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大解脱经》笔记(15)
【小编提醒】
为了让大家更好的学习《圣大解脱经》,会同一个内容,分享两个版本,字体大的是《流通本》版本,字体小一些的是《大正藏》版本。大家可以按照老师讲课时的方法,对照学习。
藏文念诵。
种种庄严菩萨,《佛名经》有。又称种种庄严法王子菩萨,有好几个名称。
南无顶生菩萨。
明王菩萨,《佛名经》当中没有,其它经典有记载。
大光菩萨,一些经典说,他是一位北方的上首菩萨。
后人加的,不用。
密积菩萨,《佛名经》当中是密疏菩萨,“疏”是注疏的“疏”。
华睒菩萨,《佛名经》当中有。
上首菩萨,此名号也有。
【相关资料】
尔时,会中有菩萨名普现色身,问维摩诘言:“居士父母、妻子、亲戚、眷属、吏民、知识,悉为是谁?奴婢、僮仆、象马、车乘,皆何所在?”
于是维摩诘以偈答曰:
“智度菩萨母, 方便以为父,
一切众导师, 无不由是生。
法喜以为妻, 慈悲心为女,
善心诚实男, 毕竟空寂舍。
弟子众尘劳, 随意之所转,
道品善知识, 由是成正觉。
诸度法等侣, 四摄为妓女,
歌咏诵法言, 以此为音乐。
总持之园苑, 无漏法林树,
觉意净妙华, 解脱智慧果。
八解之浴池, 定水湛然满,
布以七净华, 浴此无垢人。
象马五通驰, 大乘以为车,
调御以一心, 游于八正路。
相具以严容, 众好饰其姿,
惭愧之上服, 深心为华鬘。
富有七财宝, 教授以滋息,
如所说修行, 回向为大利。
四禅为床座, 从于净命生,
多闻增智慧, 以为自觉音。
甘露法之食, 解脱味为浆,
净心以澡浴, 戒品为涂香。
摧灭烦恼贼, 勇健无能逾,
降伏四种魔, 胜幡建道场。
虽知无起灭, 示彼故有生,
悉现诸国土, 如日无不见。
供养于十方, 无量亿如来,
诸佛及己身, 无有分别想。
虽知诸佛国, 及与众生空,
而常修净土, 教化于群生。
诸有众生类, 形声及威仪,
无畏力菩萨, 一时能尽现。
觉知众魔事, 而示随其行,
以善方便智, 随意皆能现。
或示老病死, 成就诸群生,
了知如幻化, 通达无有碍。
或现劫尽烧, 天地皆洞燃,
众人有常想, 照令知无常。
无数亿众生, 俱来请菩萨,
一时到其舍, 化令向佛道。
经书禁咒术, 工巧诸伎艺,
尽现行此事, 饶益诸群生。
世间众道法, 悉于中出家,
因以解人惑, 而不堕邪见。
或作日月天, 梵王世界主,
或时作地水, 或复作风火。
劫中有疾疫, 现作诸药草,
若有服之者, 除病消众毒。
劫中有饥馑, 现身作饮食,
先救彼饥渴, 却以法语人。
劫中有刀兵, 为之起慈心,
化彼诸众生, 令住无诤地。
若有大战阵, 立之以等力,
菩萨现威势, 降伏使和安。
一切国土中, 诸有地狱处,
辄往到于彼, 勉济其苦恼。
一切国土中, 畜生相食啖,
皆现生于彼, 为之作利益。
示受于五欲, 亦复现行禅,
令魔心愦乱, 不能得其便。
火中生莲华, 是可谓希有,
在欲而行禅, 希有亦如是。
或现作淫女, 引诸好色者,
先以欲钩牵, 后令入佛智。
或为邑中主, 或作商人导,
师保及大臣, 以祐利众生。
诸有贫穷者, 现作无尽藏,
因以劝导之, 令发菩提心。
我心憍慢者, 为现大力士,
消伏诸贡高, 令住无上道,
其有恐惧众, 居前而慰安,
先施以无畏, 后令发道心。
或现离淫欲, 为五通仙人,
开导诸群生, 令住戒忍慈。
见须供事者, 现为作僮仆,
既悦可其意, 乃发以道心。
随彼之所须, 得入于佛道,
以善方便力, 皆能给足之。
如是道无量, 所行无有涯,
智慧无边际, 度脱无数众。
假令一切佛, 于无量亿劫,
赞叹其功德, 犹尚不能尽。
谁闻如是法, 不发菩提心?
除彼不肖人, 痴冥无智者。”
神通菩萨,也有。
海德菩萨,《涅槃经》里面有,得十地的一位菩萨,《佛名经》里面也有。
尔时,无边身菩萨及其眷属,所设供养倍胜于前,来至佛所,稽首佛足,合掌恭敬白佛言:“世尊,唯愿哀愍受我等食。”如来知时默然不受,如是三请悉亦不受。
尔时,无边身菩萨及其眷属却住一面。南、西、北方诸佛世界,亦有无量无边身菩萨,所持供养倍胜于前,来至佛所,乃至却住一面,皆亦如是。
——《南本大般涅槃经》
医王自在菩萨,《涅槃经》里面没有看到,这一段下面的菩萨都在《涅槃经》当中有。
大般涅槃经 第三十三卷
迦葉菩萨品第十二之一
迦葉菩萨白佛言:“世尊,如来怜愍一切众生,不调能调,不净能净,无归依者能作归依,未解脱者能令解脱,得八自在,为大医师,作大药王。善星比丘是佛菩萨时子,出家之后受持读诵分别解说十二部经,坏欲界结获得四禅,云何如来记说善星是一阐提、厮下之人、地狱劫住、不可治人?如来何故不先为其演说正法,后为菩萨?如来世尊若不能救善星比丘,云何得名有大慈愍、有大方便?“
佛言:“善男子,譬如父母唯有三子:其一子者,有信顺心,恭敬父母,利根智慧,于世间事能速了知。其第二子,不敬父母,无信顺心,利根智慧,于世间事能速了知。其第三子,不敬父母,无信顺心,钝根无智。父母若欲教告之时,应先教谁?先亲爱谁?当先教谁知世间事?”
迦葉菩萨白佛言:“世尊,应先教授有信顺心,恭敬父母,利根智慧,知世事者。其次第二,乃及第三。而彼二子虽无信心、恭敬之心,为愍念故,次复教之。”
“善男子,如来亦尔。其三子者,初喻菩萨,中喻声闻,后喻一阐提。如十二部经修多罗中微细之义,我先已为诸菩萨说;浅近之义,为声闻说;世间之义,为一阐提、五逆罪说,现在世中虽无利益,以怜愍故,为生后世诸善种子。善男子,如三种田:一者、渠流便易,无诸沙卤、瓦石、棘刺,种一得百;二者、虽无沙卤、瓦石、棘刺,渠流险难,收实减半;三者、渠流险难,多诸沙卤、瓦石、棘刺,种一得一,为藁草故。善男子,农夫春月,先种何田?”……
无垢藏王菩萨,《涅槃经》当中有,《佛名经》当中也有。
【相关资料】
《涅槃经》
尔时众中有一菩萨名住无垢藏王。有大威德成就神通。得大总持三昧具足得无所畏。即从座起偏袒右肩右膝着地长跪合掌白佛言。世尊。如佛所说诸佛菩萨所可成就功德智慧。无量无边百千万亿实不可说。我意犹谓故不如是大乘经典。何以故。因是大乘方等经力故能出生诸佛世尊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时佛赞言。善哉善哉。善男子。如是如是。如汝所说。是诸大乘方等经典。虽复成就无量功德。欲比是经不得为喻。百倍千倍百千万亿倍乃至算数譬喻所不能及。善男子。譬如从牛出乳从乳出酪。从酪出生稣。从生稣出熟稣。从熟稣出醍醐。醍醐最上若有服者众病皆除。所有诸药悉入其中。善男子。佛亦如是。从佛出生十二部经。从十二部经出修多罗。从修多罗出方等经。从方等经出般若波罗蜜。从般若波罗蜜出大涅槃。犹如醍醐。言醍醐者喻于佛性。佛性者即是如来。善男子。以是义故。说言如来所有功德无量无边不可称计。
迦叶菩萨白佛言。世尊。如佛所赞大涅槃经犹如醍醐最上最妙。若有能服众病悉除。一切诸药悉入其中。我闻是已窃复思念。若有不能听受是经。当知是人为大愚痴无有善心。世尊我于今者实能堪忍。剥皮为纸刺血为墨以髓为水折骨为笔。书写如是大涅槃经。书已读诵令其通利。然后为人广说其义。世尊。若有众生贪着财物我当施财。然后以是大涅槃经劝之令读。若尊贵者先以爱语而随其意。然后渐当以是大乘大涅槃经劝之令读。若凡庶者当以威势逼之令读。若憍慢者我当为其而作仆使。随顺其意令其欢喜。然后当以大般涅槃而教导之。若有诽谤大乘经者。当以势力摧之令伏。既摧伏已然后劝之令读大涅槃经。若有爱乐大乘经者。我躬当往恭敬供养尊重赞叹。
持一切菩萨,在《涅槃经》当中也是有的。
高贵德王菩萨,《涅槃经》当中有一品叫《高贵德王菩萨品》,大家记得吧。
【相关资料】
《涅槃经》第10品 光明遍照高贵德王菩萨
尔时,世尊告光明遍照高贵德王菩萨摩诃萨言:“善男子,若有菩萨摩诃萨修行如是《大涅槃经》,得十事功德,不与声闻、辟支佛共,不可思议,闻者惊怪,非内非外、非难非易、非相非非相、非是世法,无有相貌,世间所无。何等为十?
“一者、有五。何等为五?一者、所不闻者而能得闻,二者、闻已能为利益,三者、能断疑惑之心,四者、慧心正直无曲,五者、能知如来密藏,是为五事。
“何等不闻而能得闻?所谓甚深微密之藏,一切众生悉有佛性;佛、法、众僧无有差别,三宝性相常乐我净;一切诸佛无有毕竟入涅槃者,常住无变;如来涅槃,非有非无、非有为非无为、非有漏非无漏、非色非不色、非名非不名、非相非不相、非有非不有、非物非不物、非因非果、非待非不待、非明非闇、非出非不出、非常非不常、非断非不断、非始非终、非过去非未来非现在、非阴非不阴、非入非不入、非界非不界、非十二因缘非不十二因缘。如是等法甚深微密,昔所不闻而能得闻。复有不闻,所谓一切外道经书,四毗陀论、毗伽罗论、卫世师论、迦毗罗论,一切咒术,医方伎艺,日月薄蚀星宿运变,图书谶记。如是等经,初未曾闻秘密之义,今于此经而得知之。复有十一部经,除毗佛略,亦无如是深密之义,今因此经而得知之。善男子,是名不闻而能得闻。
……
尔时,世尊赞光明遍照高贵德王菩萨摩诃萨言:“善哉!善哉!善男子,汝今善知一切诸法如幻、如焰,如乾闼婆城、画水之迹,亦如泡沫、芭蕉之树,空无有实,非命非我,无有苦乐,如十住菩萨之所知见。”
琉璃光菩萨,《涅槃经》当中出现过,《佛名经》当中也有。
无畏菩萨,《涅槃经》当中有,《佛名经》里面也出现了。
海王菩萨,《佛名经》当中有。
慈力菩萨,《佛名经》当中有。
【相关资料】
《悲华经》
“善男子,大悲菩萨过七日已,与八万四千人俱共出家,剃除须发,著染袈裟,于宝藏佛般涅槃后,随顺等心炽然正法满十千岁。复令无量无边阿僧祇众生,安止住于三乘法中,及三归依、五戒、八斋、沙弥十戒,次第具足大僧净行。复更劝化无量百千万亿众生,安止住于神通方便四无量行,令观五阴犹如怨贼,观于诸入如空聚落,观有为法从因缘生,劝化众生令得知见,观一切法如镜中像、如热时炎、如水中月,于诸法中皆知无我、无生无灭,第一寂静微妙涅槃。复令无量无边众生,安止住于八圣道中。作如是等大利益已,即便命终。寻时复有无量无边百千诸人,以种种供养,供养大悲比丘舍利。其所供养悉如转轮圣王之法,如是大众种种供养大悲舍利亦复如是。大悲比丘命终之日,宝藏如来所有正法,即于其日灭尽无余。彼诸菩萨以本愿故生诸佛土,或生兜术、人中、龙中,或夜叉中,或阿修罗,生于种种畜生之中。
依王菩萨,《佛名经》中也有。
有。
也有。
也有。
《佛名经》中也有。
有。
有。
有。
宝王菩萨,《佛名经》里面没有找到,《菩萨璎珞经》里面出现过。
《佛名经》当中有。
教道菩萨,《佛名经》里面是导师的“导”。
《佛名经》当中有。
华王菩萨,《华手经》里面有。
也有。
【相关资料】
【相关资料】
《大方等大集经 (卷11)》:尔时世尊告海慧菩萨言。善哉善哉。善男子。善能分别宣说魔业。善男子。至心谛听。吾今当说坏魔业道。善男子。一切诸法其性空寂。若知诸法其性空已。亦知一切众生皆空。既知空已而修慈心调伏自身。是名菩萨破坏魔业。……
说是法时。天魔波旬庄严四兵来趣宝坊。如先趣向菩提树时。如来见已告海慧言。汝说魔业,我说坏魔。以是因缘魔王波旬。庄严四兵而来至此。欲设何计,以当御之。
海慧菩萨言。世尊。我今欲持魔王波旬及其眷属置庄严国。我身当住魔所住处。
尔时舍利弗言。善男子。庄严世界去此远近,佛号何等。
舍利弗。在此东方过于十二恒河沙等世界。其土有佛号破疑净光。今现在世为诸菩萨说净菩萨行。彼国三千大千世界有一亿魔。一一魔王有十千亿人兵眷属。其佛初坐菩提树时。如是诸魔悉共庄严至菩萨所。尔时菩萨先为诸魔讲宣正典。令其得住不退转地。然后乃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转正法轮。彼佛世尊。其大弟子及侍使者亦悉是魔。如是等魔悉能教化调伏众生。是故我今取魔波旬安置彼土。为欲坏其所行魔业。庄严如来无上正法。
时魔波旬闻是语已心生恐怖。四望顾视,欲求退处。四方障碍不得从意。复欲灭身亦不能得。方计不立,倍复生懅。白佛言。世尊。唯愿大慈,少见救护。
佛言。波旬,我于此事不得自在。汝当归向海慧菩萨求哀忏悔。
时魔波旬即向海慧合掌而言。善男子。我从今日不敢复作如是魔业。唯愿仁者听我忏悔。
海慧菩萨言。我于汝所都无瞋心。菩萨之法常应忍辱一切众生。波旬。汝可往彼礼觐彼佛。汝身当得无量利益。
尔时菩萨即以右手摩其顶上,作如是言。若诸菩萨于诸法中无贪吝者。以我神通令汝必至彼佛世界。言已波旬即至彼土。既至彼土见佛敬礼却住一面。彼诸菩萨白佛言。世尊。何等国土有如是等不净之人而来至此。
佛言。善男子。西方过十二恒河沙等诸佛世界。彼有世界名曰娑婆。佛号释迦牟尼。为过数量诸菩萨等说大集经。彼有菩萨名曰海慧。说魔业时。是魔庄严四种兵众来至会所。海慧菩萨以神通力移来至此。彼世界中诸菩萨等语波旬言。善男子。汝今宜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远离魔业。我当与汝共为同学。
时魔波旬闻是语已。即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时诸菩萨即请波旬升师子座。问波旬言。承彼如来为诸大众说大集经。斯有何事惟仁说之时魔波旬。以海慧菩萨神通力故宣说所闻。乃至不失一句一字。
《佛说佛名经》中有。
在《宝积经》中出现过。
南无山光菩萨。南无山慧菩萨。南无大明菩萨。南无总持菩萨。
佛说海龙王经卷第一
西晋月氏国三藏竺法护译
行品第一
闻如是。一时佛游王舍城灵鹫山。与大比丘众俱。比丘八千。菩萨万二千。一切大圣十方来会。众德具足得诸总持。无所不博辩才至真。决一切疑入大神通。分剖慧义诸度无极。济于彼岸究畅开士。定意正受诸佛咨嗟。普游殊域神足飞行降化众魔。分别诸法知如本谛。睹见一切众生之原。积累道品于世八法而无所著。以大慈哀严身口意。彼无极铠过大精进。于无数劫而不厌惓。为师子吼开化外道。以不退转印如印之。晓了诸佛深要法藏。其名曰山光菩萨。惠山菩萨。大明菩萨。总持山刚菩萨。山铠王菩萨。山顶菩萨。山幢菩萨。山王菩萨。石磨王菩萨。雷音菩萨。雨王菩萨。宝雨菩萨。宝英菩萨。宝首菩萨。宝藏菩萨。宝明菩萨。宝幢菩萨。宝顶菩萨。宝印手菩萨。宝畅菩萨。宝严菩萨。宝水菩萨。宝光菩萨。宝铠菩萨。宝现菩萨。宝造菩萨。乐严法菩萨。净王菩萨。严顶相菩萨。金光饰菩萨。宝髻菩萨。天冠菩萨。千光菩萨。原险菩萨。照昧菩萨。月辩菩萨。发意转法轮菩萨。金光净菩萨。常施无畏菩萨。万二千菩萨。德皆如是。是贤劫中大士弥勒软首等六十大圣。不可思议解缚等十六正士。
《佛说佛名经》当中也有。
藏文没有,敦煌本里有。
《佛说佛名经》当中也有。
《海龙王请问经》里有,《佛说佛名经》中没有。
《佛说佛名经》当中也有。
《大宝积经》中出现过。
《佛说佛名经》中有。
下面这一串名号全部在《海龙王请问经》里面都有。
《佛说佛名经》中有。
英,经常有光的意思。《佛说佛名经》里面没有。
南无宝首菩萨。南无宝藏菩萨。 南无宝明菩萨。南无宝定菩萨。南无宝印菩萨。
《海龙王请问经》里面都有,《佛说佛名经》里面没有。
有一部《持人菩萨经》,其中有一品叫《宝光菩萨品》。
【相关资料】
宝光菩萨品第十一
佛告持人。乃往过去无央数劫不可称计悬旷无限。尔时于世有佛。号紫金山王如来至真等正觉明行成为善逝世间解无上士道法御天人师为佛世尊。其紫金山王如来寿住五劫。诸声闻众不可计数。诸菩萨会亦不可限。无能称了知其多少。其土炽盛。风雨时节五谷丰熟。人民安宁强不凌弱。各得其所心行平等。饮食消化不以为病。淫怒痴薄善自修身。家居义教顺律清净。彼时如来。为诸菩萨一切众生。决诸疑网令无怀恨。颁宣菩萨道法之藏。时有菩萨名曰宝光。闻佛说是诸菩萨业。解阴衰入诸种十八。十二缘起。诸根意止。八正道行。世俗度世。有为无为。即辄奉受。如是精进十二亿岁。未曾发起淫怒痴心。不贪利养饮食衣服床蓐卧具病瘦医药。惟心精修。入如是像晓了思惟。常修精进尽其形寿。净修梵行在其佛所。寿终之后还生本土。在于人间适生堕地。便复出家复受学斯。如是像法晓了奉行。复在于彼六十亿岁。净修梵行心不舍远。如是像法慕求不废。复寿终竟还生佛国。其紫金山王如来续存。复在其所净修梵行。一一劫中。五返生没终而复始。其紫金山王如来至真。临欲灭度终五劫已。因是景模博闻无量。晓了诸法。于五劫中所可闻受。观已从佛咨讲解者。逮其意力观戴如来。便为众生一一敷演。开发无量人。皆发无上正真道意。佛灭度后正法住世一劫。复五百返往来周旋。生于人间常出家学。奉是景模晓了正典。化无央数不可思议众生之类皆入至行。宝光菩萨见万亿佛。最后有佛。名无量光如来至真等正觉。所见授决。却无数劫。汝当成无上正真之道。过无数劫当复逮见亿百千垓兆载诸佛。逮得正觉。号决一切议如来至真等正觉。诸声闻众不可称计。难可限量。诸菩萨众无央数人。其国处世人寿二劫。米谷平贱人民安隐。是故持人。菩萨大士。欲逮得是如斯景模晓了正典。当精进学受持讽诵是经典要。
佛复告持人。若有菩萨学是经典。逮权方便常修四法。何谓为四。一曰弃家捐业行作沙门。二曰舍于愦闹习在闲居。三曰住清净戒行不违阙。四曰去离懈怠精思不废。是为四。以行是四勤求博闻。常立忍辱疾逮四法。何谓为四。一曰虽生天下常住中国。二曰因值佛世不在边地。三曰常奉正法终无相违。四曰悉除罪盖无复殃衅。是为四。若有菩萨学如是像经典之要。辄逮力势。布施清净戒禁无秽忍辱精进一心智慧。圣明无瑕。以建是法致权方便。又复持人。菩萨学斯立知止足闲居功德。怀无盖哀愍于众生。以用大哀入于众生。然后乃学如是像法解了要行。又其菩萨入总持门学于勤修。何谓得入总持门而学勤修。志慕勤思晓了量法。方便观察奉无限行。又解了观诸定意门诸要法门。入不可计因缘正行。逮致如是比像力势。晓一切法分别诸法。得意力势以能晓了。断生老病死。志强无怯不失正法。乃成无上正真道意逮最正觉。
佛复告持人。若有菩萨通总持门。普能晓了一切诸法言辞所趣。以用一事入百千事。以用道力分别诸法无所不达。又若菩萨逮定意门入音声。便入无限定意门辞。以得入是了若干品一切法门。以入一切诸法道门。颁宣诸法靡不蒙济。又其菩萨奉行智慧。以是慧力晓了诸想。勤解想已以是慧力逮一切法疾通无碍。又若菩萨晓了无量定意门行。以住是地。普致一切十方法。又若菩萨晓了无量总持门行。解不可计定意门力。以定意门畅不可限众法之元。以是道地普入诸法靡所不通。又其菩萨甚能晓了观世间行。极复分别有为无为。奉行诸法心所不著有为无为。行如是像一切诸法。疾解诸法逮得明慧。又菩萨行权方便。勤察一切诸法本无所行。虽作是观不为世事。不着世法亦无所猗。如是像法疾得晓了一切诸法。分别诸法。意力施财剖判章句。断除生老死意行具足。是故持人。菩萨大士于是摸法而度无极。何谓为四。于斯法典奉如道义。勤修正法。于斯经典逮无挂碍。普入道慧。
《佛说佛名经》中有。
没有,不需要保留,藏文中也是没有的,可能是后来加的。
正士高尚行为者,树根妙慧与稳重,
树茎有愧不放逸,树枝正直誓坚定,
树叶知恩为利他,树花信心发放施,
树果安乐及声誉,此等缺一不可也。
……
何为稳重之士夫,即是正直可信者,
若无稳重之胜德,则如水面之涟漪。
若具稳重然无余,亦能圆满百功德,
若无世法此根本,则无余法可希冀。
于自道行不退转,且于信赖自己者,
始终坦诚不欺惑,此称稳重人中胜。
【相关资料】
《大宝积经》里面讲到过。
《大集经》里专门有一个《宝髻菩萨品》。《佛说佛名经》中有。
《佛说佛名经》中有。
这个是后面加的,不用。
《佛说佛名经》当中有。
不用,是后面加的,敦煌本里面没有。
《佛说佛名经》当中有。
法显翻译的有一部叫做《月光菩萨经》。
《佛说佛名经》当中有。
《瑜伽法镜经》里有《常施菩萨所问品》。
瑜伽法镜经常施菩萨所问品第三
尔时众中有一菩萨。名曰常施。承佛神力从座而起。偏袒一肩。右膝着地。合掌向佛。而白佛言。今有少疑。敢欲咨问。虑诚烦扰。恐伤圣心。唯愿世尊。不为咎。尔时世尊。告常施菩萨。如来已度世间八法。恣汝所问。何须疑也。尔时常施菩萨。白佛言。世尊。如来入涅槃已千五百年后。一切下劣诸有情等。不复睹见如来变化色身。不闻真法义味。正法灭时。像法尽时。众生恶心恶意炽盛。无真实时。彼时众生。若为调伏。为说何法。云何而住。云何修行。作何福业。最为殊胜。免堕恶趣。唯愿世尊。哀愍解说。
《佛说佛名经》中有。
《佛说佛名经》中也有。
这些基本上都有,我就直接念吧,这些在经典里面都有。
藏文当中是照了对境。在因明当中有一个照了境,能辨别的意思。
藏文当中是极力布施,非常有力地布施。梵语当中布施叫檀那,戒律叫尸罗,但是这里是布施的意思,布施菩萨,乐施菩萨,极其爱布施的菩萨,《佛说佛名经》当中也有须那菩萨。
后面加的,不用了。
(师拖长音)我是故意的,不然很多跟不上。
要顶礼他们。这样的话,能除无量劫以来生死重罪。
这样以恒河沙来比喻。刚才也讲了,“南无百亿无量恒河沙数诸佛菩萨摩诃萨”,这样有很大功德,大家应该用信心来念诵,功德特别大。
如果有些人听到这些大菩萨的名号。
斯陀含果,是一来果。
七千八亿失心比丘还得本心。悟阿罗汉果。
阿罗汉果,(Arahat),阿罗汉意为应供、杀贼、不生,意为已断尽三界烦恼,不再受生于三界,应为世间所供养的圣者,分为退法(可能退至三、二、初果)、思法(常恐退失果位而思毕命入无余涅槃)、护法(保护所证法令不失)、安住法(安住于所得果)、堪达法(其性堪能调顺而速达不退)、不动法(证果后不为一切逆境所退所动)六种。
插图原创:家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