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说阿弥陀经释》04 * 阅读参考
一、修行净土法门的窍决。
三、如何决断一个人修行的好与坏?
四、诸佛名号是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最殊胜的助缘。
上师曾经出过一本《诸佛菩萨名号集》,全部是诸佛菩萨的名号,通过念诵诸佛菩萨的名号,可以遣除自己无始劫以来的严重的罪业,功德不可思议。
能够耳闻诸佛名号,乃至于大概的了解他们名称的意义,其功德能够清净百俱祗劫的自己的无量的罪业,是非常非常殊胜的。都是往昔无始劫以来,努力培集资粮,才能得到今天的这样殊胜的果,诸佛菩萨名号的功德,以及加持力不可思议,这又成为我们能够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一个最殊助缘。
通过《佛说阿弥陀经》,学习了这么多佛的名称,仅仅是这一堂课的如法听闻,就能够消尽无量的罪业,平时自己要有信心。
五、佛语为什么决定不虚?
1.理证佛陀具有“广长舌相”,舌头从口里伸出,可覆盖面部,所言决定不虚。
①如果一个人的舌头能覆盖到自己的鼻子,则语业清净;
②如果一个人长得相貌庄严,他前世肯定是修过安忍;
③如果一个人福报广大,前世肯定是培积过福德。
有前因才可能有后果,佛陀因为有广长舌相这种相状的果,说明他的前世在无量劫当中从来不说妄语,一直讲真实语,所以才能够感召到广长舌相。
从诸佛口中赞叹阿弥陀佛及其刹土,决定是真实不虚的,这就是理证的推证。
2.对佛陀的真实语,我们应该起大欢喜心和信心,即生中精进的在净土法门去串习,临命终时等待我们的肯定是往生西方极乐世界。
六、今生值遇净土法门,为什么当生欢喜心?
1.是多生累劫积累的福德善根所致:
①对如是功德庄严的极乐刹土的认知,以及能够跟净土法门结上殊胜缘分,确确实实是无始劫来修集福德善根而产生福报的果。
②不要因为一些暂时的违缘,或者有一些非理怀疑和疑惑,或者在修行中的种种因缘就轻易放弃,这很可惜。
③如果没有宿世的福德因缘,今生是不可能听闻此法,即便是听了也不会生起信心,即便是缘取了也不会愿意去修行,这是福报的问题。所以能够缘取此经,愿意去修学净土,肯定是前世无量劫积累福报的果,以后必定能够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这个因缘不可思议,了知后应该生起感恩心和欢喜心。
2.这个法是本师释迦摩尼佛亲口所说、留传下来的殊胜教言。
末法时期,五浊恶世的环境中,能得此法,应该有珍惜之心。对极乐世界的庄严相,要有确定无疑的相信,通过长期的闻思,慢慢的积累福德,乃至于在经教上系统的学习之后,才能容易在相续中生起不退转的信解。这是任务!
3.净土法门特别珍贵,理当珍惜。
①阿弥陀佛名号在世间广传,学不学佛都知道,这是佛陀的宏愿所至。
②当三宝不在世间的时候,是根本没有这个机会的。
③从整个轮回的角度,这一段时间就像闪电一样,一瞬间而已,非常非常的短暂,我们能缘到这个阶段又何其幸运,而且在轮回界中,我们的人身转瞬即逝,值遇佛法也是唯一难得的机缘!
④如果对殊胜的极乐世界及诸佛菩萨功德不相信,也不愿意持诵名号,当作是一种宗派,或者神话故事,认为有一个所谓的阿弥陀佛,听了也只能是种下一个未来的缘解脱,对真正的解脱相续中的烦恼、或者出离轮回起不到任何作用。
4.净土法门是当今时代最好的选择。
按照正常的经教,要想得佛授记,要历尽三个阶位,一是在加行道忍位,二是见道位,三是八地。得到不退转的相,需要一个无量劫,两个无量劫,甚至于三个无量劫,很漫长的阿僧祇劫的修行。
①能够选择净土法门进行闻思修,因缘非常好,在即生中努力地在净土法门上去串习,极其有必要;
②《大圆满前行》最终也是求往生法,可以说就是一个净土法门,最终导归的还是极乐;
③法王如意宝示现的是即生主要修无上大圆满法,最终是导归极乐;
④净土是所有的、尤其是末法时期的修行人最好的选择,最好的归宿。了知这些道理,应该数数的生起欢喜心。
⑤已经缘取了净土的教言,而生起无比欢喜心,当下已经种下了往生的因,就要开始努力去修,以信愿行的方式去再再的调整自心,未来一定是能够得到永不退转的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的果位,这一点很重要。
七、诸佛功德平等无二。
1.了义角度:所有的佛陀都具有32种相好,在实相义中,就是法性没有任何区别,一切三世诸佛断证功德得到圆满之后,就没有哪尊佛比哪尊佛差一点,哪尊佛比哪尊佛好一点的说法。只是观待不同的所化众生,会有相应的不同的表现,侧重点不相同、特色不相同的一些示现,来度化相应的有情。
2.名言的角度:佛陀为了度化众生,会根据不同的侧重点来示现。比如说,平时我们在修行的时候,要想增长智慧,主要缘念文殊菩萨的心咒;要想增长悲心就要缘念观世音菩萨的心咒;要想忏悔罪业,主要缘念金刚萨埵的心咒。
①在名言中,会跟前世所发的大愿相关的不共的缘起去相应,所有的佛尊表现出来的种种相都是为了度化众生;
②凡夫分别心的此好彼坏、取此舍彼的一些认知,在真实佛的意义上是不存在这些分别的;
③这些佛尊的名称,都是从某一个侧面来描述佛陀的圆满功德,并不是说此佛有这样的功德,彼佛就没有,只要他想有他就可以有,在究竟实相上佛佛无二。
八、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创造因缘与缘起?
看起来虽然我们每个人都是一个很普通的凡夫,相续当中充满烦恼,其实我们现在都可以称为因地的菩萨,在平时修习时,我们可以自己去创造缘起,这也很重要。作为一个大乘修行人,不是总想着自己解脱,要想到生生世世利益众生,这是主要的方向。
1.随学佛菩萨发愿,将生活转为道用。
①像梵音佛,他的梵音清妙,只要听到此佛音,就能让人生起一种悦意之心,相续中能够成熟善根,我们在因地时也可以这样去发愿。
美妙的音乐供养三宝,在佛塔、经堂、佛堂等殊胜的三宝所依处,挂金铃或者风铃,依挂风铃的因缘如是发愿:“愿我生生世世都能够用正法的妙音让众生获得解脱,让所有的众生听到我的声音,闻而生喜,生起善根,最终能够获得解脱。”
②佛陀有32相好庄严,佛教徒也以这样的因缘来装扮自己并发愿:我现在是以庄严的身相,或者是以这样的因缘来装扮自己,等到未来我以32种相好来度化众生!
③这就是相应的发愿,我们在因地的时候,从一个普通凡夫人的角度可以去随学发愿,未来决定会成熟,有可能在你还没有真正成佛的时候,在道位的时候就能够感召到生生世世用正法的妙音去度化众生,并且众生听到你的音声很容易生起欢喜心,就能够相续获得成熟,甚至于能获得解脱。这样的愿力就是如是的发的因缘,就能够成就如是的果。
④在凡夫位,作为一个大乘佛子,一定要随学去发愿,是很重要的。
比如家里打扫佛台、佛堂等,在做这些日常行为的过程中,都应该学会带上自己的愿力,带上普度众生的愿力,这个才叫做将生活转为道用的一种方便。
2.要走中道,勿偏堕。
大乘佛法,有很多善巧方便和窍诀。作为佛教徒,并非不能吃好的、不能打扮得很漂亮、不能化妆、不能抹香水,因为这些都是轮回的过患,都是贪执,跟观人身不净是相违的。如果可以走中道,在一定程度上压服自己这方面的烦恼,那么化妆与不化妆就不构成障碍的作用。
其实佛教没有局限得这么紧,《百业经》、《贤愚经》里面讲到很多公案,包括佛在世的时候,很多王公贵族、国王、王妃都学习佛法,并没有因为在家居士的身份,从此之后再也不能够收拾打扮自己,这就有点偏激了。
尤其作为在家居士,为了随顺世间,为了让世间人容易对佛法生信心,能够接纳佛教的团体,化妆、打扮是有必要的。只要自己没有很大的贪执心,把自己收拾的光鲜得体、赏心悦目,这个没有什么过失,我们在精神的层面上实际上已经超越了现在世间人,在精神上寄托于佛法,是一个很好的精神质量保证。
3.如何对待内道的其他宗派?
往生最大的违品,就是五逆罪、谤法罪。
①对他宗要有包容心:
学净土要胸怀宽广、对各宗各派要有包容心,因为各宗派的法不管是北传、南传、藏传,全部都是解脱道,都是佛法内道的教言。不要因为自己学了净土,在不了解的情况下,随意去排斥他宗。这个“他宗”不是指外道,而是说我们内道的其他宗派,否则就会遮挡自己往生的路,忏起来特别的麻烦,不是那么容易能忏净的。
②对他宗应观清净心:
一旦学净土,对其他的宗派,至少保持不赞不谤,千万不要随便评判,谤法的罪业特别大。对其他宗派,应有清净心,都是佛陀所讲的八万四千法门,显宗、密宗、大乘、小乘,都是佛三转法轮所留遗留下来的教法,形成了各宗各派,如同条条大路通罗马,都可以走到最终的解脱,我们没有必要我自己选择一条路走,而去遮止或者是诽谤,说其他的路不能够解脱,我们是没有资格去评判的。
作为净土的修行人,尤其应该要普遍的恭敬顶戴才对,而不是去排斥和诽谤,一定要注意,是关键点。如果这一点把握不好,再怎么念佛想往生还是很困难的。
4.如何度化身边亲人?
①对自己的父母、亲朋好友,要有心思,多花一点功夫,多想一些方便方法,他们哪怕能念几句佛也比不念要好。看大家自己的善巧方便。
②家人也是需要有一定的福德因缘,内因外缘聚合,就可以用这样的方便度化自己的家人,也是非常有必要的。
九、学习佛法信心为重。
培养信心要有理证依据,要通过长期闻思修习相关法教来打破自己相续中的怀疑、邪见、疑惑。并且自己再再去受持净土法门,还要尽量的为他人广泛的演说、依教奉行,那么命终是决定能够往生西方极乐世界。
十、“行此难事”之解。
佛陀为具有五浊邪见特色的众生宣讲极乐世界功德庄严,大部分的人很难相信,所以这是一件非常难以行持的事,并且让缘取净土法门的这些众生能够发起无上殊胜菩提心,能够获得最终的无上正等觉的圆满的果位,从世间角度,这是非常难行之法。
十一、大小乘的分界线是菩提心。
在大乘的教义中菩提心有三种:
1.国王式发心:国王首先要摧伏敌方,得到自方的拥戴,自己先登上王位,再维护属下臣民。同样,希求自己先得佛果,之后再将一切众生安置于佛地,这种发心就称为如国王之发心。
2.牧童式发心:牧童为了使牛羊先吃草喝水,免遭豺狼等猛兽侵害,就将它们赶在前面,自己随后而行。同样,希求先将三界众生安置于佛果,之后自己再成佛,这种发心称为如牧童之发心。
3.舟子式发心:所谓的舟子,也就是船夫。他的愿望是自己与所有船客同时趋达彼岸。同样,希求自己与一切众生一同获得佛果,这种发心就叫如舟子之发心。
十二、《佛说阿弥陀经》何等弥足珍贵。
1.《佛说阿弥陀经》这部经典极其殊胜、极为珍贵,佛陀宣讲的很多的经典,都是经过阿难、或佛陀的大阿罗汉的弟子、或是文殊菩萨等等劝请以后宣讲的,但唯独《佛说阿弥陀经》是没有经过弟子的劝请,佛陀自己主动地、直接地向有缘众生宣讲的,这就足以说明这部经对末法时期的众生的利益不可思议。
2.佛陀再再的跟自己的眷属宣说这部经,以及净土法门的功德殊胜,不可思议,劝请弟子们要修学净土法门。
3.现在末法时期,在佛陀已经圆寂2500年之后,还能够值遇这样的法门,是非常有福报的!
4.常念《佛说阿弥陀经》,功德非常大,应作为功课,即使把所有的佛陀的名号读诵一遍,也能够清净自己无始劫以来的无量罪业,可以成为往生的资粮,多去忆念这部经典,功德不可思议,由自己相续当中发自内心真诚的信受、欢喜,是往生很重要的基础。
明日死谁知 今日当精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