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佛学系列之008--浅谈科学与显密教法(01)
有人说,佛学与科学可以互补。其实,并没有需要互补之处。迄今为止,科学发现的一切,没有超出佛教的范围。只不过在弘扬的方式上,佛教可以借助于电脑、网络等设备。
——索达吉堪布
浅谈科学与显密教法
(连载1)
喇荣佛教大学 索达吉堪布
缘起
去年10月,首届“佛教与科学”论坛在这里举行。来自海内外的知识分子,参加了去年的论坛。因为大多数学者都是佛教徒,为此,我们邀请了一些无宗教信仰人士参加。会场的效果非常好。各种尖锐、对立的观点,让大家应接不暇。由于这个缘起,诞生了今年的“青年佛教学术研讨会”。
我个人认为,研讨应采用英国圆桌会议的方式。公元5世纪,亚瑟国王与他的骑士开会时,与会者的座位不分尊卑高下,体现了平等、协商的胸怀。从那以后,圆桌会议精神已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
在这次研讨会上,一些有缘的学者从国内外闻讯而来,希望以此因缘,找到他们内心思维和寻求的答案。在这里,没有一位教授和博士会被置于高位,也没有一个本科生会处于低位。身份、头衔和名声不是标准。谁拥有真理,我们以真理为衡量标准。
如果有条件,研讨会也可以在阶梯教室进行。不管是教授还是总统,演讲时,只能抬头向上看;听讲的人,从上向下审视。只要说得不对,谁都可以举手,发表观点。看演讲的人是否有肚量、是否有充分的理证和辩才。不因为我是法师,我就高高在上,无论我说得正确与否,都不容置喙。新时代的人,不一定能接受这种古老、传统的方式。
我相信,在座的学者和智者,将来会成为成千上万人的领导者,受到人们的爱戴和拥护。今生,你应该有这样的理念:不是用你所拥有的权力,来维护、巩固自己的地位,而是以自己所有的力量,投入到这个世界中,帮助需要帮助的众生。
在五六十年代的时候,佛教、儒教和道教被丢于历史垃圾桶中。大约在70年代时,美国和台湾的一些学者,开始把目光投入到佛教与科学的对话上。
记得在1987年时,我读到尤智表的一本小册子:《一个科学者研究佛经的报告》。看到“一个科学工作者”这样的新名词时,我非常惊讶,倍感新奇和稀有。
尤智表曾留学哈佛大学,嘲讽佛教是迷信。他身为佛教徒的叔叔说:“你们学科学的人,说话应该有根据。你对佛教一窍不通,怎么可以随便下结论,说是迷信呢?”
于是,尤智表开始研读佛经。最后他慨叹不已,得出一个结论:“现有的科学成果,都是对佛教世界观的一个注脚。”读了这本小册子后,我一直思维着他中肯、客观的语言里蕴含的甚深道理。
我们从小所受的教育,都说科学是至高无上的真理。社会上大多数人,都持有这样的见解。如果科学工作者能与佛教人士沟通,对改变人们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会大有助益。
现在,已有越来越多的人,趋入佛陀高深的教义。我个人认为,无论是社会科学还是自然科学,都可以与显密教法作一番深入的比较。由此,人们会发现,科学中,不一定能找到佛教的宝藏,而科学的任何一个科目,都能从浩如烟海的经论中,直接或间接地发现它们的身影。
佛教与科学的内容是非常宽泛的,仅仅在一天中,寥寥数语,无法涵盖它们广阔、甚深的内涵。但是,为了让人们知道,科学说了什么?佛教又说出了什么?这两者之间是什么关系?我们以“佛教与科学”为命题,希望在未来的日子里,你们能进一步研究和实践。
了解佛法并非虚妄,洞察科学的进步与困顿及科学对佛典智慧的印证,从而启示您重新审视人类的世界观。
感恩您的关注,敬请继续支持我们!
欢迎关注“世界青年佛学研讨会”微信号:WYBS_HK
更多资讯内容请关注世界青年佛學研討會官方网站及新浪微博。
邮箱:wybs.hk@gmail.com
网址:http://www.wybuddhist.com
新浪微博:http://weibo.com/u/357384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