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笔记|《前行广释》第96课-讲记脉络&阅读参考&法相名词
课前引导
1、《大圆满前行》包括闻法方式和所讲之法。所讲之法分三:共同外前行、不共内加行、往生法。不共内加行分五:皈依、发菩提心、念修金刚萨埵、积累资粮、上师瑜伽。现在学习的是不共内加行之发菩提心部分。
2、上节课宣讲了大乘修行人应该对众生具备大悲心,通过反复自他相换观修旁生的痛苦,生起大悲心。如果上师和僧人不具备悲心,则不具备上师的最主要的法相。尤其在对待鬼魔作祟的问题上,修行人不应该以贪嗔心降伏鬼魔,而应在日常以布施间接降伏,并认识到鬼神为自心的显现,心的本体是空性光明才是最究竟的降伏。
3、本节课继续宣讲悲无量心,通过教证、公案开示了我们应通过认识心性,将违缘转为道用,从而对治鬼魔侵害。并对血肉供养的过患、依教之血肉供养的密意、行持血肉供养的开许条件和供养物等做了详尽的开示,我们应断除邪见,圆融对待密宗特殊行为,但不依教的血肉供养无法给我们带来真实利益,因此我们需要断除杀生的行为,培养大悲心,最终获得修行增上。
生西师阅读参考
悲无量心主要是拔苦,要知道众生的苦,要拔除众生的苦。如果我们体会到了某种痛苦的时候,然后再看别人在受这种痛苦的时候,我们容易产生那种感同身受的感觉。
如果你要生起有质量的菩提心必须要有出离心,因为只有你自己有了出离心了,你自己对这一切了知了,所有痛苦你愿意出离了,你才愿意帮助别人出离。
本课脉络
一
修行人应认识心的本性,将违缘转为道用,(2-11)
1、如理思维违缘的实相:(2-6)
(1)了知一切魔众为心生,心的本性清净、光明。公案:罗刹女与米拉日巴对唱道歌(2-5)
A. 没证悟自心本空,魔众会层出不穷、不可胜数
B. 认识了心的本性,障碍违缘都会成为修行的助伴
(2)一切显现都是本尊的清净示现,本体无可言说,是空性光明的(6)
第一次阅读参考
六道众生见一碗水,地狱道见是铁水,恶鬼到见是脓血,人道见是水,天人见是甘露,菩萨见是妈妈和佛母,佛见是光明。水是所见法,六道根据自相续是否有无明、无明业障的深浅程度不同,所见对境不同。
生西师阅读参考
分别心本身也是一种魔障,所以以分别心这个魔障降伏魔障不是一个根本的对治之道。因此如果我们真正的要降伏魔障最好就是了知它这个魔障本身是颠倒、无自性的,它就是假的、无自性的。
如果遇到障碍,能够观修无自性,能够不执著,除了魔没办法伤害你之外,其实你也训练了心性,也了知了魔由心生,又训练了一次心性现前的修法。
一切的魔,其实都是自己心的外现。调伏自心,这个时候魔自然就调伏了。如果你的心不调伏,我们自己的心实际上就是相当于一个魔鬼的生产基地,内心就是魔的生产基地,它就不断在创造,不断的生产,从我们心中不断在输出很多很多的魔障魔鬼。
我们真正要调伏魔,第一个要了知它都是心显现的;第二个要认识心的本性,不执著,了知它如梦如幻,这个方面就是最好的调伏。
2、将违缘转为道用的方法:(7-9)
(1)得过大圆满灌顶与窍诀,长期观修过的人:将违缘融入本来觉性中,观其本体一无所有,达到现空双运的境界
(2)初学者:遇到烦恼时,想起金刚上师对自己直指的本性,并安住其中,令烦恼与本来觉性融为一体
生西师阅读参考
平时产生的贪嗔分别,从初学者的角度来讲,没有定解,没有力量直接安住在分别念的本性上时,需要用一些世俗方便,比如《入行论》1-8品的内容、上师讲得一些窍诀。这些方便方法是以分别念对治分别念,以妄治妄,依靠一些大乘理念所讲得善巧方便。虽然也是妄念,但是以妄念对治妄念来制止一些恶分别念,使我们在轮回当中不会陷得更深,不会再造恶业。这是一种暂时的修法,但是对初学者来说,非常殊胜。
3、修行人将鬼魔的显现转为道用的方法:通过认识心的本性(10-11)
(1)应断:嗔心。以嗔恨心不但降伏不了鬼魔,反而会使它们越来越猖獗。公案:米拉日巴劝罗刹女弃恶从善,罗刹女及其眷属后来成为了米拉日巴的眷仆
(2)应取
A. 以大悲心修自他交换、断法
B. 用般若空性来摄持
C. 具有“鬼魔是自心显现”的定解,所有违缘都会销声匿迹
生西师阅读参考
我们真正要从根本上调伏魔障的话,第一个大悲心,第二个就是了知万法实相的定解。
遇到魔障的时候,我们生起大悲心,或者大恩上师在讲记当中讲,修自他交换,然后把一切的魔障我来承受,把一切的安乐、善根给众生,让他们承受。这样生起大悲心来做这样的调伏,也决定比嗔恨心来做调伏好。如果我们有空性见,就用空性见,如果没有空性见,就以大悲心来观待,就是通过大悲心来面对伤害自己的和伤害自己亲友的这些所谓的魔障、非人。
二
总说血肉供养的诸多过失及修行人应取的对治方法(12-22)
1、过失:
(1)不符合小乘教义(12-13)
A. 小乘虽然允许吃肉,但也只能吃三净肉
B. 声闻乘中,不害众生也是最基本的原则
(2)不符合佛教宗旨(14-15)
A. 新鲜血肉供养,是苯波教与外道等旁门左道额做法,根本不是内道佛教的法规
B. 按照佛教的宗旨,皈依后必须断除损害众生的行为,哪怕危及一个生命,也完全违背了皈依戒
(3)不符合大乘教义(16-19)
A. 大乘佛教中,宁可付出自己的宝贵生命,也绝对不允许杀害众生
a. 大乘佛教没有开许吃肉的惯例
b. 借佛教名义吃肉是个人问题,不是佛法的过失
B. 大乘行人是众生的皈依处和救护者
a. 对众生非但不保护,反而享用血肉供养,令人痛心
b. 若菩萨吃肉害众生,完全断了大悲菩提心,无法成为众生的救护
生西师阅读参考
杀害众生,用众生的血肉来做供养,这只是外道之类旁门左道的做法,这在佛的智慧当中就属于非处,处非处当中的非处,也就是说想要通过杀生来获得赐福,想要通过杀生来获得福报,这是颠倒的,因果错乱的,这个不是处而是非处,它就是违背因果的叫非处。
显宗当中是转为道用,像这样经常看到你的心,把心转为道用。但是密乘当中要相应实相,时时刻刻念念都要相应实相去做,所有密乘戒律的制定,每一条戒律全都是引导你安住在实相当中的,他都不是那种调心的,都不是把你的心调到贤善,调到利他,调到怎么怎么样。他是要求你每一念的心都相应于本性的。
第一次阅读参考
菩提心不依赖外相,修行的好和坏,只有观待自己内心做分别,我们更不能评判别人是不是好的修行人,是否真正的从内在产生出离心、菩提心,是最最可靠的验证自己修行程度的标准,可以远离所有迷惑的魔障。
大乘角度来说,大乘的核心就是慈悲心,以菩提心来界线大小乘的区别。如果我们的相续当中,已经发起了力誓要救度一切众生的誓愿,将众生暂时置于安利之地,在三世诸佛菩萨面前已经发了这样的誓,而自己却食用众生的血肉,众生是以自己的生命作为代价,非常痛苦凄惨,实际上已经违背了大乘的皈依,没有办法具足真实的皈依戒。
4) 影响身体健康:血肉中的传染病、怨气,直接间接侵害,进而诱发各种疾病(20)
2、修行人应取的行为:(21-22)
1) 吃素、放生
2) 念大乘经典
3) 好好地回向
4) 每天听课
A.避免身心被世间人所染污
B.教法难遇,珍惜闻法机会
三
详说密宗中血肉供养:(23-46)
1、血肉供养不依教的过患:违背了八位空行母的密意,需在她们面前忏悔,祈求宽恕(23)
2、依教之血肉供养的密意:(24-30)
1) 供养物:
A.正确:誓言物不是为了食用而宰杀,而是作为供品摆放的无罪五肉
a.誓言物不是用来满足口腹之欲
b.只有对一切都不执著,才能享用誓言物,这并非人人都能行持
B.错误:视净为秽,与所受的三昧耶戒完全相违
a.认为人肉、狗肉等是肮脏的东西,不愿食用
b.只想食用刚杀的香肥之肉,认为这些是干净的
生西师阅读参考
密宗的供养有很多种,有外供、内供、秘密供养等等,反正这些供养都是相应于实相的,所有的供养都是契合于实相的。有些时候为了打破我们的贪欲、悭吝、实执等等,所以要用这些东西来供养。
为什么要供五肉呢?修行到了一定程度的时候,可能对于清净的善法可能达到某种高度了,但是内心当中这是干净的,那是不干净的,还有清净和不清净的执著。如果相续当中有干净和不干净的执著,就有取舍。虽然在本性来讲,没有净没有垢,但是在自己的分别念当中还有净和垢的分别,如果还有这个分别,就没有办法超越,悟入平等的境界。那怎么办呢?在见解上面去了知净秽无别,不垢不净,所谓的净和不净是没有差别的,都是平等的。为了不单单是在见解上面了解,而且行为上面也要做一个最后的突破,那怎么办呢?就把平时根本不吃的最脏的肉作为供品来供养。
小乘只要把你的身语约束住了,基本上你就过关了,但是大乘还是要约束心为主的,约束心为主非常困难,到了密乘就更困难了,为什么呢?他在约束心、调伏心的基本上,还要安住一切都是净观,一切都是清净观,严格来讲他随时随地都要安住一切都是清净的坛城。
(2)行为
A. 错误
a. 以修密宗为借口,满足自己的欲望,达到自己的目标
b. 密宗中有借口可以做显宗不允许的很多行为
a)密宗的行为建立在显宗的基础上
b)看似颠倒的行为,只有达到最高境界才被开许,显宗中也有,只是不太明显罢了
B. 正确:有些密宗行为要保密
a. 因为一般人很难行持或接受
b. 随便宣扬,容易让人误解,并生邪见
3)密宗血肉供养行持的条件:
A. 不开许
a. 没有将饮食变成甘露的能力
b. 没有在寂静处特殊修持的必要
c. 只是贪著美味去吃,则“所受誓言行放逸”,违背三昧耶戒
B. 开许:倘若拥有不共的能力,可以起死回生。公案:仙得乐巴,令所杀害的鸟类全部起死回生;钦则益西多吉令杀掉的鹿起死回生。
生西师阅读参考
会供之前必须要修生起次第,在修生起生起次第的过程当中,就一步一步的把环境、自身、血肉之躯慢慢观成清净的本尊,然后一切是清净的,再通过加持食物变成清净的甘露,安住在这样定解当中去受用,就像法性融入法性,这个时候就滋长了他的清净观。他安住在这个过程当中,所有从开始到最后的过程,完完全全要相应清净的见解,没有离开清净的见解,通过会供加持完之后,这个东西在他的境界当中都变成清净的东西,他受用之后,就可以得到这样一种成就,突破这样一种障碍,就是这样一种原理。
第一次阅读参考
外相当中去做这种行为,内相续当中一定要有见解去摄持,如果没有见解去摄持,外相的行为称为疯狂之行为,心相续当中安住不到这种境界,但外在的行为却做杀生,就称之为疯狂者,这是不合理的,只能让自相续粘染上过患。
3、对大成就者的特殊行为断除诽谤,圆融对待(31-33)
(1)断除诽谤
A. 不应诽谤的原因:
a. 大成就者的稀有行为,自古以来就有很多,并非传说
b. 有了不共的成就,肉食与蔬菜没有差别
B. 诽谤的原因:
a. 自己太愚痴
b. 前世造过谤法、谤僧的业,习气复苏,管不住自己的口
(2)圆融对待:不能把所有的行为当成假的,也不能都当成真的
(3)引申:依止上师前要先了解上师的人品、修行境界,再依止比较可靠
4、详说密宗会供的供品(34-46)
(1)应取的供品
A. 若供养肉类:是清净的肉类(34-35)
a. 以业力自然死亡,或因病而亡的肉
b. 并不是为了食用而宰杀
B. 平时供养用水果,或特别清净的食物
C. 应用自己最喜欢的东西作供养
(2)应断的供品:杀害众生,再以血肉供养诸佛菩萨(36-46)
A. 菩萨对众生,恒时都是饶益的
B. 杀害任何一个众生,再作血肉供养,诸佛都不可能欢喜。公案:《三摩竭经》中宾头卢误伤一条人命,是佛陀不愿看到的,因此受到了不能一起受请也不许涅槃的惩罚
a. 无意中伤害众生,佛陀也极为不悦,何况故意杀生去供佛
b. 设身处地换位思考,自己不愿意被杀,其他众生也不愿意
生西师阅读参考
智慧本尊现证了佛道,已经没有昏厥的因缘。就是说极度的不应该,所以用了一个我们世间能够理解的,就是说他的悲心完全没有办法接受,昏死过去。
四
断除杀生的行为,培养大悲心,获得真实利益(47-53)
1、不依教的血肉供养无法获得利益的原因:
(1)护法圣尊不会享用,也不会近前
(2)黑法鬼神喜欢,并聚集享用
(3)鬼神会时时跟随
A. 提供微弱顺缘,让人觉得血肉供养有用
B. 常常害人突然生病、骤然着魔
C. 恶性循环,人和鬼神互帮互助,形影不离
(4)遮蔽了作血肉供养人的往昔的出离心、厌离心、清净心、信心,对佛不起信心,对众生不生悲心
第一次阅读参考
自相续心的状态,越来越不调柔,也不快乐,悲心越来越少,但是却觉得自己的能力越来越大,有加持力,觉得自己修行的很高超。这时一定要意识到、去反观,这是很危险的,一般是被魔加持的状态。
我们要有正知正念,不管外在的显现有多好,都不能说明修行在增上。而相续中修行增上,就是要反观,在有了这种加持力的同时,是否心生傲慢?傲慢的心很细微,有时观察不到,就看是否对众生的悲心越来越殷重,心越来越宽广,越来越平、低的状态。以不自欺的方式来体会。
修法的验相在于自己的菩提心是否增上,以这个作为标准来衡量,而不在于其它。
要细细地观察自相续,汉传佛教的居士,不会有什么对境去天天做血肉供养,但不见得你没有这样的心,它可能表现为被魔损恼。和善知识相处时,会感觉到被关爱、被尊重、被珍惜,虽然我们就是普普通通的一个人,但是在善知识眼里,就像一个如意宝,这就是菩提心向外发散的表现。我们面对众生,对方是否能产生这样的感受呢?这就是实实在在的菩提心。
2、获得修行增上的方法:断除杀生的行为,培养大悲心
(1)原因:行为不对,往昔功德会被遮蔽
(2)方法
A. 阅读具有悲心的大德传记
B. 学修《佛子行》、《修心八颂》等大乘窍诀
a. 不能天天念,随身携带法本,也会逐渐生起大悲心
b. 不能随身携带,通过有声读物经常看、经常念,悲心也很容易生起
(3)具足悲心的利益:其他功德会无勤产生
(4)没有悲心的过患
A. 来世堕入三恶道
a. 死后立即堕入地狱
b. 以恶业转生为凶狠鬼神的眷属,肆意弑杀众生
c. 投生为鹞鹰、豺狼等旁生,天天不离杀生
B. 今生
a. 短命多病
b. 以杀业异熟果的余分,仍在人间感受痛苦
生西师阅读参考
为什么会堕入地狱呢?第一个,他内心当中的正法光明都没有了,傲慢心那么强大,你看勾心斗角、性情粗暴,所有的过患都有了,有这个烦恼不可能不造恶业,而且正法光明等能够抵挡恶业的东西全部都没有了;还有做这个血肉供养本身就是杀生的,做了多少仪轨就杀了多少生。所做的事情完完全全都是堕入地狱的因,所以他们的情况也是完完全全没有大悲心所导致的。
所以能保护我们的就是大慈大悲心,还有这些对轮回不贪著的心,还有空性,这些对修行来讲最核心的要素,我们要拼命地拥有它,拼命地具足它。具足它第一个是修道的助缘,第二个就是保护我们最好的铠甲。
法相名词
1、三净肉
据十诵律卷三十七载,有三种肉,病者可食,称为净肉。1)眼不见杀,自眼不见是生物为我而杀。2)耳不闻杀,于可信之人,不闻是生物为我而杀。3)不疑杀,知此处有屠家,或有自死之生物,故无为我而杀之嫌。
——《佛学大词典》
2、密宗续部
续部,亦作“续”、“本续”。藏传佛教用语。指解说大乘佛教中金刚乘(即密宗)灌顶、道品、修法和会供等的秘密经典。 —— 任继愈主编《宗教大辞典》
3、三昧耶戒
授传法灌顶以前所授之作法也。
——《佛学大辞典》
编写师兄:定解X02 X04 X14 X16
审核师兄:定解X01
温馨提示
对本课有疑问、建议?
请点击阅读原文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