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回忆录7~菩提心的功德
我们大家都沉浸在回忆法王的一种境界当中,这样的话,一方面有功德,另一方面今年我相信法王对每个人特别的会加持,他离开二十年的话我们还没有忘。所以,我们通过另一种方式来念这个法王,有些书当中说了吗,法王他先离开,但是他以另一种方式来存在,所以我们的包括照片也好,包括视频也好,文字也好,这些都是应该真实的一种当时的法王的他的一种金刚语。所以这些希望大家,我在讲的时候讲不了多少,因为时间关系,我觉得太罗嗦的话,大家很累的,大家每天的课都比较多,不能太啰嗦。但是就我在这里讲的时候, 你们自己有用的地方最好是勾一下。或者是专门准备一下笔记本,整个法王回忆录当中对你带来的教言,你可以用一下。还有,以后你去弘法的时候,这些都是可以用的,自己修行的时候也可以用的。
那么,今天我们讲菩提心的功德,法王不是说吗,昨天说,我们这个藏传佛教的这些大德们几乎都是修这两个法,菩提心和大圆满的。法王说先讲菩提心,菩提心的功德。下面我开始给大家介绍一下菩提心,关于菩提心,大慈大悲的我等大师本师释迦牟尼佛用了无数的劫,反反复复用他的智慧来观察,什么法对众生是最有利的,什么法对众生是能帮助众生遣除他们的痛苦。经过再三的推敲、观察,这样以后,佛陀最后发现,没有比修珍宝菩提心更好的一种方法,菩提心暂时来讲可以带给众生人天的安乐,究竟来说使我们这些众生获得无量的佛果。因此在这个世界上,要想摆脱痛苦并获得快乐的人,必需要依靠菩提心,法王在这里讲的菩提心的传授方法,我去年前年翻译了一个专门传授菩萨戒的,给每个人发过一次,其实那个全部都是法王当时应用的教证,他全部背下来了。你们到时候,这次的话把这个作为参考的话,应该是很好的,法王在西方的话,他没有应用很多的教证,因为需要翻译嘛,所以大概他自己心里的这些教证用白话文的方式来一直在讲。其实这些都是《入行论》第一品里面的内容,前一段时间你们也是在堪布面前受了菩萨戒。听说是这些都一一的介绍了,所以我们也在前面大概的也给大家传授过一个菩萨戒,一旦菩提心在一个人的相续当中生起,这个人就不再是凡夫人了。因为菩提心生起的那一刹那,从名称上,这个人都已经变成了“菩萨”,而且他就是真正是如来家族当中的继承人,完全是超越了我们的范畴,从意义上来讲,也是自从那个时候开始,这个人已经成为了,包括天人、龙王、罗刹、夜叉,乾达婆、人和非人等等无量众生可以朝拜和供养和礼拜的对境。因此,我们要修持菩提心是非常重要,佛经当中不是有吗,佛陀要接近涅槃的时候,当时阿难在身边,佛陀显得有点流泪,就是这样的,然后阿难问为什么?他说,我现在身边好多都是阿罗汉,这个相当于是一个富贵的人离开的时候他只有女的,没有男的继承他的家业。
所以你们要发菩提心,如来真正的教法要教出的也是大乘佛子才是对的,那么这里也举个例子。比如说,一两的点金剂瞬间把千两的铁变成黄金,原来的这些普通铁依靠这个全部化为纯金。同样的道理,菩提心可以很快的时间当中让我们不清净、不悦意的身体变成相好圆满,令人见而不厌,时时刻刻都是可以利益众生的佛的身体,其实这些都是《入菩萨行论》的这些教证,法王当时用巧妙的语言给他们说,如果没有菩提心的话我们这个身体磕头啊、转绕啊、各种念诵经文啊咒语啊等等。这些善法的话就像芭蕉树一样的,成熟一次的果以后就灭尽了,而菩提心的摄持的这些善根的话就像天界的如意树。还有人间的果树,一直接连不断的成熟它的果报。它可以让我们获得人间的包括转轮王啊、天界的帝释天、梵天等等果位,乃至最后获得无上的佛果,并且恒常和周遍,任运地利益无量无边的众生,有了菩提心以后,我们从无始以来所造的包括杀生啊、不与取啊、偷盗啊等等这些不善业,这些相当于是干草堆起来然后点火一样,全部刹那间焚毁无余。
而且还有更大的是,即使你杀父亲、杀母亲、杀阿罗汉造五无间罪,非常严重的这些罪业的话呢,也在这个堕入恶趣以后一弹指间呢,马上就获得啊,就像像气球这个弹指一般的马上获得解脱,不需要呢就是在恶趣当中感受整个这样的这个痛苦,就像阿瑟世王的故事一样的啊,因此呢,就是要想清净罪业的人,应该呢,就是就是修持菩提心,这以上的话呢,就是法王讲的,就是菩提心的一部分的功德。
要如果真正大家想广泛的了解的话呢,《华严经》当中就是讲了100多个比喻,130多个比喻《梵网经》的汉文本当中就有这个那个华严,就八十华严,六十华严,华严比较多嘛,就是有一个入法界品当中呢,有118个功德,但是我们那个藏传的就是《三界论》的大注释,就是明朗大师的大注释当中,我记得好像200多个比喻,那反正这个说的是比较多的。
如果你们想要这个最略的方式来想了知的话呢,那么必须要记住就是以下的三点啊,就是这就是弥勒原文当中的一个,这个教证,就是我们那个原来的那个里面好像有吧,那么第一个呢,生起菩提心,不会堕入三恶趣,然后第二个生起菩提心以后呢,不需要精进,也无勤当中就是转身到人天善趣的,第三个如果生起菩提心,可以获得不老不死这个佛果,所以呢,就是菩提心是有这么大的功德,法王说我们今天呢,就是集聚在一起,就和大家接下来呢,就是让我们一起受持这个菩萨戒,法王下面呢,就是要这受持这个菩萨戒,就是这个菩萨戒呢。有这个,嗯,怎么讲,就有这个前行和这个正行和后行吧,就是就是这三个。首先首先皈依之前呢,就是大家要清晰地观想在自己前面的虚空当中啊,遍满这个十方这个诸佛。
还有呢,就是十地菩萨摩诃萨,还有呢,就是传承这个金刚上师啊,就是这个我们自己的现在呢,大家也是这样观想吧,就是我们今天虽然不广,是不像前一段时间,你们就是3、4个小时啊,就是不是好像两三个小时吧,不会这样的,那我们今天呢,就是用汉文来,就是再次的大家一起来受啊,就是那么这样的话,自己的前面就是观想啊,就是所有的十方佛,十方菩萨,所有的金刚上师包括嘎绕多吉、蒋华西宁、法王如意宝这些也都是在我的前面,就是大家他们都是我们的见证者,我们在他们面前呢,要发菩提心,这个发菩提心是多多益善善的,所以大家这样的观想以后的话呢,就是跟我们一起念啊,就是大家啊,就是跟我念,法王也是这样讲的,那么一起念的话呢,就是祈请十方一切出有坏正等觉、十地菩萨摩诃萨众及诸位金刚持上师垂念我啊,就是这个,我们平时念的这个,也是我们大家一起来这样一个观想,因为这个菩萨这个戒的话呢,就是最好是在上师面前受,如果上师条件不具足的话,在三宝书里面前可以受,如果这也不具足,以前的特殊年代,那样的话呢,自己前面观想在他们面前受的话呢,也是按照龙猛菩萨的观点是观点是可以的。
在发菩提心之前我们必须要受皈依戒,如果没有皈依呢,任何佛法都不可能修成,所以要先皈依,那皈依的话呢皈依三宝,首先是要皈依佛,也就是说是从现在开始乃至生生世世我要皈依本师释迦牟尼佛,任何其他与他相违的导师,我绝对不会去皈依,要发这样的誓愿。这是皈依佛,以后我们就是给别人讲也好,我觉得法王这里面有很多的言简意赅的窍诀。皈依师,我们皈依讲广的话呢,你看那个无垢光尊者的这些什么当中那么多,如果简单的话呢,法王就是这样,那么其次呢就是皈依法,也就是说是我们要修持这个佛陀所说的法,除此之外呢,将不再修其他的法,这就是皈依法,然后皈依僧众,最后是皈依僧,然后僧众,就是大乘的这个僧众啊,就是为文殊菩萨、这个金刚手菩萨,观音菩萨,莲花生大士等等,佛陀的这些追随者,我要与他们呢为榜样,与他们的见解和行为就是一致,以此修行解脱道,这就是皈依僧众,简而言之呢,纵然我遇到了生命危险,永远也不会舍弃三宝,就这个是很重要,法王遇到就是再大的困难的时候,经常就是不舍三宝,就是祈祷三宝。
我们下面就是两次采访当中的话,法王说遇到最大的困难的时候,我要祈祷三宝,就是度过一切这个灾难。要发誓一直是这个皈依他们,他们那么接下来呢,我和大家一起呢,就是念三遍就是皈依戒,就是这个是啊,我不知道现在你们就是因为你们也不在一起嘛,就是大家一起来,我们一边心里就是刚才想的就是我们要皈依三宝,当然每个人都是已经每次灌顶的时候,现在已经念皈依都是已经这个都已经这个,嗯,就念了很多次,肯定是很多人都变成皈依佛教徒,但是按照这个传承呢,我们去就一样的,就是去这个皈依,就是:
“乃至菩提果,皈依诸如来,正法菩萨众,如是已皈依。
乃至菩提果,皈依诸如来,正法菩萨众,如是已皈依。
乃至菩提果,皈依诸如来,正法菩萨众,如是亦皈依。“
这样三遍以后,法王说:“现在你们已经获得了皈依戒。你们自己知道了吗?”
从今天开始,当时我们在夏威夷,好像因为法王的名声而来的,有些是刚刚皈依的这种也有。当时我们都觉得也是很开心,因为第一次看到那么多的西方人,觉得很是感人。这么多都皈依佛法,多好呀!
法王说:“你们已经皈依并成为真正的佛教徒。佛教徒与非佛教徒之间的区别,就在于有没有皈依。”有没有皈依这个来分的?你们还需要知道,从现在开始,无论你修学什么法,都会有非常明显的效果。确实皈依不皈依,发菩提心和不发菩提心,有特别大的差别。
只要一心一意祈祷三宝,必定会得到他的保佑;如果你希望得到世间的名声、快乐、权力、地位,只要真诚地向三宝祈祷,也会得到相应的利益。
皈依三宝之后,我们何时何地都不能伤害任何众生,而必须认真、真心实意地利益众生。这是最根本的!这是讲的皈依的法。
然后下面来发菩提心
接下来,进入正行:要发起菩提心。它分为愿菩提心和行菩提心。
愿菩提心,是通过发愿祈祷,希望一切众生获得佛果。这是愿菩提心,主要在心上。
行菩提心,则是在此基础上,为了实现这一愿望,于实际行动中行持布施、持戒、安忍等等六度万行。
下面,我们一起来念三遍受菩萨戒的偈颂:
第一遍念完时,观想自己生起了愿菩提心;
第二遍念完时,观想生起了行菩提心;
第三遍念完时,观想这两种菩提心同时生起。这个大家要知道,这个是龙猛菩萨的观点。
有些《三戒论》的注释当中我以前也讲过:一般无著菩萨的观点是这个偈子。前面的偈颂,念三遍以后生起愿菩提心。
然后后面的:如是为利生,我发菩提心。这个念三遍以后生起行菩提心。这两个是分开产生,分开念诵的。
而龙猛菩萨的观点:这个偈颂念第一遍的时候,生起了愿菩提心;
念第二遍的时候,生起了行菩提心;
念第三遍的时候,这两种菩提心同时生起来。
之后,你们获得了菩萨戒,也可以称为"佛子"或"菩萨"。大家跟我一起也可以念三遍,这个你们经常也是念。
“如昔诸善逝,先发菩提心,复此循序住,菩萨诸学处。
如是为利生,我发菩提心,复于诸学处,次第勤修学。”
这样念了三遍。那么现在,你们已经得到了菩萨戒,相续中生起了珍宝菩提心,名字也变成了"菩萨"。确实,菩萨有见解上的菩萨和行为上的菩萨。这个是行为上的菩萨,有了菩提心的话我们都可以这样的。特别是在愿菩提心的基础上,用身体和语言来利益众生付诸行动,就成为行菩提心。
嗯嗯!我看我们就介绍到这里吧,你们就成了菩萨了。就你们都成了菩萨了,就这个地方吧!那现在大家都生起了菩提心。生起完了之后,后面是自他欢喜之心。那明天没有课,后天再讲吧。好,今天讲到这里。大家一起回向。
所南德义檀嘉热巴涅此福已得一切智
托内尼波札南潘协将 摧伏一切过患敌
杰嘎纳其瓦隆彻巴耶生老病死犹波涛
哲波措利卓瓦卓瓦效愿度有海诸有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