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nnot load image Downloadables
Register Log In Contact Buli
智悲学子 >> 法师辅导丨《藏传净土法》第08课 Back

法师辅导丨《藏传净土法》第08课

1.在闻思之余精进修行。

①如果只是听闻,并没有实际行持,所闻法义就没有办法将相续的贪嗔痴变成相合于解脱道的善根,即使广闻博学,但在临死想要直接往生净土也是比较困难的。

佛法具有改造和救护的作用。“改造”指的是改造自相续,使之调柔,并与正法相应;“救护”指救护六道众生从轮回解脱,获得涅槃。

③现在有很多世间人把佛法当作一种学术来研究,如果只是这样,佛法对自相续的作用就不会很大;道友们没有把佛法当作是一种古语或传说,而是深信佛法的力量,并且凭借修行获得了佛法巨大的加持,这两种态度下的最终结果会有天壤之别。

④法要融入心。

A.一个人饮食的好坏,看他的面色就知道——面色好说明饮食方面还不错;面色不好就说明吃的不是特别好。同样,闻法后是否已实修,从其是否诚信因果、是否如理取舍善恶便可推知。

B.我们在闻思修行的过程中,对法最大的报恩就是让法融入自相续和其他众生的相续。如果精通了所有显密法,但相续却像装酥油的皮壳一样——虽然被佛法浸泡了很久,但一点都不调柔,甚至跟佛法相悖,自相续没有办法被法所调服,这就变成了出卖佛法的法油子(“法油子”一般指学佛很长时间、精通很多佛教法义,却依然不懂取舍因果的人。刚学佛的人因为对佛法教义不甚了知,导致行为取舍不能完全相合于佛法,这是很正常的,并非这里所说的“法油子”。)

C.作为修行人,如果长期对佛法没有信心,最后就很有可能变得像善星比丘那样——虽然在佛前依止多年,但充满邪见,对什么都没有信心,最后自己只能堕落。

⑤修行好坏的标准要用来对照自己,而不是以此评判他人。

A.学佛之人(尤其是修学净土之人)应该对他人观清净心,应该变得越来越乐观、烦恼越来越少、更加具有正能量、对他人更加包容,而非变成‘佛教警察’——以佛法的标准处处看他人过失。

B.不能简单地以外在现象评判他人修行的好坏,应该观察对方是否尽力调伏相续的烦恼。如果某位修行人努力修行了很多年,即使他依然有很多不好的习气,也可以说他是一个好的修行人,因为在整个修行过程当中,他付出了很多努力来断除自己的习气。

C.从世间角度来说,遇到雪中送炭,在自己郁闷、受到困难的时候帮助自己、安慰自己的朋友已经很难得了,大家要珍惜,不要学佛了之后就只和佛教团体接触,跟以前的好友彻底分离,从做人的角度来讲,这也是一种喜新厌旧的行为,我们不能站在佛教的高度去衡量以前的这些老朋友,否则到后面就变成孤家寡人了,大家一定要做具有善巧、智慧、能够融入人群、能够融入社会的在家人。

2.修习佛法不应急于求成。

①结合中国传统文化理解佛教的闻思修。

如《中庸》中所说: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首先要广闻博学;然后,对于不明白的地方要善加追问,提出质疑;其次,谨慎认真的思考分析;再次,就能够逐渐明辨真伪、善恶、是非、取舍等;最后,必须要没有任何怀疑的、决断直接的行持。广闻博学是闻的阶段;慎思和明辨就相当于思的阶段——详细地思维以及对所闻法义质疑审辩,明辨何是何非,在相续中生起不退的定解;以定解为基础去笃行,实际上就是修行。

②修行过程当中,最初闻思佛理、懂得调心的方法很重要。方法懂了,真正开始去操作运用的时候并不像自己想象的那么容易,修行(或者调伏自相续)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需要长年累月的积累和熏陶,心相续的改变并不是一蹴而就的,所以,对佛法的修行,我们不应抱有不切实际的期许,而应该以中道的心态勇猛且恒常地修持。

③净土修行人的心相续应该是比较清净的,心净则国土净,真正的净土都是从自性当中起现。如果在整个修行过程当中邪分别念很重,经常喜欢看别人的过失,对他人没有很好的包容心,这样的人想往生净土也是很困难的。大家要在目前还自在的时候学会调心的方法,逐渐变成一个乐观、阳光、积极向上的修行人。

④真诚、无有任何隐藏、精进勇猛的心,对于修行人来讲是极其珍贵难得的,但是我们要把握合适的分寸,不要只是喜欢在外相上面去学,如果学得不是很恰当,不但不让别人生信心,反而会成为别人嘲讽的对境。

3.对于自己的修行状态要做到心中有数。

①别人的赞叹和诋毁就像空谷回音,没必要因此影响自己的情绪和心态,修行人最主要的还是要看自相续调整得怎么样,自己的修行好不好,自己心里应该很清楚——心相续是否时时刻刻都这么柔软?是否对于所有众生都有这样一种大悲关爱?是不是还在用各种各样的伪装来掩盖自相续当中的嫉妒、傲慢、竞争等贪嗔分别?自己的心是否真的有这么清净,确实能够发自内心地去随喜他人的超胜功德,并且还希望这些众生能够永远拥有快乐、幸福、乃至于信心和成就?所有这些都要观待自心去看,不要去计较人家对自己的评价,我们在修行过程当中,保持一颗踏踏实实修行的真心非常重要。

②在家修行人不要老是觉得“我学法的时间太少,根本没有能够调整自相续的机会”,其实生活的每一个场所、每一个环节都可以是修行的道场,我们都可以借用佛法的力量融入其中,外人会觉得这是一个特别具有智慧、悲心、爱心,很活泼、很风趣、让人喜欢亲近的人。一方面,我们要随顺众生正常的行为,不能过于特立独行;另外一方面,我们看似在世间,但是又与普通的世间人不相同——我们可以不断在实际生活的点滴当中借用佛法去调整自己,这样修行的进步会非常迅速。

4.所有功德当中,讲闻的功德最大。

①作为讲者,没有带着一种沾染世间八法的心去讲法,他通过闻思修行懂得法义,以一个清净的发心在讲法——希望所有有缘众生都能够懂得佛法的精华要义,让他们相续当中充满正法的力量,并且能以此调整自相续。

②闻者角度。

A.闻者在听法的时候,最忌讳的就是没有专注于法义,而是去计较讲者的水平。我们在听闻佛法过程中,哪怕对方只是讲了一个简单的四句偈,我们也应该把对方视为师,因为他口中宣讲的是无误的佛法。

B.听法时,观想所处环境是极乐世界;自己周围一同听法的道友是极乐世界的圣者众;讲法者为本师阿弥陀佛;他讲的是大乘殊胜的法义;时间观想为恒常,相似于过去、现在、未来三世已经被打破的一种恒时的常有相续的状态,这就叫做五圆满的观法。

③布施包括财物布施、无畏布施、法布施。财物布施包括了普通布施,比如平时我们上供下施的资财;广大布施——供养自己的房子、妻子、儿女;还有一种极大布施——布施自己的身体、双眼、头目、手足等。一般来讲,极大布施属于登地菩萨的行为,凡夫是不允许做的。布施中最殊胜的就是法施。大家可能觉得“我没有经常讲经说法的机会”,其实如果有机会到山清水秀、含生比较多的地方,给它们宣讲一点般若,为他们念一些佛号,也都属于法施的范围,十方诸佛也会赞叹。

审核:定解G76

定解G23

定解E01


文章原始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