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演讲】和平应该是每一个人的目标
世界上大多数的宗教都提倡善、正能量,佛教也是这样。当年,印度的阿阇世王与波斯匿王之间发生了战争,释迦牟尼佛对此开示说,如果战胜,会为自己树立更多的敌人;如果战败,自己心里又不舒服,所以,应该用和平的方式来解决争端[《杂阿含经》卷四十六记载,摩竭陀国阿阇世王与憍萨弥罗国波斯匿王之间发生战争,佛陀开示:“战胜增怨敌,战败卧不安;胜败两俱舍,卧觉寂静乐。”]。
也许在当前的因缘下,人们尚不接受宗教的和平观,但因缘成熟时会接受的。比如,缅甸的昂山素季所提倡的和平、非暴力的观念,起初并不被人们接受,但后来大家意识到,这其实是人类生存不可缺少的因素。法国导演吕克·贝松甚至将她的故事拍成了电影《The Lady》。在电影中,她面对着枪口,为了民主、自由、和平,甚至愿意付出自己最宝贵的生命。实际上,和平应该是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追求的目标。
一听到和道德有关的道理,很多人就觉得这与自己无关,不想听,更不想学。但是,道德对我们每个人都至关重要。听说这里国际研究中心的学生,将来会回到各自的祖国工作,但不论去哪个国家,都应该有善良的心和高尚的行为,否则,即使将来成为领导,恐怕也不一定是一名好领导。
很多人只对钱财、爱情感兴趣,对其他的话题则一点兴趣都没有。古人云“对牛弹琴”,意思就是说,悦耳动听的音乐不能引起牛的丝毫兴趣,它只关心吃草、喝水。我去过一些学校,发现大家都非常关心就业以及家庭问题,仅此而已,好像没有人关心如何做一个好人。我对泰国的学生还不是很了解,但可能也会如此。我认为,善良的人格和乐于助人的心态,是年轻人不可缺少的品质。
在当今这个时代,很多人对信仰的了解比较肤浅。实际上,在生活当中,尤其是经济波动、社会动荡时,有信仰的人,心态更加平稳,可以面对任何灾难。在过去的几百年中,科学的贡献无法替代宗教几千年来的价值。印度的前总理尼赫鲁是一位非常伟大的政治家。他说,在充满动荡、冲突的世界中,佛教就像耀眼的太阳。他还说,在这个充斥着原子弹和氢弹的世界中,没有任何东西像佛教的教理那么重要,在过去的两千五百多年里,只是进一步验证了它的持久性和重要性。佛教的确是这样,当然,其他宗教也有其存在的价值和贡献。
当今时代不但充满了各种新发明,而且深受商业浪潮的影响,人们逐渐忘记了珍贵的信仰和德行。现在虽然有人信仰科学,也有人信仰宗教,但却普遍比较迷信。如果信仰科学,你应该认真地思考,为什么信仰科学;如果信仰某一宗教,你也应该认真地思考,为什么信仰这个宗教。原来有一位哲学家叫贝克莱,他说,当我闭上眼睛的时候,世界上所有的悬崖都不存在了[乔治·贝克莱(George Berkeley,1685-1753),爱尔兰著名哲学家、主教。原文是:“只要我闭上眼睛,世界就没有什么悬崖,但上帝能够感知”。]。很多人都认为他疯了,悬崖怎么会因为我们闭上眼睛就不存在了呢?但实际上,他讲的是宗教的力量,以及事物、感知和上帝的关系。
摘自信仰与时代——泰国国立玛希隆大学演讲
本月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