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nnot load image Downloadables
Register Log In Contact Buli
動物樂傳心 >> 仁波切 | 相信因果业力【下】 Back

仁波切 | 相信因果业力【下】

動物樂傳心 2024-01-10

点击蓝字关注我们 

寒冷的季节因你的关注而更温暖

 

微信:athenatang1001

公众号: 動物樂傳心

关注


相信

believe in

 《因果》 

Causality

业力

Karma

相信因果业力.下 -

宗萨钦哲仁波切.

翻译|西游译文

时间|2014年3月28日

地点|新加坡国立大学


//////////

FASHION

#相信因果业力.下

- Believing in causal karmic power -







问:仁波切,您谈到转世。我对您未来的转世很好奇,您能多说一些吗?


仁波切:关于这一点,我会讲一下。我想我必须做些辩解。让我从非常简单的事情讲起,但这也可能有点像谜题一般。你相信时间吗?象是如果我说:「我们待会儿见。」你会说「好」还是「不,我很忙」?你会做出其中一种回答吗?


学生:和您见面,我随时都愿意。相对上和究竟上都是如此。


仁波切:好,所以这代表,其实你相信有某种你能够安排行程的时间,所以你是相信时间的。因此我试图做的回答是:如果你相信时间,那麽你就没有理由不能安立有转世的这个逻辑。就这麽简单。


让我对此稍作解释。没有任何佛教经典说过,在究竟层面上有转世存在。如果你读《心经》——那是大乘佛教最重要的诵文之一,是最重要的文献之一。别提转世了,《心经》中宣说,就连证悟这个概念也只是个幻相。所以转世当然是最爲粗重的幻相。

但我们谈的是相对层面。而在相对层面上,转世是存在的,就如同有个头存在你脖子上一般。就是这麽简单。


不过也许这里有着翻译上的问题;英文的 reincarnation(转世)一词可能并不到位。藏语里,这个词是「扬希」。「扬」意指「再次」;「希」指的可以是「可能」、「存有」,或是有点类似「活着」的意思。「希」字的意义庞大,但让我们暂且说是「存有」。所以,「扬希」意指「持续的存有」。


所以如果我们用这个含义来解释转世,那麽可以说:昨天的你和今天的你,是既非相同,亦非相异。不可能相同——因爲如果你说它们是两个独立的存在,那麽你昨天所做的一切就不会对今天产生任何影响了,不是吗?而如果你说它们完全相同,那你就永远不可能进步,而且一切都不会改变,你不会变老。所以是既非相同,亦非相异。那麽到底是什麽?是一种延续。所以我们在谈相对的时间。


以这种方式,你从昨天转世到了今天,从前一刻到了这一刻,从这一刻到下一刻。关于下一世的概念,在下面这种时候会变得非常复杂。我们说:「现在我们身爲人类,都是这样走路。」而当佛教徒说:「不过要知道,你可能会转生爲蝴蝶,飞到这面墻上,向下俯瞰。」这时事情就变复杂了,对吧?于是我们会想:「这怎麽可能?」


所以你提这个问题其实很好,因爲我原本就打算谈这个。


好,回到业。当我们谈业的时候,总是会谈及心;要谈论业,就不能不谈心。


事实上,若是不谈论心,就无法谈论佛教的任何东西。心是根本。所以在谈业的时候,我们也在谈心,我们也谈论善恶,谈论后果。当我们谈论心,以及因、果、动作的时候,我们就会谈到习气,亦即串习。当我们谈论串习的时候,就会谈到性格、特性。同样地,当我们谈论因、果、动作等等的时候,我们也在谈感知或看法。


这里,说到感知的时候,我们佛教徒相信有数百万种不同的感知。这是可以实际明显体验到的。例如,你我对这朵花的感知,截然不同。可能你不喜欢这种顔色;可能在座有些人看着这朵花会觉得非常浪漫;可能在座有些人会感到厌恶,因爲 20 年前看到类似东西时,正有着奇怪的经历。诸如此类的,取决于不同的因缘,于是这朵花能引生不同的感知,因此存在着数百万种的不同感知。

当我们谈论这些感知时,爲了方便沟通,于是我们会谈六大类的不同感知。


这些感知被分类爲:地狱感知,饿鬼感知,畜生感知,阿修罗感知,天道的感知,以及人类的感知。这是非常粗略的概括而言。所以,取决于因、缘,而有不同的感知。正如我谈论的那朵花,可能就在十天前你失恋了,因为你的恋人过去常常给你这种花,所以甚至看到这朵花都会令你感到极度空虚、生活毫无意义;而对于非常死忠的佛教徒来说,他们非常热爱供佛,于是对他们来说,这朵花是一个供品。所以,由不同的因缘,会造成不同的感知。


你可能积聚了某些因缘——我们在谈的是巨大的因缘——于是让你长出小小的翅膀,成了蝴蝶,然后你会开始有蝴蝶般的行爲,像蝴蝶一样思考。那时对你来说,这甚至不是朵花,这会变成别的东西。感知的世界就是如此。现在,把这和我们的讲题《相信因果业力》结合起来,可以说:如果因缘具足,并且如果没有障碍,如果你在花园某处播下这朵兰花的种子,加上各种外缘具足,象是气候合适,有肥料、篱笆,当然还有你在那里——你本人就是个重大的因——并且没有诸如山羊踩踏或来一场大雹暴之类的障碍,那麽即使你希望不要有兰花,你的愿望也绝对不会实现。不幸地,花会成长,与你的愿望背道而驰地迅速成长。在你实在不想要兰花的那一天,它就会开花。


所以,这就是爲何我们不得不「相信因果业力」!



FASHION

#「关于」.悲心和正知

- In Fashion frontier -







问:仁波切,我实在非常喜欢您那个玩牌的譬喻,我想请您做些说明。您说我们发牌,并且在一定程度上,我们能掌控手中的牌。那是唯一我们能掌控的,因爲我们不知牌里有什麽。然后您说「佛教徒努力不发牌」,那是什麽意思?


仁波切:首先,非常简单地讲,就是完全不去玩这个游戏。你玩这个游戏的唯一原因,是出于悲心和正知。就有点象是身爲母亲,你会积极地和孩子一起建沙堡,同时你又完全知道,这沙堡不是真的,然后到了晚上,你便说:「我们回家吧。」无论这个沙堡多美,你都能够对这个巨大的沙堡不执着。但白天你会玩这游戏,因爲你需要娱乐,需要吸引这孩子、教育这孩子,因为各种其他原因的缘故。而悲心和正知是让你去玩这个游戏的唯一理由;除此之外,你发愿并且努力,让自己永远都不玩这个游戏。那就是我的意思。我引用了月称大师的话,记得吗?「愚者作恶就会下地狱」等等。


问:刚才您谈到转世,并且提到了创世纪。我只是好奇,因爲根据《僧伽咤经》,数劫之后,各个剎土会得到净化,然后会有新的剎土开始住世,这循环一直持续着。那麽,第一个剎土是如何开始的?或者到底有没有一个开始可言?因爲,至少我们和那些信仰基督教或神创论的人交谈时,他们会说:「神说要有光,然后这世界就産生了。」而他们会质问我们:「你们的世界从哪开始?总得从某处开始啊!」


仁波切:对佛教徒而言,「开始」一词是非常随意虚设的,只不过是爲了方便交谈,其实佛教徒并不相信有个开始。只是爲了方便而已,几乎象是 7-11 便利商店一样。爲了方便,于是佛教徒相信有当下这一刻。不管你去哪个内观课程或禅修中心,他们总是说:「要活在当下!」「要安住于此时此刻。」「喝你的咖啡,就只是享受它。」诸如此类的。但这仅是爲了方便交流,他们并不相信那些。因爲一旦你真的对「开始」小题大做,基本上你就是在说,时间不是相对的,你就是开始相信有究竟的时间、有最初的某某事物,这时你的时间就不相对了。

但时间是相对的。记得吗?时间是相对的。


好,爲了方便,所以我会回答你。

你的问题是:这些佛土都会显现,而这是什麽时候发生的呢?正是此时此刻发生的。我们一边讲话,它就一边在建造——正在粉刷、装潢,正在打理花园,正在浇水,植物在生长,天鹅在游泳,菩萨们跑上跑下的……现在我们说话的时候,这一切正在发生。


问:您好,仁波切。我想进一步了解您先前说的内容。您说,有时也可以这样讨论因果:我们是否有自由意志来决定因?还有我们自身就是外缘中的其中一个因。那麽我们到底是否有自由意志?如您之前提到播下花种的例子,我们是否具有自由意志能在一开始时就决定自己要播种?还是说,努力获得自由意志就是佛教徒的究竟目标?


仁波切:这是个非常大的议题,因爲现在我们谈到了一个所谓「我」的概念。我们必须另外找出像这样的两三个小时,才能好好讨论。但让我这麽告诉你,首先我会说,在某种程度上,自由意志以及宿命论,这两者都是被接受的。如同玩牌,记得吗?早先你有不玩牌的选择,但你没做那个选择,你选择要玩牌,因此现在有人发牌给你,你就和手中的三张牌困在一起,于是你必须就此放手一搏。你有自由意志,可以任意处理自己拿到的牌,你能随心所欲地打自己手中的牌;


但是除此之外,你没有自由意志可言。所以自由意志与宿命论,两者皆正确。那是我首先要告诉你的。但就究竟层面而言,这里就是应该介绍佛教的无我观念之处。因爲谈自由意志或宿命论的时候,我们自然就会谈到「我」——意志的拥有者。那又是谁呢?就是在这里,佛教徒会解构有关「我」的整个观念或想法。所以你不但没有「自由」,也没有「意志」。当你既没有「自由」也没有「意志」的时候,你就终于解脱了。不过这只是对此问题非常大致的回答。


问:晚上好,仁波切。我很喜欢您关于玩牌和发牌、不发牌的譬喻。您还说,身爲孩子的时候,沙堡非常重要;身爲母亲时,则会明白它只是个暂时的消遣,所以会对实际情况具有悲心和正知;而通过获得那悲心和正知,一个人就可以从痛苦中解脱。那苦是来自于对沙堡结局是否成功的执着。但在那过程中,当你是孩子的时候,你不具有那种正知与悲心,那麽要如何退出或脱离这个状况并获得更多的觉知呢?因爲似乎只有当过孩子之后,才会获得经验而成爲父母。所以您有什麽建议,让我们得以从中脱离?


仁波切:这也是个非常好的问题。我们应该从这两个问题开始讲起的。因爲我们现在谈到了佛教徒说的「福德」——这又是一个被滥用的词汇;我不想使用,但我们别无选择。佛教徒会谈论「福德」。所以,在一些佛教国家,你可能会看到佛的图像,或你可能看到象征佛的标志,或是象征悲心、慈心、明觉的图标。这些描绘或雕刻是爲了「播种」——这是佛教徒的用语——播下那觉心的种子。像是是我有一位老师经常这麽做:每当有牛走过的时候,他总会非常大声地念诵「顶礼宝髻如来!」这是佛的名号。


宝髻如来是非常重要的佛。这尊佛的主要

心愿就是当祂还是菩萨的时候,发愿说:甚至只是听闻其名号,一切众生,尤其是畜生道的旁生,都将与祂结缘。所以修行者和其追随者会经常这麽对动物念诵。很多时候,不只是牛,甚至对人类,他们也会念诵。有一次我问这位上师:「爲何对人类也念诵?我以爲这菩萨只度畜生的。」他回答说:「当然菩萨不是只帮助畜生的。不过,很多人类基本上是畜生,在这个时代,尤其如此。」我要说的是,尽管这听起来很有宗教意味,但实际上如果你更深入地研究佛

学,就会明白:爲了唤起那样的福德,就必须具有佛的悲心。


以上是非常笼统的回答。但有个东西非常重要,是你应该听闻的,称作「如来藏」。在佛教,尤其在大乘佛教中,相信每一位众生都具有获得那种明觉的潜能。那是你已经拥有的,你需要做的就只是发掘它。所以真正的福德,可以说是本俱的。





FASHION

#「活在当下」

-Enter the middle -







问:关于您说的「活在当下」这个观念,我是个在家居士,会花很多时间担忧明天,甚至担忧十年、二十年以后的事情。所以这个活在当下的观念,是爲了让自己知足的一种方便吗?还是说,活在当下是以一种拒绝思考未来的鸵鸟心态在生活?


仁波切:这实在取决于你的目标,要看你的目标是什麽。你如何定义满足、成功和目标,极大程度上是视这些而定。因爲如果你的目标是要在华尔街或乌节路之类的地方获得成功,那麽我可以告诉你,安住当下是最浪费时间、最无用的事。当然,现在度假村都在教人禅修,但那些禅修只是度假村式的禅修,基本上是爲了让人在星期一来临时更有活力,他们才能一如既往地穷凶恶极,甚至对自己和他人都更加凶狠和具破坏性。但如果你的目标有别于此,那就不同了。这真的取决于你的目标爲何。不过,这是很有价值的问题。


很多非常有野心的父母都会试图保护自己的孩子,不让孩子去各种寺庙或禅修中心,他们对这个安住当下会非常担忧,觉得「实在是浪费时间,什麽也不做!」确实如此,真的是什麽也不做,连卡路里都没有燃烧,就只是坐着。


问:您说佛教徒一出生的时候,就已经在玩牌……


仁波切:佛教徒?不只佛教徒,所有人都是如此。


问:那麽您真的相信,有所谓的净除宿业吗?如果您相信,那我们该如何去做?因爲我们已经有这麽多过去世了。


仁波切:这很简单。如果你相信死亡,那你就必须相信游戏的结束。其实,我们之所以相信净化,正是因爲它是人爲建构出来的。这也是基督徒和佛教徒或许看法不同的地方——这是差异巨大的地方。佛也这麽说过:「你是自己的主人,没有别人是你的主人。」只有你能进行净化,只有你能解脱自己。


问:那是否可以这麽说:如果我不相信业,并且不相信福德、不相信回向,生活就会比较容易——就解脱而言,会比较容易?


仁波切:如果你是彻底不相信,那麽答案是「是的」。但我认爲,你连一点点的彻底不相信能力都没有,因爲只要有粒粉刺在某处冒出,你就会冲去药房,试图消灭它。所以,很难做到不相信。这就是我们的上师经常说的:其实最容易做的,就是什麽都不相信。那本是最容易的,但现在却不可能了。因爲我们已经相信几件事情了,而这正是问题所在。所以还不如彻底、完全地相信。无论如何,我们人类唯一懂得如何做的,就是相信。不论你是科学家、哲学家,还是政治家,信念是我们唯一拥有的东西。除此之外,我们还拥有什麽?什麽都没有!正是信念造就了文化、传统、数学,造就了一切!这世上唯有信念一物。必定有一个原因,令你坚决不相信。而你正相信着那个令你不信的原因,那也是一种信念。


问:那我们能否说,相信空性也是一种信念?


仁波切:很久以前龙树就这麽说过了。实际上,佛陀自己也亲口说过:「如果你有如山一般的自我,那没关系。」当然这非常不好,自我是不好的,但佛说这还行,「因爲相较于对空性有着芝麻大小的信执,信执空性可是糟糕多了。」


学生:我不知道其他人如何,但我绝对是被弄糊涂了。看来今天很多人都很困惑。

仁波切:没关系。因爲其实困惑就象是业的色彩和光辉。


问:仁波切,您说会谈谈强奸犯及其相关的事。如果一个强奸犯侵犯某人,他是否有自由意志,或这是他的业?


仁波切:这我们已经略微谈过了。某种程度上,自由意志和宿命论都被接受。所以强奸犯是有自由意志的,他拥有完全的掌控能力。当然有,因此我们才能教育孩子不要成爲强奸犯。而那也是一种制约(制造外缘)。我总结一下今天的内容。我再三说过了,业是个庞大的课题。但有一点很重要,业不是无关紧要的议题,而是非常切身相关的。


如果那些华尔街、乌节路、白宫、克里姆林宫、日本国会的人对业有些许的了解,基本上若是他们能够明白因、缘、果,能理解因、缘、果那虚幻的一面,能明白自己的一举一动都将对这个世界産生影响——不仅

是现在,甚至会影响到 30、40 年以后——那麽世界将会有所不同。


业不是无关紧要的议题,而是人们应该关注的议题。我甚至不是在谈道德层面;我讲的是纯粹科学的因、缘、果,及其如幻的本质。谢谢大家。



-随喜关注-

图片 | 网络

文案 | 转载©悉达多本愿会

排版 | 阿冉

动物乐传心公众号| bodhichitta

喜马拉雅_FM | 紫莹心连心

有意参与答疑直播,请加义工进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