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届净土学习笔记丨《藏传净土法》第99课
本课科判
辛一:大地之功德。
珍宝大地平如掌,宽敞明亮光闪闪,
压陷抬反富弹性,愿生轻滑舒适刹。
辛二:妙树之功德。
众宝所成如意树,树叶锦缎珍果饰,
彼上幻鸟出妙音,鸣唱深广妙法音,
愿生极为稀有刹。
辛三:水与花之功德。
众具八支香水河,如是甘露诸浴池,
七宝阶梯宝砖围,芳香莲花具果实,
莲花散射无量光,光端严饰化身佛,
愿生极其稀奇刹。
庚二:情世界之功德。
无八无暇恶趣声,病魔烦恼三五毒,
怨敌贫乏战争等,彼刹未闻诸痛苦,
愿生极其安乐刹。
无有女人无胎生,皆由莲花苞中生,
诸身无别金黄色,顶髻等相随好饰,
五眼五通悉具足,愿生无量功德刹。
课程重点
分说极乐世界的种种微妙功德。
课程难点
生起对极乐世界无伪的希求心。
课程脉络
器世界的庄严功德。
情世界的庄严功德。
脉络展开
一.器世界的庄严功德
1.上师教诫。
①平时多思维极乐世界的庄严,通过对比不净的娑婆世界,智者会选择往生清静的极乐世界。
②古来的高僧大德开示往生极乐世界是最容易成就的捷径。
③极乐法会念诵30万遍阿弥陀佛心咒对解脱很重要。
2.对比开显极乐世界的大地之功德。
娑婆世界(痛苦)
极乐世界(殊胜)
①汉地夏季天气闷热,空气不好,来往的人特别多。
②藏地冬季下雪刮风。各地经常出现地震、天坑等灾害。
③即使发达国家犯罪率、离婚率都很高。
①大地由众多珍宝组成,地面宛如少女的手掌一样平坦,无有任何高低 不平。
②广大无垠,无有垢染,十方洁净。
③阿弥陀佛发出的光芒照射在地上,使得地面闪闪发光。
④大地十分柔软,落脚陷下四指深,抬脚又能反弹回来。大地犹如丝绸软垫一样光滑轻柔,接触后产生无比的舒适感。
结论:
A.不同佛经中对极乐世界大地的说法有所不同,是从不同侧面描写的,其实并不相违。
B.了知极乐净土的功德后才会对娑婆世界产生厌离心,对极乐世界产生希求心。修法的关键要看内心的意乐,如果不懂得调伏内心,修法就会变得徒劳无益。
3.对比开显极乐世界的妙树之功德。
娑婆世界(痛苦)
极乐世界(殊胜)
①生活环境取决于自己的业。
①极乐世界的树木具足无量功德,每一棵树都是色彩缤纷,由七宝所成。
②这些树木是阿弥陀佛的福德所显现,也是往生者的福德所感召的增上果。
②一切吃穿用度都要依靠勤作才能得到。
③极乐世界的珍宝树能满足一切所需。树与幻化的鸟都能让众生得快乐。
④在极乐世界,眼见、耳听、鼻闻、舌尝、身触、意缘对境均能获得不退转果位。
③娑婆世界有诸多的不平等,个别人有特权。
⑤极乐世界所有人都是平等坐在树下。
④在娑婆世界,六根缘六境只能产生痛苦和烦恼,人们天天在贪嗔痴的妄念中打转。
⑥极乐世界这些树木能赐予众生各种资具。树上栖息着阿弥陀佛幻化的鸟类,鸟儿发出悦耳的妙音,歌中宣讲了三十七道品、赞颂三宝的功德,这些声音刹那熄灭众生的分别念,产生无比快乐的感受。
结论:
A.往生极乐世界是最好的选择,否则继续在轮回中感受痛苦有什么意义?
B. 对于修行人来说,树是非常好的因缘,佛陀一生都和树有密切因缘。佛经中说,过去七佛都是在树下成道,未来弥勒佛也是在龙华树下成道。
4.对比开显极乐世界的水和花之功德。
娑婆世界(痛苦)
极乐世界(殊胜)
①人间有些浴室条件不好,不要说产生禅定的安乐,反而会产生痛苦。
①极乐世界的浴池中充满了甘露,沐浴一次相续中便可生起殊胜的禅定。
②娑婆世界,在没有福报的地方,地上的花很小,有的甚至看不到花。
②浴池外面布满了青莲、白莲及睡莲等鲜花,所有莲花放射出无量光芒,光端有无数化身佛,他们前往无佛出世的刹土饶益众生。
5. 了知功德后劝修净土。
①以慧远大师及其同修和弟子专修净土往生极乐世界的公案宣说净土法门广弘缘起和殊胜功德。
②劝诫年轻人趁身心堪能时,对阿弥陀佛和极乐世界树立不退转的信心,以理论结合修行尽早趣入净土法门。
③不管什么身份,都应在短暂的此生中与净土法门结上善缘。
④学习中,所有人都要发愿、实修,这样才有往生净土的机会。
⑤阿弥陀佛的大愿、法王如意宝的愿力、遇到净土法门并有一定信心,应该说我们具足了往生的吉祥缘起。
二.情世界的殊胜功德
1.慈云禅师从十个方面对娑婆世界和极乐世界作的对比,开显应该选择往生极乐世界。
娑婆世界(痛苦)
极乐世界(殊胜)
常不见佛
花开见佛,常得亲近
不闻佛法
水鸟树木皆宣妙法
恶友牵缠
诸上善人俱会一处
群魔恼乱
诸佛护念,远离魔事
轮回不息
横截生死,永脱轮回
难免三涂
永离恶道,且不闻名
尘缘障道
受用自然,不俟经营
寿命短促
寿与佛同,无有限量
修行退失
入正定聚,永不退转
尘劫难成
一生行满,所作成办
2.极乐世界菩萨的庄严妙相。
从莲花中化生,身体无有大小、美丑等差别,一律都是金色,头上都有顶髻等妙相。具足五通,能一刹那前往俱胝那由他刹土,现见一切刹土,听闻一切粗细音声,了知一切众生的心。还具足五眼,恒时无有自他之想,慈爱怜悯一切众生,具有陀罗尼、辩才等如海智慧。
3. 正确理解极乐世界无有女人。
①通过庄子试妻的公案说明凡夫女子确实存在不共的烦恼(仅指个别凡夫女人,不是所有女人都不好)。
②阿弥陀佛并不是不度化女人,阿弥陀佛愿力普及一切众生,女人往生极乐世界后,转为大丈夫相。
【教证一】
《净土论》云:“极乐虽是地界,由无女人,故号之为净。”
【教证二】
《往生集》云:“极乐国土,实无女人。女既得生,悉具大丈夫相。”
【解析】是不是阿弥陀佛不度化女人呢?并非如此。阿弥陀佛的愿力普及一切众生。《无量寿经》中也说,阿弥陀佛曾发愿,十方一切众生只要有信乐,都能往生到他的国度。因此不管男众还是女众,都可以往生极乐世界。
编辑:定解D17
审核:定解D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