菩萨摩诃萨。
  一心顶礼金藏菩萨摩诃萨。
  一心顶礼常悲菩萨摩诃萨。
  一心顶礼法上菩萨摩诃萨。
  一心顶礼尽金光明经内及十方三世一切菩萨摩诃萨。
  一心顶礼舍利弗等声闻缘觉贤圣僧。
  普为法界一切众生。悉愿断除三障。

无金藏菩萨。



南无金藏菩萨

《佛说佛名经》中有。


南无常悲菩萨。



南无常悲菩萨

在其他经当中有,常常悲。好像《大般若经》里,常啼菩萨和法胜菩萨对应常悲菩萨和法上菩萨。常悲菩萨常常对众生悲悯,爱哭、爱悲伤的一位菩萨。

《诸法集要经》里说菩萨有三种眼泪:1、看到有功德的人,比如看到诸佛菩萨、上师时流的眼泪;2、看到没有功德的人,乞丐、可怜的众生,悲田,这个时候流的眼泪;3、做大布施、身体布施时,欢喜勇跃而流泪,就像有些人得了奖后,特别开心,很长时间一直哭。

凡夫人的眼泪有几种:有自私的眼泪、有嗔恨心的眼泪……反正各种各样的眼泪。凡夫人的眼泪跟菩萨的眼泪不同。

以前法王如意宝讲《释尊广传》时经常哭。有时候,法王说,我作为一个老年人,经常这样哭很不恭敬、很不好。有时候说,忆念诸佛菩萨而流下的泪会积累无数劫的资粮,非常有意义。法王以前这样讲过。确实,法王尤其是在讲佛菩萨传的时候,经常哭;一讲到他根本上师的事迹时,也经常流泪。

       这是常悲菩萨。


南无法上菩萨。



南无法上菩萨

在《宝积经》中出现过。

 

南无才首菩萨。



南无财首菩萨

敦煌版、藏文当中,“才”是“财富”的“财”、“钱财”的“财”。可能这样好一点。


南无山光菩萨。南无山慧菩萨。南无大明菩萨。南无总持菩萨。 




南无山光菩萨  南无山慧菩萨  南无大明菩萨  南无总持菩萨

下面有些菩萨在《佛说佛名经》中没有,大多数在长的《海龙王请问经》里。《海龙王请问经》总共是四卷,其中有好多菩萨的名号。原来我们讲过有十善的《海龙王请问经》,是比较短的版本。很多在《佛说佛名经》中没有找到的菩萨的名号,在长的《海龙王请问经》中都有,比如山光菩萨山慧菩萨大明菩萨总持菩萨

【相关资料】

佛说海龙王经
佛说海龙王经卷第一
西晋月氏国三藏竺法护译

行品第一
闻如是。一时佛游王舍城灵鹫山。与大比丘众俱。比丘八千。菩萨万二千。一切大圣十方来会。众德具足得诸总持。无所不博辩才至真。决一切疑入大神通。分剖慧义诸度无极。济于彼岸究畅开士。定意正受诸佛咨嗟。普游殊域神足飞行降化众魔。分别诸法知如本谛。睹见一切众生之原。积累道品于世八法而无所著。以大慈哀严身口意。彼无极铠过大精进。于无数劫而不厌惓。为师子吼开化外道。以不退转印如印之。晓了诸佛深要法藏。其名曰山光菩萨。惠山菩萨。大明菩萨。总持山刚菩萨。山铠王菩萨。山顶菩萨。山幢菩萨。山王菩萨。石磨王菩萨。雷音菩萨。雨王菩萨。宝雨菩萨。宝英菩萨。宝首菩萨。宝藏菩萨。宝明菩萨。宝幢菩萨。宝顶菩萨。宝印手菩萨。宝畅菩萨。宝严菩萨。宝水菩萨。宝光菩萨。宝铠菩萨。宝现菩萨。宝造菩萨。乐严法菩萨。净王菩萨。严顶相菩萨。金光饰菩萨。宝髻菩萨。天冠菩萨。千光菩萨。原险菩萨。照昧菩萨。月辩菩萨。发意转法轮菩萨。金光净菩萨。常施无畏菩萨。万二千菩萨。德皆如是。是贤劫中大士弥勒软首等六十大圣。不可思议解缚等十六正士。


南无山刚菩萨。



南无山刚菩萨

《佛说佛名经》当中也有。

 

南无登王菩萨。



南无登王菩萨

藏文没有,敦煌本里有。

 

南无山顶菩萨。南无山幢菩萨。



南无山顶菩萨  南无山幢菩萨

《佛说佛名经》当中也有。


南无山王菩萨。



南无山王菩萨

《海龙王请问经》里有,《佛说佛名经》中没有。


南无伏魔菩萨。



南无伏魔菩萨

《佛说佛名经》当中也有。


南无雷音菩萨。



南无雷音菩萨

《大宝积经》中出现过。


南无雨王菩萨。



南无雨王菩萨

《佛说佛名经》中有。

 

下面这一串名号全部在《海龙王请问经》里面都有。

 

南无雷王菩萨。南无宝轮菩萨。



南无雷王菩萨   南无宝轮菩萨

《佛说佛名经》中有。


南无宝英菩萨。



南无宝英菩萨

英,经常有光的意思。《佛说佛名经》里面没有。


南无宝首菩萨。南无宝藏菩萨。 南无宝明菩萨。南无宝定菩萨。南无宝印菩萨。




南无宝首菩萨 南无宝藏菩萨  南无宝明菩萨 南无宝定菩萨  南无宝印菩萨

《海龙王请问经》里面都有,《佛说佛名经》里面没有。


南无宝场菩萨。南无宝严菩萨。南无宝水菩萨。



南无宝场菩萨  南无宝严菩萨  南无宝水菩萨

《佛说佛名经》中有。全是宝。

《佛说佛名经》中,二十品到二十五品之间有很多菩萨的名字,其他都是零散的。这些有时候也不是特别清楚。


南无宝光菩萨。



南无宝光菩萨

有一部《持人菩萨经》,其中有一品叫《宝光菩萨品》。


【相关资料】


宝光菩萨品第十一

  佛告持人。乃往过去无央数劫不可称计悬旷无限。尔时于世有佛。号紫金山王如来至真等正觉明行成为善逝世间解无上士道法御天人师为佛世尊。其紫金山王如来寿住五劫。诸声闻众不可计数。诸菩萨会亦不可限。无能称了知其多少。其土炽盛。风雨时节五谷丰熟。人民安宁强不凌弱。各得其所心行平等。饮食消化不以为病。淫怒痴薄善自修身。家居义教顺律清净。彼时如来。为诸菩萨一切众生。决诸疑网令无怀恨。颁宣菩萨道法之藏。时有菩萨名曰宝光。闻佛说是诸菩萨业。解阴衰入诸种十八。十二缘起。诸根意止。八正道行。世俗度世。有为无为。即辄奉受。如是精进十二亿岁。未曾发起淫怒痴心。不贪利养饮食衣服床蓐卧具病瘦医药。惟心精修。入如是像晓了思惟。常修精进尽其形寿。净修梵行在其佛所。寿终之后还生本土。在于人间适生堕地。便复出家复受学斯。如是像法晓了奉行。复在于彼六十亿岁。净修梵行心不舍远。如是像法慕求不废。复寿终竟还生佛国。其紫金山王如来续存。复在其所净修梵行。一一劫中。五返生没终而复始。其紫金山王如来至真。临欲灭度终五劫已。因是景模博闻无量。晓了诸法。于五劫中所可闻受。观已从佛咨讲解者。逮其意力观戴如来。便为众生一一敷演。开发无量人。皆发无上正真道意。佛灭度后正法住世一劫。复五百返往来周旋。生于人间常出家学。奉是景模晓了正典。化无央数不可思议众生之类皆入至行。宝光菩萨见万亿佛。最后有佛。名无量光如来至真等正觉。所见授决。却无数劫。汝当成无上正真之道。过无数劫当复逮见亿百千垓兆载诸佛。逮得正觉。号决一切议如来至真等正觉。诸声闻众不可称计。难可限量。诸菩萨众无央数人。其国处世人寿二劫。米谷平贱人民安隐。是故持人。菩萨大士。欲逮得是如斯景模晓了正典。当精进学受持讽诵是经典要。

  佛复告持人。若有菩萨学是经典。逮权方便常修四法。何谓为四。一曰弃家捐业行作沙门。二曰舍于愦闹习在闲居。三曰住清净戒行不违阙。四曰去离懈怠精思不废。是为四。以行是四勤求博闻。常立忍辱疾逮四法。何谓为四。一曰虽生天下常住中国。二曰因值佛世不在边地。三曰常奉正法终无相违。四曰悉除罪盖无复殃衅。是为四。若有菩萨学如是像经典之要。辄逮力势。布施清净戒禁无秽忍辱精进一心智慧。圣明无瑕。以建是法致权方便。又复持人。菩萨学斯立知止足闲居功德。怀无盖哀愍于众生。以用大哀入于众生。然后乃学如是像法解了要行。又其菩萨入总持门学于勤修。何谓得入总持门而学勤修。志慕勤思晓了量法。方便观察奉无限行。又解了观诸定意门诸要法门。入不可计因缘正行。逮致如是比像力势。晓一切法分别诸法。得意力势以能晓了。断生老病死。志强无怯不失正法。乃成无上正真道意逮最正觉。

  佛复告持人。若有菩萨通总持门。普能晓了一切诸法言辞所趣。以用一事入百千事。以用道力分别诸法无所不达。又若菩萨逮定意门入音声。便入无限定意门辞。以得入是了若干品一切法门。以入一切诸法道门。颁宣诸法靡不蒙济。又其菩萨奉行智慧。以是慧力晓了诸想。勤解想已以是慧力逮一切法疾通无碍。又若菩萨晓了无量定意门行。以住是地。普致一切十方法。又若菩萨晓了无量总持门行。解不可计定意门力。以定意门畅不可限众法之元。以是道地普入诸法靡所不通。又其菩萨甚能晓了观世间行。极复分别有为无为。奉行诸法心所不著有为无为。行如是像一切诸法。疾解诸法逮得明慧。又菩萨行权方便。勤察一切诸法本无所行。虽作是观不为世事。不着世法亦无所猗。如是像法疾得晓了一切诸法。分别诸法。意力施财剖判章句。断除生老死意行具足。是故持人。菩萨大士于是摸法而度无极。何谓为四。于斯法典奉如道义。勤修正法。于斯经典逮无挂碍。普入道慧。


南无宝灯菩萨。



南无宝灯菩萨


灯,在有些版本中是“登山”的“登”,敦煌本里面也是这样的。藏文里面,灯也有燃的意思。可能在古代,“登山”的“登”也有“明灯”的“灯”的含义吧。


南无宝现菩萨。南无宝造菩萨。



南无宝现菩萨  南无宝造菩萨

《佛说佛名经》中有。


南无宝作菩萨。





没有,不需要保留,藏文中也是没有的,可能是后来加的。


南无乐法菩萨。



南无乐法菩萨


《佛说佛名经》当中有,《华手经》中也有。

《华手经》中说,乐法菩萨特别特别爱法,爱求法、爱听法、爱学法,特别喜欢法。乐法菩萨曾经是王子时,有一次出去的时候,遇到一个人有一个佛法的偈颂,但是不随便传,坐在一个特别深的坑旁边。乐法菩萨当时作为王子,全身是金银珠宝。这个人说,如果你身上的珠宝全部给我,我就给你传一个偈颂。王子毫不迟疑,准备取下来给他。但他说,不行,你可能听完法后,又把这些珠宝抢走了,你身体刚强有力,我斗不过你,你应该先跳到这个坑里面去。当时,乐法菩萨为了这个偈颂,就跳了下去。跳下去时,说了一个谛实语。后来四大天王接住他,没有掉到坑里。这时候,这个人产生信心,愿意忏悔,愿意把原来的财富还给他。乐法菩萨说,我已经布施给你了,我不可能捡吐出的东西,已经布施的东西不需要归还。乐法菩萨没有接受。

【相关资料】

《佛说华手经 (7)》:有一菩萨名曰乐法。生长王家。所闻善言皆写读诵。时此王子。为求法故游诸国邑。
时有一人住深坑侧。语乐法言。王子汝来。我当相与佛所说偈。
时此菩萨上坑岸上。呼其人言。咄善男子。汝当与我佛所说偈。
是人答言:不空相与。
乐法菩萨。身着宝衣。此衣价直二十亿金。摩尼璎珞以为咽饰。其珠价直四十亿金。是人见已心生贪着。作如是念。若此王子。与我宝衣摩尼璎珞。然后当与佛所说偈。
尔时王子语是人言。为须何物,当以相与。汝当与我佛所说偈。
是人贪心增长炽盛。语菩萨言。若能与我所著宝衣及珠璎珞。闻佛偈已投此深坑。能如是者当先立誓。然后为汝说佛一偈。
王子答言。咄哉仁者。汝欲令我投此深坑,为得何利。
是人答言。我无所得。但恐汝今舍此宝衣及珠璎珞。既闻偈已便生悔心。恃豪势力而还夺我。
王子答言。汝但说之。我终不悔。是人即言。若不肯誓。当知汝心则为已悔。菩萨复言。汝但说之。当相随意与汝宝衣及珠璎珞。亦投深坑。是人闻誓便为菩萨说佛一偈。
尔时菩萨即与宝衣摩尼璎珞。又立誓言。若我诚心。舍此宝衣及摩尼珠欢喜无悔。以是实语。当令我今从高坠下安隐平住无所伤损。作是誓已便自投身。未到地顷。四天王来徐接置地。安立而曰。咄人希有。佛所说偈甚深微妙有大利益。是人即便从高而下。到菩萨所作如是言。王子希有能为难事欲求何法。
菩萨答言。我以是法。当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成佛道已。未度者度,未解者解。未灭者灭,未安者令得安。舍利弗。是人闻已便生信心。语菩萨言。还取宝衣及诸璎珞。何以故。汝服宝衣佩此珠璎正是所宜。
菩萨答言。是不可也。犹如人吐,岂可还食。
是人白言。若不还取,愿受我悔。后作佛时,当见救济。


所以,乐法菩萨特别喜欢法。

不管出家人、在家人,在求法过程当中肯定有一些坚艰困苦,各方面都需要面对各种各样的事情,但这个时候,我们要想到前辈大德们是如何求法的,求法之后对自己今生来世的意义是什么,我们不需要整个身体跳入火炕,只是比较简单的苦行,所以应该要有这样的求法意乐。乐法很重要。

就像《前行》里讲的,有些人对法一点兴趣都没有,就像饿狗面前放青草,一听到法就特别生厌烦心。这一方面,可能是前世的因缘;另一方面是不懂法的重要性。有些人不管怎么样,在自己的整个生命中很重视法。有些人可能开始不懂法的重要性,后来知道后就持之以恒地学法、求法、听法、修法,在生命中很重视法。

无垢光尊者的传记当中说,他在依止革玛燃匝ཀུ་མཱ་རཱ་ཛ།上师时,短短的时间中搬了九次家。但是为了法,他没有生起厌烦心。其实无垢光尊者是一代祖师,现在已经离开六百多年,他的智慧在世界的顶尖闪闪发光。像他在求法时,显现上也需要经历这些苦行的话,我们烦恼深重、业力强大,那为什么不为法苦行呢?有些人平时遇到一点点事情,遇到违缘就说:“我要走了”。意志坚强的人,遇到什么事情都不会轻而易举地退失信心,也不会改变很多的行为。尤其在求法的过程中、修法的过程中,人一定要稳重。人不稳重的话,今天求这个、明天求那个,今天学这个、明天学那个,最后得不到一个真正所修的法。

我昨前天也讲了,大家要选择一个自己终身所修的法。当然这需要稳重,就像《二规教言论》里讲的,稳重,所有的基础就是稳重,有了稳重才有智慧,有了智慧以后,其他所有的功德可以一层一层凸显。人像一棵树,树根是稳重,树根没有的话,树花、树叶、树果上再怎么做文章,我都觉得没有特别大的意义。

参考资料:
《二规教言论》:

正士高尚行为者,树根妙慧与稳重,

树茎有愧不放逸,树枝正直誓坚定,

树叶知恩为利他,树花信心发放施,

树果安乐及声誉,此等缺一不可也。

……

何为稳重之士夫,即是正直可信者,

若无稳重之胜德,则如水面之涟漪。

若具稳重然无余,亦能圆满百功德,

若无世法此根本,则无余法可希冀。

于自道行不退转,且于信赖自己者,

始终坦诚不欺惑,此称稳重人中胜。


今天会把后面的讲完,不算很多,你们大家不要着急。

(师拿起一枝桌上供着的花)这是什么花?睡莲?

【相关资料】



南无净王菩萨。南无顶相菩萨。 



南无净王菩萨  南无顶相菩萨
南无金光菩萨。



南无金光菩萨

《大宝积经》里面讲到过。


南无宝髻菩萨。



南无宝髻菩萨

《大集经》里专门有一个《宝髻菩萨品》。《佛说佛名经》中有。


南无千光菩萨。



南无千光菩萨

《佛说佛名经》中有。


南无原崄菩萨。



南无原崄菩萨

敦煌本里面是原崄菩萨,《佛说佛名经》当中也有。བྱང་ཆུབ་སེམས་དཔའ་ཡང་བ།意思是轻飘飘的,但这也许是梵文的音译。敦煌本里也是这样写的。

南无清净菩萨。





这个是后面加的,不用。

 

南无照味菩萨。



南无照味菩萨

《佛说佛名经》当中有。


南无智慧菩萨。





不用,是后面加的,敦煌本里面没有。


南无月辩菩萨。



南无月辩菩萨

《佛说佛名经》当中有。

 

南无月光菩萨。



南无月光菩萨

法显翻译的有一部叫做《月光菩萨经》。


南无法轮菩萨。南无光净菩萨。



南无法轮菩萨  南无光净菩萨

《佛说佛名经》当中有。


南无常施菩萨。



南无常施菩萨

《瑜伽法镜经》里有《常施菩萨所问品》。


【相关资料】

瑜伽法镜经常施菩萨所问品第三  


尔时众中有一菩萨。名曰常施。承佛神力从座而起。偏袒一肩。右膝着地。合掌向佛。而白佛言。今有少疑。敢欲咨问。虑诚烦扰。恐伤圣心。唯愿世尊。不为咎。尔时世尊。告常施菩萨。如来已度世间八法。恣汝所问。何须疑也。尔时常施菩萨。白佛言。世尊。如来入涅槃已千五百年后。一切下劣诸有情等。不复睹见如来变化色身。不闻真法义味。正法灭时。像法尽时。众生恶心恶意炽盛。无真实时。彼时众生。若为调伏。为说何法。云何而住。云何修行。作何福业。最为殊胜。免堕恶趣。唯愿世尊。哀愍解说。



南无普德菩萨。



南无普德菩萨

《佛说佛名经》中有。


南无普明菩萨。



南无普明菩萨

《大宝积经》里有《普明菩萨会》,"会"是“开会”的“会”,也是品的意思。


 南无胜幢菩萨。   



南无胜幢菩萨

《佛说佛名经》中也有。


南无濡音菩萨。



南无濡音菩萨


藏文里མཉེན་པ是柔软的意思,其实翻译成柔音菩萨更好,但这个可能也有柔软的意思。濡音菩萨声音很柔软,不是听起来特别粗糙,一听起来心脏都要爆炸了。本来心脏很好,但听到有些人的声音,心脏马上就不行了,需要别人扶着。为什么呢?因为我刚才听到有些人的声音,所以现在接受不了了,我要到医院去。这样的话,好可怜。

一般菩萨比较柔和、温暖,见而欢喜、闻而欢喜,菩萨的特点都是这样的,给每个众生带来快乐和幸福。柔音菩萨,娓娓道来,特别温和,说话时,不知道她是在唱歌,还是在说话。不过现在的歌,感觉……我们以前年轻时候的歌,可能习气的原因,感觉比较好听一点。现在很多的歌,我们都不太会听,但现在很多年轻人特别喜欢,我们听不懂。以后这个世界真的搞不懂,世界花花绿绿的,整个颜色也许会变的,不知道会怎么样。


南无德炎菩萨。 南无相光菩萨。南无海月菩萨。    



南无德炎菩萨   南无相光菩萨   南无海月菩萨

这些基本上都有,我就直接念吧,这些在经典里面都有。


南无海藏菩萨。南无胜月菩萨。南无净慧菩萨。南无超光菩萨。南无月德菩萨。南无日光菩萨。南无金刚菩萨。南无炎幢菩萨。南无尊德菩萨。南无海明菩萨。南无海广菩萨。    



南无海藏菩萨 南无胜月菩萨  南无净慧菩萨  南无超光菩萨  南无月德菩萨 南无日光菩萨  南无金刚菩萨  南无炎幢菩萨  南无尊德菩萨 南无海明菩萨  南无海广菩萨
 南无照境菩萨。   



南无照境菩萨

藏文当中是照了对境。在因明当中有一个照了境,能辨别的意思。


 南无慧明菩萨。南无功德菩萨。   



南无慧明菩萨  南无功德菩萨
南无明达菩萨。



南无明达菩萨

明,在藏文当中是光明,达是解脱。前面有一个“大通方广”,大通也有解脱的意思,大解脱方广经。明达是光明解脱的意思。
 
南无密教菩萨。



南无密教菩萨
南无须那菩萨。



南无须那菩萨

藏文当中是极力布施,非常有力地布施。梵语当中布施叫檀那,戒律叫尸罗,但是这里是布施的意思,布施菩萨,乐施菩萨,极其爱布施的菩萨,《佛说佛名经》当中也有须那菩萨


南无布施菩萨。





后面加的,不用了。


南无色力菩萨。南无调伏菩萨。南无隐身菩萨。南无一菩萨。南无十菩萨。南无百菩萨。南无千菩萨。南无万菩萨。



南无色力菩萨  南无调伏菩萨 南无隐身菩萨  南无一菩萨。南无十菩萨。南无百菩萨。南无千菩萨。南无万菩萨。

(师拖长音)我是故意的,不然很多跟不上。


南无一百万菩萨。二百万三百万四百万五百万六百万七百万八百万九百万千千万诸大菩萨摩诃萨。能除无量劫以来生死重罪。



南无一百万菩萨二百万三百万四百万五百万六百万七百万八百万九百万千千万诸大菩萨摩诃萨。能除无量劫以来生死重罪。

从一菩萨到九百万,一直到千千万菩萨,确实菩萨非常多。这部经典当中,大家能念这么多菩萨的名号,我确实认为我们在座的听众是很幸运的,虽然这两天可能很多人都出去玩了,不想听佛教的课。我看到有些道友,因为国庆期间放假,我们这边也放了一两天,大家也出去玩了,所以我看到听众跟前两天相比有点减少了。但我还是觉得有点可惜,得到这些菩萨名号的传承其实很好的。大家如果重视的话,出去玩应该也不影响听课。不管怎么样,这是你们个人的事情,都可以,对我来讲没有什么,凡是能结上这个《圣大解脱经》的因缘,也很开心。

这些菩萨摩诃萨,听到这些菩萨名号,或者念诵这些菩萨名号,能除无量劫以来生死重罪


无一亿十亿百亿千亿万亿。



南无一亿十亿百亿千亿万亿。

我们这里经常也有这样念的,平时念诸佛菩萨名号的时候,སངས་རྒྱས་དང་བྱང་ཆུབ་སེམས་དཔའ་གངྒཱ་ཀླུང་གི་བྱེ་མ་སྙེད་ཀྱི་གྲངས་དང་མཉམ་པ་ལ་ཕྱག་འཚལ་ལོ། མཆོད་དོ། སྐྱབས་སུ་མཆིའོ།诸佛菩萨恒河沙数那由他,在这些诸佛菩萨面前顶礼皈依供养。平时给亡人念、自己念也可以这样。如果你没有那么多时间,就可以念“南无恒河沙数那由他的诸佛菩萨摩诃萨”,这样也有很大功德。如果一个一个念诵当然功德更大,如果实在不能,这样总结性地念诵,也很有意义。

我那天也讲了,藏文的翻译,亿都是用十万来翻译。
 
南无万万亿诸大菩萨摩诃萨。能除无量劫以来生死重罪。南无一那由他十那由他百那由他千那由他万那由他。南无万万那由他诸大菩萨摩诃萨。能除无量劫以来生死重罪。



南无万万亿诸大菩萨摩诃萨。能除无量劫以来生死重罪。南无一那由他十那由他百那由他千那由他万那由他。南无万万那由他诸大菩萨摩诃萨。能除无量劫以来生死重罪。

要顶礼他们。这样的话,能除无量劫以来生死重罪。


南无一恒河沙。南无二恒河沙。南无三恒河沙。南无四恒河沙。南无五恒河沙。南无六恒河沙。南无七恒河沙。南无八恒河沙。南无九恒河沙。南无十恒河沙。南无百恒河沙。南无百亿无量恒河沙诸大菩萨摩诃萨。能除无量劫以来生死重罪。



南无一恒河沙。南无二恒河沙。南无三恒河沙。南无四恒河沙。南无五恒河沙。南无六恒河沙。南无七恒河沙。南无八恒河沙。南无九恒河沙。南无十恒河沙。南无百恒河沙。南无百亿无量恒河沙诸大菩萨摩诃萨。能除无量劫以来生死重罪。

这样以恒河沙来比喻。刚才也讲了,“南无百亿无量恒河沙数诸佛菩萨摩诃萨这样有很大功德,大家应该用信心来念诵,功德特别大。


人闻是大士。诸大菩萨摩诃萨名者。



若人闻是大士。诸大菩萨摩诃萨名者。

如果有些人听到这些大菩萨的名号。


是人四十千劫中。不堕地狱苦。 



是人四十千劫中。不堕地狱苦。

这些名号意义很大。

我那天跟你们讲,我以前小时候去一位炉霍老人那里,他经常讲这些功德。那时候我很小很小,但还是印象很深。《圣大解脱经》里,一个是“南无布达雅、南无达玛雅、南无僧嘎雅”,听到的话,不堕恶趣;一个是诸佛菩萨名号,谁听到,多少劫多少劫中不堕地狱痛苦。这个印象蛮深刻。所以,道友们以后向别人弘扬佛法,不一定非要供曼茶罗等供养,不需要。弘扬佛法的话,可以不知不觉地、以各种方式来跟他们讲:有一部《圣大解脱经》,里面有诸佛菩萨名号,你方便的时候念一遍,这个对你来讲很重要。就以这样简单的语言,可以成就非常伟大的功德。这个很重要。

我们十五堂课,一方面你们很辛苦,我也很辛苦,要备课、整理,也很辛苦,但是从长远的意义来讲,确实值得。你们听课,一天中只是坐一两个小时,如果没有听课,在散乱中,看些乱七八糟的,随便过了两三个小时。所以,为了法我们都是值得的,我为这个事情怎么样付出也觉得特别有意义,我个人这样认为。

这里说,听到这些菩萨的名号,四十千劫不堕地狱苦。ན་མོ་བུདྡྷ་ཡ། ན་མོ་དྷརྨཱ་ཡ། 不堕地狱。


不属三界狱。常属解脱王。



不属三界狱。常属解脱王。

不属三界狱。三界狱སྲིད་གསུམ་གྱི་ཁམས་སུ་མི་གཏོགས།不属于三界,不会堕落到三界当中,“狱”可能没有其他的意思。常属解脱王。常常是解脱种姓者。

不生边地 不生恶国 不受恶身 不生邪见



不生边地 不生恶国 不受恶身 不生邪见

听到这部法以后,有这么大的功德,所以我们还是很值得的,不生边地、不生恶国,不生恶劣的国家,一点佛号都没有的国家;不受恶身六根不具足,或者恶劣的、低劣的旁生众生;不生邪见


不生下性 不生外道 身根具足 常闻正法



不生下姓 不生外道 身根具足 常闻正法

不生下性性,是“种性”的“性”,不会转生下劣种姓的意思。不生外道、身根具足,六根全部具足,或者诸根具足。常闻正法

不受禁戒 常得具足 大乘威仪 常见佛性



不受禁戒 常得具足 大乘威仪 常见佛性


不受禁戒 常得具足虽然没有受持戒律,但是常常已经具足清净的戒律。意思就是说,你没有天天受戒律,但是依靠你的福报、福德力而产生的戒律,或者是前世所得到的戒律,一直常在不坏。虽然没有实际受戒,只要你常常念《圣大解脱经》的话,就具足戒律。

大乘威仪具足大乘非常庄严的、清净的威仪。常见佛性自己的如来藏也能见到。
 
是故今敬礼 安住佛法中 来世成佛道



是故今敬礼 安住佛法中 来世成佛道


是故今敬礼这么多的菩萨摩诃萨,安住佛法中能安住于佛法当中,未来成佛道。

《十住毘婆沙论》:“阿弥陀等佛,及诸大菩萨,称名一心念,亦得不退转。”阿弥陀佛等等这些佛陀的名号,还有文殊菩萨等等这些菩萨的名号,我们如果一心一意称念一句,也能获得不退转果位。

不知道在座的各位习惯怎么样,有些特别喜欢修各种善法。以前专门有一部叫《诸佛菩萨名号集》,当时我们也弘扬过一段时间,确实功德很大。当时慈诚罗珠堪布也说这个很好,能不能翻译。我翻译出来后,好多道友都在学。《诸佛菩萨名号集》,大家有时间的时候最好多念念。有些人只念“阿弥陀佛”,只念“地藏菩萨”,也不够,这些菩萨真的功德特别大。


我以前年轻的时候,包括读书的时候,经常念佛菩萨的名号,我专门有一个小小的黑黑的日记本,自己抄的,天天念。但是现在,好像修行越来越差,琐事越来越多,也没办法,但只要有时间,还是会念的,我希望你们也是多念佛菩萨的名号,多观修。

说是诸大菩萨名时。八十八亿清净信男女悟阿那含果。



说是诸大菩萨名时。八十八亿清信男女悟阿那含果。


佛陀当时说这些大菩萨的名号时,八十八亿清信男女悟阿那含果。有清净信心的意思,中间的净没有也可以。阿那含是不退转果。


九十四亿诸天得斯陀含果。



九十四亿诸天得斯陀含果。

斯陀含果,是一来果。


七千八亿失心比丘还得本心。悟阿罗汉果。




七十八亿失心比丘还得本心悟阿罗汉果。



“千”是错别字,是七十八亿。失心比丘以前可能有一点证悟,后来退失,失去信心,退到凡夫位时,原来的证悟就没有了。阿罗汉也有退失的。可能有些比丘原来是很好的,后来失心了,退失了认识本心的境界。这些比丘后来又恢复到认识本心,悟到阿罗汉果位。

参考资料:


阿罗汉果,(Arahat),阿罗汉意为应供、杀贼、不生,意为已断尽三界烦恼,不再受生于三界,应为世间所供养的圣者,分为退法(可能退至三、二、初果)、思法(常恐退失果位而思毕命入无余涅槃)、护法(保护所证法令不失)、安住法(安住于所得果)、堪达法(其性堪能调顺而速达不退)、不动法(证果后不为一切逆境所退所动)六种。


 
十亿菩萨得大陀罗尼。来世成佛道。



十亿菩萨得大陀罗尼。来世成佛道。

大通方广忏悔灭罪庄严成佛经 卷上
 
上卷圆满结束,大家好好回向,用《普贤行愿品》来回向善根,让佛法兴盛,众生获得安乐,所有持教大德长久住世,所有国土风调雨顺,消灭战争、饥荒、疾病等等,让众生像天人那样感受暂时的快乐,最终获得三菩提。

好,大家一起这样发愿回向。
 


插图原创:家和



本课经文





往期链接



《地藏菩萨本愿经》(卷上)课堂笔录合集

《地藏菩萨本愿经》(卷中)课堂笔录合集

《地藏菩萨本愿经》(卷下)课堂笔录合集

《吉祥经》笔记+音频

《圣大解脱经》笔记(1)

《圣大解脱经》笔记(2)

《圣大解脱经》笔记(3)

《圣大解脱经》笔记(4)

《圣大解脱经》笔记(5)

《圣大解脱经》笔记(6)

《圣大解脱经》笔记(7)

《圣大解脱经》笔记(8)

《圣大解脱经》笔记(9)

《圣大解脱经》笔记(10)

《圣大解脱经》笔记(11)

《圣大解脱经》笔记(12)

《圣大解脱经》笔记(13)

《圣大解脱经》笔记(14)




此福已得一切智
摧伏一切过患敌
生老病死犹波涛
愿度有海诸有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