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nnot load image Downloadables
Register Log In Contact Buli
益西彭措堪布 >> 忠言心之明点|忏悔要义颂讲记 2 Back

忠言心之明点|忏悔要义颂讲记 2


忠言心之明点
忏悔要义颂


自心明界无垢水晶镜,

若为忽现障尘悉掩蔽,

深明等持影相难现故,

四力白布精勤以拂拭


1

授课视频


[讲记2《忠言心之明点》忏悔要义颂

建议在wifi环境下点击播放

识别二维码

下载PPT、PDF课件


2

堪布讲记

第二讲


法王如意宝  造颂

慈诚罗珠堪布  注解

益西彭措堪布  讲述


上一次我们讲到“于何处还净”这一科的内容:

还净



所谓“还净”,不是说它本来不清净,后来通过修行等的方便让它成为清净。虽然由一念迷惑,落在生死迷梦当中,但本有的清净从未失去。当前所现的这一切妄相,在真实中丝毫没有。


在这一点上断定之后发现轮回的一切都是迷梦,都是妄现。所谓“妄现”就是指根本没有。真实中没有这种虚幻的显现,如果认为有,就还落在执实的见解里面。其实,一切抉择为空性,就是指轮回本来没有。

知有 知无




佛法的关要就是“知无、知有”,也就是知本有、知妄无。“妄”指客尘。由一念无明所幻起的一切迷梦都是本来无有的客尘法。此“无”也是彻底没有。所以,不能认为现起的幻相虽然不实,却有一种虚幻的存在。很多人常常喜欢说诸法无实、虚幻等等。但从他说话的语气来看,其实根本不懂得虚幻的涵义。他认为虽然不是实法,但有一种虚法,也就是还执著一种虚幻的“有”。以此见解必然无法息灭一切法见而证得究竟空性。


相反,如果能识得客尘法本来没有,就能真正息灭一切法见,认知到诸如染净、凡圣、有无等等,都是法见,真实中根本没有。之后再见到任何事物,就能确定完全是幻事,从而放下执著。所谓“一切不住”,正是这个道理。

一切不住




真正达到“一切不住”时,自然还归本有。如《金刚经》所说:“若见诸相非相,则见如来”。“诸相”包含幻心现起的一切戏论。无论佛相、法相、染相、净相、善相、恶相、此相、彼相、高相、低相等等,凡是心所缘的事,都属于这里所说的“诸相”。


就像镜子里呈现的所有影像都是假相。现出美好、清净、庄严的像是假相,现出丑陋、污秽、鄙恶的像也同样是假相,并无二致。与比喻相同,对于心前的一切相也应当一概认定为虚妄。虽然现出高低、美丑、善恶、染净等各种相,但没有一种不是虚假。并不是说一部分真实、一部分虚假。

妙体本来清净




由此可知,妙体上没有半点尘,它是本来清净,如同水晶的镜子一般。妙体里面没有任何相可得,因此叫做本来清净。假如有相,无论是善相、圣相、净相等等,就都成为一种虚妄,不能称作本来清净。因为即使清净,也已经成了跟“染”相对的“净”,成了客尘的体性,不是不变的本性。

妙体本性时时处处起妙用




妙体虽然了无一相,但也不是像兔角一样的顽空、断空。“断空”指突然灭掉,无所存留。“顽空”指一种冥顽不灵的空,没有明分、没有妙用。然而,本性时时处处都在起妙用,具有无量无数的性功德法。

妙体




我们常常用“零”来表示它。正因为是零,没有任何定相可得,所以是无量,是无穷大。这种大是绝待的“大”。也就是无法言说,只能用“大”来赞叹。很多人认为,在有量的范围里才能说“大”,殊不知无量才是最大。正因为没有任何可限定的量,一切才能从中现起,才是不观待任何有量的“大”。“说似一物即不中”,就是这个道理。不能认为它是此是彼。因为远离一切戏论、没有固定的相,又能说它是什么呢?

心的本性的妙用




稀奇的是,就在它什么都不是的同时,便能显现一切妙用,此证明具有离绝戏论的无量性功德法。本性的任何一种功德都无可言说,正是“真空妙有,妙有真空”的大宝藏。

自性光明界




这便是灵明佛性,也是本来面目,是不被任何时方妄相所拘的生命的本源——自性光明界。“光明”不是眼前所见的光明,那些相对、虚假的幻影,都不是我们的本来。“界”,也不是分别心想像的、某个范围里的某种界限,而是指万法出生的根源,是诸法之母、众圣之源、染净之本。一切无不从此出生,所以称为“界”。

法身流转五道名为众生




佛经中说:“法身流转五道名为众生。”其实,法身从未动摇,只是从它被陷在迷妄里一直不能回来,而假名为“流转”。我们迷失在虚妄的轮回幻梦里,法身本具的恒沙妙用现为无量无数的惑业苦并不断地妄念相续,这便是“众生”。

一念觉悟




什么时候一念觉悟、梦境消尽,顿时就回归本来。六祖悟道时连说五个“何期自性”,也是由此而感叹。就是说本性现成、原本如此,非由因缘造作。妄心一旦息灭,法尔自住的真性就显露出来。因此,成佛不是外求,自性本来即佛。错乱地向外求佛果,只会越求越远。

还净之处即是自性光明界




所以,上师在此明确说到,还净之处就是指自心光明界。业障等都是客尘、幻梦。净除障碍,回归本有,自性光明现前,就叫做成佛。

时时勤拂拭 勿使惹尘埃




需时时净障也是这一道理。神秀大师说:“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其中前两句是指自心光明界。“明镜台”则如同这里所说的无垢水晶镜。“心如明镜台”是说自心如同明镜般本来清净,但随迷、悟的因缘,幻起种种轮涅万法。“身是菩提树”是说众生本身就是菩提,是圆满正等觉。只因一念迷惑,起现妄念,之后不断地发生各种虚妄的造作,就出现了“尘”,自心由此入于幻梦。为了现前本来清净的光明界,需要“时时勤拂拭”,即时时保持觉照,妄念一旦现起,马上就净除它。否则以妄念的错乱力,会障蔽现前本来清净的光明界。

时时勤拂拭  勿使惹尘埃




修行人就要这样时时注意起心动念,常常观照,不使迷失。因为,如果堕在无明中让妄心放逸、散乱,不约束身语意三门,过去的业障也不作励力忏悔还净,会导致罪业越积越深,很难开发本性。阿底峡尊者这样的大德,也是时时防护自心。传记里讲到,尊者每当发现自心犯了密乘戒,即使走在路上,也会立即停下,拿出曼茶盘修法忏悔。这就是“勿使惹尘埃”的具体表现。


种种业的错乱力量都会障蔽本性开发。如果不加以修治,就会在虚妄的幻梦里不断堕落、沉沦。当深陷罪业深渊、无力自拔的时候,必定堕入恶趣,这是非常可怕的事。因此,好的修行人虽证悟诸法空性,但会更加谨慎地取舍因果。

知真本有 知妄本无




总之,要想彻底还净业障,首先需在见解上“知真本有、知妄本无”。“本有”指自心光明界是大无为法,人人原本具足,不会以业障等因缘出现任何失坏或增加。“本无”是说,一念迷惑幻起的虚妄现相就像梦境,无论出现多少幻相、现的时间有多长,全都像空花一样丝毫不存在。


知道它本来没有,就不再担忧业障难消。因为,假如业障真实,已经混在本性当中成为一体,那肯定没办法拔除、没办法彻底清净。但实际上是,无论罪业如何显现,本性丝毫不被染污。只是业的显现使自性犹如蒙尘般,无法显露无量性德,从而假说被染污、被蒙蔽。

觉悟能还归自性 恢复本来清净



所谓“一念回光,便同本得”“千年暗室一灯能破”“百辆车薪一火能烧”,都是这个道理。业障等幻相再多,由于是虚妄的缘故,在因缘和合时就能破除,从而还归清净。不会因为幻梦的时间太长,而无法消尽。可以这样体会:做十分钟的梦或做三小时的梦,醒时都是刹那间苏醒。因为梦境虚妄,真实之中根本没有,也就不会因幻梦的长短而有能否醒来的差别。同样,生死大梦正梦之时就了不可得,梦醒的时候,也不是消了什么实法。不会因为它是一个长劫大梦,就不能一时顿醒。所以,只要觉悟,立即就能还归自性,恢复本来清净。


二、所净之体性


忽现障尘

区分自性与客尘




以“忽现障尘”宣说。所净诸垢并非于心之自性中本住,即以增而减之有法客尘忽然而现,即如同空中浮云般,因缘所生、自无始轮回以来所集起的自性罪与佛制罪,障碍生起觉受、现证的彼等诸业。此处对彼等以“能令明镜自体不现的尘垢”而作表示宣说。


这一段开示了所净的业障是虚妄客尘性。用“忽现”二字,表明不是本有。以下分段解释:


(一)区分自性与客尘

心之自性中本住




“所净诸垢并非于心之自性中本住,即以增而减之有法客尘忽然而现,即如同空中浮云般。”“并非于心之自性中本住”,是说客尘不是在自性中本来安住的法,或者说自性里没有它。自性中本住,就是如火中的热性、水中的湿性那样,无法从中分离出来;而客尘法并非如此。又如污渍不是衣服本来具有,如果是本有,那就跟衣服不二,也就洗不掉它;或者,消除污渍时,连衣服也一起除去了。又譬如梦里显现的法,不是性中本有;如果是性中本有,那就无法息灭。

增减自性


“增减自性”指它作为增减变异的自性,会有比如变厚、变薄、变重、变轻,或者更加染污、更加清净、更加苦重、更加清明等等情形。“忽然而现”,指原先没有,因缘和合时忽然现起。“空中浮云”是比喻。意思是,浮云不是虚空自身本有的法,不是浮云与虚空不二,因为浮云有相,虚空没有相;浮云有生灭,而虚空没有生灭等等。二者完全不同。与此类似,客尘不是自性中本有的法。浮云有逐渐浓厚或减薄等增减变化,比喻客尘是有增减的自性。

客、尘




在《楞严经》里讲到客尘的涵义:比如偶然有人来到旅馆住宿或用餐,吃住后就离开,并不会常住。如果是主人,便常住不离。因此,不住的叫做“客”,常住的叫做“主”。又如雨过天晴,阳光照在缝隙中,会看到光柱里有很多尘埃上下摇动,虚空却寂然不动。因此,寂静的叫做“空”,摇动的叫做“尘”。以上说到,“客”是不住,“尘”是“动摇”,而本性是常住、无动无摇的

因缘所生法全部是客尘、虚妄




因缘所生法全部是客尘,全部是虚妄。“忽现尘障”即是如此,有动摇、生灭、来去等相,所以是尘,是客。

世间轮回现相全都观待心而现起




比喻对应的意义:世间现相全都观待心而现起,有了心的造作,才有心的变现和世间的现相。轮回里的一切因果现相都只是无明妄现的幻事,没有丝毫实法可得。

增减自性的客尘




由于现相是观待因缘而起,只在因缘和合的那一刹那忽然显现,过后就一无所有,因此是不住,是客,是忽然性。或者说不是主,不是本性,仅是“忽然一现”。而且它还会随着因缘变动,发生各种增、减变异,有所谓的生灭、来去等种种转变,就像银幕上的影像不断迁变那样,是动摇的、尘的体性,不是寂静,不是无动摇,不是本性,称为“增减自性的客尘”。









未完待续


点击“阅读原文”,下载PPT、PDF课件