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笔记|《上师瑜伽速赐加持》-名词解释&讲记脉络
名词解释
原文:今天给大家讲一下上师瑜伽。
瑜伽
相应的意思。相应有五义,即与境相应、与行相应、与理相应、与果相应、与机相应。
——《佛学常见辞汇》陈义孝 编
原文:通过金刚萨埵修法来进行忏悔,每个人应该都念了四十万遍金刚萨埵心咒,对自相续有一定的净化作用。
金刚萨埵
梵作缚日罗萨怛缚。系佛教密宗百部本尊之共主,其右手当胸执金刚杵,左手执铃置股上,两足结跏趺坐,身色洁白,如同明月。菩萨之一。
——《佛学词典》
自相续
如内心相续,自身相续。相续为不断之意。
——《佛学词典》
原文:如果显宗非要次第经过五道十地才能成就,那六祖依靠五祖的加持及表示而顿悟,恐怕也无法自圆其说。
五道
大乘菩萨趋正等觉的五道:资粮道、加行道、见道、修道和无学道。
——《藏汉佛学词典》
十地
菩萨十地:极喜地、离垢地、发光地、焰慧地、极难胜地、现前地、远行地、不动地、善慧地和法云地。
——《藏汉佛学词典》
原文:若想证悟胜义空性,最重要、最根本的是什么?就是在修行过程中,尽量忏悔无始以来的业障,多积累善根资粮,不断祈祷上师的加持。
胜义
对于世间或世俗之语而有胜义之语,谓胜于世间世俗义之深妙理也。
——《佛学大辞典》(丁福保编)
业障
由宿世所作的种种罪业而生今世的种种障碍,如人今生所作所为皆不如意,就是业障的缘故。
——《佛学常见辞汇》(陈义孝编)
资粮
资是资财,粮是粮食,修道亦如远行,要有善根福德正法等资粮以助其身,才能到达目的地。
——《佛学常见辞汇》(陈义孝编)
原文:显宗从不了义的角度来讲,承认上师是佛陀的化身。
不了义
为诱导寻常徒众,以世俗之现象为主,指出补特伽罗、有情和蕴、界、处等,及其生灭往还,能渐次以言说思议称量而增益者,此即佛典注疏等。
——《藏汉佛学词典》
化身
又名应化身,或变化身,即佛为了济度众生而变化出来的身。佛三身之一。
——《佛学常见辞汇》(陈义孝编)
原文:天子,若依止善知识恭敬承侍,则亲睹一切如来清净刹土,获得殊胜大悲等持,不离智慧波罗蜜多,令一切众生圆满成熟,圆满一切所愿。
等持
定的别名。梵语三摩地,华译为等持,即心安住于一境而平等维持之义。
——《佛学常见辞汇》(陈义孝编)
波罗蜜多
梵音。意为“度”、“到彼岸”,亦即“渡生死苦海,到涅槃彼岸”。
——《涌莲藏真》
原文:从了义的角度而言,上师所证悟的明空无二的法界本体,正是十方诸佛的法身。
了义
佛对殊胜化机,所说诸法法性远离生灭戏论之甚深空性,及实有事性自然光明,超出一切思议言说境界之究竟义等,均是了义。此等经典及其注解为了义经。
——《藏汉佛学词典》
明空
本性空,自性明。
——《藏汉佛学词典》
法界
梵名达磨驮都Dharmadhātu,此云法界。又曰法性,亦曰实相。
——《佛学大辞典》丁福保 编
法身
佛二身之一。断证功德已达究竟的果位身。
——《藏汉佛学词典》
原文:经续中并没有说依靠本尊六个月就能成就,而唯有修持上师瑜伽,才能获得这种悉地。
悉地
梵语,真实成就之意。
——《藏传佛教宁玛派》(刘立千著)
原文:随力念诵后,上师化为五光明点,从自己头顶融入心间,观想上师相续中的慈悲、智慧、等持、总持等所有功德,以及一切灌顶、教授,自己全部无余获得,自己的分别念与上师的智慧变成无二无别。
总持
1、指忆念所闻之法而不忘失的能力。
2、总一切法和持一切义的意思,这也就是梵语陀罗尼的译义。
3、总持有四种:
一、法总持,又名闻总持,即不忘失佛的教法;
二、义总持,即能执持佛法的义理;
三、咒总持,即菩萨依定起咒,解除众生的苦厄;
四、忍总持,即能如实的把握事实的真相。
——《佛学常见辞汇》陈义孝 编
编写师兄:定解B09
审核师兄:定解B01
档案编号B0100B-定解B09-004
点击
查看讲记脉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